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的十條意義,抗日戰爭的意義是什麼啊

2021-03-19 00:37:11 字數 6040 閱讀 1924

1樓:慕佑平虞娟

抗日戰爭在中國近代史上佔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中國歷史上有多次大規模戰爭,中國近代有多次反對外國侵略的戰爭,像抗日戰爭這樣的規模、性質和勝利結局的戰爭,確實為前所未有。中華民族的空前覺醒,以中國共產黨為核心的中國人民力量的空前壯大,是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原因。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民族的勝利,人民的勝利。50年以後回顧那場偉大的戰爭,我們可以深刻地知道它是怎樣轉換祖國命運的,並增進對它與現實生活聯絡的認識。

2樓:竺玉蘭樊溪

抗日戰爭

概述中國抗日戰爭,日本稱其為日華戰爭,西方國家多數稱其為第二次中日戰爭(把甲午戰爭稱為「第一次中日戰爭」),是指從2023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開始,由日本帝國入侵中華**引發的戰爭,主戰場在中國大陸,兩**隊鏖戰八年,至2023年9月2日,以中國的勝利而告終。

目錄[隱藏]

中國抗日戰爭

戰爭釋名

戰爭的前奏

從甲午戰爭到九一八事變

日本加緊侵華

第二次國共合作

中國應戰(2023年7月—2023年10月)盧溝橋事變

正面戰場的

中日相持(2023年10月—2023年8月)日本政策的轉變與分而治之的策略

敵後戰場的發展

反法西斯同盟協作與戰略**

日本戰敗(2023年2月—2023年9月9日)外部援助

戰後情況

審判戰犯

中日和約

領土變化

戰爭統計

陣亡中國將領

**情況

日軍暴行

歷史意義

中國抗日戰爭

戰爭釋名

戰爭的前奏

從甲午戰爭到九一八事變

日本加緊侵華

第二次國共合作

中國應戰(2023年7月—2023年10月)盧溝橋事變

正面戰場的

中日相持(2023年10月—2023年8月)日本政策的轉變與分而治之的策略

敵後戰場的發展

反法西斯同盟協作與戰略**

日本戰敗(2023年2月—2023年9月9日)外部援助

戰後情況

審判戰犯

中日和約

領土變化

戰爭統計

陣亡中國將領

**情況

日軍暴行

歷史意義

本文主要介紹中國的

抗日戰爭

,有關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抗日戰爭詳見:朝鮮半島抗日戰爭、緬甸抗日戰爭、菲律賓抗日戰爭、馬來西亞抗日戰爭、新加坡抗日戰爭、香港保衛戰。

3樓:門耕順嬴寅

1.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全世界人民反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冰以此為標誌,全世界人民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偉大勝利;2.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戰勝外來勢力,特別是結束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歷史,說明弱國可以打敗強國,是以弱取勝的典型戰例;但不能說抗日戰爭結束了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歷史.

因為美帝國主義還在支援臺灣勢力並佔據著臺灣,英國,葡萄牙還分別佔據著香港與澳門

,所以,抗日戰爭的勝利只能說明是中國人民取得了一場反對外來列強的勝利.是一次民族戰爭的勝利.3.

抗日戰爭給我們的啟示,一個國家必須團結與強盛,否則,就要受到外來勢力的欺負.這也是我們目前謀求發展的動力與原因.

4樓:幻宇晨風

扛日戰爭就是反抗侵略,維護國家和民族尊嚴的戰爭。

5樓:佳佳愛好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鬥爭中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

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援和援助,同時,中國人民也付出了重大犧牲,做出了重要貢獻。

用書本原話答題就不會扣你分

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及意義

6樓:卡丁之神

簡而言之,原因:發動民眾,全民族抗戰,國共雙方結成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抗日力量,以及抗日戰爭的正義性。

意義:中華民族第一次徹底打敗外國侵略者,捍衛了領土主權和國家尊嚴,是近代中國由衰轉盛的轉折點。

詳細資料這有,不過是樓主不想要的長篇大論

7樓:禮秋芹己香

(1)原因: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各族人民高舉愛

國主義旗幟,團結一致、浴血奮戰、艱苦奮鬥的結果。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武裝,是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戰勝利的決定性力量。或答:

中國共產黨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確方針和人民戰爭路線,國民黨正面戰場和解放區戰場互相配合、互相支援,各國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相互援助。

(2)意義: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一百多年來反抗外國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偉大勝利,洗血了近代以來的民族恥辱。中華民族為贏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的犧牲,軍民**3500萬人,直接經濟損失達1000億美元,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8樓:雲白0220風清

一、抗戰勝利的原因:

1.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匯聚了中華民族各階級、階層、各界愛國人士等 參加的全民族抗戰。

2.中共為抗戰制定了正確的戰略、戰術方針,並在抗戰困難時期,採取一系列正確 施,扭轉了局面。

3.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互相配合,共同為抗戰作出重要貢獻。

4.國際法西斯力量和愛國華僑的積極援助。

二、抗日戰爭的歷史意義

(1)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鬥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2)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為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戰場是反對日本法西斯的主戰場,中國人民的抗戰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4)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

(5)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個根本轉折,是中華民族由衰敗到重新振興的轉折點。這個根本轉折,一是與近百年間中國抵抗外國侵略戰爭比較,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了全面勝利的反侵略戰爭;二是與抗戰前後國內政治力量的對比,中國共產黨力量壯大並走向成熟,中國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大發展,這為人民解放戰爭很快取得勝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以致中國走上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礎。

(6)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武裝力量是取得抗戰勝利的決定性力量。

9樓:拱和順蓬樂

三**寶: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確立鞏固和發展!第二堅持武裝鬥爭第三:黨的領導

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偉大勝利,鼓舞了人民群眾反侵略勝利的信心,增強了人民群眾爭取新民主主義勝利的鬥志!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的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鬥爭,還有就是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

10樓:寂寞火箭

原因:日本是非正義的一方,而中華民族表現出了巨大的凝聚力。

意義:自近代以來中國第一次在對外戰爭中取得全勝,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11樓:瀋陽狂人

把小日本的野心轟得一乾二淨,中國人民從此牛b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美國發射原子彈到日本

13樓:匿名使用者

結束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證明只有共產黨才符合中國的國情

14樓:加央浪追

1 它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

2 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

3 全民族的抗戰

4 世界各地的反法西斯的配合

15樓:匿名使用者

法。。。法西斯力量?

16樓:劉冰純

抗日戰爭沒有勝利,是失敗了

抗戰精神的現實意義

明確「十四年抗戰」概念有什麼意義

將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的現實意義 30

17樓:匿名使用者

將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不僅是一個史學問題,更是一個現實問題。因為教材是面向學生的,將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能讓學生更全面、真實地認識抗戰歷史,更完整地瞭解日軍侵略罪行和我國人民為抗戰做出的巨大犧牲和努力,從而能更加堅定理想信念,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為中國夢的實現而努力讀書、學習。2023年至1937這六年間,中**民發起的東北抗聯、一二八抗戰、長城抗戰等區域性戰爭為抵抗日本侵略做出了巨大犧牲,這段歷史不應忘記,將「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具有歷史普及的意義,也是對先烈的緬懷和紀念。

將「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並不代表就否認「七七事變」的歷史意義,它還是全面抗戰的開始。所以,在教材修改之後,還需要在日常教學及宣傳中釐清「八年抗戰」和「十四年抗戰」的關係:以「七七事變」為開始來標記的「八年抗戰」是「全面抗戰」,而「十四年抗戰」是「全程抗戰」,包含著「八年抗戰」;而之前「九一八事變」就已開始了區域性抗戰,整個抗戰歷史是前後貫通的整體。

18樓:匿名使用者

八年抗戰

還是十四年抗戰,首先是一個抗戰起點的問題,更重要的,它是一個如何看待複雜的抗戰史的問題。從歷史的邏輯上來看,九一八事變是中國抗戰的起點,而七七事變則是抗戰由區域性而全面的轉折點。或者說,九一八是抗戰的起點,七七則是全國性抗戰的起點。

19樓:劉瑞勤

最主要的現實意義,就是將中國抗戰納入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主力陣容。

意味著中國的抗日戰爭,不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有力組成部分,而且是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抗戰,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抗日戰爭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20樓:匿名使用者

抗日戰爭於2023年7月7日開戰,因日本國民經濟虧損,而走上了侵華之路

21樓:侯四節

日本鬼子要站領中國國土。

抗日游擊戰影響和意義

22樓:蘑菇西餐

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反侵略戰爭從失敗到勝利的偉大轉折,為中華民族的百年屈辱畫上了句號,從而成為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開端。在人類戰爭史上矗立起一座戰略制勝的偉大豐碑。

抗日游擊戰爭開闢的敵後戰場實質上是人民軍隊在戰略防禦中向日軍實施的帶戰略性的「反進攻」,是處於被動地位中的主動出擊,從戰爭形式上打亂了日軍作戰前線與後方的劃分,把敵人的後方變成抗日的前線,把敵之戰略包圍變為我之戰略反包圍,形成了犬牙交錯的戰爭形態。

八路軍新四軍的游擊戰最大的價值,在淪陷區建立大面積的根據地,解放淪陷區大量人口。此舉,使侵華日軍佔領了中國的土地之後,卻沒能控制這些土地,也沒能控制這些土地上的人口,無法將這些掠奪到的資源轉化為自己的戰鬥力,無法以戰養戰。

23樓:匿名使用者

遊是走,擊是打,字面理解為遊動攻擊。遊而不擊是逃跑主義,擊而不遊是拼命主義,游擊戰的精髓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遵循合理選擇作戰地點,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選擇作戰時機,戰鬥結束迅速撤退五項基本原則的作戰方式,叫做游擊戰。

游擊戰是一種以弱勝強的戰術,而且由於需要堅實的群眾基礎以及熟悉的地形,通常應用於反侵略一方,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儲存自己、打擊敵人,最終奪取勝利,這是一種戰爭藝術。

24樓:為我心飛揚

顯著特點是軍隊和人民群眾緊密結合,最充分的發揮了廣大群眾的智慧、力量和創造力,從而逐步改變敵我之間物質力量的不平衡狀態。敵後軍民創造出地道戰、地雷戰、破襲戰、麻雀戰、村落戰、圍困戰、水上游擊戰、鐵道游擊戰等靈活巧妙的游擊戰。組織了鐵道游擊隊、平原游擊隊、雁翎隊、敵後武工隊等多種形式的游擊隊。

有效地儲存了自己,打擊了敵人,使敵人不斷驚呼游擊戰爭是令人神經緊張、沒有戰線的戰場。「發動與武裝人民參戰,使戰爭真正成為全民戰爭,這使我們的抗日力量增強到千百倍。這就是八路軍所以獨能巍然屹立於敵後,制勝敵人的祕

武漢會戰期間,日軍曾計劃抽調華北方面軍一部沿平漢路南下,會同南面第十一軍夾攻武漢,但由於華北八路軍頻繁出擊,使華北的日軍不敢貿然分兵南下,遂使南北夾擊計劃告吹。

中國抗日游擊戰爭牽制並消耗了日軍,創造了全民參戰的奇蹟,這不僅對堅定國民黨的抗戰信心,配合正面戰場作戰起了重大的作用,而且對東方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抗日戰爭的意義是什麼,抗日戰爭的意義是什麼啊

小日本最失敗的是沒有認清時代和形式,甲午戰爭他們的勝利是因為當時正值世界各國列強入侵小國弱國的鼎盛時期,也是最後的瘋狂時期,之後世界大形勢就很快很快轉變,已經不是之前那一個以侵略,侵犯主權,以大欺小,以強欺弱的瘋狂時期了,進入了團結,合併,協作,共同繁榮,共同進步的時期,而二戰和抗日戰爭正值這一時期...

簡述抗日戰爭的時間原因意義,簡述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原因和意義

時間 1937年7月7日 原因 國內的蔣介石不抵抗政策,國際是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均衡的加劇 意義 是一場人民反法西斯的正義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第一次徹底的,大規模的勝利的的戰爭,持續時間較長,危害性特別大.中國人民以 3500萬人的代價取得勝利 簡述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原因和意義 一 抗日戰爭取得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中國百年來首次取得反侵略的完全性勝利,結束了中國百年屈辱史,增強了中華民族的信心。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做出了突出貢獻,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你現在生活的方式不是日本人主宰的,中國人的血統繼承著這片土地,繼續守護著我們的祖先留下土地,如果亡國了,不是亡了一代,而是亡了後代,亡了文化。中國人不是好欺負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