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是一首什麼詩《寒食》是一首什麼主題的詩?

2021-03-04 09:31:36 字數 1620 閱讀 8298

1樓:亦夢之城

1、寒食是一首諷喻詩。

2、《寒食》--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3、註釋

春天,長安城處處飄飛著落花;寒食節,東風把御園柳枝斜。

黃昏時,宮中傳出御賜的燭火,輕煙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4、創作背景

寒食是中國古代一個傳統節日,相傳是源於春秋時代的晉國,是為了紀念晉國公子的臣子介之推。每逢寒食節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一般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清明前兩天。

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按風俗家家禁火,只吃現成食物,故名寒食。由於節當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為遊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說過:「人間佳節唯寒食。

」唐代制度,到清明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賞賜近臣,以示皇恩。這儀式用意有二:一是標誌著寒食節已結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給臣子官吏們提個醒,讓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祿的介子推學習,勤政為民。

唐代詩人竇叔向有《寒食日恩賜火》詩紀其實:「恩光及小臣,華燭忽驚春。電影隨中使,星輝拂路人。

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貧。」正可與韓翃這一首詩參照。

5、作者簡介

韓翃,生卒年不詳,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唐代詩人。是「大曆十才子」之一。

2樓:匿名使用者

論語十則》中選取的,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段話,闡述的就是學與思的辯證關係。這句話語言很淺顯,道理很深刻。當然,其實這句話可以直接從字面上理解。

如果只是機械地學習所謂知識,自己不去思考,只能陷入形而上學之中,無法將學習到的知識融會貫通,正確運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常人的學習都是追求知識的瞭解和技能的掌握,而不願意深入領會其中的道理,只要知其然就心滿意足、洋洋得意了,根本不去深入瞭解其所以然,這就是學而不思。喜歡思考的人還是有的,但喜歡思考還得勤於學習,因為沒有知識支援的思考是有很大侷限性的,甚至可能淪為胡思亂想。

而只有思考,不去不斷進行學習,也是很難有質的進步的,所以孔子在《衛靈公》一篇中有說道,「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所謂「謠言止於智者」,智者就是學而思、思而學的人。現實生活中為什麼常常是謠言不止,就是因為一來缺乏智者,二來人們很難能夠聽取智者的意見。現實中智者本來就是少數甚至極少數,大家還不去好好地聽他們的意見,謠言當然就不會止於智者,而只能止於下一個謠言了。

《寒食》是一首什麼主題的詩?

3樓:修胤殤

《寒食》是一首借古諷今,含蓄表達了對宦官得寵專權的腐敗現象的嘲諷的詩。

《寒食》是唐代詩人韓翃的一首七言絕句。原文為:「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食節是中國古代一個傳統節日,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按風俗家家禁火,只吃現成食物,故名寒食。寒食節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許可,「特敕街中許燃燭」(元稹《連昌宮詞》),才是例外。除了皇宮,貴近寵臣也可以得到這份恩典。

同時,自然而然會給人產生一種聯想,體會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風光無處不同,家家禁火而漢宮傳燭獨異,這本身已包含著特權的意味。進而,優先享受到這種特權的,則是「五侯」之家。

它使人聯想到中唐以後宦官專權的政治弊端。諷刺了君侯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只許君侯傳蠟燭,不許百姓家出現煙火。

春天是一首的詩夏天是一首的詩秋天是一首

一 春季 孟浩然春曉 春眠不覺曉,默寫描繪春 夏 秋 冬四季的詩各一首。描寫春天的詩 詩名是 詩句是 描寫夏天的詩 詩名是 1 春。臨安春雨初霽 宋代 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2 夏。小池 ...

贈汪倫是一首什麼詩呀,贈汪倫是一首什麼詩

贈汪倫 是一首送別詩。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遊安徽涇縣桃花潭時,常在村民汪倫家作客。臨走時,汪倫來送行,於是李白寫這首詩留別。詩中表達了李白對汪倫這個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誼。贈汪倫是一首什麼詩 贈汪倫 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於涇縣 今安徽皖南地區 遊歷時寫給當地...

中華少年是一首什麼詩,請問中華少年是一首什麼詩

中華少年 是一首 朗誦 詩,全詩公共分 7 小節。課文選取來自 青藏 蒙古 高山 漢族 四地的少年,代表中華少年。言志詩,抒發作為中華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中華少年建設中華的堅強決心。中華少年 是一首 朗誦 詩,共分8小結,詩中選取來自 青藏高原 寶島臺灣 內蒙古草原 黃土高原 四個地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