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說的話我們現代人能聽明白嗎

2021-03-19 11:13:14 字數 5401 閱讀 6999

1樓:匿名使用者

漢以前就不清楚了,漢晉應該接近現在的客家話

隋唐應該接近贛州話

宋應該接近吳方言

元以後基本沒問題,看元末的**,裡面的白話就是平時老百姓的話。發音接近現在的河南。

清就與現在基本一樣了。

即使是現在不同地區方言也不能直接聽懂。

歷史上漢族有過三次大的民族融合和人口遷移高潮。第一次是魏晉南北朝,三國時期結束後,由於東漢末到三國時期長期混戰,人口銳減。在北方有大批少數民族進入內地定居,其數量,約佔當時北方人口的20%。

由於腐朽的西晉王朝的殘酷統治,加之「八王之亂」導致西晉嚴重內亂,北方少數民族推翻西晉王朝,前後建立了十六個國家,史稱「五胡十六國」,而同時,北方漢人大批南下避難,將江南地區的少數民族徹底同化,隨後南北朝對峙。北方鮮卑族建立的北朝積極漢化。到隋朝,北方少數民族已經基本漢化完畢。

被稱為「五胡亂華」。

隋唐兩朝,是一個開放,進取的朝代,對外交流廣闊,更多的北方少數民族進入中原經商,定居,甚至參軍從政,被稱為「蕃將」。如,安祿山,史思明是氐人,高仙芝是高麗人,李光弼是契丹人等。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導致盛唐走向衰弱,由於北方遭到嚴重破壞,大批漢人南下到未遭破壞的南方,將湖南,江西,福建等省幾乎漢化完畢。

中國從此不但南方人口超過北方,經濟中心也由北方轉移到江南。

接下來的五代十國,又是一個動亂的時期,漢族繼續南下,大量進入珠江三角洲,歷史上一直漢化程度比較低的兩廣,也開始快速漢化。這個時期是第二次民族融合和人口遷移高潮。

第三次是宋遼金元時期,也就是南北宋時期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少數民族對北方的持續入侵。其中,遼朝的時間較短,只控制河北北部。而金朝則統治淮河-秦嶺以北整個北方長達兩百多年。

其中蒙古的野蠻入侵更加導致北方人口銳減,更多的漢化或者部分漢化的女真,契丹和蒙古人進入北方。而更多的漢族則湧向南方,將珠江三角洲徹底漢化。元朝滅亡後,大批滯留中原的蒙古人逐漸被漢化。

隨後明清兩代仍然有部分或者區域性的人口遷移和民族融合,比如四川和廣西的苗瑤民起義失敗後遭明軍**,加速了當地漢化過程。明末四川混戰以及清初「三藩之亂」,人口銳減,導致「湖廣填四川」的發生,導致西南人口構成的大規模變動。最後是清代完成的「改土歸流」,也就是將少數民族世襲的土司撤銷,改為設定州府,任用漢人**。

更是加速了西南少數民族的漢化。

由今天漢族的形成過程和人口遷移可以得出,在古代發生如此空前的人口遷移和民族融合,必然會導致古漢語語音發生極大的變化。而方言形成,也與人口變動有關。古漢語並不是一個孤立,靜止不變的事物,而是不斷變化的。

學術界早有共識:「漢音不同唐音,唐音不同宋音,宋音不同明清」。比如現代漢語中的「哥」字,原屬阿爾泰語系的詞彙,並非漢藏語系詞彙。

在上古時期的漢語中並不存在,都是說「兄」。「哥」字,很明顯是由屬於阿爾泰語系的鮮卑,氐等少數民族融合帶進來的。而我國漢民族內部有一個特殊人群「疍家人」,分佈地域非常廣,從浙江直到福建,廣東,廣西沿海,基本上都是船戶。

但是他們儘管分佈在如此廣闊的地域,卻使用一種統一的,僅有細微口音差異的「疍家話」。由此可見,疍家人,肯定具有某種共同**。查閱史籍,果然有相關記載:

「。。。平吳,其不服司馬氏者,嘯聚海上,號曰疍家」。疍家人的祖先,便是原東吳不服西晉統治的遺民。

那麼疍家方言,自然保留了更多東吳時期的特徵。

另外一個明顯的證據就是客家人,客家人分佈極為廣闊,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四川都有聚居地。所使用的客家方言是我國七大方言之一,那麼客家人肯定也有共同**。經很多學者研究,現在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客家人是中唐之後南遷,一種認為是宋代南遷。

每次發生民族大融合,北方都全盤波及,「大洗牌」一次。而南方則安定得多,一批漢族到達,帶來當時的漢語發音。然後第二批漢族南遷,因為這批漢族已經是民族融合後的新漢族,又帶來了當時的,已經不同於前批漢族所說的漢語的新語音,之後再來第三批,第四批漢族。

南方方言,籠統的說,可以說是具有各個不同時期古漢語的特徵。

但是,需要強調的是,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南方漢族也在不斷的融入當地少數民族,儘管這些少數民族居於弱勢地位,但是其語音仍然會不同程度的影響當地漢族的語言,在加上多次遷移,層層重疊融合。與當時古漢語的音韻早已有了差別。因此,現代南方方言比北方方言更接近古漢語,只不過是南方方言的音韻具有更多的上古和中古漢語的特徵,而元代開始,北方方言的概念開始出現,到了明清,現代北方方言更是逐漸佔了漢族使用人口大多數。

南方方言絕不等同古漢語,也不等同於某一時期具體的漢語發音。只能說「近似於某時期的古漢語的音系」。

2樓:海因裡希哈夫曼

不能!別說日常交流,官方正式場合的更聽不懂了現在清宮劇的誤導

古代語法和現在都不一樣

古漢語是高度濃縮的語言

一句話中的資訊量以現在的水平要翻譯成很多句

3樓:風裡桐花香

如果對文言文及古典知識有一定造詣,也許能明白大部分.否則,光靠聽,估計很難聽明白,呵呵.

當然,如果寫出來,看文字,應該比單純用聽的,好理解一些.

4樓:殘雨葉晨

能 古人除了文字與現在人用的簡體文不一樣外 發音基本相同只不過帶點文言文的腔調

如你的問題「中國古代說的話我們現代人能聽明白嗎?」

換作古人講 就大概是「試問中國古代的言語,爾等現今人可否聽明呼?」

語音語調相同 就是文言格式不一樣而已

5樓:**ile唐孝文

這幾個答案大部分都是胡說八道

6樓:匿名使用者

那要看是哪個朝代了

近代的話 就是文言文

我們現在語文 不都有在學文言文嗎

看看那些你能不能看懂就知道了

7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有難度 就好象現在小屁孩的網路語言我聽不懂一樣 語言是發展的 年代相差太久遠的話理解起來肯定有難度 比如很多和時代別經有關的詞句 估計商周以前的你是聽不懂了 明清的應該差不多

中國古代人說話我們現代人能聽懂麼?

8樓:夜花亂舞

古人說話現代人能否聽懂,要分時代來看:

秦漢以前國家尚未一統,語言紛雜,肯定聽不懂;漢晉語言接近現在的客家話;隋唐語言接近贛州話;宋代語言接近吳方言;元以後基本沒問題,元末的**,裡面的白話就是現在平時老百姓的話,發音接近現在的河南;清朝就與現在基本一樣了。

事實上,因為語言融合的不完全,即使是現在,不同地區方言也不能直接聽懂。

另外,古漢語並不是一個孤立,靜止不變的事物,而是不斷變化的。 學術界早有共識:「漢音不同唐音,唐音不同宋音,宋音不同明清」。

比如現代漢語中的「哥」字,原屬阿爾泰語系的詞彙,並非漢藏語系詞彙。在上古時期的漢語中並不存在,都是說「兄」,「哥」字,很明顯是由屬於阿爾泰語系的鮮卑,氐等少數民族融合帶進來的。

資料擴充套件:

歷史上漢族有過三次大的民族融合和人口遷移高潮。由今天漢族的形成過程和人口遷移可以得出,在古代發生如此空前的人口遷移和民族融合,必然會導致古漢語語音發生極大的變化。而方言形成,也與人口變動有關。

而每次發生民族大融合,北方都全盤波及,「大洗牌」一次。而南方則安定得多,一批漢族到達,帶來當時的漢語發音。然後第二批漢族南遷,因為這批漢族已經是民族融合後的新漢族,又帶來了當時的,已經不同於前批漢族所說的漢語的新語音,之後再來第三批,第四批漢族。

南方方言,籠統的說,可以說是具有各個不同時期古漢語的特徵。但是,需要強調的是,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南方漢族也在不斷的融入當地少數民族,儘管這些少數民族居於弱勢地位,但是其語音仍然會不同程度的影響當地漢族的語言,在加上多次遷移,層層重疊融合。與當時古漢語的音韻早已有了差別。

因此,現代南方方言比北方方言更接近古漢語,只不過是南方方言的音韻具有更多的上古和中古漢語的特徵,而元代開始,北方方言的概念開始出現,到了明清,現代北方方言更是逐漸佔了漢族使用人口大多數。

南方方言絕不等同古漢語,也不等同於某一時期具體的漢語發音。只能說「近似於某時期的古漢語的音系」。

9樓:匿名使用者

不可能聽懂,現在交通這麼發達,中國多數地區的話都聽不懂,何況古代

10樓:酒灬意人醉

這個誰都不清楚,我覺得應該能聽懂,漢族文化都傳承幾千年了,難道一個朝代一種口音?顯然是不可能的。比如漢末到晉朝口音就變另一種了?

聽不懂了?畢竟誰也沒聽過古人說話。再說了我們先在說的話不也是一輩一輩傳下來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不能聽懂,因為我們和他們的時期時代都不一樣,更何況都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12樓:小匪大哥

如果你會廣東話基本可以聽明白唐朝的,再往前基本就是鳥語了

13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的話語我們現代人應該能聽得懂,《三國演義》就是當時的白話文字。

古人都是如何說話的,如果來到現代我們能聽得懂嗎?

14樓:喵先生額額

如果是中國人的話,那麼古代說話就採用文言文的形式,如果學過文言文的話,一部分人還是可以聽得懂的。

15樓:三筆少年

古人說的是文言文,就是我們語文書本上學的文章,聽懂還是可以聽懂的,就是理解方面會有些困難。

16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說的是文言文,我們上學的時候也學過,如果來到現代有些簡單的我們會聽懂,但是難的就不會了。

17樓:私聊我

有的時候或許會有些不明白的地方,因為古代的人都喜歡在說話中夾雜著文言語句,但也並不都全是,所以就可能會聽懂,也可能不會聽得懂。

18樓:太陽小花朵玫瑰

說的是文言文,或者一些方言,如果來到現代可能會聽懂一部分,因為我們也學過文言文。知道意思。

19樓:長安歸故里

因為既然是我們的古人的話,那麼我們肯定就是有關係的,所以說是可以聽懂的,但是古文是比較的複雜的,就像我們現在的文言文那樣,是需要理解的。

20樓:ok璐小璐

我們現在所說的話就是從古代演化而成的,當然是可以聽懂的,只不過是有一些麻煩,有一些很難理解。

21樓:小喬橋巧巧

學過文言文的應該能聽懂一半左右吧。但是有些人其實是不用文言文的,在古代也不是人人都能識字的,大多數的人都會說方言,語言都很通俗,有的方言現在都還很難懂。

22樓:善良的王婉麗

應該聽不懂吧,古人應該都講文言文,加上受地區文化影響,有地方方言口音,應該很難理解的。

古代的老百姓說話,我們現代人能聽得懂嗎?上古到什麼時候,那時的人說話我們就聽不懂了。

23樓:一志三

古代漢語大致兩種,通常靠語音交流都用白話,落實到書面上的文字基本是文言文,帝王和臣子們的書面交流(奏章、聖旨)是文言文,口頭交流應該是白話為主,老百姓多數根本不識文言文,沒法閱讀當時的書籍,交流都用白話。看看《水滸》,那裡都是白話,跟現在有點區別,但不妨礙理解。

現代人說的是普通話,那麼古代人說的話叫什麼

講古代白話。方言為主,而且都是文言文。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因為地勢平坦,東西部交往比較方便且又頻繁,所以整個北方雖有方言的分歧,但仍然可以歸為一個系統,即北方話系統,而江南地形複雜,山嶺河流造成的隔閡比北方要大得多,所以可以劃分為吳語 贛語 湘語 閩語 粵語和客家話六個方言區,但使用這些方言的人口還不...

古代人是怎麼用東西來薰香衣物的,中國古代人用什麼來給身體和衣服薰香

中國古代人薰香根據地域和習性 愛好不同各有區別。不過大致如下 1 香爐 是指可燃點盤香 沈香木塊 丸香及香粉的圓形香爐。2 臥香爐 專門焚燒橫式線香,即臥香所用之香爐。3 香筒 長筒式香薰,為直式線香所用。4 立香香爐 是指專門焚燒有竹枝為柱腳的立香所用的香爐,大多以金屬或石材為爐身材質,用於祭禮時...

中國古代人為何特別迷信數字七

我也發現了,就是我周圍的人也是比較喜歡數字7,我感到很疑惑,然後我就專門去查了一下資料。發現網上主要有幾種說法。第1種就是女媧造人的傳說,傳說女媧先造的不是人而是與人類密切相關的動物,女媧首先造出來的是雞狗豬羊牛馬,前6天是造了了這幾個動物,最後第7天才把人類算了出來,於是人類就特別喜歡7這個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