1樓:匿名使用者
在阿爾巴斯
bai草原上有一座du敖包名叫成吉思汗敖包(又名巴音zhi敖包),相傳
dao其周圍數千平專
方公里豐美草原曾是成吉思汗屬放牧兩匹駿馬(扎嘎拉)的草場,因此史稱成吉思汗敖包。敖包腳下有一個已經乾涸的低窪地叫陶吉海子,據傳是成吉思汗兩匹駿馬來此地後為解決喝水問題而用蹄子刨出來的。若遇風調雨順,雨水聚集在陶吉海子,能供給這塊肥沃的草場上各種動物飲用。
成吉思汗敖包祭奠活動非常隆重。在舊社會,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日舉行。旗王爺親自參加或派員參加祭奠活動。
參加祭奠的群眾,大部分是鄂托克旗、烏審旗、杭錦旗等旗牧馬巴音(富戶)。牧馬巴音們認為,託成吉思汗兩匹駿馬的福,他們的馬群才得以繁衍發展,成為馬群佈滿草原,生活富裕安康的巴音。因此又把成吉思汗敖包稱之為巴音敖包。
的確,巴音敖包地區有許多種優勢和次優勢牧草,最適合馬群採食。如今,巴音敖包一帶既是旗人民**公佈的荒漠草原自然保護區,又是西鄂爾多斯國家珍稀植物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地帶。
敖包的種類
2樓:戀愛mzr漄
蒙古族敖包種類繁多。按不同的分類標準可分為:成年人崇拜的敖包,專供男人祭祀的敖包,專供女人祭祀的敖包;地區性集會的盟級敖包(楚古拉幹敖包),旗級敖包(和碩敖包),蘇木級敖包(蘇木敖包);歸一屯所有或歸數屯所有乃至歸一傢俬有的敖包,等等。
從敖包的組成數目上看,有的是單獨的一個敖包,有的則是敖包群。敖包的形式,大體一樣,即在土堆圓壇上堆積石頭為臺,臺基上分成大、中、小3層,重疊呈圓錐體,約10餘丈,形似烽火臺,遙遠望之又如尖塔,直插雲霄。敖包數目不等,有的是單獨1個,有的成群,7個並列,中間大的為主體,兩旁各陪3個;有的1個大敖包居中,東、西、南`北各陪襯3個小敖包,成為13個小敖包群。
布基鄂博這類敖包,包括山崗敖包、道路敖包、隘口敖包、灘中敖包、崖畔敖包等等。《大清會事例·理藩院·疆理》記曰:遊牧交界之所,無山河為標識,則壘石為包,曰鄂博。
今稱敖包。蒙古的祖先,素來就是行則車為室,止則氈為廬的遊牧民族,生活在遼闊無際的草原、沙漠、戈壁、丘陵中。為了生活和生產的方便,便在山頂、水邊、路旁等一切顯眼的地方,壘起各種各樣的石堆作為方向的標誌,以便尋找和呼喚。
這對畜牧、狩獵、軍事無疑具有很大的作用。起初並不一定是疆界的標誌,後來也不是所有的敖包都作了界碑。不過因為它們都是作為標誌建立的,如果位於邊界一帶,便很自然地成為兩個蘇木、兩個旗、兩個盟、甚至兩國的分界線。
清代蒙古人鬆筠的詩薩布(蒙語邊界的意思)基鄂博,酌規以平治,就是很好的概括。在《綏遠通志稿》上,就記載著土默特旗有官祭敖包之俗:官鄂博多在本旗邊境與他旗分界之山巔或原隰諸處,昔為本旗之最大祀典。
屆時旗裡的行政長官都要參加,名為祭祀,實寓有巡視所部與勘正疆界之意。在鄂爾多斯也有類似的風俗,在《成吉思汗祭奠》一書中,就記著祭禮在七眼井南崗的兩個敖包上進行以後,杭錦、鄂托克兩旗的王爺要朝北走去,劃出兩旗的邊界線。清朝晚期以後,甚至出現了專為確定邊界而建立敖包的情況。
比如烏審旗的德力格爾敖包,就是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哈日梅林為了阻止王爺放地,專門建立在內蒙古和陝西邊界上的。
蒙古族的敖包上插的那個大叉子叫什麼?
3樓:煥煥
九斿白纛(也叫 查幹蘇勒定、九纛),是蒙古族權利的象徵,最初由成吉思汗所創立,自蒙元之後成為蒙古的權利象徵。
由三叉神矛的主蘇勒德和八柄陪蘇勒德組成。主蘇勒德的頂端為一尺長鍍金三叉鐵矛。三叉象徵著火焰。三叉矛頭下端為「查爾」(圓盤),圓盤沿邊固定銀白公馬鬃製成的纓子。
擴充套件資料
**九纛兩字來自成吉思汗蒙古帝國的徽旗「九斿白纛」,九斿白纛,也稱九足白徽或者九足白旗,蒙古人俗稱「查幹蘇力德」,查幹又譯察汗,是白色的意思;蘇力德又譯蘇勒德,是大竿的意思。
查幹蘇勒德(白纛、白旗),亦稱「九斿白旗」、「察哈爾部查幹蘇勒德」。是大蒙古國在斡難河畔建國時所樹立的「九斿白旗」。查幹蘇勒德的纓子用銀白色公馬鬃製做,幹為松木,因而稱查幹(白)蘇勒德。
北元時期,由察哈爾萬戶供奉。
2023年(天聰八年),林丹汗在青海去世後,守護查幹蘇勒德的察哈爾部幾千人帶著蘇勒德返回途中留在八白宮所在的鄂爾多斯。 查幹蘇勒德為三叉神矛的主蘇勒德和八柄陪蘇勒德組成。主蘇勒德的頂端為一尺長鍍金三叉鐵矛。
三叉象徵著火焰。
三叉矛頭下端為「查爾」(圓盤),圓盤沿邊固定銀白公馬鬃製成的纓子。主蘇勒德的柄也叫「希利彼」,用松木製成,希利彼五寸粗、十三尺長,插入中間有孔的花崗岩底座。
離主蘇勒德一丈五距離的地方,四面、四角上豎起八柄陪蘇勒德,並用馬鬃搓成的「呼和納楚格」(繩子)與主蘇勒德相連線,加固主蘇勒德。陪蘇勒德的希利彼為九尺長,矛頭與主蘇勒德一樣。
據《蒙古祕史》載:成吉思汗於丙寅年「在斡難河源頭,建九腳白旄纛做皇帝」。另據《元史太祖本紀》記載:
「元年丙寅(2023年),帝大會諸王群臣,建九斿白旗,即皇帝位於斡難河之源。」這是蒙古人首次對九斿白纛的記載。
從這時候起,蒙古人在和平時期、慶祝時刻都立九斿白纛,將其視為民族和國家興旺的象徵。 另有一種說法稱,公元2023年,成吉思汗在他的誕生地肯特山南麓克魯倫河源頭一個叫呼和淖爾的地方被眾貴族推舉為汗。
參加此次推舉的主要有3位德高望重的貴族:浩特拉汗之第二子阿拉坦、斡惕赤斤、也速蓋巴特爾之哥捏坤臺吉之子忽察爾別乞、把爾壇巴特爾之哥斡勒、巴爾哈格之侄徹辰別乞等。他們給鐵木真授予「汗」稱號,並且樹起其尊父也速蓋巴特爾的九足白旗。
這一年鐵木真年僅28歲。後來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後,這個九足白旗就演變成了大蒙古國的國旗九斿白纛。 據內蒙古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馬冀所著的《成吉思汗評傳》一書介紹,公元2023年(丙寅,蒙古人稱為虎兒年)。
金章宗泰和六年,南宋寧宗開禧二年,對中國和世界來說,這都是一個重要的年份。這年的春天,斡難河上游岸邊一片平坦的草原上,舉行了一次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忽勒裡臺」。忽勒裡臺,廣義而言,可指一切集會。
它是蒙古民族一種樸素的民主形式,時間多在春、夏季召開。後來成吉思汗將其定為制度,忽勒裡臺便專指討論軍國大事的會議,其權責為選舉大汗、決議和戰、修正宣佈法令等。
這種會議只限貴族參加,但是很富於民主色彩,可以廣開言路,博採眾議。就在這次忽勒裡臺大會上,成吉思汗正式建立了自己的帝國。
敖包對蒙古人有什麼意義
4樓:匿名使用者
祭敖包: 蒙古族的祭祀,最隆重的是祭敖包。敖包亦作「鄂博」,是土堆子的意思,即用人工堆積起來的石堆、土堆。
早先蒙古族以為天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源泉,特別加以崇拜。由於天地神沒有偶像,人們就堆敖包以象徵,從而敖包就成了人們的崇拜物。人們通過祭敖包祈求天地神保佑人間風調雨順,牛羊興旺,國泰民安。
祭敖包的時間不固定。蒙古貞地區多在農曆七月十三日。祭祀時,先在敖包上插一樹枝或紙旗,樹枝上掛五顏六色的布條,旗上寫**。
儀式大致有四種:血祭、酒祭、火祭、玉祭。血祭是把宰殺的牛、羊,供在敖包之前祭祀。
以為牛、羊是天地所賜,只有用牛、羊祭祀才能報答天地之恩,酒祭是把鮮奶、奶油、奶酒灑在敖包上祭祀。火祭是在敖包前籠一堆火,將煮熟的牛、羊肉丸子、肉塊投入其中,人們向火叩拜。玉祭是古代人們以最心愛的玉器當供品祭祀。
這些祭祀方式,都是表示對天地的虔誠,祈求天地給人們以平安和幸福。
祭敖包的規模、形式多種多樣。旗有旗敖包,村有村敖包。祭祀時,不論官吏還是平民一同進行禮儀活動。
先請喇嘛燒香點火、誦經說文,大家圍繞敖包從左向右走三圈並叩拜。禮儀結束後,舉行歡宴。在高興之餘舉行傳統的賽馬、射箭、摔跤和歌舞等盛大的那達慕活動。
敖包不是住人的,是祭神的石頭堆。「敖包」蒙古音譯,意思是「堆」。
敖包本源於薩滿教,瑪尼堆源於苯教,佛教傳入**之後和苯教在鬥爭中結合,形成當地特色佛教叫做藏傳佛教,瑪尼堆就是一個例子。藏傳佛教在蒙古大地上盛傳之後,敖包崇拜也與瑪尼堆崇拜有了相似之處。例如都會插經幡、樹枝,人們路過的時候會跪拜、轉敖包轉瑪尼堆祈福。
在標誌性地形上面,會有敖包或瑪尼堆。蒙古民族會在遼闊的草原上砌一個敖包,藏族會在湖邊、山口上堆一個瑪尼堆。
所不同的是,敖包是專門修葺的,一次建成,一般會比較高,整齊,而瑪尼堆比較隨意,是人們希望得到神的保護時找塊石頭加上去的。特別是路邊的瑪尼堆,都是藏民一塊一塊石頭堆起來,路過的人多了,瑪尼堆就越來越大了,例如著名的加昂瑪尼堆(青海玉樹州新寨),東西100米,南北40米,體積約1萬多平方米。但是你仍然可以看見很多很多的不到膝蓋高的小瑪尼堆,那不知道是哪些轉山朝聖的人途中所堆吧。
在村落裡面的瑪尼堆會比較高大和精緻,因為可以看見堆著的石頭上也精心刻上了六字真言。
5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海內外盡人皆知、人人都能唱的歌曲《敖包相會》,使得「敖包」一詞在中華各民族當中有著廣泛的知名度,可是對蒙古族以外的絕大多數人來說,敖包,仍然是一個模糊或陌生的概念。許多男人在唱著《敖包相會》,把美麗的姑娘等來了,卻可能一直沒弄清「敖包」究竟是什麼。有人說,敖包可能指蒙古包;有人說,敖包是寺廟的意思......這,都是對「敖包」一詞的誤解。
其實,「敖包」是蒙古語譯音,意為用木、石、土壘成的堆。祭祀敖包,是古老、神奇的蒙古高原上最常見,而且最熱鬧的祭祀活動。在祭敖包這一祭祀活動中,敖包是祭祀天神、自然神或祖先、英雄人物的祭壇。
那麼,古老、遼闊的蒙古高原上的敖包究竟起源於什麼呢?記者就此查詢了大量史料和學術文章,以圖找到最科學的說法。一些學者認為,「祭敖包」是薩滿教的源頭。
因為薩滿教義有三種信仰內容,一是大自然崇拜,二是圖騰崇拜,三是始祖崇拜。而祭敖包是以大自然崇拜為目的。因此,祭敖包與敖包文化來自比薩滿教更早更為原始的信仰和文化形態。
有的學者認為,敖包文化作為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的活化石,是從初民時代留存到今天的信仰的見證。從象徵意義上說,石堆可能代表高山,敖包上的樹或樹枝可能代表森林,是天地山川神祗的棲息之地,亦是祖先魂靈要回去的聖地。
如果排除敖包的宗教、象徵意義,按著人類在初民時代的生存需求考慮,敖包在北方草原產生的最根本原因能是什麼呢?許多學者認為,它的初始意義,便是路標。它是人們為了在茫茫草原上辨方向、求生存而動用的智慧之舉。
後來,逐漸演化為一種圖騰,崇拜它,信仰它,對它許心願,祈求幸福,這便成為人們在生存之外求發展的願望......就這樣,敖包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越積澱越深厚,越流傳越久遠。隨著歷史的發展,敖包作為路標作用,日漸淡去,逐漸成為一種祭祀、紀念活動,再後來又帶上了旅遊文化的色彩
成吉思汗和鷹成吉思汗為什麼愣住了
閱讀內容錯誤1成吉思汗是用箭刺死了鷹2成吉思汗等到四次時才殺死了鷹。為什麼成吉思汗的軍隊那麼強大?成吉思汗為什麼錯殺了自己的鷹 成吉思汗和鷹 主要講了什麼 成吉思汗的水杯四次都被鷹撞翻,於是他氣急敗壞,結果把那隻鷹射殺了。他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後,感到懊悔不已。成吉思汗從這個教訓中悟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
成吉思汗和鷹短文中的中心句,《成吉思汗和鷹》的主要內容
即收穫。當我們能把前塵過往化為雲淡風輕,把苦難滄桑化為領悟懂得時,相信我們定能感受到風清月朗,坦 然面對一切,以寧靜淡泊之心寫出人間閒適之趣了。浮生如夢,芳菲幾許?輕輕抖落塵埃 成吉思汗和鷹 的主要內容 一天,成吉思汗和他的朋友們一起去森林裡打獵,他打完獵感到很口渴,就到小溪邊接了一些水,正當他準備...
成吉思汗鯊魚吃藍鯊魚,虎頭鯊和成吉思汗鯊有什麼區別
我家的成吉思汗鯊就吃藍鯊 我的也是,它半夜偷偷吃,我剛一關燈就聽見魚缸有動靜,一看它把藍鯊給吃了,正卡著呢,過了一會兒才吃下去 誰說的?神經,也不知道你在表達什麼。虎頭鯊和成吉思汗鯊有什麼區別 1 成吉思汗鯊和虎頭鯊是同一種魚,藍鯊就是藍鯊,和前者外表比較相似。個人感覺前者長的比較霸道,後者比較柔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