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碧海藍天
嶽:會意。從山,從丘。古文字形,象兩座高大的山峰形,表示高山大嶺。
本義:高大的山。
五嶽,是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北嶽恆山、南嶽衡山。有人認為,五嶽**於中國的五行思想與山嶽、以及對山神的崇拜。傳說盤古死後,頭和四肢化為五嶽。
雖然五嶽不是中國最高的山,但由於高聳在平原或盆地上,故在古人眼中格外險峻。加上不少名人雅士的祭祀、修行和到訪,留下遺蹟,大大增添了五嶽之名聲。
歷史 五嶽起源於古代中國人的山川崇拜,是和國君對山神的祭祀聯絡在一起的。五嶽一詞始見於《周禮》的「春官?大宗伯」:
「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禮記》「王制」記載:「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
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這裡的五嶽並沒有列出具體山名。東漢的鄭玄對《周禮》的註釋說:
「五嶽,東曰岱宗、南嶽曰衡山、西曰華山、北嶽曰恆山、中嶽曰嵩山。」
至於為什麼是"五嶽",而不是"四嶽"或者"六嶽",人們經過研究,認為我國五嶽制度立始於漢朝,可能是當時的一些經學家根據殷商時的"五方"(東、南、西、北、中)和五色(青、赤、白、黑、黃)等觀念,加以附會而成。
五嶽具體山名見諸文字並得到官方確認,是在秦漢時期。《爾雅》「釋山」和秦朝人伏生所做的《尚書?大傳》都記載了五嶽分別為「岱(泰)山、霍山、華山、恆山、嵩高(嵩山)」。
其中的霍山,又稱衡山。《漢書》的「郊祀志」載,漢宣帝在公元前61年(神爵元年)頒詔,正式確定東嶽為泰山、西嶽為華山、南嶽為霍山(即衡山)、北嶽為常山(即恆山)、中嶽為嵩山。由此可見,確定這五山為五嶽,可能早在《周禮》成書的春秋或戰國時期,最晚也在西漢時期。
漢武帝之後中國曆代皇帝都對五嶽不斷加封,唐代把五嶽封為王,宋代加封為帝,元代繼續加封為帝,到了明代更被加封為神。
2樓:泰溪居士
五嶽的「嶽」繁體字是「嶽」,高山的意思,五嶽具體山名見諸文字並得到官方確認,是在秦漢時期。《爾雅》「釋山」和秦朝人伏生所做的《尚書?大傳》都記載了五嶽分別為「岱(泰)山、霍山、華山、恆山、嵩高(嵩山)」。
其中的霍山,又稱衡山。《漢書》的「郊祀志」載,漢宣帝在公元前61年(神爵元年)頒詔,正式確定東嶽為泰山、西嶽為華山、南嶽為霍山(即衡山)、北嶽為常山(即恆山)、中嶽為嵩山。由此可見,確定這五山為五嶽,可能早在《周禮》成書的春秋或戰國時期,最晚也在西漢時期。
3樓:匿名使用者
嶽 《名》
(會意。從山,從丘。古文字形,象兩座高大的山峰形,表示高山大嶺。「嶽」字從山,獄聲。本義:高大的山)
特指名山「五嶽」或「四嶽」 按,唐虞四嶽,至《周禮·大宗伯》,始有五嶽之名。
嶽,東岱、南霍、西華、北恆、中泰室,王者之所巡狩所至。從山,獄聲。古文從山,象高形,今作嶽。――《說文》。
崧高維嶽,駿極於天。――《詩·大雅·崧山》
即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又如:嶽宗(五嶽之中的嵩山);嶽帝(東嶽泰山之神、東嶽大帝的簡稱);嶽華(西嶽華山);岳廟(五嶽之神的廟宇。特指東嶽廟)
高大嶽(嶽)yuè
高大的山:五~(東~泰山,西~華山,南~衡山,北~恆山,中~嵩山)。
五嶽的嶽是什麼意思
4樓:
五嶽中「嶽」意即高峻
的山。「嶽」在東周春秋前是掌管大山的官吏職稱,堯時分掌四方外事的部落首領就叫「嶽」。後來把主管方岳的官吏與嶽官駐地的大山名稱統—起來了,便出現了五嶽。
五嶽介紹:
1、中嶽嵩山(海拔1491.71米,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2、東嶽泰山(海拔1545米,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3、西嶽華山(海拔2154.9米,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4、南嶽衡山(海拔1300.
2米,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5、北嶽恆山(海拔2016.1米,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
三山介紹:
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是蘇東坡所謂「東方雲海空復空,群山出沒空明中」的「仙蹟」。
5樓:匿名使用者
高大的山:五~(中國五大名山,即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
五嶽的「嶽」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稱為「嶽」?
6樓:愛和志沙暉
嶽繁體:上山,下獄。
yuè(會意。從山,從丘。古文字形,象兩座高大的山峰形,表示高山大嶺。「嶽」字從山,獄聲。本義:高大的山)
特指名山「五嶽」或「四嶽」
[high
mountain]
嶽,東岱、南霍、西華、北恆、中泰室,王者之所巡狩所至。從山,獄聲。古文從山,象高形,今作嶽。――《說文》。按,唐虞四嶽,至《周禮·大宗伯》,始有五嶽之名。
崧高維嶽,駿極於天。――《詩·大雅·崧山》
即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又如:嶽宗(五嶽之中的嵩山);嶽帝(東嶽泰山之神、東嶽大帝的簡稱);嶽華(西嶽華山);岳廟(五嶽之神的廟宇。特指東嶽廟)
高大的山
[high
mountain]
二女感於崇嶽兮。――《思玄賦》。注:「山也。」
山嶽潛形。――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又如:嶽阡(山上墓道);嶽秀(山嶽秀麗);嶽峙(謂如高山聳立);嶽神(山神);嶽鎮淵停(如山嶽屹立,如淵水停滯,多形容人堅定沉著)
yuè高大的山:五~(中國五大名山,即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
7樓:章佳楊柳德人
以8畫「嶽」認定:(據《辭海》)
①高大的山:yuè
釋意,見「岳父」,嶽17畫,如「五嶽」。
繁體(嶽)嶽8
畫:見「嶽牧」,嶽8畫。
②古代傳說中的四方的諸侯之長:
在《康熙字典》中。
③妻子的父親。
④姓、「岳丈」、「四嶽」拼音
中國三山五嶽,是那三個山,那五個嶽,嶽有隻的是什麼?
8樓:要當技術宅
三山,有三種說法
1、是指華夏遠古神話傳說中的三條龍脈:喜馬拉雅山脈(盤古開天闢地、共工怒觸不周山)、崑崙山脈(玉帝居庭玉京山、嫦娥奔月)、天山山脈(西王母娘居庭、女媧煉石補天)。
2、是道教傳說中的三座仙山:蓬萊(蓬壺)、方丈山(方壺)、瀛洲(瀛壺);
3、今人所喜歡的三座旅遊名山:黃山、廬山、雁蕩山。
五嶽指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恆山。
三山五嶽遍佈華夏大地,或綿延千里,或高聳平原盆地之上,格外險峻。其中三山是華夏遠古傳說之地;五嶽是中華文化的興盛之地。三山五嶽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華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對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發展與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9樓:匿名使用者
三山:雁蕩山、廬山、黃山
五嶽: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恆山
東嶽:泰山
西嶽:華山
南嶽:衡山
北嶽:恆山
中嶽:嵩山
三山五嶽,成語,泛指名山或各地。五嶽指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恆山,三山指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三山五嶽在中國雖不是最高的山,但都高聳在平原或盆地之上,這樣也就顯得格外險峻。
東、西、中三嶽都位於黃河岸邊,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華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詩經》中有「泰山岩巖,魯邦所瞻」、「嵩高維嶽,駿極於天」等詩句,可以看出泰山、嵩山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三山處於南方,相對於中原稍遠,繼五嶽之後成名,反映了華夏民族的南向擴充套件和中原文化的傳播
10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名山首推五嶽。五嶽是遠古山神崇拜、五行觀念和帝王封禪相結合的產物,它們以象徵中華民族的高大形象而名聞天下。以中原為中心,按東、西、南、北、中方位命名,東嶽泰山之雄,西嶽華山之險,北嶽恆山之奇,中嶽嵩山之峻,南嶽衡山之秀,早已聞名於世界
傳說中的「三山」因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格外受到古人的神往。《史記》載:「齊人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
從此以後三山的名字,便在古代**、戲曲、筆記中經常出現,然而它是傳說,不存在的。後人為了延續三山五嶽的美麗神話,就在五嶽之外的名山中間選擇新的三山,廣為流傳的三山是: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
11樓:十六福晉
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
五嶽中的嶽是什麼意思
12樓:匿名使用者
在王朝時代由朝廷確認的具有神聖意義的名山。有時也作為高山的泛稱。
13樓:寶貝妞兒
● 嶽yuè
◎ 高大的山:五~(中國五大名山,即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
◎ 稱妻的父母或妻的叔伯:~丈。~父。~母。叔~。
◎ 姓。
14樓:王金貴
拼音:yuè 釋意:(據《辭海》) ①高大的山,如「五嶽」。
②古代傳說中的四方的諸侯之長:見「嶽牧」、「四嶽」。 ③妻子的父親,見「岳父」、「岳丈」。
④姓。 繁體(嶽) 嶽 8 畫: 在《康熙字典》中,嶽 8 畫,嶽17畫,以 8 畫「嶽」認定。
15樓:弘宇航宰茹
中嶽嵩山),即東嶽泰山,南嶽衡山。叔~,西嶽華山。~母,北嶽恆山。
◎稱妻的父母或妻的叔伯。~父:~丈。◎姓●嶽yuè
◎高大的山:五~(中國五大名山
五嶽分別是什麼,中國的五嶽是什麼?
北嶽恆山位於山西大同渾源縣城南,與東嶽泰山 西嶽華山 南嶽衡山 中嶽嵩山並稱為 五嶽 其主峰天峰嶺被稱為 人天北柱 絕塞名山 中國的五嶽是什麼?40 五嶽是遠古山神崇敬拜 五行觀念和帝王巡獵封禪相結合的產物,後為道教所繼承,被視為道教名山,它們是 東嶽泰山 1532米 位於山東泰安市。西嶽華山 19...
“五嶽”的名稱是什麼,五嶽的名稱分別叫什麼?
五嶽 是我國五大名山的總稱,即東嶽泰山 西嶽華山 北嶽恆山 中嶽嵩山 南嶽衡山。1 東嶽泰山 泰山又名岱山 岱宗 岱嶽 東嶽 泰嶽,位於山東省中部,隸屬於泰安市,綿亙於泰安 濟南 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4200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 五嶽之首 五嶽之長 天下第一山 之稱。是...
昆蟲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昆蟲是什麼時候出現在地球上的,誰有有關昆蟲進化史的詳細資料?
很早很早了。昆蟲屬於節肢動物 而節肢動物是最早登陸的動物。在距今約5億年內以前的古生代奧陶容紀早期,植物開始登陸,並由藻類植物進化為能初步適應陸地生活的苔蘚類植物。而此時,就有以植物為食的水生節肢動物開始嘗試登陸了。在約4.8億年前的奧陶紀晚期,植物已經進化為能夠完全適應陸地生活的蕨類植物時,節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