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潔的關於春節的傳說或故事有關春節的傳說故事,簡短點

2021-03-07 01:49:48 字數 5269 閱讀 1757

1樓:匿名使用者

春節傳說之貼春聯和門神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

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

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2樓:匿名使用者

春節的起源:

關於「春節」的起源,有一個古老的傳說。

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獸。「年」,頭上長著角,非常凶猛恐怖。「年」長年居住深山,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現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每個村裡的人們全部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里一片匆忙恐慌,沒有人理會他,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把鬍子撩起來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趕走。

」老婆婆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

「年」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噼裡啪啦」的炸響聲,「年」嚇得渾身發抖,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

這時,婆婆的家門開啟,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

這風俗廣泛流傳,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就是春節。

有關春節的傳說故事,簡短點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夕」的獸(又名"年"),頭長觸角,凶猛異常。「夕」長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現在說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的傷害。

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夕」,那老人把鬍子撩起來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趕走。

」老婆婆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夕」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

「夕」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噼裡啪啦」的炸響聲,「夕」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夕」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

這時,婆婆的家門開啟,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夕」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夕」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廣泛流傳,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有說「春節」起源於中國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臘祭)。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舊歲交替之際慶祝豐收和祭祀祖先的風俗活動,可以認為是「年」的雛形。但「年」的名稱出現卻較晚,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

古代帝王繼位,為了顯示「天子」的權威,往往自立曆法(在歷史上的不同朝代,年的時間不一樣。夏代以一月為一年之首;商代以十二月為歲首,周代以十一月為歲首,秦代以十月為歲首。西漢時,漢武帝下詔推行太初曆,才明確規定一月初一為歲首,以之為夏曆新年)。

年的時間到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漢武帝(公元前140年~前87年)繼位,決定重修曆法使之統一,司馬遷建議創立了太初曆,把春節定在孟春正月。今日我們所採用的歷法是漢武帝以後,經過多個朝代修定的,但農曆正月初一為「元旦」的年節作為中華民族最隆重的節日,以固定的日子沿襲下來。

關於春節的傳說 簡短的

4樓:困難解決局

大家最期待的節日恐怕屬春節莫屬了,那麼親們知道有關春節的傳說嗎?

5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地方都沒什麼什麼講究了,但還是有說法的。

人日,在每年正月初七,又叫「人勝日」「人慶」等,民間傳說,女媧造人時,前六天分別造出了雞狗羊豬牛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漢民族認為,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人日節的主要習俗有:

戴人勝:人日節時,漢族女子用彩紙、絲帛、軟金銀等材料製成小人的形狀,戴於頭上。也貼於屏風等處。

贈花勝:是日,人們製作各種花勝(類人勝,樣式為花朵)相互饋贈

吃七寶羹:人日節,人們用七種新鮮的節令蔬菜加米粉做成羹食用,稱為「七寶羹」

出遊、登高:人日節也是仕女出遊與文人墨客登高賦詩的日子。唐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云:

「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柳條弄色不忍看,梅花滿枝空斷腸。身在南蕃無所遇,心懷百憂復千慮。

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稱體重:有的地方,人日時,男女老少都要用鎊稱稱量體重,人的生日嘛,自然要關心一下人的身體情況。

撈魚生:南方一些地區,人們有在人日節「撈魚生」的習俗,撈魚生時,往往多人圍滿一座,把魚肉、配料與醬料倒在**裡,大家站起身,揮動筷子,將魚料撈動,口中還要不斷喊到:「撈啊!

撈啊!發啊!發啊!

」,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昇。

建議人日節不妨這樣過:

①戴人勝

女孩子穿漢服,用巧手剪制人勝,戴於發上。並可貼於屏風、門窗等各處。

②贈花勝

親朋好友製作各種漂亮的花勝相互饋贈

③親手做七寶羹,全家食用

親自採購七種節令新鮮蔬菜,按自己的口味隨意搭配,加米粉做成羹,作為全家共享的一道節日食品。

④出遊、登高

舉家著漂亮的漢服禮服,出遊,登山遊玩。

⑤稱重、量高、體檢

不管男女老少,人日時都不妨好好檢查一下身體,關心一下自己和別人的健康情況,發現疾病隱患,及早**。

6樓:匿名使用者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

「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

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漫長的歷史歲月使年俗活動內容變得異常豐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內容,已逐漸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內容,像貼春聯、貼年畫、貼「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餃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習俗至今仍很盛行。我國最早的春聯,是五代時期孟昶寫在桃木板上的:

「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年畫源於唐朝的門神,它和燃爆竹一樣,在古代都是用來驅鬼避邪的,現在卻成了專為增加喜慶氣氛的習俗了。貼「福」字在宋朝以前就有了,人們把寫在紅方紙上的「福」字,故意倒貼在門、窗、傢俱上,取其「福到(倒)了」之意。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這在魏晉時期就有記載。除夕晚上,與家老小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這是炎黃子孫至今仍很重視的年俗。待第一聲雞啼之後,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均著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然後走親串友,相互道賀祝福。

此時的神州大地,處處閃光溢彩,從初一到十五,人們一至沉浸在歡樂、祥和、文明的節日氣氛中

7樓:嘿啊呀

春節的傳說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凶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

」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春節的傳說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凶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

」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

「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

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漫長的歷史歲月使年俗活動內容變得異常豐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內容,已逐漸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內容,像貼春聯、貼年畫、貼「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餃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習俗至今仍很盛行。我國最早的春聯,是五代時期孟昶寫在桃木板上的:

「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年畫源於唐朝的門神,它和燃爆竹一樣,在古代都是用來驅鬼避邪的,現在卻成了專為增加喜慶氣氛的習俗了。貼「福」字在宋朝以前就有了,人們把寫在紅方紙上的「福」字,故意倒貼在門、窗、傢俱上,取其「福到(倒)了」之意。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這在魏晉時期就有記載。除夕晚上,與家老小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這是炎黃子孫至今仍很重視的年俗。待第一聲雞啼之後,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均著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然後走親串友,相互道賀祝福。

此時的神州大地,處處閃光溢彩,從初一到十五,人們一至沉浸在歡樂、祥和、文明的節日氣氛中

有關橋的故事或傳說,關於橋的故事傳說

傳說,很久以前盧溝橋上的石獅子多的數也數不清。有一個縣令聽到了這個傳說,很不服氣,心想 怎麼會數不清呢?於是就派官兵一個個去數。數啊數啊,派了100個官兵去數,結果每個人數出來的數目都不一樣。這真奇怪了!怎麼會這麼多人都數不清呢,縣令決心親自去數。他到了橋頭,先從東到西數了一遍,又從西向東數了一遍,...

有關橋的傳說或故事越短越好,關於橋的故事和傳說 越短越好

傳說,很久以前盧溝橋上的石獅子多的數也數不清。有一個縣令聽到了這個傳說,很不服氣,心想 怎麼會數不清呢?於是就派官兵一個個去數。數啊數啊,派了100個官兵去數,結果每個人數出來的數目都不一樣。這真奇怪了!怎麼會這麼多人都數不清呢,縣令決心親自去數。他到了橋頭,先從東到西數了一遍,又從西向東數了一遍,...

關於新年的傳說或故事,關於新年的故事

相傳在太古時期,有一種叫 年 年的怪獸會在每年的天黑今後出來吃人,雞鳴破曉後便返回山林中,百姓們便把 年 暴虐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 年關 為了安全度過這一年,百姓們每到這一天晚上,都會提前做好晚飯,關好門窗,躲在屋裡全家老小一同吃 年夜飯 因為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購置得很豐富,還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