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阿沾
主要內容:
記載了春秋時期的重**事,上起魯隱公元年(前722),下至魯哀公14年(前481),凡242年間的政治、軍事、外交、祭曲、災異等事,均有所記載。
《春秋》是由魯國史官記錄大量當時本國諸侯,大夫,國人等失禮非禮之事;魯國史官也會收集其他諸侯國公侯大夫等失禮非禮之事,會記錄諸侯國公侯間大夫等間書信內容,比如晉叔向與鄭國子產關於鑄刑書的書信,其中記錄了齊國史官因為保持真實記錄而被殺掉的事件等等。
《春秋》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範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春秋》用於記事的語言極為簡練,然而幾乎每個句子都暗含褒貶之意,被後人稱為「春秋筆法」、「微言大義」。後來出現了很多對《春秋》所記載的歷史進行補充、解釋、闡發的書,被稱為「傳」。代表作品是稱為「春秋三傳」的《左傳》、《公羊傳》、《穀梁傳》。
相傳《春秋》之書出於孔子之手,舊時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之說。
雖然春秋之作者有爭議,但其經過孔子之手修而改之,則無大異。事實上,春秋作為一魯國的史書,其作用早已超出史書範圍,春秋用詞遣句「字字鍼砭」成為獨特的文風,被稱為春秋筆法,為歷代文代史家奉為經典。
《春秋》所記,是二百四十多年的春秋各國大事,現所存全文,不過一萬六千多字,但據曹魏時的張晏和晚唐時人徐彥引《春秋說》,都說是一萬八千字(張說見《史記·太史公自序·集解》引,徐說見《公羊傳·昭公十二年疏》引),可見《春秋》原文,從三國以後脫露了一千多字。很多大事漏記。
2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全書大約17000字,主要內容記載春秋時期統治階級的政治活動,包括諸侯國之間的征伐、會盟、朝聘等;也記載一些自然現象,如日蝕、月蝕、**、山崩、星變、水災、蟲災等;經濟文化方面,記載一些祭祀、婚喪、城築、宮室、搜狩、土田等。 在對待人與神關係上,孔子的歷史觀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他認為王道的興衰取決於「天命」,表現了天命主宰歷史的唯心史觀;而另一方面,孔子又明確表示「敬鬼神而遠之」,這說明他對鬼神是抱懷疑和保留態度的。
對於一些災異現象與人事有什麼關係,他沒有明確表態。可見,他持保留態度。 孔子編訂的《春秋》有明確的時間順序的特點,對後世編年體史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如北宋時由司馬光主編的歷史鉅著——《資治通鑑》,就是按年、月、日順序寫的編年體史書。《春秋》又是我國第一部私修的史書,它打破了西周以來奴隸主貴族對於史學的壟斷和控制,因此它在史學史上具有一定的意義。由於孔子開創了私人著書的學術風氣,開闢研究近現代史的風氣,成為後來諸子百家競相著書立說的中國歷史上的「百家爭鳴」的先聲。
孔子的「春秋」筆法,還表現在敢於揭露統治者淫穢納賄、仇殺助亂的黑暗面。如隱公元年,記載了周平王向魯惠公的妾仲子贈送葬禮的東西。在孔子看來,這是為君者不守君道的表現,不成體統,記上這一筆,讓後來的統治者有所警惕。
《春秋》也記載自然現狀。如它精闢地記敘了公元前611年彗星(哈雷彗星)入紫微境的事:「秋七月,有星孝入於北斗。
」(這是我國,也是世界史上彗星執行的最早記錄。)又如,它記錄了公元前687年3月16日「夜中星隕如雨」的隕石雨情況。孔子保留了這些記錄,是一份珍貴的歷史資料。
《春秋》的文字過於簡潔,有的只記結果,沒有寫它的原委,要讀懂它,確實不容易。如隱公八年(前715年),在一條記事中,只記了一個「螟」字,它僅是告訴人們,這年發生了螟蟲災害,但具體在什麼地方,災情多大?卻沒有記清楚。
所以,後世的學者,對《春秋》作了許多的引申和解釋。 由於《春秋》是孔子編訂的「六經」之一,它被儒家各派尊為「經」,對它的解釋稱為「傳」。到漢代時,這種傳已有《左氏傳》、《公羊傳》、《穀梁傳》、《夾氏傳》和《鄒氏傳》5種之多,後來,《夾氏傳》和《鄒氏傳》亡佚了,流傳下來的只有《左氏傳》、《公羊傳》和《穀梁傳》,被稱為「春秋三傳」,是我們讀《春秋》時可對照參考的。
《春秋》有些材料的**也有些問題,對材料又未剪裁,尤其是記別國的事,人云亦云。至於魯國,「事無大小,苟涉嫌疑,動稱恥諱」。《史記·孔子世家》稱:
「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實際上這是誇大之詞。王安石稱《春秋》為「斷爛朝報」,也有點過分。
而梁啟超稱《春秋》為「流水賬簿」,卻是有點道理的。 編年體史書的優點,在於它以年月為經,以事實為緯,容易使人看清事件之間發生的聯絡。它的缺點,主要是同一事件發生和延續的時間過長,記載時就難免犯前後割裂的毛病;還有記人物活動時,更難詳其來龍去脈。
因此,後來才有紀傳體和紀事本末體史書的出現。
希望採納
《春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10
3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全書大約17000字,主要內容記載春秋時期統治階級的政治活動,包括諸侯國之間的征伐、會盟、朝聘等;也記載一些自然現象,如日蝕、月蝕、**、山崩、星變、水災、蟲災等;經濟文化方面,記載一些祭祀、婚喪、城築、宮室、搜狩、土田等。
在對待人與神關係上,孔子的歷史觀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他認為王道的興衰取決於「天命」,表現了天命主宰歷史的唯心史觀;而另一方面,孔子又明確表示「敬鬼神而遠之」,這說明他對鬼神是抱懷疑和保留態度的。對於一些災異現象與人事有什麼關係,他沒有明確表態。
可見,他持保留態度。
孔子編訂的《春秋》有明確的時間順序的特點,對後世編年體史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如北宋時由司馬光主編的歷史鉅著——《資治通鑑》,就是按年、月、日順序寫的編年體史書。《春秋》又是我國第一部私修的史書,它打破了西周以來奴隸主貴族對於史學的壟斷和控制,因此它在史學史上具有一定的意義。
由於孔子開創了私人著書的學術風氣,開闢研究近現代史的風氣,成為後來諸子百家競相著書立說的中國歷史上的「百家爭鳴」的先聲。
孔子的「春秋」筆法,還表現在敢於揭露統治者淫穢納賄、仇殺助亂的黑暗面。如隱公元年,記載了周平王向魯惠公的妾仲子贈送葬禮的東西。在孔子看來,這是為君者不守君道的表現,不成體統,記上這一筆,讓後來的統治者有所警惕。
《春秋》也記載自然現狀。如它精闢地記敘了公元前611年彗星(哈雷彗星)入紫微境的事:「秋七月,有星孝入於北斗。
」(這是我國,也是世界史上彗星執行的最早記錄。)又如,它記錄了公元前687年3月16日「夜中星隕如雨」的隕石雨情況。孔子保留了這些記錄,是一份珍貴的歷史資料。
《春秋》的文字過於簡潔,有的只記結果,沒有寫它的原委,要讀懂它,確實不容易。如隱公八年(前715年),在一條記事中,只記了一個「螟」字,它僅是告訴人們,這年發生了螟蟲災害,但具體在什麼地方,災情多大?卻沒有記清楚。
所以,後世的學者,對《春秋》作了許多的引申和解釋。
由於《春秋》是孔子編訂的「六經」之一,它被儒家各派尊為「經」,對它的解釋稱為「傳」。到漢代時,這種傳已有《左氏傳》、《公羊傳》、《穀梁傳》、《夾氏傳》和《鄒氏傳》5種之多,後來,《夾氏傳》和《鄒氏傳》亡佚了,流傳下來的只有《左氏傳》、《公羊傳》和《穀梁傳》,被稱為「春秋三傳」,是我們讀《春秋》時可對照參考的。
《春秋》有些材料的**也有些問題,對材料又未剪裁,尤其是記別國的事,人云亦云。至於魯國,「事無大小,苟涉嫌疑,動稱恥諱」。《史記·孔子世家》稱:
「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實際上這是誇大之詞。王安石稱《春秋》為「斷爛朝報」,也有點過分。
而梁啟超稱《春秋》為「流水賬簿」,卻是有點道理的。
編年體史書的優點,在於它以年月為經,以事實為緯,容易使人看清事件之間發生的聯絡。它的缺點,主要是同一事件發生和延續的時間過長,記載時就難免犯前後割裂的毛病;還有記人物活動時,更難詳其來龍去脈。因此,後來才有紀傳體和紀事本末體史書的出現。
4樓:匿名使用者
記述了在春秋幾百年中的諸侯之間發生的事與期間發生的大事
春秋故事主要內容
5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故事》(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美繪本)是林漢達先生所著《中國歷史故事集》的五種美繪本之一,其它四本還有《戰國故事》、《西漢故事》、《東漢故事》和《三國故事》。其中前三種問世已有四十多年,後兩種也有三十年了。
2023年,曾經出版了新的合卷本。這次以美繪本出版,主要是為了讓讀者更方便地閱讀這部傳世名著。除了內容上未作任何修改以外,林先生在語言上的一些獨特用法和處理,也都保持原貌,顯的是讓大家原原本本地領略其特有的風格。
不同的是,原來的劉繼卣先生等畫的黑白插圖這回換成了彩色插圖,版式上也做了新的設計,作為一次嘗試。
紅巖的主要內容紅巖主要內容
紅巖 描寫人民解放軍進軍大西南的形勢下,國民黨 已經搖搖欲墜的時候,重慶的國民黨當局瘋狂地,鎮壓共產黨領導的地下革命鬥爭。紅巖 是現代作家羅廣斌 楊益言所創作的一部長篇主旋律 1961年12月首版。紅巖 描寫人民解放軍進軍大西南的形勢下,國民黨 已經搖搖欲墜的時候,重慶的國民黨當局瘋狂地,鎮壓共產黨...
圍城的主要內容,圍城主要內容
圍城 主要內容 圍城故事發生於1920到1940年代。主角方鴻漸是個從中國南方鄉紳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於家庭壓力與同鄉周家女子訂親。但在其上大學期間,周氏患病早亡。準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寫的唁電感動,資助他出國求學。方鴻漸在歐洲遊學期間,不理學業。為了給家人一個交待,方於畢業前購買了虛構的 克萊登大學 ...
《養花》講了什麼主要內容,養花的主要內容是?
是老舍的養花?通過寫養花的過程,表達了養花的樂趣 有喜有憂,又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全文按由事到理的順序,層層遞進,揭示了全文的主旨。我 愛養花,不養奇花異草,摸著門道,增長見識,得到勞動的收穫,這就是養花的樂趣。我愛花所以養花。我養花不養奇花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