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表達杜甫怎樣的思想感情,杜甫的《月夜 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021-03-12 15:27:54 字數 5192 閱讀 3954

1樓:匿名使用者

鄜(fu孚)州:地名,今陝西富縣。

望月懷遠。這在古典詩歌中是一個爛熟的題目。在杜甫生活的盛唐時期,古典詩歌固然正處於大開拓、大發展的階段,但如像對景傷懷、思親懷友這類的題材,卻已早經無數作者吟詠,要出新意頗不容易。

這一首五律,卻在內容表達與章法技巧上脫落故常,出奇制勝,成為同類題材作品中千古獨步的名篇。

應該承認,這首詩之所以感人至深,首先在於它所抒發的是詩人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觸發的鬱勃真切的離情別緒。回溯詩人的生平我們可以知道,天寶十五年(756)五月,杜甫從奉先移家至潼關以北的白水。六月,安史叛軍破潼關,玄宗奔蜀,杜甫只得攜眷北行,至鄜州暫住。

七月,肅宗李亨即位靈武,杜甫隻身前去投奔,途中被叛軍擄至長安。這首詩就是身陷賊營的杜甫八月在長安所作。沒有那場驚天動地的大戰禍,便沒有詩人的這番家人離散,身陷絕境的悲慘經歷。

而如果沒有這番特殊的經歷,要產生詩中的哀惋悽切、深摯纏綿的離情也是不可想象的。此詩的重要價值,確乎在於它所反映的是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情感這一點上。

不過使得這首詩在眾多的抒寫亂世之離情的作品中高標獨秀的,卻無疑是作者匠心獨運的新奇角度與抒寫章法。在這裡,老杜並不一般地就景敷情、緣情述事,而是別出心裁從思念物件一邊落筆,從頭至尾細緻熨帖地描摹自己想象中的對方的景況。無限的深情、痴情都從這一系列想象描寫中流瀉而出,達到了抒情的極致。

首聯二句,絕不說自己望月而憶妻,偏說妻子見月而思己,比起一般的直訴自己的情感的憶內之作,一開篇意思就深了一層。前人寫過「隔千里兮共明月」(謝莊《月賦》)和「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一類的名句,那都是兼及「憶」與「被憶」雙方的,這裡卻偏偏只提被憶的一方,抒寫角度的轉換,使得辭旨婉切,更顯出詩人對妻子的一往情深。妻子身邊,是時時尾隨著可愛的小兒女的。

詩人月夜思妻,必然密不可分地念及孩子。可是頷聯二句不正面說自己望月憶兒女,偏說兒女隨母望月,又想象兒女幼小,尚不解望月而思念身陷長安的慈父。真是此情此景,將何以堪!

詩人刻骨銘心的憶內之情,又在這痛苦的想象中更深入一層。第三聯,想象愈加具體化,虛擬妻子在這個夜晚望月懷夫、久久不眠的情景,是整首詩中意境最優美,辭采最清麗的抒情句子。鬟溼而臂寒,狀看月之久與懷人之痴。

月色愈好而痛苦愈增,夜深天寒都渾然不覺。這位閨中娘子是如此多情而執著,難道還不值得我們的詩人深切思念嗎?王嗣奭《杜臆》認為此聯「語麗情悲」。

實為中肯。詩的末聯,方才將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擺進去,仍以想象之筆結情。這是盼望相思之願能償,有朝一日伉儷重逢,雙雙對此明月舒愁,抹掉戰亂帶來的傷痛痕跡。

這裡對前文的承接照應十分細密周到,表現出詩人情感之深婉沉綿,如「雙」承「獨」,「照」承「月」,「淚痕幹」反襯雙方各自「獨看」時的淚流不止,這些都真切地傳達出詩人憎恨亂離,盼望團圓的迫切心情。

2樓:匿名使用者

開始的開始總是甜蜜的。

後來就有了厭倦、習慣、背棄、寂寞、絕望和冷笑。

曾經渴望與一個人長相廝守,後來,多麼慶幸自己離開了?

曾幾何時,在一段短暫的時光裡,我們以為自己深深的愛著的一個人。

後來,我們才知道,那不是愛,那只是對自己說謊...................................

3樓:匿名使用者

愛情和情歌一樣,最高境界是餘音嫋嫋。最悽美的不是報仇雪恨,而是遺憾。最好的愛情,必然有遺憾。那遺憾化作餘音嫋嫋,長留心上。最悽美的愛,不必呼天搶地,只是相顧無言

............................

杜甫的《月夜>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樓:匿名使用者

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創作背景

天寶十五載(756)春,安祿山由洛陽攻潼關。五月,杜甫從奉先移家至潼關以北白水(今陝西白水縣)的舅父處。六月,長安陷落,玄宗逃蜀,叛軍入白水,杜甫攜家逃往鄜州羌村。

七月,肅宗在靈武(今寧夏靈武縣)即位,杜甫獲悉即從鄜州隻身奔向靈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軍所俘,押回長安。這首詩即是困居長安時所作,表達了對離亂中的妻子家小的深切掛念。情深意真,明白如話,絲毫不見為律詩束縛的痕跡。

詩的構思採用從對方設想的方式,"心已馳神到彼,詩從對面飛來,悲婉微至,精麗絕倫,又妙在無一字不從月色照出也"(《讀杜心解》)。後世詩人常常學此法度。

作品鑑賞

此詩選自《杜工部集》,題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長安月。如果從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應該寫「今夜長安月,閨中只獨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處境,而是妻子對自己的處境如何焦心。

所以悄焉動容,神馳千里,直寫「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這已經透過一層。自己隻身在外,當然是獨自看月。

妻子尚有兒女在旁,為什麼也「獨看」呢?「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一聯作了回答。妻子看月,並不是欣賞自然風光,而是「憶長安」,而小兒女未諳世事,還不懂得「憶長安」啊!

用小兒女的「不解憶」反襯妻子的「憶」,突出了那個「獨」字,又進一層。

在一二兩聯中,「憐」字,「憶」字,都不宜輕易滑過。而這,又應該和「今夜」、「獨看」聯絡起來加以吟味。明月當空,月月都能看到。

特指「今夜」的「獨看」,則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來的「同看」。未來的「同看」,留待結句點明。往日的「同看」,則暗含於一二兩聯之中。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這不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過「同看」鄜州月而共「憶長安」的往事嗎?

我們知道,安史之亂以前,作者困處長安達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時間,是與妻子在一起度過的。和妻子一同忍飢受寒,也一同觀賞長安的明月,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記憶。當長安淪陷,一家人逃難到了羌村的時候,與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憶長安」,已不勝其辛酸!

如今自己身陷亂軍之中,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那「憶」就不僅充滿了辛酸,而且交織著憂慮與驚恐。這個「憶」字,是含意深廣,耐人尋思的。往日與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雖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為妻子分憂;如今呢,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遙憐」小兒女們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負擔,哪能為她分憂啊!

這個「憐」字,也是飽含深情,感人肺腑的。孩子還小,並不懂得想念,可是,杜甫又怎能不念呢?!從小孩的「不念」更能體現出大人的「念」之深切。

第三聯通過妻子獨自看月的形象描寫,進一步表現「憶長安」。霧溼雲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憶念愈深,甚至會擔心她的丈夫是否還活著,怎能不熱淚盈眶?

而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當想到妻子憂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時候,自己也不免傷心落淚。兩地看月而各有淚痕,這就不能不激起結束這種痛苦生活的希望;於是以表現希望的詩句作結: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雙照」而淚痕始幹,則「獨看」而淚痕不幹,也就意在言外了。

這首詩借看月而抒離情,但所抒發的不是一般情況下的夫婦離別之情。作者在半年以後所寫的《述懷》詩中說:「去年潼關破,妻子隔絕久」;「寄書問三川(鄜州的屬縣,羌村所在),不知家在否」;「幾人全性命?

盡室豈相偶!」兩詩參照,就不難看出「獨看」的淚痕裡浸透著天下亂離的悲哀,「雙照」的清輝中閃耀著四海昇平的理想。字裡行間,時代的脈搏是清晰可辨的。

題為《月夜》,字字都從月色中照出,而以「獨看」、「雙照」為一詩之眼。「獨看」是現實,卻從對面著想,只寫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而自己的「獨看」長安之月而憶鄜州,已包含其中。「雙照」兼包回憶與希望:

感傷「今夜」的「獨看」,回憶往日的同看,而把並倚「虛幌」(薄帷)、對月舒愁的希望寄託於不知「何時」的未來。詞旨婉切,章法緊密。如黃生所說:

「五律至此,無忝詩聖矣!」

藉助想象,抒寫妻子對自己的思念,也寫出自己對妻子的思念。

這首詩借看月而抒離情,但抒發的不是一般情況下的夫婦離別之情。字裡行間,表現出時代的特徵,離亂之痛和內心之憂熔於一爐,對月惆悵,憂嘆愁思,而希望則寄託於不知「何時」的未來。

月夜杜甫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簡短

5樓:冰霜劍歌v達爾

此詩藉助想象,抒寫妻子對自己的思念,也寫出自己對妻子的思念。

杜甫的古詩《歸雁》和《月夜》分別表達了詩人怎麼的思想感情

6樓:匿名使用者

歸雁:背景提要:春天來了,望見北去的大雁,勾起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散譯:春天來了,我這個遠離家鄉的人,什麼時候才能回家呢?最讓我悲傷的是,連那江城的大雁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向北飛去,而我卻挪不動步呢。

月夜:應該承認,這首詩之所以感人至深,首先在於它所抒發的是詩人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觸發的鬱勃真切的離情別緒。回溯詩人的生平我們可以知道,天寶十五年(756)五月,杜甫從奉先移家至潼關以北的白水。

六月,安史叛軍破潼關,玄宗奔蜀,杜甫只得攜眷北行,至鄜州暫住。七月,肅宗李亨即位靈武,杜甫隻身前去投奔,途中被叛軍擄至長安。這首詩就是身陷賊營的杜甫八月在長安所作。

沒有那場驚天動地的大戰禍,便沒有詩人的這番家人離散,身陷絕境的悲慘經歷。而如果沒有這番特殊的經歷,要產生詩中的哀惋悽切、深摯纏綿的離情也是不可想象的。此詩的重要價值,確乎在於它所反映的是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情感這一點上。

不過使得這首詩在眾多的抒寫亂世之離情的作品中高標獨秀的,卻無疑是作者匠心獨運的新奇角度與抒寫章法。在這裡,老杜並不一般地就景敷情、緣情述事,而是別出心裁從思念物件一邊落筆,從頭至尾細緻熨帖地描摹自己想象中的對方的景況。無限的深情、痴情都從這一系列想象描寫中流瀉而出,達到了抒情的極致。

首聯二句,絕不說自己望月而憶妻,偏說妻子見月而思己,比起一般的直訴自己的情感的憶內之作,一開篇意思就深了一層。前人寫過「隔千里兮共明月」(謝莊《月賦》)和「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一類的名句,那都是兼及「憶」與「被憶」雙方的,這裡卻偏偏只提被憶的一方,抒寫角度的轉換,使得辭旨婉切,更顯出詩人對妻子的一往情深。妻子身邊,是時時尾隨著可愛的小兒女的。

詩人月夜思妻,必然密不可分地念及孩子。可是頷聯二句不正面說自己望月憶兒女,偏說兒女隨母望月,又想象兒女幼小,尚不解望月而思念身陷長安的慈父。真是此情此景,將何以堪!

詩人刻骨銘心的憶內之情,又在這痛苦的想象中更深入一層。第三聯,想象愈加具體化,虛擬妻子在這個夜晚望月懷夫、久久不眠的情景,是整首詩中意境最優美,辭采最清麗的抒情句子。鬟溼而臂寒,狀看月之久與懷人之痴。

月色愈好而痛苦愈增,夜深天寒都渾然不覺。這位閨中娘子是如此多情而執著,難道還不值得我們的詩人深切思念嗎?王嗣奭《杜臆》認為此聯「語麗情悲」。

實為中肯。詩的末聯,方才將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擺進去,仍以想象之筆結情。這是盼望相思之願能償,有朝一日伉儷重逢,雙雙對此明月舒愁,抹掉戰亂帶來的傷痛痕跡。

這裡對前文的承接照應十分細密周到,表現出詩人情感之深婉沉綿,如「雙」承「獨」,「照」承「月」,「淚痕幹」反襯雙方各自「獨看」時的淚流不止,這些都真切地傳達出詩人憎恨亂離,盼望團圓的迫切心情。

杜甫的《闕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從詩的語 copy意看來,似乎是寫友人bai在暮春山中隱居讀書的生活。詩以du 暮春 為主 題,白zhi雲春光,dao落花流水,柳色清渾,一片春光春色,清新自然,幽靜多趣。全詩無 奇詞麗句,只把所見所聞如實道來,娓娓動聽,使人快樂無限 杜甫野望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全詩由望字著筆,因野望而生愁,...

杜甫的《莫相疑行》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杜甫的 莫相疑行 詩如下 男兒生無所成頭皓白,牙齒欲落真可惜。憶獻三賦蓬萊宮刀,自怪一日聲輝赫。集賢學士如堵牆,觀我落筆中書堂。往時文采動人主,此日飢寒趨路旁。晚將末契託年少,當面輸心背面笑。寄謝悠悠世上兒,不爭好惡莫相疑。表達了 寄言於世上的人們 莫要與人勾心鬥角爭長論短,人在世上活一遭,不要太過...

杜甫登高寫的是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登高 是杜甫詩集中一首很有名的七言律詩,寫於唐代宗大曆二年 767 的秋天,是詩 寓夔州時為深秋登高有感而作。這是一首 拔山扛鼎 式的悲歌,曾被人譽為 古今七言律第一 胡應麟 詩藪 內編 全詩寫登高所覽之景,雄渾蒼莽 在闊大雄健的氣象之中,滲透著一股勃鬱之氣。通篇語言凝鍊,聲調鏗鏘,氣韻流轉,對仗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