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的句式結構有哪些,文言文那些句式和結構

2021-03-17 23:31:23 字數 7289 閱讀 1283

1樓:匿名使用者

文言文特殊句式包括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後置句、狀語後置句)等幾種型別.現作如下介紹:

一、判斷句

現代漢語一般是在主語和謂語之間用判斷動詞「是」來表示判斷的,但在古漢語裡,「是」多作代詞用.因此,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藉助語氣詞來表示判斷.

常見的判斷句式有以下幾種:

1、「……者,……也」式.這種句式是古漢語中表示判斷的典型格式.

如:「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廉頗藺相如列傳》

2、「……者,……」式.這種判斷句式中的「者」表示停頓,不譯.翻譯時只在主謂之間加「是」.

如:柳敬亭者,揚州之泰州人,本姓曹. 《柳敬亭傳》

3、「……,……也」式.這種判斷句式中的「也」同樣不譯.

如: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 《廉頗藺相如列傳》

4、「者」、「也」都不用,主謂直接連線.譯成現代漢語時,只須在主謂語之間加「是」.

如:劉備,天下梟雄. 《赤壁之戰》

5、用動詞「為」表判斷.

如: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鴻門宴》

6、用「乃、即、則、皆、必」等副詞表示肯定判斷,用副詞「非」表示否定判斷.

如: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信陵君竊符救趙》

②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岳陽樓記》

7、用「是」作動詞,文言中也有,但起義較晚並且少見.

如:臣是凡人,偏在遠郡. 《赤壁之戰》

二、被動句

被動句有以下幾種形式:

1、 用介詞「於」引進行為的主動者,表被動.

如: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於趙王,故燕王欲結於君. 《廉頗藺相如列傳》

2、 在動詞前面用「見」表示被動.

如: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屈原列傳》

如果需要把動作行為的主動者介紹出來,可在動詞後加介詞「於」.

如: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 《廉頗藺相如列傳》

3、 「受……於」表被動

如:無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 《赤壁之戰》

4、在動詞前加介詞「為」表被動.

如: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者,何也? 《屈原列傳》

5、用「為」引進主動者,位於前再加「所」,表被動.

如: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六國論》

這種句式自產生後,成了古漢語中最常見的一種被動句式,並且一直沿用到現代漢語裡.但是,在古漢語裡,「為」的行為主動者有時可以不出現,或承前省略了,變為「為所」的形式.

如: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鴻門宴》

6、用介詞「被」引出主動者,這種形式和現代漢語的被動句一樣.

如: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7、無任何標誌的被動句(意念上的被動).

如: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屈原列傳》

三、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一詞語或某種成分的現象,是古今共有的,不過,文言裡這種現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現代漢語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經常被省略.最常見的省略句有以下幾種:

(一)省略主語

如:①廉頗為趙將,(廉頗)伐齊,大破之.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鴻門宴》

(二)省略謂語

如:①軍中無以為樂,請以舞劍(為樂). 《鴻門宴》

②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劌論戰》

(三)省略賓語

如:①項伯乃也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之)以事. 《鴻門宴》

②成視,龐然修偉,自增慚作,不敢與(之)較. 《聊齋志異》

(四)省略介詞

如:①荊州之民附操者,逼(於)兵勢爾. 《赤壁之戰》

②試與它蟲鬥,蟲盡靡,又試之(以)雞,果如其言. 《聊齋志異》

四、倒裝句

(一)主謂倒裝

古漢語裡,謂語一般放在主語之後.但是,有時為了強調謂語,也可以把它放在主語之前.

如:①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信陵君竊符救趙》

(二)賓語前置

1、動詞賓語前置

⑴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置於動詞前.

如:①古之人不餘欺也. 《石鐘山記》

②世溷濁而莫餘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 《涉江》

⑵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放在動詞謂語之前.

如:①良問曰:「大王來何操?」 《鴻門宴》

②沛公安在? 《鴻門宴》

⑶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以加重語氣.

如:①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 《信陵君竊符救趙》

②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師說》

③去我三十里,唯命是聽. 《左傳》

2、介詞賓語前置

⑴疑問代詞作賓語,一般放在介詞之前.

如:①王問:「何以知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微斯人,吾誰與歸? 《岳陽樓記》

⑵介詞賓語不是疑問代詞,但是為了強調它,也放在介詞的前面,這種情況最常見的是介詞「以」的賓語前置.

如:餘是以記之. 《石鐘山記》

⑶介詞賓語是方位詞,也放在介詞前面.

如: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 《鴻門宴》

(三)定語後置

如;①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與? 《五人墓碑記》

③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荀子•勸學》

(四)介詞結構後置(狀語後置)

如:①私見張良,具告以事. 《鴻門宴》

②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赤壁賦》

文言文那些句式和結構?

2樓:匿名使用者

文言文特殊句式總結

第一部分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於現代漢語表達習慣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和倒裝句等。下邊我們根據所學文言文,舉例加以說明:

一、判斷句: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斷詞「是」(或「非」)來構造判斷句的現象,比如: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於國也》)

句中「是」「非」,和現代漢語判斷詞「是」「非」同義。但是,這種用法不大常見。文言文往往用別的詞或結構方式來表示判斷。  (一)用其他判斷詞表示判斷

例如:此則寡人之罪也。(《勾踐滅吳》)

翻譯:這是我的罪過啊。

句中「則」譯為「是」,即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判斷詞。

此外還有:「即」「乃」「皆」「本」「誠」「亦」「素」「非」等等,例句: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樑將即楚將項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人。

⑥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採用「……者,……也」的方式構造判斷句

例如: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譯為:廉頗,是趙國的優秀的將領。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譯為:妻子認為我美的原因,是私愛我。

句中判斷詞「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結構表示出來的。當然,這個結構不是固定不變的,具體言語中,其結構變化十分靈活。比如:  1.用「……,……者也」表判斷

蓮,花之君子者也。(《愛蓮說》)  2.用「……者,……」表判斷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餘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遊褒禪山記》)  3.用「……,……也」表判斷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譯為:城北徐公是齊國的美麗的人。(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結構助詞。)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項脊軒志》)  4.用「……,……」表判斷

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

二、被動句

所謂被動,是指主語與謂語之間的關係是被動關係,也就是說,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的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實施者。這樣的句子,稱為被動句。

現代漢語中常用「被」表示被動關係,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比如:

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譯為:忠心卻被別人誹謗,能不怨恨嗎?

在文言文中,被動句往往用「……為……所」和「……見……於」及其相應的變式結構來表示。例如:  (一)「……為……所」

1.「……為……所」

(巨)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並。(《赤壁之戰》)

2.「……為……」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過秦論》)

3.「……為所……」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二)「……見……於」

1.「……見……於」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秋水》)

2.「……見……」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列傳》)

3.「……於……」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赤壁之戰》)  (三)省略被動標誌的被動句

例如:王之蔽,甚矣。(鄒忌諷齊王納諫》)

譯為:大王您被矇蔽,很嚴重啊。

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赤壁之戰》)

譯為:荊州的百姓歸附於曹操,是被兵勢所逼迫。

三、省略句

(1)主語的省略

旦日,客從外來,(鄒忌)與坐談,(鄒忌)問之客曰……(《鄒忌諷齊王納諫》)

永州之野產異蛇,(蛇)黑質而白章……(《捕蛇者說》)

(2)謂語的省略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劌論戰》)

(3)動詞賓語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藺相如)為上卿。(《廉頗藺相如列傳》)

(4)介詞賓語的省略

此人一一為(之)具言所聞。(《桃花源記》)

(5)介詞的省略

將軍戰(於)河北,臣戰(於)河南。(《鴻門宴》)

四、倒裝句

文言文句中,某些句子語序與現代漢語不同,我們稱之為倒裝句。其倒裝現象主要有: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等。

(一)主謂倒裝

為了強調謂語,有時將謂語置於主語之前。這僅僅是因為語言表達的需要。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貧也!(《晏子春秋》)  (二)賓語前置

在現代漢語中,賓語往往位於謂語後邊,作為謂語的施動物件。而在文言文中,於某些條件下,賓語往往提到謂語之前,呈現賓語前置現象。這樣的特殊情況一般有兩種:

1.否定句中的賓語前置現象

否定句中,當謂語部分被否定副詞修飾時,該謂語所帶賓語一般會前置。例如:

三歲貫汝,莫我肯顧。(《碩鼠》)

「莫我肯顧」應理解成「莫肯顧我」。

這樣的否定副詞一般有:「不」、「未」「毋」、「無」、「莫」等。

再如:古之人不餘欺也。(不欺餘)(蘇軾《石鐘山記》)。  2.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現象

文言文疑問句中,當使用疑問代詞做謂語動詞(或介詞)的賓語時,該賓語往往要放在謂語動詞(或介詞)的前面。例如:

良問曰:「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何操」應理解為「操何」,意為「帶了什麼東西」。

在現代漢語中,介詞後面跟著賓語,組成介賓結構,用來修飾動詞謂語。在文言文中,介詞賓語往往置與介詞之前,形成一種倒置的現象。例如: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誰與歸」應理解為「與誰歸」,意為「和誰同道」。

這樣的疑問代詞一般有:「誰」、「何」、「奚」、「曷」、「胡」、「惡」、「安」、「焉」等。再如:

沛公安在?(《鴻門宴》)

此外,還有一些比較固定的「賓語前置」的表達結構。比如:

唯餘馬首是瞻(《馮婉貞》)

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莊子?秋水》)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韓愈削幣說》)  (三)定語後置

定語在句中一般起修飾限定名詞性中心詞的作用。文言文中的定語經常會後置到中心詞後邊,成為定語後置現象。例如: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蘇軾《石鐘山記》)

譯為:鏗然有聲的石頭,到處都這樣啊。「鏗然有聲」本做「石」之定語,後置到了中心詞「石」之後。

再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四)狀語後置

現代漢語中狀語置於謂語之前,若置於謂語之後便是補語。但在文言文中,處於補語的成分往往要以狀語來理解,因此,出現後置狀語的現象。例如:

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鴻門宴》)

譯為:將軍在河北作戰,我在河南作戰。「戰河南」應理解為「於河南戰」,介賓短語「於河南」作狀語,後置到了動詞中心語「戰」的後邊。

再如: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  第二部分 相關訓練

請在本學期所學文言文課文中,找出含有文言特殊句式現象的文句,以鞏固對該部分知識的理解。

一、判斷句:

二、被動名:

三、省略句:

四、倒裝句:

主謂倒裝:

賓語前置:

定語後置:

狀語後置:  【附參***】

參考篇目:《燭之武退秦師》《勾踐滅吳》《鄒忌諷齊王納諫》《觸龍說趙太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寡人之於國也》《勸學》《秋水》

一、判斷句: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皆以美於徐公

非我也,歲也

非我也,兵也

二、被動句:

王之蔽甚矣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三、省略句:

晉軍(於)函陵,秦軍(於)汜南

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

(河伯)順流東行,(河伯)至於北海,(河伯)東面而視,(河伯)不見水端。

四、倒裝句:

主謂倒裝:

甚矣,汝之不惠

賓語前置:

夫晉,何厭之有

何後之有

忌不自信

不吾知也

則何以哉

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定語後置:

四方之士來者

國之孺子之遊者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狀語後置:

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若亡鄭而有益於君

乃號令於三軍曰

遂使之行成於吳

十年不收於國

又敗之於沒

謗譏於市朝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趙氏求救於齊

和於身也

甚於婦人

賢於長安君

封之以膏腴之地

長安君何以自託於趙

浴乎沂,風乎舞雩

文言文固定句式,高考文言文的固定句式有哪些?

文言文句式總分兩大類 固定句式 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為 倒裝句 被動句 省略句 判斷句四大類,而倒裝句又分為 賓語前置句 狀語後置句 介賓短語後置句 定語後置句 主謂倒裝句 謂語前置句 四類。文言文句式是每年高考語文必考考點之一,也是高中語文學習非常重要的一個版塊。高考文言文的固定句式有哪些?...

文言文與古文有什麼區別,古文和文言文有區別嗎

相對於現代白話文來講,文言文和古文是一回事.這個問題不必深究,從字面上講,文言文是那種文縐縐的很拽的語言文字.古文就是古代的語言文字.但話說回來,在古代,也有口頭語和書面語之分.另外 古 也是個模糊概念,先秦相.文言文 是相對於 白話文 而言。第一個 文 是書面文章的意思。言 是寫 表述 記載等的意...

最短文言文有哪些,世上最短的文言文有那些 題日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飲 飲於河 渭 河 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夸父追趕太陽,追至太陽身邊,因炎熱而口渴,喝乾了江河仍嫌不足,於是,欲飲沼澤之水,未等喝到,不幸渴死。手杖棄於路邊,競長成一片桃林。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