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各種怪
1、國家觀,國家是階級社會中的特殊的公共權力,比起原始社會中的公共權力來,這種特殊性主要體現在:
(1)國家是實行階級統治的社會公共權力組織,它的本質在於階級統治。
(2)國家是按地區來劃分其國民的。
(3)國家是一種特殊的暴力機器。 國家是經濟上佔有統治地位的階級為了維護和實現自己的階級利益,按照區域劃分原則而組織起來的,以暴力為後盾的政治統治和管理組織。
2、民族觀是人們對民族和民族問題的看法和基本觀點,以及處理民族問題的綱領和政策。民族觀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是人們的世界觀在民族和民族問題上的反映。
3、歷史觀又稱「社會歷史觀」。人們對社會歷史的根本觀點、總的看法,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世界觀與歷史觀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
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係問題,這是哲學基本問題在社會歷史領域的延伸。
4、文化觀念是指長期生活在同一文化環境中的人們,逐步形成的對自然、社會與人本身的基本的、比較一致的觀點與信念。
5、宗教是一種古老而又現實、重要而又複雜的特殊文化現象和社會意識形態。
2樓:抖落晨星
即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宗教觀是馬克思主義「五觀」。
一、國家觀:「國家是一個階級壓迫另一個階級的機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階級受一個階級控制的機器.」它包括3層含義 :
①國家是有階級社會的組織.這說明國家是一種歷史現象,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會永遠存在下去.它是社會內部矛盾運動發展的結果,是私有制出現、階級形成後,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
同樣,國家也必然伴隨著階級、階級矛盾的徹底消滅而自行消亡.這是國家的產生、發展、消亡的客觀規律.
②國家是階級統治.這指出了國家的本質,即國家是哪個階級的政權,是哪個階級的統治.在有階級的社會中,任何一個階級的統治都**於它們的經濟統治,而一個階級的經濟統治又必須依靠它的政治統治來維護和鞏固,因此國家政權總是屬於在經濟上佔統治地位的階級.
政治統治是統治階級的聯合力量,是統治階級的集體意志和力量的表現,一般都是通過國家意志來實現的.奴隸制國家的本質是奴隸主階級的統治,封建制國家的本質是地主階級的統治,資本主義國家的本質是資產階級的統治,社會主義國家的本質是無產階級的統治.
③國家是機器.它形象地指出國家是由許多部件所組成的互相聯絡的有機整體.國家組織與其它社會組織的主要區別,就在於它有強迫被統治階級服從國家意志的能力,有行使這種權力的官吏(幹部),有實現這種權力的軍隊、警察、法院、監獄等強制機關,還有供養官吏與強制機關的捐稅和國債.
這3項構成一種組織力量和物質力量 ,即特殊的社會權力.
二、民族觀
1.民族是一個歷史範疇,有它自身形成、發展到消亡的客觀規律.民族是人們在歷史上形成的一個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共同體.
民族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是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而不斷髮展變化的,並且民族的發展是受社會發展規律制約的.
2.民族和階級是兩個不同的社會歷史現象,民族問題與階級問題是兩種性質不同的問題.在階級社會裡,民族內部包含著不同的階級,存在有階級鬥爭,所以在階級社會裡,民族問題往往同階級問題聯絡在一起,剝削階級總是將這樣那樣的民族問題打上階級的烙印.
但不能因此得出結論說,民族問題的實質是階級問題.在社會主義時期,階級鬥爭已經不是主要矛盾,民族問題基本上是各民族勞動人民之間的關係問題.如果把民族問題的實質歸結為階級問題,那就只能嚴重脫離以至傷害少數民族群眾,不但不可能正確處理民族問題,加強民族團結,反而會給敵對勢力幫忙.
3.民族問題是社會發展總問題的一部分.民族問題從來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社會發展總問題的一部分,是革命和建設總問題的一部分.
民族問題只有在社會總問題解決程序中,才能得到解決.如果我們在整個革命建設中重視民族問題,正確認識和處理民族問題,它就對整個革命和建設過程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如果忽視或者錯誤地處理民族問題,她可能會給革命和建設事業帶來巨大的破壞力,使整個革命事業受到挫折乃至失敗.
4.各民族平等的聯合,反對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是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原則.各民族無論大小,都一律平等.
每個民族都是人類物質財富和歷史、文化的創造者,各民族應在完全平等的基礎上團結起來,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全世界各民族的無產階級應堅持國際主義的原則,同一切被壓迫民族實行不分國界和民族的親密聯合,共同進行鬥爭,推翻實行民族剝削和壓迫的反動統治階級.
三、宗教觀
1.宗教的本質.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對此問題作了回答:
「一切宗教都不過是支配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幻想的反映,在這種反映中,人間的力量採取了超人間的力量的形式.」
2.宗教的發生和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觀的形成和完善為揭示和闡明宗教發生和發展的歷史程序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工具.
恩格斯對宗教發展的歷史程序和宗教在不同歷史階段所展現的歷史形態,先後提出過三種圖式.第一種為從原始社會的「自發宗教」到階級社會的「人為宗教」;第二種為從「部落宗教」到「民族宗教」再到「世界宗教」;第三種為「自然宗教」到「多神教」再到「一神教」.
3.宗教存在的根源和消亡的條件.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宗教存在的最深刻的根源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不合理,使自然力量和社會力量對人成為盲目起作用的、異己的力量.
「只有當實際生活的關係,在人們面前表現為人與人之間和人與自然之間極為明白而合理的關係的時候,現實世界的宗教反映才會消失,只有當社會生活過程即物質生產過程的形態,作為自由結合的人的產物,處於人的有意識有計劃的控制之下的時候,它才會把自己神祕的紗幕揭掉.但是,這需要有一定的物質基礎或一系列物質生存條件,而這些條件本身又是長期的、痛苦的歷史發展的自然產物.」
4.宗教的社會功能.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宗教是維護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本質上是歷史上統治階級用來維護其統治秩序的工具.
但也不否認被壓迫人民在歷史的特定階段利用宗教進行反抗鬥爭的事實.
5.馬克思主義政黨對待宗教的態度.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宗教將隨著其消亡的歷史條件逐漸成熟而消亡;宗教對於國家來說是私人的事情,實行政教分離,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四、歷史觀
馬克思的歷史觀普通稱為唯物史觀.但這不是馬克思自己用的名稱.此名稱乃馬克思的朋友恩格爾在一八七七年始用的.
在一八四八年的「共產黨宣言」裡和在一八六七年出第一卷的「資本論」裡,都有唯物史觀的根本原理,而公式的發表出來,乃在一八五九年的經濟學批判的序文.在此序文裡,馬克思似把歷史和社會對照著想.他固然沒有用歷史這個名詞,但他所用社會一語似欲以表示二種概念.
按他的意思,社會的變革便是歷史.推言之,把人類橫著看就是社會,縱著看就是歷史.喻之建築,社會亦有基礎(basis)與上層(uberbau).
基礎是經濟的構造,即經濟關係,馬克思稱之為物質的或人類的社會的存在.上層是法制、政治、宗教、藝術、哲學等,馬克思稱之為觀念的形態,或人類的意識.從來的歷史家欲單從上層上說明社會的變革即歷史,而不顧基礎,那樣的方法不能真正理解歷史.
上層的變革,全靠經濟基礎的變動,故歷史非從經濟關係上說明不可.這是馬克思歷史觀的大體.
五、文化觀
馬克思就「文化」的界定,提出了「揚棄」的原則.此後,馬克思主義經過了列寧等革命導師的發展而得以補充,馬克思主義就「文化」的界定亦得以不斷完善,但是,總而言之,經典的較為公認的是對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採取批判性繼承的原則,這實際上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揚棄」的觀點在文化中的通俗體現.
文化是與一定時期內的社會的歷史性的情況密切相關的,可以說,歷史造就了文化,文化就某方面展現了歷史.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歷史時期的社會條件下,某個社會群體或者是某些社會群體÷集團所處的文明的外在表徵.
文化具有一定的時間性.這是顯而易見的:封建社會時代與資本主義時代的文化所反映的社會文明是不同的;而原始社會的與後工業文明時期的文化,其本質各異.
同時,文化具有一定的空間性.這一點亦顯而易見.譬如,所謂之「歐美文化」與「東方文化」,其型別不同;而「燕趙文化」較之以「江淮文化」,其形態亦各異.
階級有先進與落後之分,文化亦有此之別.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先進階級是那些更符合社會的科學發展規律的社會集團,其就生產力的發展起正向促進作用.那麼,其所屬的文化即為先進文化,與先進文化相對而言的,則是落後文化.
先進文化是一個動態開放性體系.具體而言,所謂先進文化,又可以以某些標準劃分為某些「亞子類」,在這些亞子類文化之間,與落後文化之間,均存在廣泛聯絡.先進文化是鮮活的的,不斷吸收正向的有力性促進發展的因素,自身才得以不斷前進.
這種吸收是一種選擇性的吸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也就是馬克思主義之「揚棄」之說之體現,也即是「批判性吸納」原則.
3樓:鬱悶的華
國家觀是一個人對自己國家的看法和認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國家觀。就我來說。國家是我祖先生存的地方,我愛我的國家。國家觀容易跟政權觀混淆,愛國家不等於愛執政者。
某些人的國家觀很複雜,例如琉球人。他們的對自己國家的認識就有很大不同。有些琉球人認為自己的國家已經被日本消滅,自己算是亡國的人了,如果能恢復自己的國家才好;而有些琉球人則認為自己是日本人。
民族觀是一個人對自己民族的看法和認識。不同人有不同的民族觀。就我來說,我愛我的民族——漢族。
我為偉大的華夏-漢文明而自豪。但有些人的民族觀就很複雜,他們反對漢族的民族意識,認為提倡漢族的民族意識會破壞讓其他人不舒服。
歷史觀是一個人對待歷史的態度。承認歷史事實,不掩蓋、不篡改、不過分樂觀、不過分悲觀,才是好的歷史觀。例如,蒙古、滿洲清國在歷史上,對中華文明進行了史無前例的毀壞,並且殺害了數千萬中國人,這一定要實事求是的對待,不能遮掩。
文化觀是一個人對待文化的態度。正確的文化觀是:不狂妄自大,不妄自菲薄。合理對待外來文化,不一概排斥,不崇洋媚外。
宗教觀是一個人對待宗教的態度。不能迷信。我信仰老天爺。這也是中國傳統的宗教信仰。
世界觀,歷史觀和人生觀三者之間是什麼關係
世界觀人們對世界的總的根本的看法。由於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觀。也叫宇宙觀。哲學是其理論表現形式。世界觀的基本問題是精神和物質 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根據對這兩者關係的不同回答,劃分為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基本型別,即唯心主義世界觀和唯物主義世界觀。作為一個人來說,世界...
觀復博物館的發展歷史,觀復博物館的歷屆展覽
1996年10月中國第一傢俬立博物館 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經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正式成立。1997年1月18日位於北京宣武區琉璃廠西街53號的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展出面積400平米。2001年1月18日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遷至北京朝陽區南小街竹竿衚衕華智大廈,展出面積400平米。2002年1月1...
大學生應該如何樹立馬克思主義宗教觀
誰給您找的這個題目啊,有點太狠了吧?我建議你把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中國儒家佛家的 世界觀結合起來 中國目前最大的宗教就是佛教,影響最深的準宗教就是儒家了 馬克思主義認為,世界分為兩類,一種是可以感知的部分,一種是存在,但人類尚無能力感知的那一部分。而宗教恰好彌補了不可感知的那一部分。利用科學觀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