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的晉平公和師曠談論的主題是什麼 文中「何不炳燭」所蘊含的比喻

2021-03-22 05:46:50 字數 5784 閱讀 1270

1樓:匿名使用者

【參考譯文】

晉平公問師

曠說,「我年近七十想要學習,恐怕已經晚了!」 師曠說:「為什麼不炳燭而學?

」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戲弄他的君王的呢?」師曠說;「我怎敢戲弄我的君主呢!

我聽說過:年少時喜歡學習,就像是太陽剛剛出來時的陽光;壯年時喜歡學習,就像是正午時的光芒,老年時喜歡學習,就像是點燃蠟燭照明一樣。點燃蠟燭照明和摸黑走路比哪個更好呢?

」 平公說:「說得好啊!」

【閱讀訓練】

1.解釋:

①暮:晚,為時已晚 ②何:為什麼 ③少:

年輕時 ④陽:陽光2.翻譯(翻譯句即原文劃線句,翻譯見「參考譯文」,下同)3.

上文中晉平公和師曠談論的主題是 ,文中「何不炳燭」所蘊涵的比喻意義是 。

答:學習的重要性 暮年學習如炳燭之明,要勝過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2樓:匿名使用者

是暮晚的意思。何是為什麼的意思。熟與是與什麼比哪一個的意思。

善事好的意思。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活到老學到老,以及要學會利用時間和有限的條件來讀書學習。劃線句子的意思是年輕時喜歡學習好像初升的太陽,壯年時喜歡學習好像中日的陽光,老年時喜歡學習好像點燃蠟燭的光亮

文中晉文公和師曠談論的主題是

3樓:匿名使用者

文中的晉平公年欲七十想要學習,恐怕為時已晚,而師曠卻勸他炳燭而學.接著師曠又打了三個比喻,年少時喜歡學習,好像是太陽剛剛出來時的陽光;壯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是正午的陽光,老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是點燃蠟燭照明時的光亮.師曠很巧妙地點明老年時讀書雖然趕不上少年和壯年時,但與摸黑走路相比較,還是好得多.

從而成功地說服了晉平公,達到了勸學的目的.

只要願意學習,並能開始行動,什麼時候都不晚的.活到老,學到老.告誡人生學無止境,任何時候都應該抓緊學習~

4樓:匿名使用者

喜歡發這個出頭他大爺體恤聽風雨堵他豆腐

5樓:熱巴童心

活到老.學到老.............

炳燭而學這篇文言文中面對晉平公的疑問師曠的觀點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炳燭而學一詞為師曠勸諫晉平公不要因為年老而擔心學習太晚所設之比喻

7樓:匿名使用者

在《炳燭而學》這篇文言文中,師曠的觀點是學習是照亮黑暗的明燈。

8樓:匿名使用者

沒聽到廢墟剛吃超級工程

「師曠曰:何不炳燭乎?」什麼意思。

9樓:叫那個不知道

1、師曠回答說:「為什麼不點上蠟燭呢?」

2、原文: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

」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

「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

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

「善哉!」

3、譯文

晉平公問師曠:「我年近七十想要學習,恐怕已經晚了!」師曠說:

「為什麼不點燃蠟燭學習呢?」 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卻戲弄他的君王呢?

」師曠說:「我怎敢戲弄我的君主呢?我聽說過,年少時喜歡學習,就像日出時的陽光;壯年時喜歡學習,就像是正午時的光芒,老年時喜歡學習,就像是點燃蠟燭照明一樣。

點燃蠟燭照明和摸黑走路比哪個更好呢?」晉平公聽了,恍然大悟,學而不倦。

4、出自:西漢劉向編《說苑》

擴充套件資料

1、師曠很巧妙地點明老年時讀書雖然趕不上少年和壯年時,但與摸黑走路相比較,還是好得多。從而成功地說服了晉平公,達到了勸學的目的。 學習是為了照亮人的行程,指導人的行動。

師曠用「日出」、「日中」、「炳燭」來說明學習的重要性和人生學習的三個階段,鼓勵人們要活到老、學到老。

2、我們應當不管在什麼年紀,都應該學習,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所以我們要活到老學到老,以此豐富自己的老年生活。

3、事例

齊白石畫畫 ——生命不息筆不輟

勤勞是齊白石一輩子藝術生活的特點,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他不斷刻苦努力,至老不衰。在 70 餘年的畫畫生涯中,他差不多天天都要作畫。27 歲以後,只有兩次害病,一次遭父母之喪才擱過筆。

他的勤奮是持久有恆的,即使到了晚年,也沒睡過早覺,

每天照例黎明即起,吃過早飯,便要畫上幾幅。對藝術真是孜孜不倦。1957 年他逝世這一年的春夏之際,他的精神有些不濟了,健康情況已大不如以前,還絲毫不服老,頑強地和衰老作鬥,畫了一幅花中之王——牡丹,這是他一生中畫的最後一幅畫。

10樓:愛單單愛

「師曠曰:何不炳燭乎?」的意思是:師曠說:「為什麼不點上蠟燭呢?」

何,為什麼。炳,點燃。

這句話出自西漢史學家劉向編著的《說苑·建本》。

文中的晉平公年欲七十想要學習,恐怕為時已晚,而師曠卻勸他炳燭而學。接著師曠又打了三個比喻,年少時喜歡學習,好像是太陽剛剛出來時的陽光;壯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是正午的陽光,老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是點燃蠟燭照明時的光亮。師曠很巧妙地點明老年時讀書雖然趕不上少年和壯年時,但與摸黑走路相比較,還是好得多。

從而成功地說服了晉平公,達到了勸學的目的。

【原文】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白話譯文】

晉平公問師曠,說:「我已經七十歲了,想要學習,但是恐怕已經晚了。」

師曠回答說:「為什麼不點上蠟燭呢?」

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開玩笑的呢?」

師曠說:「我是一個雙目失明的人,怎敢戲弄君主。我曾聽說:

少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像初升的太陽;中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像正午的陽光;晚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像蠟燭的亮光。點上蠟燭和黑暗中走路,哪個更好呢?」

平公說:「講得好啊!」

11樓:匿名使用者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

「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君乎?臣聞之: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

「善哉!」

晉平公問師曠說:「我七十歲了,想學習(**),恐怕已經晚了。」師曠說:

「為什麼不點燃蠟燭學呢?」晉平公說:「哪有做臣子卻戲弄他的君王的呢?

」師曠說:「盲眼的我怎麼敢戲弄大王呢?我聽說,年輕時喜歡學習,好像初升太陽的陽光;壯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日中的陽光;老年時喜歡學習,好像點燃蠟燭的光亮。

(擁有)蠟燭的光亮,與摸黑走路比,哪一個更好呢?」平公說:「說得好啊!」

12樓:匿名使用者

師曠回答,為什麼不點個蠟燭呢?

13樓:瑞士小白

師曠說:「為什麼不點燃蠟燭學呢?」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告訴人們一個什麼道理

14樓:晶不語鑫

師曠論學

[原文]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詞語]1、晉平公:春秋時期晉國國君.2、師曠:

春秋時期晉國的樂師.他雙目失明,對**有極高的造詣.3、炳燭:

把蠟燭點燃.4、盲臣:瞎眼的我.

臣:臣子對君主的自稱.5、陽:

這裡指陽光.6、孰與:相當於「比……怎麼樣」.

7、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譯文]

晉平公對師曠問道:「我已經七十歲了,想要學習,但是恐怕已經晚了.」 師曠回答說:「為什麼不把蠟燭點燃呢?」

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人來戲弄君主的呢?」

師曠說:「瞎眼的我怎麼敢戲弄君主呢?我曾經聽說:

少年的時候喜好學習,如同初升太陽的陽光一樣;中年的時候喜好學習,就象正午太陽的陽光一樣;晚年的時候喜好學習,就像把蠟燭點燃一樣明亮,點上蠟燭和在黑暗中走路哪個好呢?」

平公說:「講得好啊!」

[閱讀提示]

文中的晉平公年欲七十想要學習,恐怕為時已晚,而師曠卻勸他炳燭而學.接著師曠又打了三個比喻,年少時喜歡學習,好像是太陽剛剛出來時的陽光;壯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是正午的陽光,老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是點燃蠟燭照明時的光亮.師曠很巧妙地點明老年時讀書雖然趕不上少年和壯年時,但與摸黑走路相比較,還是好得多.

從而成功地說服了晉平公,達到了勸學的目的.

[道理]

活到老,學到老.告誡人生學無止境,任何時候都應該抓緊學習.

15樓:大愚若智

《說苑》中「師曠論學」的故事裡,七十高齡的晉平公還想學習,以提高個人素質,提升執政能力,但他又擔心歲數太大,為時已晚,便向著名樂師師曠請教,師曠勸國君炳燭而學,並形象地將人生的三個階段即少年、壯年、老年的學習分別喻為旭日東昇、烈日當空和蠟燭之光。

這三個比喻裡就蘊含著一種蓬勃向上的精神在內,尤其是燭光精神對人們的啟迪更大。可見終身學習的理念古已有之,並非今人獨創,學習是貫穿一個人一生的活動,是積極消費人生的一種表現形式,「少壯」要努力,「老大」不傷悲,活到老學到老。隨著科技發展,社會進步,新知識新概念新技術層出不窮,誰不學習誰就會跟不上時代步伐,成為落伍者,終被社會所淘汰。

師曠論學 閱讀答案

16樓:郜語糜翠梅

巧妙地點明老年時讀書雖然趕不上少年和壯年時,但與摸黑走路相比較,還是好得多。

《師曠論學》中的個別字解釋?文中師曠用了三個比喻說明了什麼道理?

17樓:成蹊樓主

晉平公(1)問於師曠(2)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3)矣。」師曠曰:

「何不炳燭(4)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5)其君乎?

」 師曠曰:「盲臣(7)安敢戲其君?臣(6)聞之: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8);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9),孰與(11)昧行(12)乎?」 平公曰:「善哉(10)!

」【註釋】

[編輯本段]

1.晉平公:春秋時期晉國國君,是一個盲人。

2.師曠:字子野,春秋時代晉國樂師。他雙目失明,仍熱愛學習,對**有極高的造詣。

3.暮:本來是「天晚」的意思,這裡作「晚了」講。

4.炳燭:點燃燭。古無蠟燭,稱火炬為燭。炳:點。

5.戲:戲弄。

6.臣:臣子對君主的自稱。

7.盲臣:師曠為盲人,故自稱為盲臣。

8.光:這裡指陽光。

9.燭之明:孰與昧行乎:點上燭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個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走路。

10.善哉:說得好啊!

11.孰與:相當於「……跟(與)……哪個(誰)怎麼樣?」。

12.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暗。

文中的晉平公年欲七十想要學習,恐怕為時已晚,而師曠卻勸他炳燭而學。接著師曠又打了三個比喻,年少時喜歡學習,好像是太陽剛剛出來時的陽光;壯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是正午的陽光,老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是點燃蠟燭照明時的光亮。師曠很巧妙地點明老年時讀書雖然趕不上少年和壯年時,但與摸黑走路相比較,還是好得多。

師曠論好學的道理: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學到老。只要有目標,有恆心,有信心,有決定,年紀、性別、身份都是和成功無關的。

委坐在古文中的意思是什麼,古文中坐和於是什麼意思?

委 通 猥 聽任 推卸 末尾 水的下流 通 萎 坐 通 座 守定 位置所在 徒然。古文主要是指 易經 論語 春秋 尚書 周禮 呂氏春秋 孝經 等等古書上的文字,是比較早的筆書文字。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統稱 一般不包括 駢文 漢代通行隸書,因此把秦以前的字型叫做古文,特指許慎 說文解字 裡的古文。古文中...

《左公柳》一文中的 左公 特指的人物是什麼在他戎馬生涯中最大

在嘉峪關關城閘門bai 附近,有du一棵兩人合抱不攏zhi的大古柳,根深葉茂,濃蔭遮dao地,被人們稱為版 左公權柳 關於這棵古柳樹還有著一段傳說。左宗棠 1812 1885年 字季高,湖南湘陰人,是清代晚期著名的儒將。左公從小生活在湘江之濱,對綠樹有著特殊的偏愛。據傳,清朝同治年間,他率領的湘兵來...

製造和生產在文中的意思分別是什麼

製造 克隆出人的器官 心臟等組織。生產 創造 製造 克隆 生產 創造 老師說的 培植創造 製造是克隆的意思。生產可能是造出的意思吧 生產工藝是什麼意思 生產工藝就是生產者利用生產工具對各種原材料 半成品進行增值加工或處理,最終使之成為製成品的方法與過程。通俗地說就是產品的生產過程。生產工藝是指生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