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戊戌變法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人物背景

2021-03-05 09:13:46 字數 5253 閱讀 6577

1樓:付豪

戊戌變法

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是指2023年6月11日至9月21日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主的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政治改良運動。但戊戌變法因損害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強烈抵制與反對,2023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發動戊戌政變,光緒帝被囚至中南海瀛臺,維新派的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共6君子被殺,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

主要內容:發展工農業;訓練新式陸海軍;創辦報刊,開放言論;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等。同時規定,今後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

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促進了思想解放,對社會進步和思想文化的發展,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國際背景

經濟19世紀下半葉是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階段。這個時期,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引起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促使資本主義迅速發展,並開始向壟斷階段過渡。

美、德、英、法等早已建立起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位居世界前列,而原本相對落後的**、日本,在發展了資本主義之後,也迅速強大起來。在這種局勢下,變革舊的制度和舊的生產力,發展資本主義已經成為當時的一種世界潮流。[2]

政治19世紀後期,歐美資本主義國家通過議會改革等,使更多的民眾獲得了選舉權和參政權,政治民主化進一步擴大。英、美等國實現了文官制度改革,整頓了吏治,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從而保證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正常執行。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在長期的發展中日趨完善。

這些國家都為中國人建立資本主義制度提供了示範。[2]

國內背景

社會背景

民族危機的加深。

19世紀末,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英、法,美,德、意、日、俄和葡萄牙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因此加緊對落後國家和地區進行侵略,西方列強趁機掀起侵略中國的狂潮,偌大的中國被分割成了一塊塊列強的「勢力範圍」,整個國家已呈豆剖瓜分之勢。中國邊疆地區出現了新危機;《馬關條約》的簽訂,

馬關條約

中國再次遭受割地、賠款,以及大量主權進—步喪失的厄運。甲午戰爭的慘敗更加速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序。亡國滅種的危急形勢迫使一些先進的中國人開始尋找新的救國救民道路。[3] [2]

經濟基礎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5]

這一時期民族資本主義得以初步發展的原因有三:一是帝國主義的入侵所帶來的刺激。《馬關條約》中允許列強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列強紛紛加緊資本輸出,中國 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遭到進一步破壞。

這在客觀上促使中國城鄉的商品經濟有所發展,為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創造了一些條件;二是在洋務運動中,洋務派打著「自強」、「求富」的口號,興辦了一批近代工業企業,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起到了引導和刺激作用;三是因為一些覺醒的國人把發展民族資本主義、抵制洋商洋廠看作是挽救民族危亡的手段之一,他們發出了「實業救國」的呼聲,利用有利時機大力發展民族工業。19世紀末,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了初步發展,為資產階級開展維新變法運動提供了經濟基礎。[3] [2]

階級基礎

民族資產階級的壯大。

隨著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他們開始謀求與其經濟地位相符的政治權利。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政治舞臺,為戊戌變法奠定了階級基礎。[2]

思想基礎

近代以來新思想的發展

guangxu

鴉片戰爭後中國的民族危機日益嚴重,封建統治的危機也一步步加深,先進的中國人開始思考要通過何種道路來挽救中國的問題。林則徐、魏源等主張「向西方學習」,發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呼聲,成為學習西方的先聲。但是他們的思想由於受到種種限制,並沒有付諸實踐。

洋務派將「向西方學習」的思想付諸行動。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務運動,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指導下,主要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希望以此達到「自強」、「求富」的目的。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程序。

但是甲午戰爭的慘敗卻表明靠洋務運動並不能救中國。 [3] [2]

早期的資產階級維新思想萌芽

早期資產階級維新派中的很多人親身參加了洋務運動的實踐。

經歷了甲午戰爭的失敗後,他們認為洋務運動僅將「制器」作為學習的重點是不夠的,中國真正要學習的是西方先進的政治制度。早期維新派主要針對一些具體問題提出了改革方案,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他們只進行一 些理論上的宣傳,很少從事實際的政治活動,有很大的侷限性。

儘管如此,他們掀起的維新思潮仍然產生了廣泛影響,並對康、樑維新思想的產生起到了思想先導的作用。 [2]

維新思想的進一步發展

康有為打著「託古改制」的旗號,將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學說與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相結合來宣傳變法。他之所以要借用孔子的名義來宣傳西方的政治制度,康有為的思想在當時極具震撼力, 為維新變法奠定了理論基礎。但是他的思想中仍然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體現了他對封建頑固勢力的妥協。

[2]梁啟超將維新思想的影響進一步擴大。梁啟超的維新思想在當時的一些愛國知識分子和開明官僚中產生了較大反響,大大增強了維新變法的聲勢。[2]

嚴復認為要挽救中國,必須維新,要維新,必須大侶「西學」。他通過發表文章和翻譯西方著作,無情抨擊了封建頑固思想,提出了「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的維新主張。嚴復雖然沒有參加維新運動的實踐,但是他對西學的介紹和宣傳卻對近代早期知識分子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也為醞釀中的戊戌變法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

[2]

維新派與頑固派的論戰

三個「要不要」的論戰,即要不要實行維新變法,要不要改封建君主**制度為君主立憲制度,要不要改革封建的教育制度。一種新思想的產生,必然會遭到保守思想的反對,維新派和頑固派的論戰不可避免。這是一場維新與守舊、變法與反變法的爭論,是中國的資本主義思想同封建主義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鋒。

維新派利用這次機會使自己的思想廣泛傳播開來,中國的知識分子進一步開闊了眼界,解放了思想,更多的人倒向了維新陣營。

主要人物編輯

康有為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康贊修是道光年間的舉人,父親康達初做過江西補用知縣。康有為自幼學習儒家思想,2023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2023年,康有為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沒有考取。

南歸時途經上海,購買了大量西方書籍,吸取了西方傳來的進化論和政治觀點,初步形成了維新變法的思想體系。

康有為2023年,康有為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藉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

2023年後,他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有梁啟超、陳千秋等人。

2023年,他到北京參加會試,得知《馬關條約》簽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又未上達。當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書,得到了光緒帝的讚許。7月,他和梁啟超創辦《中外紀聞》,不久又在北京組織強學會。

2023年,德國強佔膠州灣,康有為再次上書請求變法。次年1月,光緒皇帝下令康有為條陳變法意見,他呈上《應詔統籌全域性折》,又進呈所著《日本明治變政考》、《俄羅斯大彼得變政記》二書。4月,他和梁啟超組織保國會,號召救國圖強。

6月16日,光緒帝在頤和園勤政殿召見康有為,任命他為總理衙門章京,準其專摺奏事,籌備變法事宜。

梁啟超梁啟超出生於小地主家庭,其父以塾師為生。梁啟超自幼在家接受啟蒙教育。11歲至廣州應學院試,中秀才。

後在「學海堂」就讀,於經史子集無不涉獵,17歲中舉人。18歲購得《瀛環志略》,從此開始接觸西學。不久,以**禮拜見康有為,並於2023年受業於萬木草堂,其「一生學問之得力,皆在此年」。

梁啟超2023年,中日甲午戰敗,遂隨其師康有為並各省1300名舉人聯名上書,此即著名的清末「公車上書」。從此開始了他鼓吹變法,高倡改革的政治活動。

2023年,任上海《時務報》主筆,發表《變法通議》、《西學書目表》等,為傳播變法思想做出了重大貢獻,成為當時知名的風雲人物。

2023年11月,赴長沙任時務學堂總教習,在教學中積極宣傳變法思想,培養出蔡松坡等高材生。

2023年,入京協助康有為等促成「百日維新」。其間,梁啟超活躍非凡,為變法事業鞠躬盡瘁,顯示了卓越的宣傳和組織才能。戊戌變法失敗後,梁啟超亡命日本等地,耳聞目睹西方之學,思想又有新變。

在日本創辦《清議報》、《新民叢報》,繼續鼓吹變法維新。

從2023年至2023年短短的三年間,撰寫了近百篇文章,廣泛介紹了西方資產階級的學術思想,其人物涉及霍布士、斯賓諾莎、盧梭、培根、笛卡兒、達爾文、盂德斯鳩、康德等、其領域遍及歷史地理、教育、政治,名人等各個方面,對當時的中國思想界產生了很大的積極影響,被譽為「**界驕子」。

2023年以後,國內革命形勢繼續發展,但梁啟超對清廷心存幻想,思想逐漸落後於時代,成為保皇立憲的積極鼓吹者和參與者。

袁世凱袁世凱在2023年4月受到監察御史胡景桂的**,指他在小站練兵時犯下「嗜殺擅權」、「剋扣軍餉」,「誅戮無辜」等多條罪狀,榮祿當時視察新軍,為新軍軍容所動,力保袁世凱,袁世凱才得以留任。

2023年9月20日袁世凱抵達天津,2023年9月21日晚袁世凱聽到楊崇伊從北京帶來的政變訊息,以為密謀已經洩露,

袁世凱為避免自己被牽扯上叛逆罪,於是將情況告知榮祿,結果戊戌變法失敗,光緒帝失去朝廷政權並遭軟禁。[7]

2樓:包頭情感專家

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是指2023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主要領導人物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政治改良運動。但戊戌變法遭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強烈抵制與反對,2023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發動戊戌政變,光緒帝被囚至中南海瀛臺,維新派的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共6人被殺,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因此戊戌變法也叫百日維新。

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促進了思想解放,對社會進步和思想文化的發展,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起了重要推動作用。[1]

根本原因

資產階級勢力太脆弱,封建勢力過於強大。

直接原因

譚嗣同戊戌變法實際上是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在政治上的一次較量。資本主義儘管在中國已出現。但基礎還非常薄弱,資產階級也剛剛形成,很不成熟。

相形之下,封建統治階級無論在經濟基礎還是上層建築的各個方面還具有強大的勢力。

寄希於光緒皇帝。「幻想是弱者的命運」,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維新派認為「變之自上者順而易,變之自下者順而難」。因此他們把變法的希望寄於沒有實權的光緒皇帝身上,以獲取廉價的勝利。

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維新派儘管反對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但對帝國主義本質缺乏認識,一度曾向英、日、美尋求援助,希望他們干涉後黨政變,支援中國變法,結果落空。缺乏軍隊支援。

光緒皇帝是一個光桿,手中無一兵一卒。

而維新派也忽略了事先取得軍隊的支援。大難臨頭,他們才想起了兵權,輕率地把賭注押到袁世凱身上,結果被袁世凱出賣。敵視革命,脫離群眾。

維新派之所以要倡導變法,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抵制「揭竿斬木」之「憂危」。

他們害怕群眾,害怕革命,始終眼睛朝上,是變法運動缺乏一個廣泛的群眾基礎,結果頑固勢力略一**,使自己立刻陷入孤立無援的絕境。

望採納。

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有什麼區別啊,「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別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

直接原因就是導火線,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什麼讓他有這個行為。比如辦公室倆人私下誰也不搭理誰,你遲到了,他吵你了,直接原因是你遲到了他才吵你,事實上可能他故意看你不順眼,拿此事兒吵你 根本原因就是本質的原因,這種原因一般都很深奧,讓人看了感覺很迷糊,很上綱上線的。直接原因就很膚淺,通常是很表面的事情,大家...

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原因 鴉片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別是什麼?根本原因 英國因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而強大起來,迫切要開啟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原料。直接原因 禁菸遠動成為鴉片戰爭導火線 直接原因 虎門銷煙根本原因 英國為了開闢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 直接原因是林則徐的虎門銷...

怎樣區分歷史中的直接原因 主要原因 根本原因

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您好 根本原因 主要原因 最主要原因 直接原因的區別。根本原因一般是主要矛盾和趨勢。換句話說就是因為有這樣的原因,所以所引發的事件是遲早要發生的。直接原因就是引發事件的事件。就像波士頓傾茶事件是美國獨立戰爭的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原因,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往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