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夢鷗,浙江杭州人,現代著名詩人和文學翻譯家。因其著名詩作《雨卷》而有「雨巷詩人」之稱,是30年代「現代派」的代表詩人。早期詩作悽婉朦朧,後期詩作則趨於寫實、明朗,主要作品有《我底記憶》、《望舒草》、《災難的歲月》等詩集。
雨巷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
冷漠,悽清,又惆悵。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悽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pǐ)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裡。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雨巷》一詩約寫於2023年夏,發表於2023年8月出版的《**月報》第19卷第8號上。關於《雨巷》對當時詩壇及戴望舒本人的影響,戴望舒的摯友杜衡的下面一段話可供參考:「說起《雨巷》,我們很不容易把葉聖陶先生底獎掖忘記的。
《雨巷》寫成後差不多有年,在聖陶先生**編輯《**月報》的時候,望舒才忽然想把它投寄出去。聖陶先生一看到這首詩就有信來,稱許他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聖陶先生底有力的推薦,使望舒得到了『雨巷』詩人的稱號,一直到現在。
」(《望舒草·序》)
讓我們先來看看這首詩的內容。《雨巷》一詩的**感很強,我們很容易感受到它的舒緩、低沉而又優美的旋律和節奏,也很容易感受到它所抒發的情感——悽清、哀怨和惆悵。詩一開篇,詩人就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梅雨季節江南小巷的圖景:
白牆黑瓦的建築物之間,小巷曲折而悠長;正是梅雨季節,天空陰沉沉的,小雨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小巷裡空蕩蕩的,只有詩人
撐著油紙傘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詩人一人在雨巷中獨行;而他彷徨不定的步態則分明透露著他內心的孤寂和苦悶之情。小巷、細雨、撐著油紙傘的孤獨詩人以及他的彷徨步態——這就是這首詩的開頭幾句所展示給我們的鏡頭。在上述鏡頭過後,詩中出現了一段詩人的內心獨白: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這個「丁香一樣的姑娘」並非現實世界中的真實人物,而是詩人幻想出來的(他希望碰上的)一個虛擬人物。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姑娘呢?詩中接著寫道:
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丁香花開在仲春時節,花色或白或紫,給人柔弱、嬌美而又純潔、莊重的感覺。丁香花嬌美卻易凋謝,中國古代的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引愁之物。中國古代的詩歌中有不少吟詠丁香的名句,如: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南唐李璟《浣溪沙》詞);「丁香體柔弱,亂結枝猶墜」;「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等等。由於中國古代詩人們的反覆吟詠和廣泛傳唱,在中國人(尤其是文人)心中,丁香逐漸成為美麗、高潔、柔弱、愁怨之類性質或具有這類性質的事物的象徵。《雨巷》中出現的「姑娘」就是全面具有中國古代詩人賦予丁香的上述性質的一個女性形象——她既具有丁香的美麗姿態和顏色,又具有丁香的高潔和芬芳,還具有(古代詩人賦予)丁香的憂愁與哀怨的特點。
這樣一個宛如丁香魂魄所花的\'姑娘\',一經詩人的想象而創造出來之後,也就似乎有了自己的生命。在詩中,她也像一個現實人物一樣活動起來: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
冷漠,悽清,又惆悵。
詩中所寫的雨巷裡,本來只有詩人一個人獨行;自「丁香姑娘」出現後,就有兩個人在其中行走了;而且,那個姑娘的步態、表情乃至手上的油紙傘都與詩人一樣。這樣一個人的出現,顯然使詩人的心中充滿了期待和希望。在「悠長又寂寥的雨巷」中,現在有兩個各自孤獨的青年男女在活動了,那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
這是我們想知道的,(我們可以推想,這)也正是詩人當時所想知道的。詩中接著寫道: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悽婉迷茫。
她終於向詩人走近了,(我們可以想見詩人這時的心跳),可是,她卻沒有向詩人打招呼,而只是向詩人投出了一道嘆息的目光,然後,像夢一般輕盈而不著痕跡地飄過去了!(我們在心底裡叫:為什麼只是這樣啊?!
)當她從詩人身邊飄過去的時候,詩人看到她的表情是一臉的悽婉迷茫。這表情分明透露著:她心裡實際上是不願意與詩人分離的。
但因為某些(說不清楚的)原因,她卻不得不與詩人失之交臂!俗話說得好:人生難得一知己!
這兩位心靈相通(甚至連表情和步態都那麼一致)的青年男女在雨巷中不期而遇後,竟然又失之交臂,這是多麼令人遺憾的事啊!眼睜睜地看著一段可能的美好姻緣就這樣失之交臂,(我們可以想見,)詩人是何等的痛心!在戀戀不捨而又深感無奈的情緒狀態中,詩人目送著「丁香姑娘」在雨巷中漸行漸遠: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等到走過一道「頹圮的籬牆」——這「頹圮的籬牆」正是詩人想與「丁香姑娘」相聚相守這一較為具體的希望破滅的象徵——「丁香姑娘」終於消失在雨巷的盡頭。但這時的詩人還是處在魂不守舍的狀態中,即使不能再看到「丁香姑娘」,他還是在感受著 「丁香姑娘」遺留在雨巷的黯淡光線和清冷空氣中的顏色和芳香,併為這種顏色和芳香的不斷消散而傷感不已:
在雨的哀曲裡。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我們可以想見:)詩人一個人呆立在雨巷中,久久地回味著剛才與「丁香姑娘」相逢時所感受到的她的色彩、芬芳,甚至她的滿含嘆息和惆悵的目光。但殘酷的現實卻容不得美好的愛情或理想。
在詩的最後,我們看到:在「悠長又寂寥的雨巷」中,又只剩下了詩人在獨自彷徨: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的雨巷全文解析
2樓:唯有
這首詩寫得既實又虛,朦朧恍惚。「我」似乎有著滿腹的心事,無限的煩憂,但又不願明說,或者是說不出來。「我」似乎在期待什麼、追求什麼,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標又顯得那樣遙遠而渺茫。
「她」出現了,這或許是在幻覺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現是那樣地快,逝去也那樣地快,一剎那間擦肩而過,消失在前方,「像夢一般的悽婉迷茫」。「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嘆。
詩中的「姑娘」,可以認為是實指,是詩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麗、高潔而憂鬱的姑娘。但也可以把這位「姑娘」當做詩人心中朦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詩人陷入人生苦悶時,對未來渺茫的憧憬。
詩的開頭一節「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寫的是梅雨季節江南小巷中的一個場景。細雨濛濛中,「我」懷著一種落寞、惆悵的情緒和一絲微茫的希望,撐著油紙傘在悠長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獨行,「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著愁怨的姑娘」。
詩開頭點明瞭詩的主旨是抒寫詩人追尋的「希望」。被濛濛細雨籠罩的「雨巷」「悠長、悠長」,沒有盡頭,暗示希望的迷濛渺茫。「獨自」、「寂寥」暗示了詩人知音難覓,孤獨彷徨。
希望逢著的是那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這「姑娘」是誰,結著什麼樣的愁怨不得而知。這是寫詩人對人生理想的追求,還是寫詩人對愛情的渴盼,也不得而知。
第二節「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詩人反覆地拿丁香來比喻姑娘。詩人筆下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容貌像丁香一樣姣好美麗,品格像丁香一樣高雅聖潔,心緒也像丁香一樣憂愁惆悵。
她愁的或許是那負心的夫君,或許是想望如意的郎君,她的愁就象她的容貌,就像她的心靈,高雅而聖潔,美麗而動人。
第三節「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撐著油紙傘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著,冷漠,悽清,又惆悵。」這丁香一樣的姑娘,在「我」的長久的期待中,終於姍姍走來了。她
「像我一樣,像我一樣」,這裡可以看出,原來這丁香姑娘就是「我」,「我」就是這丁香姑娘,我也有姑娘一樣的美麗,也有姑娘一樣的高潔,也有姑娘一樣的憂愁。
彼心即我心,姑娘就是「我」的心。姑娘或許我的心上人,或許是我的追求和理想的化身。也許是,也許都不是。
不必追問得那麼具體,也不必回答得那麼確切。因為詩畢竟是詩,正如前人所說:「詩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
」尤其是戴望舒早期的詩,大都不是直接對現實的摹寫,而往往是一種隱蔽靈魂的宣洩。正如一位詩家所說:「一個人在夢裡洩露自己的潛意識,在詩作裡洩露隱蔽的靈魂,然而也只是像夢一般朦朧的。
從這種情境,可以體味到詩是在於表現自己與隱藏自己之間。」
第四節「她靜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飄過像夢一般地,像夢一般地悽婉迷茫。」「她默默地走近」,看來「心有靈犀一點通」,兩顆心靈已經接近、貼近,互相理解了,然而又終於從身邊飄然而過,令「我」失望,她也「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兩人的距離又重新拉開。
這兩位彷徨者都得了同一種抑鬱病,不忍相離,又不得不相離,因而同病相憐;然而又正因為病症相同,不可能互相拯救,只得分手。他們就是這樣既彷徨,又在彷徨中追求著,追求著……「她飄過/像夢一般的,/像夢一般的悽婉迷茫。」「我」與姑娘的相遇,可能是一段真實的人生際遇,是「我」思之深切而出現的一種幻境,也可能就是寫的一場夢。
第五節「像夢中飄過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飄過這女郎;她靜默地遠了,遠了,到了頹圮的籬牆,走盡這雨巷。」「我」目送著丁香姑娘飄然遠去,她走到了雨巷的盡頭,「到了頹圮的籬牆」。
「頹圮的籬牆」給人的心靈以巨大的震撼,丁香姑娘那麼美,美好的事物理所當然應該生長在美好的環境、聖潔的土壤,但丁香姑娘卻「到了頹圮的籬牆」,這巨大的反差,激起了聯想。那破落衰敗的籬牆是姑娘的歸宿,還是丁香姑娘處境艱險,還是丁香姑娘命途多舛,遭受了沉重打擊,這些都不得而知。
第六節「在雨的哀曲裡,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這一節從字面看寫姑娘的消失,實際是寫美的毀滅,希望的毀滅。
在「頹圮的籬牆」裡,「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姑娘的一切都「消散」了,美被徹底地毀滅了!詩人追尋著的希望也徹底地毀滅了。
這毀滅的希望,是詩人聖潔的愛情,又或者詩人高尚的理想。
第七節「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姑娘消失了,希望毀滅了,但是「我」仍然沒有放棄追求。詩的末尾與首節迴應,我依然獨自在悠長、寂寥的雨巷中彷徨,失望中又期待希望。
「逢著」改為「飄過」,讓詩一般的故事在更加朦朧迷茫的夢幻中結尾。
戴望舒的《雨巷》主要內容是什麼,戴望舒的《雨巷》的具體內容是啥?
主要內容 詩歌描繪了一幅梅雨時節江南小巷的陰沉圖景,藉此構成了一個富有濃重象徵色彩的抒情意境。在這裡,詩人把當時黑暗陰沉的社會現實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 雨巷 沒有陽光,也沒有生機和活氣。而抒情主人公 我 就是在這樣的雨巷中孤獨的行走的彷徨者。我 在孤寂中仍懷著對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與追求。詩中 丁...
把戴望舒的雨巷改寫成散文把戴望舒的《雨巷》改寫成散文或散文詩?急急!!!!!!!!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一諺語,至少是在宋元時代就已開始形成和流傳了。這時的蘇州已被稱為人間的天堂了。究其內涵,必定是風土清嘉,景物秀麗,所謂山溫水暖似名姝,名園佳亭如棋佈。蘇州真的是江南一座十分美麗的古城,它也是江南的魚米之鄉。蘇州城的古撲 幽靜和秀美,自古至今就有不少文人墨客的讚歎。可是,在我的心...
戴望舒的雨巷編成故事,戴望舒的雨巷編成一個故事
躊躇在這寂寞的小巷 下落的雨絲拍打涼的序章 是誰用清澈的目光 將我的傷感悄悄張望?白袖在雨絲中低吟 裙袂在氤氳中淺唱 一如我憂鬱的笑顰 和那把微微搖曳的油紙傘 也許她的離開帶走了我的初衷 也帶走了我曾經的輕嘆 但逝之不去的是那淡淡的 似水流年 漸漸地我的眉宇爬上了惆悵 長長小巷盡頭的那個視窗 有一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