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出自於哪,螳螂捕蛇是何意 出自於哪?

2021-03-17 07:33:25 字數 1701 閱讀 5777

1樓:易書科技

此典出自韓嬰《韓詩外傳》。

園中有一棵榆樹,樹上有一隻知了。知了鼓動翅膀悲切地鳴叫,正準備吮吸些清涼的露水時,卻不知道有隻螳螂正在它的背後。螳螂彎起頸脖,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

螳螂正要吃知了的時候,卻不知道黃雀就在它的後面,黃雀是想啄死螳螂吃掉它。黃雀正想啄食螳螂時,卻不知道榆樹之下有個拿著彈丸的小孩,那小孩拉開彈弓正準備射黃雀。孩子正要射時,卻不知腳前有個深坑,後面還有個樹樁子。

這些鳥蟲和這孩子都是貪圖眼前的利益,而不顧身後隱藏著的禍害。

螳螂捕蛇是何意?出自於哪?

2樓:易書科技

【釋bai義】「螳螂捕蛇」表明只要

du敢於鬥爭zhi,善於鬥爭,以己之長,攻dao敵之短專,弱者是完全可以屬戰勝強者的。

【出處】此典出自《聊齋志異·螳螂捕蛇》。

一個姓張的人正在一條河谷中行走,忽然聽見山崖上傳出一陣很刺耳的聲音,他尋路登上山頂,想看看發生了什麼事,只見一條碗口粗的大蛇,在樹叢中擺來擺去,尾巴打在樹上,把枝杆都折斷了。看它扭曲弓張,反轉顛撲的樣子,似乎是被什麼東西牽制著似的。然而仔細觀察了很久,什麼東西也沒有發現。

這個人更覺得事情蹊蹺了,慢慢走近前一看,原來是一隻小螳螂爬在巨蛇的頭頂上,用一對刺刀般鋒利的前腿抓著蛇的腦袋不放,任憑大蛇如何顛撲也弄不掉它,很長時間後,蛇居然死去,看那額上的皮肉,已經完全破裂了。

從天而降是何意?出自於哪?是何意?出自於哪?

3樓:易書科技

【釋義】比喻出人意料地突然來臨或出現。

【出處】漢·班固《漢書·周勃傳》。

在漢文帝執政時期,邊境很不安寧,經常有敵來侵,在這一年,匈奴來擾,周亞夫受命文帝,帶兵在細柳對抗匈奴。

漢文帝帶領大臣們去慰勞軍隊。到了細柳周亞夫的駐軍營地,見軍士全部鎧甲在身,手執兵刃,嚴陣以待。皇帝的侍騎先馳到軍營,守衛營門的士兵說:

「將軍有令,不能隨便進入軍營!」侍騎重新拿著皇帝的令牌來到營門,守門兵士才放他們進營。但軍吏又攔擋車騎,說:

「軍內有規定,營內騎馬不得賓士!」漢文帝只好按轡緩行,皇帝一行人來到中營,周亞夫將軍才出來,他向皇帝作了一個揖說:「鎧甲在身,不能叩拜,請允許我以軍禮拜見!

」皇帝離營後,大臣們就議論紛紛說:「周亞夫太傲慢了,對陛下也不恭敬……」漢文帝卻讚揚周亞夫說:「他是真正的將軍。

」不久漢文帝便提升周亞夫為中尉。

漢文帝生了重病,臨終前告誡太子說:「記住,國家有了危險要任用周亞夫,這個人可以安定朝廷的。」

漢景帝即位後,任命周亞夫為車騎將軍。漢景帝執政才三年,吳王和楚王就開始謀反。周亞夫受命帶兵去平叛。

周亞夫領兵出征,走到霸上,趙涉攔住他誠懇地說:「你這次去平叛吳王和楚王,事關重大呀!吳王劉濞很強,他養了許多勇士,組成了敢死隊。

他知道你率兵去打他。他預先必有伏兵,你最好走右邊的路線,過藍田,出武關,到雒陽,遲不過一二日,可以直入武庫,擊鼓鳴金,諸侯聽見了會以為將軍從天而下,必然驚慌失措……」

周亞夫在聽了趙涉的忠肯意見之後,沉思了一會兒認為說得很有道理,便採納了,派兵斷了吳、楚的糧道,周亞夫利用吳、楚軍隊缺糧食而軍心動搖的機會輕鬆擊敗吳軍。

吳王劉濞逃跑到江南,一月後被越人斬首了。

此成語出自《漢書·周勃傳》,原文是:「涉曰:『……將軍何不從此右去,走藍田,出武關,抵雒陽,間不過差一二日,直入武庫,擊金鳴鼓。

諸侯聞之,以為將軍從天而下也。』」「從天而下」後演變為成語「從天而降」。

怎麼用螳螂捕蟬造句,螳螂捕蟬的意思是什麼?

警察叔叔一個螳螂捕蟬就把壞蛋捉住了。從鴉片戰爭開始,我國在幾次戰爭中都敗北了,被迫與英 法 日等國簽定了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沒想到的是何蘭才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割走中國最多的土地。請問老師用 螳螂捕蟬 怎麼造句?螳螂捕蟬 的意思是什麼?釋義 螳螂想捕捉蟬。出自 莊子 山木 原句如下 螳螂捕蟬,黃...

螳螂捕蟬這個故事強調什麼的重要,螳螂捕蟬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1 啟示 說明有的時候人往往只抓住了事物的一面,造成對事物本質的錯誤認識。如果想正確地認識事物本質,就應該多角度分析問題。提醒人們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不考慮後果。2 解釋 螳螂捕蟬 螳螂想捕捉蟬,卻不知潛在危險。比喻目光短淺,沒有遠見。黃雀在後 比喻等待時機從後面襲擊。也比喻有後顧之憂。螳螂捕蟬給了我...

古文《螳螂捕蟬》的意思,古文《螳螂捕蟬》的全文及意思

原文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 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 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 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後也!螳螂委身曲附,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