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冕服的制度,周代已經大備,上衣下裳,腰閒束以大帶,前系蔽膝,足纏邪逼。而此後歷代都有所不同。
戰國:由於此時周室衰微,戰國七雄在里約上都有所減損,對於實際需要上無用的韍佩等去而不用,到始皇時將六冕服的制度完全廢止,只用元冕(即玄冕),也有說皆服袀玄之衣的。但現在仍有不明之處,尚無定論。
西漢:根據現存的文獻記載,對於西漢的冕服制度不甚明詳,也沒有提及其具體的形制。但並不能說是完全沒有,從淮南王劉安的《主術訓》中我們仍能發現當時人對古代的冕服制度還是略知一二的。
此後到了王莽時期,冕服的形制已經略見端倪。大抵因其性質未完備,有不合古制之處,又經戰亂,形制再失,直到東漢時才重新恢復。
東漢:孝明帝永平二年,詔有司採《周官》《禮記》《尚書 皋陶謨》篇,天子冕服從歐陽氏之說,備繡文彩十二章,玄上纁下。臣下從夏侯氏說,三公、諸侯用龍、山九章;九卿下用華蟲七章,都有五彩,赤舄朐履。
天子前後皆有十二旒,白玉珠。三公、諸侯七旒,青玉珠;卿、大夫五旒,赤玉珠,皆有前無後,旁垂黃纊。
曹魏:至明帝時,一直沿用漢代的制度,只是天子冕服刺繡,公卿等用織成的紋樣。垂旒改為珊瑚珠。
晉:初期仍沿用舊法,惟冕綖駕馭通天冠上,皁衣絳裳,以赤皮為韍,其餘同前代。東晉時以翡翠、珊瑚、雜珠等飾冕旒。成帝時以白璇珠飾冕旒。
宋:依魏、晉的制度,規定皇太子袞冕九旒。
齊:仍照舊制,冕又名平天冠,廣七寸,長一尺二寸,垂珠十二,皁衣絳裳,十二章紋,素帶四寸,赤皮韍。
樑:介幘通天冠,以白玉珠為旒,改韍為韛,佩白玉,垂朱黃大綬,革帶,帶劍。其餘皆同前。
陳:依樑制而有所減損,皇太子袞衣九章,諸侯等助祭平冕九旒,由前無後,畫龍、山以下九章,五彩大佩,赤舄朐履。
北魏:孝文帝十年始制冠服制度,制式可見因襲北魏的北齊。
北齊:天子平冕黑介幘,垂白玉珠十二旒,用五彩玉,袞服皁衣絳裳,十二章,裩帶朱韍,佩白玉,帶鹿盧劍,黃赤大小綬,赤舄。皇太子平冕黑介幘,垂白珠九旒。
上公九旒,三公八旒,諸卿六旒。三公用山、龍八章,九卿用藻、火六章。
北周:天子有冕服十二種,通用十二旒,但根據場合不同,章紋數量有所差降。其下公、諸侯、伯、子、男、上大夫、下大夫、士各有相應的冕服,亦以冕及章數分別差降。
至此冕服的制度已經改變古制而變得乖異。
隋:開皇年間改革北朝的規制。制袞冕垂白玉珠十二旒,黃纊充耳,玉笄,元衣纁裳,共享山、龍以下九章。
革帶、大帶,素帶朱裡,外有上朱下綠緣邊,韍同裳色,繡龍、火、山三章,鹿盧玉具劍,垂白玉雙綬,綬閒飾三玉環,朱襪,赤舄。皇太子袞冕九章,垂白珠九旒,衣裳九章。其下的公、侯、伯、子、男根據等級,旒的數量依次遞減。
大業二年又增加大裘冕。袞冕按《禮記玉藻》《尚書》等採十二章的制度,增加日、月、星三章,大帶,朱韛,其餘同開皇制。此後天子惟用袞冕,自鷩冕以下不再服用。
唐:初期因襲隨代舊制,至武德四年著衣服令。天子之服有十四,大裘冕黑繒表面,以纁色為裡,無垂旒,後長孫無忌以為大裘冕在夏季時不能穿著而請求廢止,但是雖具令文卻沒能實施。
其餘冕服同樣根據等級不同,其組成有所差減。皇太子袞冕九旒,衣服九章。群臣依據品級的不同,分別有鷩冕、毳冕、絺冕、玄冕、元冕,不僅在佩飾上依次差等遞降,在顏色上也有所區別。
此後開元年間又制定《開元新禮》,但總體上變化不大。
五代:後唐以貞觀四年冠冕制度為制;後周皇帝服袞冕。
宋:宋代的冕服制度,議論紛爭,幾經修改。宋代開寳年間的冕服制度,無寳錦珠翠之飾,後加以珍異巧縟,雖經禮官和儒者的駁議,但最終因為其承襲已久,未能改革。
至和三年,雖去其繁縟,稍還古制,但依舊是景佑年間以前的形制。至政和年間形制稍定,高宗中興後乃按此而制之。其不足包括:
冕板雖前圓後方,但作成方圓難分,俯仰不易辨;青衣緋裳,不合古制;山紋作尖銳形,失之穩重;笄變為青碧錦織成的天河帶等。紋樣仍為十二章。
遼:袞冕垂白玉珠十二旒,黃纊充耳,玉簪導,元衣纁裳十二章,白紗中單,韍,革帶,大帶、劍、佩、綬。舄如金飾。
金:大抵依宋早期的形式。冕板天板下有四柱,前後珠旒二十四,青碧錦織成天河帶,用十二章紋,中單,蔽膝大綬。
小綬三,閒有三玉環。玉佩二,舄重底,有涼帶一。也是不循古制而重加繁飾。
元:取宋早期及金代的制度,天河帶加長至地,冕旒用珍珠,袞服用青蘿,飾以生色銷金,仍以十二章為紋,數量較金代有所增加。皇太子元衣纁裳,中單,蔽膝,玉佩、大綬、朱襪、赤舄。
初期群臣不設冕服,後又依據宋制設立冕服制度,大致相同。大德十一年,擬採唐及宋代制度,但並未實行。
明:明代冕服制度亦多有更改,其制度更為具體,在沿襲前代的基礎上,亦有所不同:冕綖下承以冠武,而不加於通天冠上;嘉靖年間將不相屬的裳改為連屬如帷的形式;將日、月紋的半徑定為五寸;充耳用黃玉;變古制的五彩玉為七彩玉;華蟲、宗彝紋繡之於袖。
天子之下,皇太子、親王、郡王、世子亦有冕服,形制依據身份等級不同而各異,但公侯以下則不設冕服。
清,亦有袞服,但與前代之袞冕服飾形制相異,只取袞服十二章之文而已。
2樓:anan諳安
周代冕服種類有大裘
冕、袞冕、驚冕、毳冕、希冕[絺冕]、玄冕等六冕,按照不同場合需要加以穿用。六冕在漢以後歷代王朝的「復古」思潮中,有時或以別的稱謂形式出現。不過,六冕中,歷代主要採用的是袞冕一種。
袞冕是冕服當中,最華麗的服裝,與其它冕服不同的特徵,主要是冕冠的旒數(十二旒)及在衣裳所施的文章(十二章或九章,按照各朝代稍微不同)。 作為六冕當中的首位冕服,大裘冕的象徵意義最為崇高而又最具獨特之處。
《周禮》中與服裝相關的官職約有五十種,本文將其歸分為三大類別:服飾禮儀官職、督制和管理官職和製作系統的官職。通過各官職之職分的比較和分析,本文首次揭示了周代冕服制作體系的流程和運作關係。
秦漢以後的歷代冕服制度,按照各個時期所呈現的不同特徵,分為發展前期(秦漢至唐)、定著化及簡化時期(五代至明)、廢止及換身復活時期(清至**初期)等三個時段。有關冕服制度的文獻資料,以各王朝的官方正式記錄為基本史料,來把握冕服在帝王服飾系列中的位置,並對歷代帝王冕服制度進行更為深入的考察,以掌握各朝冕服制度的顯著的外在表徵。 全套冕服大致上由冕冠、上衣、下裳、中衣、袴、襪、舄、腰帶(革帶、大帶)、弊膝、佩玉、綬、劍、圭等的十四種要件構成。
又將其十四種要件,按性質不同,分為冕冠、服裝、飾品類等三個類別進行了考察。 「冕服」是以冕為冠的服裝,因此,在冕服裡,冕冠是不可缺少的構成要件。
3樓:似夢非夢
第一節冕服之發展前期:秦漢至唐代的冕服
一、永平二年之前的秦漢時期
二、東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
三、隋唐時期 第二節冕服之定著化及簡化時期:五代至明一、五代十國(902~979)至宋(960~1279)二、遼(907~1125)
三、金(1115~1234)
四、元(1279~1368)
五、明(1368~1644) 第三節冕服之廢止及換身復活時期:清至**三年
一、清(1644~1911):冕服制度之廢止二、中華**(1912~)
為什麼韓國影視劇涉及朝鮮王室的故事都是朝鮮國王被大臣脅迫左右呢?
4樓:以金額好的v的
韓國的風趣,是按照他們的習慣來弄,李成桂擬定兩個國號——「朝鮮」(古號)和「和寧」(李子春就仕之地)請朱元璋決定,朱元璋選了朝鮮二字,但是又因為李成桂「頑囂狡詐」而不正式冊封賜印
5樓:匿名使用者
洪武二十五年(2023年)七月十六日,高麗大將李成桂廢高麗恭讓王,在鬆京(開城)壽昌宮即位,其時五十八歲。
6樓:可愛拓
朝鮮國王曾是被中國明清皇帝冊封的藩屬王,中國對當時的朝鮮有宗主權。李氏朝鮮是中國明朝和清朝的藩屬國。
7樓:匿名使用者
在皇權集中的時代,如果出現權臣,那麼權力旁落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
8樓:趙長腿
韓國國王以前是中國的藩屬王,也是是朝鮮半島歷史上一個政權君主的封號。
9樓:匿名使用者
朝鮮國王曾是被中國明清皇帝冊封的藩屬王,李氏朝鮮是中國明朝和清朝的藩屬國。
10樓:曾那時
因為朝鮮國王是朝鮮半島歷史上一個政權君主的封號,朝鮮國是中國的藩屬王。
11樓:大哥都知道
韓國的影視,不得不說是很好的 成祖「靖難」成功登基之後,李芳遠又再次上賀表,請冠冕服飾,
韓國李家王朝的歷史
12樓:
朝鮮國,大明洪武二十五年壬申興,都漢陽。朝鮮為中華藩國凡五百另五年,歷二十六主,傳世三十二(追尊
四、廢位二)。朝鮮用明年號,明亡後國內用王位紀年和干支紀年,與清朝來往文書中用清年號。朝鮮高宗丙申登皇帝位,定國號大韓,建年號建陽,丁酉改元光武,丁未改元隆熙。
大清宣統二年、大韓隆熙四年庚戌國除。歷二帝,凡十三年。故李氏治朝鮮共五百十八年有奇。
朝鮮國王(李朝)
第1代1392-1393(洪武二十五—二十六)權署高麗國事太祖 李旦建元陵初名李成桂。洪武三十一年退位,避居咸興。在上王位十年神懿王妃(安邊韓氏) 神德王妃(谷山康氏)1393-1398(洪武二十六—三十一)權署朝鮮國事
第2代1398-1400(洪武三十一—建文二)權署朝鮮國事定宗 李芳果厚陵太祖次子,初封永安大君。在上王位十九年豐德王妃(慶州金氏)
第3代1400-1418(建文二—永樂十六) 明朝正式冊封為朝鮮國王太宗 李芳遠獻陵太祖第五子,初封靖安大君。在上王位四年元敬王妃(驪興閔氏)
第4代1418-1450(永樂十六—景泰元)世宗 李祹英陵太宗第三子,初封忠寧大君昭憲王妃(青松沉氏)
第5代1450-1452(景泰元—三)文宗 李珦顯陵世宗長子顯德王妃(安東權氏)
第6代1452-1455(景泰三—六)端宗 李弘暐莊陵文宗子,被篡,封魯山君,流放甯越,旋被害,肅宗二十四年復號定順王妃(礪山宋氏)
第7代1455-1468(景泰六—成化四)世祖 李瑈光陵世宗次子,原封首陽大君貞喜王妃(坡平尹氏) 德宗 李暲敬陵世祖長子,諡號懿靖世子兆惠王妃(清州韓氏)
第8代1468-1469(成化四—五)睿宗 李晄昌陵世祖次子安順王妃(清州韓氏)
第9代1469-1494(成化五—弘治七)成宗 李娎宣陵德宗次子,承睿宗嗣恭惠王妃(清州韓氏)廢王王妃(坡平尹氏)貞顯王妃(坡平尹氏)
第10代1494-1506(弘治七—正德元)燕山君 李隆 成宗長子,失德被廢,流放喬桐。隆字有豎心旁夫人慎氏第11代1506-1544(正德元—嘉靖二十三)中宗 李懌敬陵成宗次子端敬王妃(居昌慎氏)章敬王妃(坡平尹氏)文正王妃(坡平尹氏)
第12代1544-1545(嘉靖二十三—二十四)仁宗 李峼孝陵中宗長子仁聖王妃(羅州樸氏)
第13代1545-1567(嘉靖二十四—隆慶元)明宗 李峘康陵中宗次子仁順王妃(青松沉氏)
第14代1567-1608(隆慶元—萬曆三十六)宣祖 李昖(宣宗)穆陵中宗第七子德興大院君之子,承中宗嗣懿仁王妃(羅州樸氏)仁穆王妃(安東金氏)
第15代1608-1623(萬曆三十六—天啟三)光海君 李琿 宣祖次子,被廢,流放江華島夫人柳氏 元宗 李琈章陵宣祖第五子,封定遠大君仁獻王妃(綾城具氏)
第16代1623-1649(天啟三—順治六)仁祖 李倧長陵元宗之子仁烈王妃(清州韓氏)莊烈王妃(楊州趙氏)
第17代1649-1659(順治六—十六)孝宗 李淏寧陵仁祖次子宣德王妃(張氏)
第18代1659-1674(順治十六—康熙十三)顯宗 李棩崇陵孝宗之子明聖王妃(清風金氏)
第19代1674-1720(康熙十三—五十九)肅宗 李焞明陵顯宗之子仁敬王妃(光州金氏)仁顯王妃(驪興閔氏)仁元王妃(慶州金氏)
第20代1720-1724(康熙五十九—雍正二)景宗 李昀懿陵肅宗長子端懿王妃(青松沈氏)宣懿王妃(鹹從魚氏)
第21代1724-1776(雍正二—幹隆四十一)英祖 李昑(英宗)元陵肅宗第四子貞聖王妃(達城徐氏)貞純王妃(慶州金氏)
真宗 李緈永陵英祖長子孝純王妃(豐壤趙氏)
莊祖 李愃隆陵英祖次子,被囚死,諡號思悼世子(莊獻世子)敬懿王妃(豐山洪氏)
第22代1776-1800(幹隆四十一—嘉慶五)正祖 李祘(正宗)健陵莊祖之子,承真宗嗣孝懿王妃(清風金氏)
第23代1800-1834(嘉慶五—道光十四)純祖 李玜仁陵正祖次子純元王妃(安東金氏) 翼宗 李炅綏陵純祖之子,諡號孝明世子(文祖)神貞王妃(豐壤趙氏)
第24代1834-1849(道光十四—二十九)憲宗 李奐景陵翼宗之子孝顯王妃(安東金氏)
第25代1839-1863(道光二十九—同治二)哲宗 李升睿陵全溪大院君第三子哲仁王妃(安東金氏)明憲王妃(南陽洪氏)
第26代1863-1897(同治二—光武元)高宗 李熙高宗李熙與世子李坧洪陵思悼世子曾孫興宣大院君之次子興宣大院君李昰應明成王妃(驪興閔氏)
大韓帝國皇帝(李朝)
第1代1897-1907(光武元—光武十一)高宗太皇帝 李熙洪陵光武十一年被迫退位,朝鮮國除後封德壽宮李太王明成皇后(驪興閔氏)
第2代1907-1910(隆煕元—隆煕四)純宗孝皇帝 李坧 裕陵朝鮮國除後封昌德宮李王,為日本皇族。王號傳弟李垠(李王垠)純明皇后(驪興閔氏)
九章算數講了什麼,《九章算術》主要講些什麼的?
九章算術 是我國流傳至今最古老的數學專著之一,它成書於西漢時期。這部書的完成經過了一段歷史過程,書中所收集的各種數學問題,有些是秦以前流傳的問題,長期以來經過多人刪補 修訂,最後由西漢時期的數學家整理完成。現今流傳的定本的內容在東漢之前已經形成。九章算術 是中國最重要的一部經典數學著作,它的完成奠定...
九章別墅的交通狀況,北京九章別墅什麼情況?
九章別墅專案位於首都北京朝陽區,緊鄰機場高速,位於機場高速東葦路 原葦溝 出口南側,距離三元橋9公里 距離首都機場7公里 10分鐘即可到達城市核心的 地塊,交通條件十分便利。北京九章別墅什麼情況?九章別墅位於朝陽區東葦路3號,建築型別全部為獨棟,所有產品風格不同於目前市場上已有的任何一種建築風格,獨...
《九章算術》講的是什麼內容,《九章算術》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九章算術 共收有246個數學問題,分為九大類,在一個或幾個問題之後,列出這個問題的解法。1.方田 主要是田畝面積的計算和分數的計算,是世界上最早對分數進行系統敘述的著作。2.粟米 主要是糧食交易的計算方法,其中涉及許多比例問題。3.衰分 主要內容為分配比例的演算法。4.少廣 主要講開平方和開立方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