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中作者是如何從不同的季節景象來描寫江水的特點的

2021-03-08 14:43:48 字數 2884 閱讀 4856

1樓:假面

夏天:從江水

抄奔騰的襲速度描寫水流湍急;春冬:從兩岸的景色與江水交相輝映,交織出一幅美景;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結霜的早晨:從猿猴的叫聲反襯峽谷的寧靜。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斷。有時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期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快馬,駕著疾風,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極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松柏,懸泉瀑布在山峰之間飛流衝蕩。水清,樹榮,山峻,草盛,的確是趣味無窮。

2樓:匿名使用者

夏天寫江水漫上山陵,描寫皇帝的命令一天就可以從白帝城傳到江陵,突出江水的快;春冬兩季描寫山峰和樹木在水中的倒影,突出江水的清;秋季通過描寫猿鳴,突出江水的靜。

3樓:僅有的執_著

夏天,寫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險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險和疾速的特點。

回春冬之時,

水退潭清,景色秀麗,答突出了三峽春冬景色的清麗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靜,水枯氣

寒冷以高猿哀鳴襯托深秋的悽清,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

4樓:匿名使用者

作者按自然時令bai

來寫水,先du寫水勢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

zhi水襄陵dao,沿溯阻絕」正面內描寫水勢之險惡、水位容之高、水流之急。「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通過對比、誇張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漲後的水流之疾。再寫水勢減小的春冬,此時的三峽可用一「秀」字概括。

「素湍」「綠潭」,兩種色彩、兩種情態,動靜交織,對比鮮明;「怪柏」「懸泉」「瀑布」,也多趣味」,又摻入了作者的審美意趣,使得詩情畫意融為一體。寫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寫三峽秋景的清寒,並用猿鳴來烘托蕭瑟的秋高,讓人不勝淒涼。

《三峽》中作者是怎樣來描寫三峽秋季景色的

5樓:阿沾

寫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寫三峽秋景的清寒,並用猿鳴來烘托蕭瑟的秋高,讓人不勝淒涼。 寫秋季的景色,著「寒」「肅」「悽」「哀」數字,便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了出來。文章先寫山,後寫水,佈局自然,思路清晰。

寫水則分不同季節分別著墨 作為描寫山水之作,本文並非單純寫景色,而是以情託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嘯」「悽異」托出秋季景色之涼),緣情入景(如開頭幾句體現了初賞三峽的總體之情,使人頓有雄偉奇險之感,以下再分寫時而悚懼,時而欣喜,時而哀悽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順序來佈局謀篇。

《三峽》是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創作的。

原文節選: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譯文:在七百里的三峽中,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全然沒有中斷的地方;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遮擋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斷。有時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期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快馬,駕著疾風,也不如船快。

此文是一篇明麗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記述了長江三峽的雄偉險峻,描繪出三峽各具特色的四季風光,展現出了長江萬里圖中一幀挺拔雋秀的水墨山水畫。全文結構嚴謹,佈局巧妙,渾然一體,其用語言簡意賅,描寫則情景交融,生動傳神。

創作背景:酈道元生於官宦世家,幼時曾隨父親到山東訪求水道,後又遊歷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蒐集有關的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創作《水經注》四十卷。

它名義上是以《水經》為藍本作的註釋,實際上是在《水經》基礎上的再創作。全書記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條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蹟、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條,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內容比《水經》原著要豐富得多。

酈道元(472—527年),字善長,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平東將軍酈範之子,南北朝時期北魏**、地理學家。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將等職,還做過冀州長史、魯陽郡太守、東荊州刺史、河南尹等職務。

6樓:匿名使用者

《三峽》節選自南北朝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水經注·江水注》,是山水文言文。 全篇只用一百五十五個字,既描寫了三峽錯落有致的自然風貌,又寫三峽不同季節的壯麗景色,展示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奇麗、無限壯闊的景象。本文入選初中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和蘇教版七年級上冊。

,全文如下: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文中描述了三峽四季的景色,其中,最後一段「晴初霜旦」即是三峽秋景: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第四段寫秋天三峽情景:水枯氣寒,猿鳴淒涼。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季,開筆多變。

接著以實景補足前意,林澗之間,清冷肅穆。這時已無江水喧騰,也不見草木爭榮,而是充滿了悽清肅殺的氣氛。寫秋峽以代表性事物猿來表現,寫猿又分兩層,一是直接敘述,一是引漁歌為證。

寫猿又圍繞著「山」和「哀」兩個重點,從而顯示秋峽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長」形容嘯,送聲長遠,暗示是在長峽之中。「空谷傳響」,直言在山中。

「久絕」,迴應「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漁歌也是一言「峽長」,一言聲哀。從猿鳴之中,使人進一步體會到山高、嶺連、峽窄、水長,同時山猿哀鳴,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

也讓人從這句漁歌中體會到了,漁者們的辛苦和生活的艱苦。

三峽夏季和春冬季節的景物各有什麼特點

第2段 寫夏季景色,突出了水勢凶猛迅疾的特點 凶猛迅疾。第3段 寫春冬季節的景色,突出了山高水清,草木茂盛的特點 山高水清,草木茂盛。在七百里的三峽中,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全然沒有中斷的地方 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遮擋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陽 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到了夏天江...

開頭是大江自三峽來的古文,意思是什麼

這句出自 明 袁中道的 遊石首繡林山記 釋義 大江從三峽流出,沿途所遇到的無非就是石頭,水勢常常因此而盤曲不能舒展。原文選段 大江自三峽來,所遇無非石者,勢常結約不舒。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當之輒靡,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如此者凡數百里,皆不敢與之爭,而至此忽與石遇。釋義 大江從三峽流出,沿途所遇到的...

下面是《小石潭記》中的一段文字,和《三峽》第二自然段比較,在

您好,看到您的問題將要被新提的問題從問題列表中擠出,問題無人回答過期後會被扣分並且懸賞分也將被沒收!所以我給你提幾條建議 一,您可以選擇在正確的分類下去提問或者到與您問題相關專業 論壇裡去看看,這樣知道你問題答案的人才會多一些,回答的人也會多些。二,您可以多認識一些知識豐富的,和曾經為你解答過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