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無法具體說,但是看下uchicago booth一個ap song zheng的中國經濟發展的課程有收穫
丹森對經濟增長因素的分析?
2樓:硪們d約錠
丹尼森把經濟增長因素分為兩大類:生產要素投入量和生產要素生率。他認為生產要素投入了市勞動、資本和土地投入的結果;生產要素生產率,是產量與投入量之比,即單位投入量的產出量。
同時他把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歸結為6種:勞動、資本存量的規模、資源配置狀況、規模經濟、知識進展、其他影響單位投入產量的因素。
新增長理論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有什麼意義
丹尼森觀點分析
3樓:匿名使用者
丹尼森對經濟增長的智力因素分析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丹尼森於2023年出版《美國經濟增長因素和我們面臨的選擇》一書,以對經濟增長詳盡的因素分析而著稱於世。他從對美國經濟增長因素的分析和估計入手,試圖從中找出經濟增長的因素,並度量它們所起作用的大小,以此作為美國加速經濟增長的參考。在美國的教育經濟主義思潮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丹尼森的觀點起了相當大的推動作用。
丹尼森把經濟增長因素歸為兩大類:一是生產要素投入量;二是生產要素生產率。在丹尼森看來,屬於生產要素投入量的有兩項,即勞動在數量上的增長和質量上的提高,以及資本在數量上的增加。
屬於生產要素生產率的有三項,即資源配置的改善、節約的規模和知識的進展及其在生產上的應用。丹尼森認為,知識進展能使同樣的生產要素投入量的產品所需的投入量減少; 促進經濟 增長的新技術的採用,只是在知識有所進展時,才有可能實現。
在丹尼森看來,教育因素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不過,他所謂的教育因素是指勞動者所受正規教育年限的多少,並未考慮教育質量的成分。
丹尼森具體估計了教育因素在美國經濟增長中的重要性。根據他的研究,在生產要素總投入量與增長的百分比從1909~2023年的80%降為1929~2023年的68%的情況下,增加就業和工時佔增長的百分比也相應地從佔39%降為27%。與此相反,教育年限增加這個因素卻由12%上升到23%,幾乎佔國民總收入全部增長率的四分之一。
丹尼森指出,教育年限的增加是重要的。從2023年至2023年,美國工商界僱用人員中,受過8年及8年以下教育的人降低了一半,而受過4年及4年以上大學教育的人增加了1倍,這說明教育年限的增加對經濟發展有很大促進作用。而「知識進展」這一增長因素對於經濟增長的影響在1929~2023年間勞動生產率的增長中佔了20%,教育年限增加和知識進展兩項合計佔了全部增長率的43%,顯示了教育因素所起的巨大作用。
丹尼森認為,由增加教育量而引起的勞動者的教育程度的提高,不但促進過去的經濟增長,而且通過教育途徑能改變未來的經濟增長方式。
同時,丹尼森還估計,將來生產率的提高將主要是由知識進展提供的,知識進展對於經濟增長的重要性愈來愈顯著。
(四)經濟增長極限理論
「經濟增長極限理論」又稱「零經濟增長論」,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2023年,義大利壟斷資本家帕塞伊邀請西方一些著名的經濟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等雲集羅馬,討論經濟增長所帶來的一些問題,特別是人類對資源的運用限度和生態平衡等問題。這就是「羅馬俱樂部」的由來。
2023年, 福零斯特(j.forrester)發表了《世界動態學》。 2023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梅多斯(d.
meadows)等人發表了《增長的極限》一書,以系統動態學為基礎,通過電子計算機的計算,得出了一個所謂「世界模式」。
什麼是影響長期經濟增長的因素
4樓:我了個
【統計師考訊】
一個社會的長期經濟增長,常常受總供給方面的多種因素的影響。概括地說,它主要取決於:生產要素的投入數量和生產要素效率的提高。
(1)生產要素:包括勞動、資本和土地及其他自然資源。由於土地和其他自然資源可以被視為一種特殊形式的資本,因此,勞動和資本常常被看作是影響長期經濟增長的兩個基本生產要素。
如果其他條件是一定的,那麼一個經濟社會投入的勞動數量和資本數量越多,產出就越多,經濟增長就越快。勞動的數量取決於勞動者的人數和勞動時間,在勞動時間不變的情況下,取決於人口的增長。資本的數量則主要取決於資本積累,包括資本積累的規模和資本積累的速度,也包括引進外資的數量。
(2)生產要素效率:經濟增長不僅取決於生產要素的投入數量,而且與生產要素效率的高低相關。如果生產要素投入的數量不變,那麼生產要素的效率越高,總產出的增長就越快;反之,生產要素的效率越低,總產出的增長就越慢。
生產要素效率的提高,主要表現為勞動者素質的提高、以物質資本形態存在的機器裝置的技術水平的提高以及勞動和資本兩種要素結合方式的改進.影響生產要素效率提高的因素主要有:
①技術進步。即指通過技術革新、改造、新技術的應用、技術結構的調整和升級來提高生產要素的效率。
②知識的積累和人力資本的積累。知識的積累是指可以用於生產過程的一般知識和專業化知識的增加。人力資本的積累是指掌握料勞動技能的人力資源的增加。
③制度創新。通常是指對現存的具體的社會經濟制度,例如政治組織、經濟組織、稅收制度、教育制度、經濟體制等等以及對現存的企業制度的變革。
技術進步、知識和人力資本的積累以及制度創新都會極大地促進生產要素效率的提高,進而促進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長期經濟增長。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經濟學在分析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時,常常把技術進步、知識和人力資本的積累以及制度創新視為除勞動、資本之外的決定長期經濟增長的第三因素。
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則把人力資源(包括勞動力的供給、教育、紀律、激勵)、自然資源(包括土地、礦產、燃料、環境質量)、資本(機器、工廠、道路)和技術(科學、工程、管理、企業家才能)等四個要素視為經濟增長的四個輪子。
美國經濟學家丹尼森則把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分為兩大類:生產要素投入量和生產要素的生產率。生產要素投入量包括勞動投入量、資本投入量和土地投入量。
其中,土地投入量是不可變的,而勞動投入量和資本投入量都是可變的。丹尼森把生產要素的生產率看作是產出量和投入量的比率,即單位投入量所實現的產出量。據此,丹尼森將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歸結 為7個。
這7個因素是:
① 勞動者的數量以及勞動者的年齡和性別構成;
② 包括非全日制勞動者工作的時數;
③ 就業人員的受教育程度;
④ 資本存量的規模;
⑤ 資源配置狀況;
⑥ 規模經濟;
⑦ 知識進展。
上述7個因素中,前四項基本屬於生產要素投入量,後三項屬於生產要素的生產率。
美國另一位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庫茲涅茨運用統計分析方法,通過對美國、英國等十幾個發達國家100多年來的統計資料進行分類研究,從各國經濟增長的差異中探索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他把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歸結為三個方面:
① 生產率的提高;
② 經濟結構的變化;
③ 知識存量的增長。
實際上,在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各種增長因素對經濟增長作用的程度和貢獻是不同的。在以手工勞動為基礎的傳統農業社會中,勞動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最重要因素。這時,人口的增長和勞動效率的提高就成為經濟增長最基本、最重要的源泉。
在工業化程序開始以後,隨著機器大工業的產生和發展,資本積累和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和貢獻越來越大。在工業化程序的初期,資本積累曾一度成為制約經濟增長的關鍵。在現代社會中,儘管資本積累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依然不可低估,但技術進步、知識和人力資本的積累以及制度創新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越來越大。
正是由於在經濟的不同發展階段會有不同的因素對經濟增長起主導作用,所以在現代經濟增長理論中出現了多個經濟增長模型。
經濟增長的實質是什麼
5樓:榮哥摩羯
其實就是人類物質財富和知識財富的增加與革新,經濟只是把這個過程的表達簡化了。
6樓:冷香小築主人
就是國家有錢了,人民生活水平高了,大部分人民的錢包比以前鼓了
試述新古典增長模型對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的借鑑意義~
7樓:保險考試網
試述新古典增長模型及其對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的借鑑意義。
鑑於哈羅德—多馬模型得出了經濟不穩定的結論。經濟學家在各個方面對其進行了修正。索洛等人創立的新古典增長模型就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例。
新古典增長模型主要包含以下假定:(1)全社會使用勞動和資本兩種生產要素只生產一種產品;(2)勞動與資本之間可以相互替代,但並不能完全替代;(3)生產的規模收益不變;(4)儲蓄率,即儲蓄在收入中所佔的比重保持不變;(5)不存在技術進步,也不存在資本折舊;(6)人口按照一個固定速度增長。利用人均生產函式的形式y=f(k),新古典增長模型可以概括為:
sf(k)+nk式中:k為人均資本佔有量;s為儲蓄率;n為人口(或勞動力)增長率,k為單位時間內人均資本的改變數。上述模型表明,一個經濟社會在單位時期內(如1年)按人口平均的儲蓄量被用於兩個部分:
一部分為人均資本的增加k,即為每一一個人配備更多的資本裝置;另一部分是為新增加的人口配備按原有的人均資本配備nk。第一部分稱為資本的深化,而後一總值發則稱為資本的廣化。基於上述模型,新古典增長理論認為,當社會的人均儲蓄大於為新增人口配備資本仍有剩餘時,即sf(k)>nk,每個人都可以繼續增加人均資本量,即k>0;相反,則人均資本佔有量減少。
這表明,經濟中自發的作用將使人均資本量維持在k=0的水平上。此時,經濟會因為勞動力的增加而穩定增長。因此,新古典增長模型得出的結論是,經濟可以處於穩定增長的狀態,其增長率為人口增長率,如圖2—15所示。
新古典增長模型也具有明顯的政策含義。從圖2—15中可以看出,實現人均產出量增加有三種途徑。(1)在人均資本佔有量既定的條件下提高技術水平,從而增加總產出。
(2)提高儲蓄率,使得人均資本量增加。(3)降低人口出生率。這些對於發展中國家提高經濟增長速度都具有一定借鑑意義。
比較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之間的區別和聯絡?區分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有什麼意義?
8樓:匿名使用者
經濟增長通常是指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上,一個國家人均產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續增加。經濟發展是在經濟增長基礎上,一個國家經濟與社會結構現代化演進過程。
20世紀50-60年代前,傳統理論認為:經濟發展意味著國家財富和勞務生產增加以及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提高。60年代後,這種觀點受到了若干國家現實的挑戰,一些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迅速增長,但其社會政治和經濟結構並未得到相應改善,貧困和收入分配不公正情況仍十分嚴重。
因此,經濟學家把經濟發展同經濟增長區別開來。前者具有更加豐富的內涵,不僅涉及物質增長,而且涉及社會和經濟制度以及文化的演變。既著眼於經濟規模在數量上的擴大,還著重於經濟活動效率的改進。
同時又是一個長期、動態的進化過程。
發展中國家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首先,經濟全球化並不是挑戰,即使發展中國家也是。原因 全球化的優點在完成互補 可以交換資源 引進投資 使用他國的高技術,有這些好處。比如 發達國家的工廠多數在 國家,發展中國家提供土地 資源 人力 有長期石油資源的國家,交換得到所需資源與高技術產品。全球化各國的利益分配,取決於各國的綜合實力。要注意...
影響發展中國家政局不穩定的主要因素
一 政治穩定的界 在西方政治學理論界,研究政治穩定問題的權威當數西方保守主義政治學的代表人物亨廷頓,他在20 世紀60 年代末出版的 變革社會中的政治秩序 一書中系統地闡述了政治穩定理論。而我國政治學界對政治穩定理論的系統研究起步較晚,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學者們才逐漸從政治學的角度運用政治穩...
關於歐洲西部的敘述,正確的是A發展中國家集中的地區
歐洲西部人口稠密,國家眾多,絕大部分是經濟發達國家 該區工業以製造業為主,從事製造業的人口比例較高,進口原料,出口工業產品 服務業體系完善,各國發展特色旅遊,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 結合選項 故選 c 關於歐洲西部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發展中國家集中的地區b 國家眾多 人口稀少的地區c 工業以制 歐洲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