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軍隊的打仗禮儀是怎樣的

2021-03-19 04:13:01 字數 5246 閱讀 6337

1樓:匿名使用者

此事發生在春秋時期宋楚「泓水之戰」,宋襄公(春秋五霸之一〈這只是春秋五霸的一種說法〉)認為攻其不備是不禮不義,數次放棄有利時機,堅持要等楚軍渡河列好陣勢準備好才發起攻擊,結果是大敗,自己也受了傷。

此戰在西元前638年,而孔子生卒為前551-前479年,可以肯定不是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

應該是對於用兵理解上的不知變通。商周時期的「禮義之兵」講究「成列而鼓」(擺好陣勢再開始擊鼓發起攻擊),當時密集的大方陣作戰方式也要求要排好陣才能發動攻擊,人的思想上也是重視對陣而輕視用謀。

此時正是作戰方式 **裝備的轉型時期,之後開始向謀略化機動化方向發展。

春秋戰國時期是怎麼打仗的?為什麼他們打仗講究這麼多禮儀?

2樓:激昂衛乾坤

冷兵器戰爭,雖比不得現代火器戰爭,但殘酷程度一點也不比火器差多少!

春秋戰國的戰爭,其實很講究禮儀,並不是想象中的亂仗,亂仗只是在戰爭中期才顯現出來。

佈陣:雙方排兵佈陣,擺好陣型,互相對立,等待接敵。

試探:兩軍各出偏將,進行單挑廝殺。

掠陣:大將出馬,立斬對手大將,兵勢可見。

衝陣:己方將軍敗陣,對方立即衝鋒,初次短兵接。

破陣:大軍前衝,衝跨對方的兵陣,敵勢已破。

混戰:互相廝殺,亂戰不休,場面極其血腥!

尾聲:敗者倉皇逃竄,勝者緊追不捨,戰爭漸息。

冷兵器戰爭,通常都會以上述方式進行,既是迎敵的需要,也是戰爭的前奏。看起來彬彬有禮,實則殺氣騰騰,令人心寒膽顫啊!

3樓:洛_秋風

春秋時期正好是百家爭鳴時期,那時候講究禮儀,素有不斬來使一說。所以說那時候打仗都是下戰書,擊缶來調整戰爭

4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即將確立奴隸社會,即將瓦解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出現了很多國家嗯,他們不停地征戰,到最後只剩下趙韓,趙魏楚燕齊秦這樣的七個國家,最後,秦始皇統一了中國

5樓:寂寞的頑石很好

那個時候的文化就是講究禮儀的!一個時代具有一個時代的特點!

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春秋時期還是有很多禮樂文化的,因此打仗的時候禮儀是有很多的故事的,這是西周時候的禮樂留下來的故事

7樓:小女偏偏

仗不是隨便打的。要講究方法,要領的。

8樓:網叭

因為那時候的國家之間都是親戚而且諸侯還沒有太過絕對的統治力量。

春秋戰國時期禮儀常識

9樓:難受君丶

1、尊師重教

「尊師重教」出自《禮記·學記》,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

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是中國古代一部典章制度專著《禮記》中的一篇,寫作於戰國晚期。

據郭沫若考證,作者為孟子的學生樂正克。尊師重教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孔僖傳》:「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貴道。」,可見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等級森嚴

春秋戰國時代是由封建制向郡縣制過渡的時代,是先進的封建生產關係戰勝落後的奴隸制生產關係的時代,在學術上是諸子蓬起、百家爭鳴空前活躍的時代。

由於士的出身不同,立場不同,因而在解決或回答現實問題時,提出的政治主張和要求也不同。他們著書立說,爭辯不休,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陰陽家、名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家等許多學派。

3、決戰需求神問卦

春秋時期,兩國之間即使要決戰,也要在宗廟進行求神問卦,到了戰場還要常常要進行卜築,才能決定是否可以開戰。

4、天神祭祀

凡在天之神,都屬於天神祭祀,包括祭至高神(天)、各類天體(日月星辰)、各類天象(大雩寒暑)等。祭祀至高神一一「天」

「天」有其喜惡,也會因其喜惡而庇佑或懲罰人間的君主。人間君主自稱「天子」,假借與天的虛構的血緣關係來維護其統治的合法性。也因此,郊天之祭,成為了兩週時期最為隆重的祭祀。

5、咂醬之禮

中國製醬和食醬的歷史悠久,當時的醬叫「醢」,《周禮》記載「百醢」,可見當時制食醬品的發達。

據《周禮·天官》所記,周天子祭祀或賓客用羞「百二十品」,用醬「百二十甕」,這百二十甕醬包括醢物六十甕、醯物六十甕,都是動植物食料加調味品炮製的複合調料。餚饌百二十品配醬百二十甕,一餚配一醬,這是周王創下的前所未有的王室飲食制度。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傳統禮儀:

1、「九賓之禮」。

這是我國古代最隆重的禮節。它原是周朝天子專門用來接待天下諸侯的重典。

周朝有八百個諸侯國,周天子按其親疏,分別賜給各諸侯王不同的爵位,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各諸侯國內的官職又分為三等:卿、大夫、士,諸侯國國君則自稱為「孤」。

這「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合起來稱為「九儀」或稱「九賓」。周天子朝會「九賓」時所用的禮節,就叫「九賓之禮」。「九賓之禮」是很隆重的:先是從殿內向外依次排列。

九位禮儀**,迎接賓客時則高聲呼喚,上下相傳,聲勢威嚴。按古禮,「九賓之禮」只有周天子才能用,但到了戰國時代,周朝衰微,諸侯稱霸,「九賓之禮」也為諸侯所用,演變為諸侯國接見外來使節的一種最高外交禮節了。《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設九賓之禮」就是指此。

2、「跪拜禮」。

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產生,但那時人們僅僅是以跪拜的形式表示友好和敬意,並無尊卑關係。進入階級社會後,情況就不同了,特別是在封建社會裡,「跪拜」是一種臣服的表示,「拜,服也;稽首,服之甚也。」

即使是平輩跪拜,也有彼此恭敬的意思。「跪拜禮」其表現形式有多樣,但主要有以下幾種:⑴「稽首」:是臣拜君之禮。拜者頭首著地,並停留較長一段時間;

⑵「頓首」:即叩首、叩頭。頭一觸地就起,是一種用於平輩間的,比較莊重的禮節。古人就常常在書信的頭或尾書以「頓首」二字,以表敬意;另外,還有「空首」、「再拜」等。

3、「揖讓禮」。

「揖」是作揖,雙手抱拳打拱,身體向前微傾;「讓」表示謙讓。這是一種大眾化的禮節,一般用於賓主相見時,或平輩間、比較隨便的場合。「打拱作揖」即是一種引見,也表示一種寒暄問候。

這一禮節,最能體現中華民族「謙讓」的美德。

4、「袒臂禮」。

又叫「左右袒」,是一種特定場合下的特殊禮節。所謂「左右袒」,是指露出左手臂或右手臂,以表示擁護哪一方面的意思。它一般用於事態嚴重的場合,通過「袒臂」表示擁護誰,藉以解決爭端。

相當於今天的舉手表決。這種禮節,大約產生於春秋戰國時代。

5、「虛左禮」。

古人一般尊崇左,故以右為較尊貴的地位。但乘坐車輛時,卻恰好相反:車騎以「左」為尊位。如《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車騎,虛左,自迎夷門後生。」

後來經過演變,「虛左」就表示對人的尊敬。在「待客」或「給某人留下官位」時。常謙稱「虛左以待」。「虛左以待」的行為,就成為尊重人的一種禮節。

10樓:松山英

1)吉禮

古代五禮之一。即祭祀天神、地祇、人鬼等的禮儀活動。如郊天、大雩、大享明堂、祭日月、大蜡、祭社稷、祭山川、籍田、先蠶、祭天子宗廟、袼禘、功臣配享、上陵、釋奠、祀先代帝王、祀孔子、巡狩封禪、祭高禖等。

歷代興革不一,但極為統治階級所重視。《周禮·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之職,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祗之禮,以佐王建保邦國,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祗。

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實柴祀日月星辰......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以貍沉祭山林川澤......以祠春享先生,以嘗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

」《通典·禮六六》:「大唐開元年之制五禮,其儀百五十有二。一曰吉禮,其儀五十有五:

一,冬至祀昊天於圓丘;二,正月上辛祈谷於圓丘;三,孟夏雩祀於圓丘;四,季秋大享於明堂;五,立春祀青帝於東郊......五十五,王公以下拜掃、寒食拜掃。」

2)凶禮

古代五禮之一。指用於弔慰家國憂患方面的禮儀活動。包括喪葬禮、荒禮、吊禮、恤禮、襘禮等。

後多特指喪葬、持服、諡號等禮儀。《周禮·春官·大宗伯》:「大宗伯......

以凶禮哀邦國之憂,以喪禮哀死亡,以荒禮哀凶札,以吊禮哀禍災,以襘禮哀圍敗,以恤禮哀寇亂。」《通典·禮六六》:「大唐開元年之制五禮......

五曰凶禮,其儀十有八:一,凶年振(賑)撫;二,勞問疾患;三,中宮勞問;四,皇太子勞問;五,服(喪服)制度;六,皇帝為小功以上舉哀;七,敕使吊;八,會喪;九,冊贈;十,會葬;十一,致猷;十二,皇后舉哀弔祭;十三,皇帝太子舉哀弔祭;十四,皇太子妃舉哀弔祭;十五,三品已上喪;十六,五品已上喪;十七,六品已下喪;十八,五公已下喪。」

3)軍禮

古代五禮之一。即國家有關軍事方面的禮儀活動。如《周禮》所舉大師(召集和整頓軍隊)、大均(校正戶口,調節賦徵)、大田(檢閱車馬人眾,親行田獵)、大役(因建築城邑徵集徒役)、大封(整修疆界、道路、溝渠),以及《開元禮》的告太廟、命將、出師、宣露布、大射、馬祭、大儺等。

《周禮·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以軍禮同邦國。

大師之禮,用眾也;大均之禮,恤眾也;大田之禮,簡眾也;大役之禮,任眾也;大封之禮,合眾也。」《通典·禮六六》:「大唐開元之制五禮......

四曰軍禮,其儀二十有三:一,親征類於上帝;二,宜於太社;三,告於太廟;四,禡於所徵之地;五,軷於國門;六,廣告所過山川;七,宣露布;八,勞軍將;九,講武;十,田狩;十一,射宮;十二,觀射;十三,遣將出徵宜於太社;十四,遣將告太廟;十五,遣將告齊太公廟;十六,祀馬祖;十七,享先牧,十八,祭馬社;十九,祭馬步;二十,合州伐鼓;二十一,合朔諸州伐鼓;二十二,大儺;二十三,諸州縣儺。」

4)賓禮

古代古禮之一。即邦國間的外交往來及接待賓客的禮儀活動。如天子受諸侯朝覲、天子受諸侯遣使來聘、天子遣使迎勞諸侯、天子受諸侯國使者表幣貢物、宴諸侯或諸侯使者。

此外,內個王公以下直至士人相見禮儀,也屬賓禮。《周禮·春官·大宗伯》:「大宗伯......

以賓禮親邦,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時聘曰問,殷兆曰視。」《儀禮·士相見禮》鄭玄注:「士相見於五禮屬賓禮。

」《通典·禮六六》:「大唐開元年之制五禮......三曰賓禮,其儀有六:

一,番國主來朝;二,戒番國主見;三,番主奉見;四,受番使表及幣;五,宴番國主;六,宴番國使。」番,使西方邊境各國。《新唐書·禮樂志六》:

「二曰賓禮,以待四夷之君長作與其使者。」《清史稿·禮志二》:「賓禮:

藩國通禮,山海諸國朝貢禮,敕封藩服禮,外國公使覲見禮,內外王公相見禮,京官相見禮,直省官相見禮,士庶相見禮。」

5)嘉禮

古代五禮之一。即國傢俱有喜慶意義及一部分用於親近人際關係、聯絡感情的禮儀活動。如君主登基、冊皇太子、策拜王侯、節日受朝賀、天子納后妃、太子納妃、公侯大夫士婚禮、冠禮、宴饗、鄉飲酒等。

有時特指婚禮。《周禮·春官·大宗伯》:「大宗伯......

以嘉禮親萬民,以飲食之禮親宗族兄弟,以昏冠之禮親成男女,以賓射之禮親故舊朋友,以饗燕之禮親四方之賓客,以賀慶之禮親異姓之國。」

春秋時期是怎麼打仗的,春秋戰國時期軍隊的打仗禮儀是怎樣的

春秋時代,還是相對較為禮制,周禮還是有人遵守,周天子還是有人尊敬。人們行事也要依禮,戰爭也不能例外。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所以作為國家最重要的兩件事之一,馬乎不得。春秋時期,戰爭主要是車戰。參戰的人員,叫 戰士 稱了 士 就是說他們不是平頭老百姓,不是奴隸。他們是有身份有地位的貴族,雖然是最低一級。也...

有關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故事,春秋戰國時期歷史故事有哪些?

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 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

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故事,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故事30個

臥薪嚐膽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自己動腦子!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典故,要簡潔一些 春秋戰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