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孫權(182-252),字仲謀,吳大帝,吳郡富春縣(今浙江富陽)人。生於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卒於太元二年(公元252年)。 孫堅次子,幼年跟隨長兄孫策平定江東,200年孫策早逝,臨死前對孫權說「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孫權繼位為江東之主。208年,孫權起兵西進,收復甘寧,剿滅了黃祖。 同年,曹操南下,劉備大敗,曹操佔了荊襄後給孫權寫信,直意要取下東吳。
東吳內部分為主戰和主和兩派,主戰以黃蓋為首,主和以張昭為首。張昭在當時是很有說服力的,但孫權卻有意一戰。此時,魯肅從江夏帶來諸葛亮,表明劉備聯吳抗曹的決心。
周瑜及時返回,說明曹操的種種弊端,說明戰有望獲勝。孫權果斷決定,以周瑜為主帥,出兵三江口,與曹操決戰。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
赤壁戰後,孫權為聯合劉備,將其妹孫尚香嫁給劉備。後又從魯肅之計,將荊州借給劉備。後劉備取川成功,孫權讓劉備歸還荊州,劉備不從。
魯肅單刀會後討回了三郡。後孫權出戰合淝,被張遼擊敗。217年,魏吳大戰於濡須口,雙方均不能獲勝。
濡須口之戰後,孫權與曹操和睦,並簽定了魏吳祕密同盟,共伐關羽。
219年,關羽攻打樊城,孫權任命呂蒙取下荊州。呂蒙用白衣渡江之計取下荊州,又在麥城生擒了關羽。關羽被帶到建業後,孫權將關羽殺害,並將頭顱送給曹操。
220年,曹丕代漢。孫權宣稱東吳是魏國的附庸,曹丕授予孫權九賜。221年,劉備稱帝,然後立即起兵攻打東吳,名曰為關羽報仇,實為爭奪荊州。
孫權果斷任命39歲的陸遜為都督,迎戰劉備。陸遜在彝陵火攻大破劉備。223年,劉備病逝,諸葛亮為了北伐,派鄧芝過江講和。
孫權與蜀漢和睦,共伐曹魏。224年曹丕大軍攻打東吳。孫權讓徐盛火攻破敵。
226年,曹丕病逝。孫權親自率軍攻打江夏,卻因太守文聘的堅守而敗。
229年,孫權稱帝,東吳政權正式成立。234年,孫權響應了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御駕親征合淝,卻敗於揚州都督滿寵。稱帝后的孫權日益驕奢,寵信呂壹,丞相顧雍無故被殺,大將軍陸遜憂憤而卒。
在立太子方面,孫權犯了很大的錯誤。太字孫登夭折後,孫權先是廢了孫和,又賜死孫霸,最後立孫亮為太子,這為日後的吳宮政變埋下了禍根。252年,孫權病逝,終年71歲。
孫權 - 簡明歷史傳記
吳國大帝。 孫權19歲就繼承了其兄孫策之位,力據江東,擊敗了黃祖。後東吳聯合劉備,在赤壁大戰擊潰了曹操軍。
東吳後來又和曹操軍在合肥附近鏖戰,並從劉備手中奪回荊州、殺死關羽、大破劉備的討伐軍。曹丕稱帝后孫權先向北方稱臣,後自己建吳稱帝,遷都建業。他重視農業生產、興修水利、發展造船業、連通臺灣、積極和印度等國外交、多次減免賦稅,促進了東南地區經濟的發展。
孫權 - 簡明演義傳記
孫權19歲就繼承了其兄孫策之位,力據江東,擊敗了黃祖。後東吳聯合劉備,在赤壁之戰擊潰了曹操軍。東吳後來又和曹操軍在合肥附近鏖戰,並從劉備手中奪回荊州、殺死關羽、大破劉備的討伐軍。
曹丕稱帝后孫權先向北方稱臣,後自己建吳稱帝,遷都建業。
孫權的歷史評價
◆陳壽:「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
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至於讒說殄行,胤嗣廢斃,豈所謂賜厥孫謀以燕冀於者哉?其後葉陵遲,遂致覆國,未必不由此也。
」◆劉備:孫車騎長上短下,其難為下,吾不可以再見之。《山陽公載記》
◆曹操:生子當如孫仲謀。《吳歷》
孫權(182-252),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15歲時隨史策征戰。18歲時孫策被刺身亡,孫權便代兄為江東統帥,在張昭、周瑜等人的輔助下,鞏固並發展了江東根據地。
孫權英武果斷,膽略過人。他曾在濡須口一帶,乘大船偵探魏軍陣容,異常鎮定自若。魏軍弓箭齊發,箭鏃集中在船的一側。
孫權下令掉轉船頭,再以另一側受箭,待箭勻船平後再安全駛回。他"博覽書傳歷史"頗有才華。他曾寫信給曹操說:
"春水方生,公宜速去足下不死,孤不得安。"短短16字,寓意很深。
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戰敗齊表,取得荊州,企圖一舉滅吳。他對孫權聲稱:"今治水軍80萬方與將軍會貓於吳。
"孫權沒有被曹操的氣勢洶洶所嚇倒。他果斷地採納魯肅靜建議,與劉備結成同盟,在著名的赤壁之戰中,用火攻戰術大破曹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孫權審時度勢,考慮重新選擇一個合適的政治中心。建安十六年(211年),他在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後,毅然決定自京口(今鎮江)徙治秣陵(今南京),又在石頭山建石頭城。次年改秣陵為建業。
黃初二年(211年),因與劉備爭奪荊州,為便於指揮對蜀作戰,又以荊州的鄂城為政治中心,改稱武昌。黃龍元年(229)四月,孫權在武昌稱帝。同年九月,又將都城自武昌遷回"舟車便利,無限險之虞:
田野活饒,有轉輸之籍;進可以戰,退可以守"的建業。這樣,孫權開創了南京的建都歷史。
孫權規劃並建造了建業都城,城週二十里十九步。建業城中建有壯麗的宮城和衙署、民居中、寺院,城外有石頭城、丹陽郡城,還有人口集中和商業繁榮的市場。孫權建立的建業成為古代一座真正的城市,為日後南京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孫權對開發建業和整個江南地區做出重大貢獻。他採取了不少措施,鼓勵發展生產。他"親自受田",將駕車用的八頭牛改作耕牛,以表示提倡農業生產。
並下令禁止官史在家忙時徵調農民服徭役,以保證生產期間,又興修水利,疏浚和擴大秦淮河水道,開破崗瀆、運瀆、東渠、潮溝等。當時建業城有數千名技術熟練的手工業工人,從事絲織、冶鑄生產。孫權還發展了航海事業,派將軍衛溫和諸葛直領兵萬人航行到夷州(今臺灣省),又派人出使遼東半島及海南諸國,有的使者到高句麗、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中部)和南洋群島等地。
247年,還為西域僧人康僧會建造了建初寺,這是金陵的第一座佛寺。
孫權統治江東51年。他的一生,正是吳國創業的**時代。到他的晚年,有才華的太子孫登不幸早逝,其他兒子們為了王位明爭暗鬥吳的元氣大傷。
太元二年(252年),孫權,這位雄踞江東的傑出政治家在失望中與世長辭,終年71歲,葬在蔣山之陽(今紫金山梅花山)。
孫權字仲謀,三國吳帝國的建立者,孫堅次子。聰明機智十四歲便隨兄長孫策轉戰,參與平定江東,孫策猝亡後,孫權接掌江東。再一代名將周瑜的輔佐下領導東吳在赤壁戰勝曹操。
使天下成三國鼎立之勢。北拒曹操,西抗劉備。為一代明主,孫權在外交上能屈身忍辱,以柔克剛,有勾踐之奇,這方面超過了曹操,劉備。
但稱帝后,變得剛愎自用,寵信小人,猜忌群臣,終給身後東吳留下禍根。
2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看看下面的**:
重生三國之孫權大帝
此書以文化制度角度出發,來改變江東的形勢,以先進的制度來制霸天下。
三國演義關於徐晃,評價一下三國演義中的徐晃?
演義中徐晃被顏良打敗 歷史上徐晃打敗了顏良 三國演義的說法 官渡之戰前,白馬之戰的時候敗於顏良,但僅僅戰敗,未戰死曹丕即位後,曾經與關羽死後降曹的上庸太守孟達叛曹降蜀,徐晃受司馬懿軍令急行軍平叛,行至上庸城下,被孟達一箭射中額頭,回營後不治身亡 三國志 正史 的說法 官渡之戰時,徐晃隨曹操領軍破劉備...
搜一下《三國演義》的,搜一下《三國演義》的資料
三國演義 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 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吳.蜀.魏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分為黃巾之亂 董卓之亂 群雄逐鹿 三國鼎立 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編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裡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三國演義 反映了豐富...
三國演義的介紹,三國演義簡介
這裡很詳細 三國演義簡介 三國演義 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 全名為 三國志通俗演義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 家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 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 三國演義 整頓回目 修正文辭 改換詩文。三國演義 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