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4月26日,在西班牙內戰高潮時期,親納粹的「神鷹軍團」對格爾尼卡進行了地毯式轟炸,數千名無辜的平民被炸死。畢加索決定以這一暴行為壁畫的題材。畫面中間是一匹被刺破肚子瀕死嘶叫的馬,馬腳旁邊躺著一個手握斷劍倒斃地上的士兵。
畫面左邊有一個仰頭痛哭的母親,抱著死去的嬰兒,她的手背後是一隻牛,代表野蠻的法西斯。畫面右邊有一個人仰著頭,舉起雙手,像是被火焰圍困。一個披頭散髮的婦女從樓窗伸出頭,把一盞油燈舉近馬頭,好像給人們照路。
畫面上端有一盞電燈,象徵著光明的希望。整幅畫以變形和重疊的「立體主義」手法畫成,表達一種強烈不安和憤怒的情緒。
格爾尼卡表達了畫家怎樣的思想感情
2樓:匿名使用者
反戰的思想,反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畫中的內容都反映了大戰對人們的傷害和影響。
畢加索為什麼會創作出《格爾尼卡》
3樓:匿名使用者
你去問問畢加索就知道咯..
格爾尼卡反映了什麼內容?在這幅畫中作者的寓意是什麼?
4樓:原來是知恩
內容是:
西班牙內戰時期格爾尼卡被德軍轟炸機轟炸為平地的慘景。
作者的寓意是:對法西斯暴行的無聲控訴,反對暴行,用抽象的形式去表現對戰爭的厭惡。
1、畫面詳解:
畫中右邊有一個婦女舉手從著火的屋上掉下來,另一個婦女衝向畫中心;左邊一個母親與一個死孩;地上有一個戰士的屍體,他一手握劍,劍旁是一朵正在生長著的鮮花;
畫**是一匹老馬,為一根由上而下的長矛刺殺,左邊有一頭舉首顧盼的站著的牛,牛頭與馬頭之間是一隻舉頭張喙的鳥;上邊右面有一從視窗斜伸進的手臂,手中掌著一盞燈,發出強光,照耀著這個血腥的場面。全畫用黑、白與灰色畫成。這幅畫描繪了西班牙小鎮格爾尼卡遭德軍飛機轟炸後的慘狀。
2、畫面象徵:
全畫從左至右可分為四段:第一段突出顯示了公牛的形象;第二段強調受傷掙扎的馬,比喻了在戰鬥中最無辜的百姓,其上方那盞耀眼的電燈看起來好似一隻驚恐、孤獨的眼睛;第三段,最顯眼的是那個舉著燈火從窗子裡伸出頭來的「自由女神」在其之下,是一位婦女,她朝著自由女神走去,象徵著人們渴望和平和自由;而在第四段,那個躺在地上的男子,象徵著戰鬥中不屈的戰士,他手那拿一支劍,最妙的是他劍上的小花,讚頌了這種寧死不屈的精神。
畢加索以這種精心組織的構圖,將一個個充滿動感與刺激的誇張變形的形象,表現得統一有序,既刻畫出豐富多變的細節,又突出與強調了重點,顯示出深厚的藝術功力。在這裡,畢加索仍然採用了剪貼畫的藝術語言。不過,畫中那種剪貼的視覺效果,並不是以真正的剪貼手段來達到的,而是通過手繪的方式表現出來。
那一塊疊著另一塊的「剪貼」圖形,僅限於黑、白、灰三色,從而有效地突出了畫面的緊張與恐怖氣氛。
5樓:巴黎歐萊雅
對法西斯暴行的無聲控訴,撕裂長空。作者寓意反對暴行,用抽象的形式去表現對
戰爭的厭惡。
拓展資料
西班牙傑出畫家、法國現代畫派的主要代表畢加索,2023年出生於西班牙一個圖畫教師的家庭,2023年定居巴黎。他最初的畫比較寫實,繪畫的主題主要是對乞丐、流浪藝人、演馬戲者等人物的深切同情;後來他從形式上求奇異,成了立體派的代表物。
所謂立體派,是把物體分割成各種幾何形體,然後再重疊、堆砌在一個平面的畫幅上,因此完全改變了物體原有的形態。
他創作的油畫《格爾尼卡》就是他的代表作。畢加索聽到這個訊息之後義憤填膺,放棄了原本創作的一幅作品,轉而用六週時間就將此畫完成。此畫不是用寫實的手法進行報道,而是採取象徵性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戰爭的罪惡和法西斯的暴行。
一種史詩般的悲壯觸動著觀眾的視覺和心靈。七十年過去,這幅傑作已經成為警示戰爭災難的文化符號之一,也使格爾尼卡的悲劇永遠留在了人類傷痕累累的記憶中。
能告訴我畢加索為什麼要畫《格爾尼卡》這幅畫嗎?以及這幅畫的創作背景和它表達的意義!
6樓:七神代
2023年初,畢加索接受了西班牙共和國的委託,為巴黎世界博覽會的西班牙館創作一幅裝飾壁畫。構思期間,2023年4月26日,發生了德國空軍轟炸西班牙北部巴克斯重鎮格爾尼卡的事件。德軍三個小時的轟炸,炸死炸傷了很多平民百姓,使格爾尼卡化為平地。
德軍的這一罪行激起了國際**的譴責。畢加索義憤填膺,決定就以這一事件作為壁畫創作的題材,以表達自己對戰爭罪犯的**和對這次事件中死去的人的哀悼。於是這幅被載入繪畫史冊的傑作《格爾尼卡》就此誕生了。
《格爾尼卡》的藝術手法、表達效果、文化價值
7樓:匿名使用者
《格爾尼卡》是畢加索作於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響及歷史意義的傑作.它用象徵性的藝術手法對30年代西班牙內戰期間德國納粹空軍轟炸西班牙小鎮格爾尼卡,殺害數千無辜平民百姓的事件進行了控訴,有力揭露了戰爭的罪惡和法西斯的暴行.
8樓:匿名使用者
抽象派作品,表達效果不錯,文化價值很高
《格爾尼卡》一畫的創作背景
9樓:裝甲擲彈兵水瓶
創作背景
2023年初,畢加索接受了西班牙共和國的委託,為巴黎世界博覽會的西班牙館創作一幅裝飾壁畫。構思期間,2023年4月26日,發生了德國空軍轟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鎮格爾尼卡的事件。
德軍三個小時的轟炸,炸死炸傷了很多平民百姓,使格爾尼卡化為平地。德軍的這一罪行激起了國際**的譴責。畢加索義憤填膺,決定就以這一事件作為壁畫創作的題材,以表達自己對戰爭罪犯的**和對這次事件中死去的人的哀悼。
於是《格爾尼卡》就此誕生了。
《格爾尼卡》是西班牙立體主義畫家帕勃洛·魯伊斯·畢加索於20世紀30年創作的一幅巨型油畫,長7.76米,高3.49米,現收藏於馬德里國家索菲亞王妃美術館。
10樓:哈哈哈
背景:2023年4月26日,德國法西斯的飛機對西班牙小鎮格爾尼卡進行狂轟濫炸.畢加索聽到這個訊息之後義憤填膺,放棄了原本創作的一幅作品漫畫格爾尼卡(10張),轉而用六週時間就將此畫完成.
象徵意義:表達對法西斯獸行的強烈譴責和憤慨。
此畫結合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風格,表現痛苦、受難和獸性:畫中右邊有一個婦女舉手從著火的屋上掉下來,另一個婦女拖著畸形的腿衝向畫中心;左邊一個母親與她已死的孩子;地上有一個戰士的屍體,他一隻斷了的手上握著斷劍,劍旁是一朵正在生長著的鮮花。畫面以站立仰首的牛和嘶吼的馬為構圖中心。
畫家把具象的手法與立體主義的手法相結合,並藉助幾何線的組合,使作品獲得嚴密的內在結構緊密聯絡的形式,以激動人心的形象藝術語言,控訴了法西斯戰爭慘無人道的暴行。
格爾尼卡表達了畢加索怎樣的思想感情
11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畢加索對法西斯獸行的譴責和抗擊憤怒與不滿的思想感情。
12樓:外潮人
畢加索雖然熱衷於前衛藝術創新,然而卻並不放棄對現實的表現,他說:「我不是一個超現實主義者,我從來沒有脫離過現實。我總是待在現實的真實情況之中。
」這或許也是他選擇畫《格爾尼卡》的一個重要原因吧。然而他此畫的對於現實的表現,卻與傳統現實主義的表現方法截然不同。他畫中那種豐富的象徵性,在普通現實主義的作品中是很難找到的。
畢加索自己曾解釋此畫影象的象徵含義,稱公牛象徵殘暴,代表的是**的德國和法西斯,受傷的馬象徵受難的西班牙,閃亮的燈火象徵著光明與希望……當然,畫中也有許多現實情景的描繪。畫的左邊,一個婦女懷抱死去的嬰兒仰天哭號,她的下方是一個手握鮮花與斷劍張臂倒地的士兵。畫的右邊,一個從樓上跳下來的人高舉雙手仰天尖叫,在他後面,是熊熊的火焰。
離他不遠處,那個俯身奔逃的女子是那樣地倉惶,以致她的後腿似乎跟不上而遠遠落在了身後。這一切,都是可怕的空炸中受難者的真實寫照。 零亂的肢體從各個角度訴說著當時德國法西斯人性的殘忍
畫中的諸多影象反映了畫家對於傳統繪畫因素的吸收。那個懷抱死去孩子的母親影象,似乎是源自哀悼**的聖母像傳統;手持油燈的女人,使人聯想起自由女神像的造型;那個高舉雙手仰天驚呼的形象,與戈雅畫中愛國者就義的身姿不無相似之處;而那個張臂倒地的士兵形象,則似乎與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某些戰爭畫中的形象,有著姻親關係。由此可以看出,畢加索不僅是一位富於叛逆精神的大膽創新者,同時也是一位尊崇和精通傳統的藝術家。
乍看起來,這幅畫在形象的組織及構圖的安排上顯得十分隨意,我們甚至會覺得它有些雜亂。這似乎與轟炸時居民四散奔逃、驚恐萬狀的混亂氣氛相一致。然而,當我們細察此畫,卻發現在這長條形的畫面空間裡,所有形體與影象的安排,都是經過了精細的構思與推敲,而有著嚴整統一的秩序。
雖然諸多形象皆富於動感,可是它們的組構形式卻明顯流露出某種古典意味。我們看見,在畫面正**,不同的亮色影象互相交疊,構成了一個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中軸,恰好將整幅長條形畫面均分為兩個正方形。而畫面左右兩端的影象又是那樣地相互平衡。
可以說,這種所謂金字塔式的構圖,與達芬奇(最後的晚餐)的構圖,有著某種相似的特質。另外,全畫從左至右可分為四段:第一段突出顯示了公牛的形象;第二段強調受傷掙扎的馬,其上方那盞耀眼的電燈看起來好似一隻驚恐、孤獨的眼睛;第三段,最顯眼的是那個舉著燈火從窗子裡伸出頭來的「自由女神」;而在第四段,那個雙臂伸向天空的驚恐的男子形象,一下於就把我們的視線吸引,其絕望的姿態使人過目難忘。
畢加索以這種精心組織的構圖,將一個個充滿動感與刺激的誇張變形的形象,表現得統一有序,既刻畫出豐富多變的細節,又突出與強調了重點,顯示出深厚的藝術功力。
在這裡,畢加索仍然採用了剪貼畫的藝術語言。不過,畫中那種剪貼的視覺效果,並不是以真正的剪貼手段來達到的,而是通過手繪的方式表現出來。那一塊疊著另一塊的「剪貼」圖形,僅限於黑、白、灰三色,從而有效地突出了畫面的緊張與恐怖氣氛。
《格爾尼卡》問世後,曾在一些國家展出,受到愛好和平者的高度評價,畢加索也因此備受世界人民的尊敬。佛朗哥**統治時期,《格爾尼卡》無法在畫家的祖國展出。直到2023年,《格爾尼卡》才回到西班牙,實現了畢加索的遺願。
這幅畫中給人印象深刻的「點燈眼」、和「比目牛」成為日後畢加索的代表形象。
13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畢加索對戰爭的憤怒
畢加索的格爾尼卡有什麼特點
14樓:許晏冰
運用象徵性手法表現出悲劇氣氛.是一幅抽象畫.構圖:鬆散零亂,象轟炸後支離破碎的景象.
色彩:黑、白與灰色給人陰森恐怖的感覺,烘托出悲慘的氣氛.
方法:抽象與象徵性相結合,表達作者對法西斯暴行表示強烈**.
《格爾尼卡》是畢加索作於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響及歷史意義的傑作.它用象徵性的藝術手法對30年代西班牙內戰期間德國納粹空軍轟炸西班牙小鎮格爾尼卡,殺害數千無辜平民百姓的事件進行了控訴,有力揭露了戰爭的罪惡和法西斯的暴行.
2023年,西班牙的格爾尼卡小鎮為德國法西斯空軍夷為平地,他聞訊後極為憤慨,就為巴黎世界博覽會西班牙館畫了《格爾尼卡》這幅壁畫,對法西斯暴行表示強烈**。此畫結合立方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風格表現痛苦、受難和獸性:畫中右邊有一個婦女舉手從著火的屋上掉下來,另一個婦女衝向畫中心;左邊一個母親與一個死孩;地上有一個戰士的屍體,他一手握劍,劍旁是一朵正在生長著的鮮花;畫**是一匹老馬,為一根由上而下的長矛刺殺,左邊有一頭舉首顧盼的站著的牛,牛頭與馬頭之間是一隻舉頭張喙的鳥;上邊右面有一從視窗斜伸進的手臂,手中掌著一盞燈,發出強光,照耀著這個血腥的場面。
全畫用黑、白與灰色畫成。這幅畫描繪了西班牙小鎮格爾尼卡遭德軍飛機轟炸後的慘狀 .
畢加索的《格爾尼卡》中有幾張臉,在畢加索的《格爾尼卡》這幅作品中你從中看到了什麼
畫中右邊有一個婦女舉手從著火的屋上掉下來,另一個婦女衝向畫中心 左邊一個母親與一個死孩 地上有一個戰士的屍體,他一手握劍,劍旁是一朵正在生長著的鮮花 畫 是一匹老馬,為一根由上而下的長矛刺殺,左邊有一頭舉首顧盼的站著的牛,牛頭與馬頭之間是一隻舉頭張喙的鳥 上邊右面有一從視窗斜伸進的手臂,手中掌著一盞...
格爾尼卡的是什麼,格爾尼卡的資料是什麼?
油畫 格爾尼卡 是畢加索作於20世紀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響及歷史意義的傑作。此畫是受西班牙共和國 的委託,為1937年在巴黎舉行的國際博覽會西班牙館而創作。畫中表現的是1937年德國空軍瘋狂轟炸西班牙小城格爾尼卡的暴行。作為一個具有強烈正義感的藝術家,畢加索對於這一野蠻行徑表現出無比的憤慨。他僅...
格爾尼卡的主題,格爾尼卡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格爾尼卡 這幅壁畫,對法西斯暴行表示強烈 此畫結合立體主義 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風格表現痛苦 受難和獸性 畫中右邊有一個婦女舉手從著火的屋上掉下來,另一個婦女衝向畫中心 左邊一個母親與一個死孩 地上有一個戰士的屍體,他一手握劍,劍旁是一朵正在生長著的鮮花 畫 是一匹老馬,為一根由上而下的長矛刺殺,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