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鏡片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才料是什麼

2022-05-21 21:35:29 字數 5253 閱讀 5941

1樓:匿名使用者

十三世紀中期,英國學者培根看到許多人因視力不好,不能看清書上的文字,就想發明一種工具來幫助人們提高視力。為此,他想了很多辦法,做了不少試驗,但都沒有成功。

一天雨後,培根來到花園散步,看到蜘蛛網上沾了不少雨珠,他發現透過雨珠看樹葉,葉脈放大了不少,連樹葉上細細的毛都能看得見。他看到這個現象,高興極了。

培根立即跑回家中,翻箱倒櫃,找到了一顆玻璃球。但透過玻璃球,看書上的文字,還是模糊不清。他又找來一塊金剛石與錘子,將玻璃割出一塊,拿著這塊玻璃片靠近書一看,文字果然放大了。

試驗成功了,培根欣喜若狂。後來他又找來一塊木片,挖出一個圓洞,將玻璃球片裝上去,再安上一根柄,便於手拿,這樣人們閱讀寫字就方便多了。

這種鏡片後來經過不斷改進,成了現在人們戴的眼鏡。光矯正視力的就有青少年用的近視鏡與老年人戴的老花鏡,還有其他各種用途的眼鏡,人們學習、工作就更方便了。培根為人類的文明進步作出了貢獻。

據資料介紹,眼鏡最早出現於2023年的義大利佛羅倫薩,據說這項世界上最重要的工具,是一位名叫阿爾馬託的光學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薩市的義大利人斯皮納發明的。但也有人認為,中國人在2023年前就發明了眼鏡。儘管眼鏡發明誰為先至今仍是個謎,但我國在明朝中期就出現了眼鏡,卻是不爭的事實。

明萬曆田藝蘅在《留青日札》卷二《靉靆》條雲:「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細節,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筆畫信明。中用綾絹聯之,縛於腦後,人皆不識,舉以問餘。

餘曰:此靉靆也。」這是的靉靆即最初的叫法。

我國早期眼鏡的影象及實物資料存世不多。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明畫《南都繁會景物圖卷》中有一老者戴著眼鏡。清乾隆年間,我國已能生產眼鏡,鏡架為黑漆木框,裝有繫結的絲帶,鏡片由水晶磨製,至清嘉慶年,眼鏡普及,張子秋在《續都門竹枝詞》雲:

「近視人人戴眼鏡,鋪中深淺制分明。更饒養目輕猶巧,爭買皆由屬後生。」有趣的是,清代眼鏡的深淺標度,是根據子醜寅卯十二地支來劃分的,這在清史料筆記李光庭所著的《鄉言解頤》中有記載。

自13世紀人類發明鏡片以來,一直用水晶玻璃磨製鏡片,2023年法國發明瞭一種叫壓克力的塑料眼鏡片,雖不易破碎,但清晰度差。2023年法國依祖路公司一位工程師從製作飛機座艙的材料中受到啟發,從而發明了樹脂鏡片,自此以後,這種鏡片便成為世界鏡片王國的至尊,一直沿用到今天。

最早的槍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世界上最早的眼鏡是什麼時候誕生的?

2樓:中地數媒

眼鏡到底是何時發明的,世界上各國傳說各異,記載紛紜。

許多書上有這樣一種傳說,早在公元前2023年,中國皇帝就利用透鏡觀察星星,眼鏡是由中國傳到國外的。據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說,中國那時就有人戴用水晶和其他透明礦物製做而成的眼鏡,以此來遮陽光或醫治眼睛疾病。還有一種傳說是:

羅馬皇帝尼祿(公元37~68年)非常喜歡綠寶石(綠玉石是一種高貴的鈹矽矽化物的結晶,其中摻有鉻的成分,即成為綠色),他在**奴隸爭鬥時就配戴綠寶石。

利用透鏡來放大,以便清楚地**事物,這是世界上最原始的眼鏡。2023年,培根製成了實物,用來閱讀聖經,但並未普遍使用。義大利北部威尼斯圖書館及比薩修道院均可看見這種實物。

針銷或鉚合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眼鏡式樣。鏡片鑲配在簡單的木框中,每框有一個短柄,在兩個短柄端互相鉚合。

此後,人們又發明用架腳將兩鏡框連線,固定在耳朵上,不過也有使用皮帶或織帶將眼鏡緊捆在頭部的。這類眼鏡的發明者,是義大利的斯必拿和阿魯馬達斯。

到16世紀眼鏡製造技術又進行了改進,出現了用跟鼻樑寬窄適合的鏡橋聯結在一起的眼鏡。後來又出現了夾鼻眼鏡,然後才出現了用眼鏡腳掛到耳朵上的眼鏡。世界上最早的這樣一副眼鏡是埃爾格雷科在16世紀末製成的。

從2023年起,維也納開始使用玻璃制的眼鏡,而不再用透明的水晶眼鏡了。

磨製眼鏡鏡片的工藝相當複雜,技術發展比較緩慢,直到20世紀初才有正確成像的眼鏡鏡片。它是由阿貝教授、羅爾、亨格合作製成的。

眼鏡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眼鏡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3樓:初瓷萌妹

眼鏡是何時發明的 眼鏡已不是什麼稀罕之物,然而迄今尚未有人考證出眼鏡究竟是何人發明、又是何人首先配戴的。 最早的透鏡是在伊拉克的尼尼書遺址發現的。它是用水晶石製作的,直徑1.5英寸,焦距4.5英寸。

由此可以知道古巴比倫人和吉亞洲人已經發現某些透明寶石具有放大作用。但是,可以肯定他們和古希伯來人以及古埃及人都不知道使用眼鏡。 眼鏡可能是在13世紀末期在中國和歐洲同時出現的。

馬可·波羅大約在1260年記載:「中國的老年人看小字時戴著眼鏡。」14世紀曾有記載說中國的一個紳士用一匹馬換了一副眼鏡。

中國古老的眼鏡鏡片很大,呈橢圓形,通常用水晶石、石英、黃玉或紫晶製成,鏡片鑲嵌在烏龜殼做的鏡框裡。有的眼鏡帶有銅質的眼鏡腳,卡在鬢角上,有的用細繩子系在耳朵上,也有的把眼鏡固定在帽子上。由於眼鏡框是用象徵神聖的動物——烏龜的殼做的,鏡片是寶石做的,所以眼鏡被視作貴重物品。

最初人們配戴眼鏡是為了表示吉祥或者表示身份高貴,而不是為了改善視力。 眼鏡在13世紀由兩位義大利醫生傳入歐洲,直到14世紀中葉才被廣泛使用。當初歐洲人也把眼鏡看做區分人們身份高低的裝飾品. 歐洲早期的眼鏡是由各種寶石做的單一的放大鏡,使用時拿在手裡,就像現在人們讀書時用的放大鏡。

16世紀初,供近視眼鏡用的凹透鏡才問世。 最初,眼鏡是架在鼻子上的,造成了使用者呼吸困難。後來發明了眼鏡架,或用皮條把眼鏡系在頭上,這才解決了呼吸困難問題。

到1784年美國的本傑明·富蘭克林發明出雙光眼鏡,眼鏡才算完善起來。 中國人發明眼鏡有七大淵源 新華網蘭州5月6日電(記者孫勇)「鑿壁偷光」「十年寒窗」等流傳於漢語中的詞彙,是中國古代文人們刻苦讀書情形的反映。但是,相信很多現代人都會有這樣的困惑,如果他們讀書時用眼過度,出現視力問題怎麼辦?

甘肅收藏協會理事趙孟江研究發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國古人很早就發明了天然水晶石眼鏡。趙孟江在對中國古代文獻、出土文物和自己收藏的近千件藏品 進行研究後認為,古代中國人發明水晶石眼鏡至少有七大淵源: 一、中國古代對水晶石有悠久的開發利用歷史。

趙孟江研究發現,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國人就能加工出精美的珠、墜、玦、環等天然水晶石器物。到夏、商、周時期已經積累了加工、磨製水晶器物的豐富經驗。 二、古人對水晶光學原理的發現與運用。

趙孟江認為,古人在將水晶切割成片,並磨製、拋光時,自然會發現扁平的水晶片(環、玦類)有放大作用,於是凸透鏡片就在勞動實踐中被製造出來。 三、古代觀測日食及天象時遮陽護目的需要。據《尚書·舜典》記載,舜帝時,人們就用「璇璣玉衡」觀察各種天體及其演變。

「璇璣」是一種有色透鏡,裝在「玉衡」這個長管上,在早晨「迎日推策」及夜晚觀星時,有色透鏡用以遮擋妨礙觀測的刺眼日光或明亮月光。 四、眼醫學的產生與發展。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有關於眼病的記載。

隋代太醫博士巢元方於隋大業元年主持編寫的《諸病源候論》中已經對近視(目不能遠視)、散光(目茫茫)、複視(目視一物為兩)、斜視(目偏視)、弱視(目暗不明)等屬於眼屈光方面的疾病進行了論述。 五、冶金技術及手工業的發展。考古出土證明,我國在大約2023年前,進入青銅時代;3000多年前可鍊金;2023年前能冶煉鋼材,這些能為磨製眼鏡提供越來越先進的工具。

同時,我國發達的手工業與絲織業,為眼鏡的框架工藝與包裝材料提供了有利條件。 六、文字的產生,造紙術、印刷術的發明。矯正屈光眼鏡,主要是用來**細小物體和文字等。

我國最早的較成熟的文字,產生於商代,當時的甲骨文雕刻相當微小,看起來很吃力,這就有了對放大透鏡的需求。中國古代造紙術的發明、活字印刷術的出現、佛教文化的傳入,士人錄寫大量的經傳師說,蠅頭小字難以辨認,也很自然地需要一種助目工具。 七、光學的產生與發展。

公元前5世紀《墨子》中已經提出了光為直線照射,並有反射特性的理論。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論述了幾何光學、凹鏡、凸鏡成像理論,進一步奠定了我國光學理論的基礎。 趙孟江研究認為,中國最早的眼鏡實際上只是一個簡單的水晶石透鏡片,此後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不斷成熟完善。

但是,天然水晶石本身**昂貴,所以中國古代眼鏡只能是富人的奢侈品,直到晚清時期中國開始生產光學玻璃,眼鏡才逐漸在我國普及發展起來。

最早的眼鏡是怎麼由來的?

什麼時候發明的眼鏡

眼鏡是什麼時候開始在中國流傳的 5

我國歷史上就有人戴眼鏡了,那麼最早的眼鏡是誰發明的?

4樓:

現代社會隨著各種電子產品的普及,人們用眼需求較以往增大,近視人數大幅增長,眼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十分常見的東西。

相信電影《末代皇帝》中戴眼鏡的溥儀一定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戴眼鏡的皇帝。

其實在明朝中期時,眼鏡就已經在我國出現,不過當時的眼鏡極為珍貴,**很高,但造型簡單,幾乎都是沒有眼鏡腿的,多用絲線掛在耳朵上,或者是佩戴時夾在鼻子上,當時的眼鏡也被稱做「靉靆」。

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明代畫《南都繁會景物圖卷》中就有一位戴著眼鏡的老人。

清乾隆年間,我國已能生產眼鏡,直到至清嘉慶年,眼鏡普及。

既然眼睛在我國的歷史由來已久,那麼最早的眼鏡是由誰發明的呢?

眼鏡最早出現於2023年的義大利佛羅倫薩。據說,在如今發揮了大作用的眼鏡是由一位叫作阿爾馬託的光學家和一位生活在羅馬比薩市的義大利人斯皮納發明的。

自從13世紀人類發明鏡片以來,一直用水晶玻璃製做鏡片,2023年在法國發明瞭一種叫壓克力的塑料眼鏡片,雖然這種眼鏡不容易破碎,但是清晰度相對較差。後來一位工程師又從製作飛機座艙的材料中受到啟發,發明了樹脂鏡片,從此以後,這種鏡片便一直被沿用到今天。

5樓:在嗎

眼鏡最早是由13世紀在義大利一個玻璃工匠發明的,後來他傳入到中國,被中國的雍正皇帝發揚光大了。

6樓:餘量不足

不知道,不是中國人發明的吧,好像是培根吧,不是吃的哈,就是叫這個名字,因為他想要閱讀但是看不清,所以發明的,這就是牛人啊,自己想要什麼直接發明。

7樓:神話忍愛

關於眼鏡的發明問題一直沒有定論,人類可能早在千年前就發現了使用透明水晶或寶石磨製成的透鏡具有放大影像的功能;但是真正將透鏡嵌入鏡架做成眼鏡,據說是在13世紀末葉時,同時出現在中國與歐洲。有人說是中國一位不知名的工藝匠所發明的;有人說是中世紀義大利多斯加尼的一個位尚-亞歷山大.史畢那;也有人說是十三世紀英國學者-羅傑.貝肯 所發明的。在西元2023年,馬可波羅就曾經描述中國老人家戴著眼鏡看小字的景象。

據說,中國古代的眼鏡呈大橢圓形,鏡片由水晶石、石英、黃玉或紫晶磨製成,鑲在龜殼做的鏡框裡,用銅製的眼鏡腳卡在鬢角上,或用細繩子栓在耳朵上,或者直接把眼鏡固定在帽子上。而且當時的眼鏡造價不斐,也因此被當作身份地位的象徵。據說,就有一位鄉紳用一匹馬的代價換一付眼鏡的記錄。

而在歐洲,眼鏡是十三世紀末,在義大利發明的,當時的威尼斯與紐倫堡就以製造高透明鏡片聞名歐洲,不過,當時的眼鏡只能說是放大鏡,閱讀時才拿在手上。

玉器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玉器的最早出現是什麼時候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主任 德國考古學院通訊院士鄧聰教授蘇州透露,從目前考古實證研究來看,世界範圍內人類最早使用的玉器 東亞玉器的年代,可能出現於距今4萬年左右。此前,考古界一般認為玉器最早出現在距今1萬年前後。鄧聰提出,東亞玉器的出現很可能與現代智人形成有著密切的關係,最早的玉器也是現代...

面積最早什麼時候出現,哪位最早算出地球的面積

在古埃及時出現。在古埃及,尼羅河每年氾濫一次,經常抹掉田地的界限標誌。而人們要重新劃出田地的界限,就必須丈量和計算田地,於是逐漸有了面積的概念。在數學上首先是規定邊長為1的正方形的面積為1,並由此逐漸發展出其他幾何體的面積。1996年 自1996年首例轉基因農作物產業化應用以來,全球轉基因技術研究與...

漆器最早在中國什麼時候開始出現,漆器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關於漆器最早出現的歷史無準確考證,從目前已經發行的證據來看,最少出現在4000年之前。1978年在浙江餘姚縣河姆渡村距今已有七千年的遺址中發掘到大量木器。據報道,第三文化層有一件木碗,造型美觀,腹部瓜稜形,有圈足,內外有硃紅塗料,色澤鮮豔。它的物理效能和漆相同 1960年前後,江蘇省文物工作隊在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