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死後為什麼唐太宗說失去了一面鏡子

2021-03-25 01:12:41 字數 1867 閱讀 2590

1樓:牛牛的天空下

魏徵,被唐太宗李世民尊為雕琢「美玉」的良工、矯正己過的「人鏡」,故始有「帝王人鏡」一說,意思是魏徵是皇帝李世民的一面鏡子。李世民的原文為「夫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朕嘗寶此三鏡,用防己過。

今魏徵歿,朕失一鑑矣!」而世人則把魏徵譽為「一代名相」和「千秋金鑑」。 從貞觀年間魏徵的進諫活動和主要表現看,魏徵作為中國封建社會最負盛名的傑出的諫官代表,忠心輔國,犯顏直諫,獲此殊榮,名實相符,當之無愧。

魏徵是我國初唐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傑出的歷史學家。輔佐唐太宗17年,以「犯顏直諫」而聞名。他那種「上不負時主,下不阿權貴,中不侈親戚,外不為朋黨,不以逢時改節,不以圖位賣忠」的精神,千百年來,一直被傳為佳話。

魏徵進諫,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數量多多。魏徵向唐太宗進諫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前後二百餘事」,數十萬言。

二、質量上乘。魏徵諫言無論疏文、談話,觀點鮮明,文辭犀利,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哲理性。一般都能使唐太宗折服或猛醒,從而達到進諫的目的。

在魏徵所有諫言中,尤以貞觀十一年上奏的《諫太宗十思疏》和貞觀十三年上奏的《十漸不克終疏》兩篇疏文最為著名,被歷代史學家稱為「萬世師表「。魏徵諫言中許多膾炙人口的箴言警句,如:「兼聽則明、偏信則闇」,「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載舟覆舟、所宜深慎」,「民為邦本、本固國寧」等已成為中國廣大民眾使用頻率很高的經典詞彙。

三、諫技高超。魏徵以敢於直諫而聞名於世,但也不是不講方式方法,一味地頂撞和冒犯皇帝。在長達17年的漫長歲月中,魏徵之所以屢諫屢勝,而唐太宗能夠言聽計從。

與魏徵善於進諫,能把道理講清說透有很大關係。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孟憲實副教授在做客「百家講壇」時講,魏徵進諫,寓貶於褒,有理有節,善於因勢利導,常常運用表揚的方式達到幫助皇帝改正缺點、錯誤的目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因魏徵敢於直言,凡是唐太宗做的好或做的不好的,他都敢說出來。

在魏徵死後,唐太宗李世民說了怎樣一句話?關於鏡子什麼的

3樓:牙牙的弟弟

夫以銅為鏡,可以

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李世民非常傷心,併為此廢朝五天。追贈魏徵為司空、相州都督,諡「文貞」。

李世民下詔厚葬魏徵,但魏徵的妻子裴氏以魏徵生平生活簡樸樸素,豪華的葬禮不是亡者之志為由拒絕。裴氏只有小車裝載魏徵靈柩,李世民召文武百官出城相送,並親自刻書碑文。

魏徵死後,李世民經常對身邊的侍臣說:用銅鏡可以端正自己的衣冠,以古史作為鏡子,可以知曉興衰更替,以人作為鏡子,可以看清得失。我經常用這樣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錯,但現在魏徵去世,我少了一面鏡子。

4樓:匿名使用者

原話為:「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朕嘗寶此三鏡,用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5樓:流客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銅(鏡子)為鑑可以正衣冠。希望可以幫到你

魏徵去世後,唐太宗說的那番話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6樓:天下冥雪

夫,虛詞,表示說話前的發音語,等於現在清清嗓音。接下來:以銅作為鏡子,可以用來端莊自己的穿戴,以歷史作為鏡子,可以知道興亡的原因。

以人作為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行為得失。我常運用這三面鏡子,為了防止自己的過失。現在,魏徵突然去世了,我少了一面鏡子。

此處,反映了唐太宗勇於承認錯誤,勇於改正缺點的治國風範。這在封建帝王來說,是很難能可貴的。因此,千古帝王,前有唐太宗,後由康熙帝。不容易呀。

7樓:匿名使用者

反映了他 唯才是舉的 治國風範

唐朝的唐太宗的長孫皇后為什麼死得這麼早

長孫皇后,小字觀音婢,名不見載。隋右驍衛將軍晟之女。八歲喪父,由舅父高士廉撫養,13歲嫁李世民。武德元年冊封秦王妃。武德末年竭力爭取李淵後宮對李世民的支援,玄武門之變當天親自勉慰諸將士。之後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13天即冊封為皇后。在後位時,善於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為政的失誤,並保護忠正得力的大臣。先...

為什麼我們經常是說唐太宗,而不是說貞觀帝?說康熙而不是說清聖祖什麼的

根據中國古代的習慣,稱呼皇帝都是稱帝號,比如唐太宗 宋太祖,因為古代一個皇帝大多有好幾個年號,所以一般不用年號稱皇帝,但是清朝的特殊,每個皇帝只用一個年號,而且清朝人習慣稱 爺 康熙駕崩前,大家稱康熙爺,駕崩後,才有了聖祖的稱呼,民間習慣就不改了,只有公文用聖祖的稱呼。貞觀是李世民的年號,而太宗是李...

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都什麼下場?為什麼?跟人辯論快

唐太宗的十四子及生母介紹 唐太宗李世民可謂亂世之梟雄,治世之能君。可惜,無情最是帝王家,說到他的兒子,這些貴胄的人生結局甚為悽慘 其中三個被殺,三個自殺,三個早夭 一個被 幽閉 兩個被廢為 庶人 爾後又被流放淪落而死。唐太宗李世民14個兒子的可悲結局 唐太宗在封建帝王中很有作為,卻拿自己的兒子們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