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楊必宇
重要性與審計風險是反向關係,重要性水平越高,審計風險越低;
重要性水平越低,審計風險越高。如果重要性水平很低,cpa通過實施更多的程式,獲取更多的有效證據來降低檢查風險,以將審計風險降低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因此,重要性水平和審計證據同樣是反向關係,重要性水平越低,需要的證據越多。
審計中可接受的檢查風險與審計證據之間有怎樣的的關係
重要性水平與審計風險之間的關係是?
2樓:angela韓雪倩
重要性與審計風險之間存在反向關係。重要性水平越高,審計風險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審計風險越卨。這裡所說的重要性水平高低指的是金額的大小。
通常,4000元的重要性水平比2000元的重要性水平高。
在理解兩者之間的關係時,必須注意,重要性水平是註冊會計師從財務報表使用者的角度進行判斷的結果。如果重要性水平是4000元,則意味著低於4000元的錯報不會影響到財務報表使用者的決策,此時註冊會計師需要通過執行有關審計程式合理保證能發現高於4000元的錯報。
如果重要性水平是2000元,則金額在2000元以上的錯報就會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的決策,此時註冊會計師需要通過執行有關審計程式合理保證能發現金額在2000元以上的錯報。
顯然,重要性水平為2000元時審計不出這樣的重大錯報的可能性即審計風險,要比重要性水平為4000元時的審計風險髙。審計風險越高,越要求註冊會計師收集更多更有效的審計證椐,以將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因此,重要性和審計證據之間也是反向變動關係。
值得注意的造,註冊會計師不能通過不合理地人為調高重要性水平來降低審計風險。因為重要性是依據重要性概念中所述的判斷標準確定的,而不是由主觀期望的審計風險水平決定。
由於重要性和審計風險存在上述反向關係,而且這種關係對註冊會計師將要執行的審計程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範圍有直接的影響,因此,註冊會計師應當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合理確定重要性水平。
擴充套件資料:
重要性水平(materiality)是指用金額額度表示的會計資訊錯報與錯弊的嚴重程度,該錯報錯弊未被揭露足以影響會計資訊使用者的判斷或者決策。只有在確定的審計目標是「對會計報表真實性、公允性發表意見」的情況下,才需要確定重要性水平。
在計劃審計工作時,cpa應當確定一個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以發現在金額上重大的錯報。cpa在確定計劃的重要性水平時,需要考慮對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的瞭解、審計目標、財務報表各專案的性質及其相互關係、財務報表專案的金額及其變動幅度。同時,還應當從性質和數量兩個方面合理確定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水平越高,收集的審計證據越少,審計風險(ar)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收集的審計證據越多,審計風險越高。
原審計風險模型: 審計風險(ar)=固有風險(ir)*控制風險(cr)*檢查風險(dr)
現審計風險模型: 審計風險 = 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
重要性水平是財務審計中的一個重要的基礎性概念。重要性水平的應用貫穿於整個審計過程的始終,對於科學地制定審計計劃、確定抽查的樣本規模和提出審計評價意見都有重要影響。如何恰當理解和應用重要性水平對於提高審計效率,防範審計風險至關重要。
最近一段時間,一些地方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在貫徹落實《審計機關審計重要性和審計風險 評價準則》過程中,在重要性水平的確定和分配、在審計評價時如何運用重要性水平等等方面, 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一些問題。以下就針對這些問題,談一些個人的看法。
應用重要性水平的前提條件一般來說,重要性水平是指用金額額度表示的會計資訊錯弊的嚴重程度,該錯弊未被揭露足 以影響會計資訊使用者的判斷或者決策。只有在確定的審計目標是「對會計報表真實性、公允性 發表意見」的情況下,才需要確定重要性水平。
審計風險是對含有重大不實事項的財務報表產生錯誤判斷的可能性。它不包括審計人員可能誤認為財務報表含有重要差錯的風險,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審計人員往往可以重新考慮或增加審計步驟,這些步驟經常使審計人員得出正確的結論。
審計風險的大小受內在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的影響。被審單位會計處理過程中發生重大不實事項的可能性稱為內在風險; 被審單位內部控制系統不能發現和改正業已發生的重大不實事項的可能性稱為控制風險; 審計人員在執行審計程式時,不能查出重大不實事項的可能性稱為檢查風險。
審計風險由內在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組成,它們之間存在如下關係:審計風險=內在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這就是審計風險模型。審計風險並不能在審計結束時以數學形式加以確定,因為審計人員並不知道實際風險,而要用判斷來評價每種相關風險。
3樓:匿名使用者
重要性水平與審計風險之間的關係是需要謹慎處理的。
說明審計重要性與審計證據、審計風險之間的關係
4樓:匿名使用者
重要性水bai平、審計風險、審計證據du三者之間zhi兩兩之間成反向關係。dao
但這句話有一專個前提,就是假定另一個不屬變。這一假定在05年王老師的精讀精講第106頁已明確了,原文:重要性水平、審計風險、審計證據三者兩兩之間成反向關係,前提都是假定另一個不變.
以前我一直沒有正確理解這個前提。但現在我覺得,這句話實際是指:
1.重要性水平與審計風險成反向(注意是反向不是反比!下同),但假定審計證據不變,這裡的審計風險是估計的風險;
2.審計風險與審計證據成反向,但假定重要性水平不變,這裡的審計風險是指實際的審計風險;
3.重要性水平與審計證據成反向,但假定審計風險不變,
重要性與審計風險、審計證據的關係如何
5樓:晴空
一、重要性與審計證據之間的關係
1、重要性的概念重要性是指「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中錯報或漏報的嚴重程度,這一程度在特定環境下可能影響會計報表使用者的判斷或決策。」重要性也可以說是---可容忍錯報或漏報的最高界限,超過這個界限的錯、漏報是不能容忍的,而低於這一界限的錯、漏報是可以接受的。 審計過程中必須運用重要性原則,其運用的情形有二:
一是在編制審計計劃時對重要性的水平做出初步評估,以確定擬執行審計程式的性質、時間和範圍,藉以提高審計效率;二是在評價審計結果時,對重要性進行判斷,以確定已執行的審計程式是否充分,藉以保證審計質量。
2、審計證據的概念 審計證據是指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獲取的,用以證明審計事實真相,形成審計結論的證明材料。其作用是(1)審計意見的支柱(2)是審計人員形成審計結論的基礎 (3)是解除或追究被審計人經濟責任的依據 (4)是控制審計工作質量的關鍵3、重要性與審計風險之間的關係
「在編制審計計劃時對重要性的水平做出初步評估,以確定擬執行審計程式的性質、時間和範圍,藉以提高審計效率」審計人員之所以要對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斷,其目的就是要確定審計證據的數量,因為重要性是影響審計證據充分性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由於重要性是一種可容忍錯報或漏報的最高界限,因此,如果重要性水平定得越低,說明可容忍的錯報或漏報程度越小,就要求執行越充分的審計程式,從而獲取越多的審計證據;反之,如果重要性水平定得越高,說明可容忍的錯報或漏報程度越大,則可執行有限的審計程式,從而所需要的審計證據就可以少些。 由此可見,重要性與審計證據之間成反向關係。
二、重要性與審計風險之間的關係
1、審計風險的概念 審計風險是指會計報表存在重大錯報或漏報,而審計人員審計後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可見,審計風險實質上強調的是會計報表中未被查出的重大錯報或漏報對審計意見的影響。 由於審計測試和內部控制的固有限制,審計人員不可能將所審計報表中所有的錯報或漏報都審查出來,所以審計風險始終存在。
2、重要性與審計風險之間的關係
審計人員在審計測試過程中,總是希望通過執行合理必要的審計程式,儘可能將審計風險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同時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就需要充分考慮重要性與審計風險二者之間的關係。
重要性與審計風險之間成相互作用的反向關係。首先,重要性水平越高,審計風險就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審計風險就越高。 重要性是決定審計風險水平高低的關鍵因素,審計人員對重要性水平的判斷直接影響審計風險水平的確定。
如果審計人員確定的重要性水平較低,則審計風險就會增加;所以審計人員必須通過執行有關審計程式來降低審計風險。這裡,重要性水平指的是金額的大小,而且是從會計報表使用者的角度來判斷的。 比如,一般來說4萬元的重要性水平比2萬元的重要性水平高,如果重要性水平是4萬元,則意味著低於4萬元的錯報與漏報不會影響到會計報表使用者的判斷與決策,審計人員僅僅需要通過執行有關審計程式查出高於4萬元的錯報或漏報。
如果重要性水平是2萬元,則意味著金額在2萬元到4萬元之間的錯報或漏報仍然會影響到會計報表使用者的決策與判斷,審計人員不僅需要執行有關審計程式查出金額在4萬元以上的錯報或漏報,而且還要通過執行有關審計程式查出金額在2萬元至4萬元之間的錯報或漏報。可見,重要性水平是4萬元的審計風險比重要性水平是2萬元的審計風險低。 在一定程度上,審計風險水平的高低又反作用於重要性水平。
審計人員在對重要性水平進行初步判斷時,應當考慮審計風險這一因素。審計人員對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斷時,應當綜合考慮的重要因素,比如內部控制。如果內部控制越差,評估的審計風險越高,確定的重要性水平就應越低;反之,如果內部控制行之有效,審計風險綜合評估水平較低,則重要性水平可以確定得高一些。
由於重要性與審計風險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反向關係,所以重要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審計人員對其將要執行的審計程式的確定,進而影響審計工作效率和所面臨的審計風險。如前例,如果原本是4萬元的錯報或漏報才會影響到會計報表使用者的決策,而審計人員將重要性水平評估為2萬元,顯然,重要性水平偏低,這樣會使審計人員誤認為審計風險較高,為了降低較高的審計風險,就會擴大審計程式的範圍或追加審計程式,而實際上沒有必要,只能是浪費時間和人力,降低了審計效率。相反,如果原本2萬元的錯報或漏報就會影響到會計報表使用者的判斷或決策,而審計人員卻將重要性水平確定為4萬元,重要性水平偏高,這樣會使審計人員誤認為審計風險較低,所執行的審計程式要比原本應當執行的審計程式少,審計範圍小,收集的審計證據不充分,必然導致錯誤的審計結論,其結果是審計人員承受的審計風險增加。
由此可見,重要性水平與審計風險之間成反向關係,這種關係對審計人員將要執行的審計程式的時間、性質、範圍有著直接影響,審計人員應當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合理確定重要性水平。
三、審計風險與審計證據之間的關係
由上所述,由於重要性與審計證據成反向關係,重要性與審計風險之間也成反向關係,所以可以推定審計風險與審計證據之間成正向關係。也就是說,如果審計風險越高,所需收集的審計證據數量也就越多。根據這一關係,審計人員可以根據其對審計風險的評估,來確定審計證據的需要數量,以達到證據充分性和適當性的要求。
如果審計人員初步估計的審計風險水平較高,說明審計物件較為複雜,審計的內容也較為廣泛,審計人員發表恰當審計意見的難度就大,失誤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這時審計人員就要實施越詳細的實質性測試程式,收集更多的審計證據,以便將審計風險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反之,如果評估的審計風險水平較低,則審計人員只需要執行有限的審計程式,收集較少的審計證據。例如,被審計單位業務複雜,內部控制差,管理當局品行存在問題,財務狀況惡化,頻繁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等等,均可認為面臨著很高的審計風險,或者將審計風險評估為高水平,審計人員都應獲取更多的審計證據。
審計人員判斷審計證據是否充分適當,應當考慮的因素第一個就是審計風險,可見,審計風險與審計證據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
註冊會計師考試審計科目難不難,註冊會計師審計難度,不好考嗎
領學問問解復答 註冊會計師製作為高階財會證書之一,含 金量很高,又是中國唯一擁有簽字權的證書,其難度肯定會有的,並且註冊會計師專業階段共有6門科目 綜合階段1門科目,每年全國統一報考。因此你朋友想兩年考出注會也算是實力比較強。會計 這一科,可稱得上是第一殺手。會計書最厚,內容最多,要充分做好吃苦和受...
註冊會計師不做審計證書怎麼辦,以後再做審計要重考嗎
可以註冊為非執業會員的,不需要重新考 可以做非執業會員,不需要重考 註冊會計師不做審計 證書怎麼辦,以後再做審計要重考嗎?考取註冊會計師一定要在會計師事務所做兩年審計工作嗎 問 審計和會計哪個好就業 會計專業人員目前較為飽和,就業質量不高,都為較小型的單位。而審計專業,尤其是重點學校的審計專業就業質...
註冊會計師審計的發展經過了哪階段?每個階段的主要特點是什
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出版的2010年 審計 的第一章第一節 註冊會計師審計的起源與發展 中定義了審計的四個發展階段 1 第一時期的註冊會計師審計發展階段 詳細審計。1844年到二十世紀初,在英國形成,審計物件主要是會計科目,審計的目的是查錯防弊,審計主要運用對會計賬目經行詳細審計的方法。特點 此時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