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古人對自己的謙虛稱謂都怎麼叫

2021-03-25 07:26:40 字數 6078 閱讀 3937

1樓:地下水汙

古時君王自稱:孤、朕、寡人、不穀。

臣民自稱:臣、僕、愚、蒙、不才、在下、下走、下官、鄙人等。

女子自稱通常用妾、奴等。

對別人稱謂比自己輩分高或年紀大的親屬時可冠以「家」或」舍「字。稱自己的父親為「家父」「家嚴」,稱自己的母親為「家母」「家慈」。「舍小」就是當著別人稱呼比自己輩分小或年齡小的家裡人的謙稱。

如「舍弟」「舍妹」等。

而愚、鄙、敝、拙,寒也常用於自稱,如「愚兄」、「鄙人」、「敝姓」、「拙見」、「寒舍」、「寒門「等。

對自己的老婆則通常用「寒荊」、「拙荊」、「賤內」、「內人"等。

稱自己的兒子為」小兒「、」犬子「、」小犬「等。

2樓:大寫的珍寶

古人對自己的謙虛稱謂如下:

對皇上:微臣,臣下,奴才;

對上級:卑職、職部、標下、屬下、末將、小將;

對下級:下官、本閣、本帥、本職、本官、學生;

對朋友:愚兄、小弟;

對生人:在下、不才、末進、末學、鄙人、晚輩;

對官府:小民、草民;

對師長:**、徒兒;

對主人:小人,奴才、老奴;

老頭兒:老朽、老夫、虛度;

老婆兒:老寡婦、老嫗、老身;

還有許多謙稱。

擴充套件資料:

古人稱謂就是指古人的稱呼,如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字不知)。名是小時長輩起的,字是弱冠之年起的,號是自己起的。古人的稱謂極有講究,不同關係不同的身份、地位對人的稱謂都可能有所不同。

稱謂方式有:

1、以名字稱

古人的名大都用於自稱,極少有人直呼其名。稱字的多為長輩或同輩。以著名抗日民族英雄張學良將軍為例,將軍常對人自稱「學良」,而他的師友多呼之為「漢卿」,有親切、親近意味。

2、以別號稱

著名詩人李白號青蓮居士,白居易號香山居士,歐陽修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蘇軾號東坡居士,稱別號多是表恭敬之意。

3、以郡望稱

郡望是指一個人的故鄉,如唐代散文家柳宗元祖籍河東,韓愈世居昌黎縣,因之後人分別稱他們為柳河東、韓昌黎。二人又分別有《河東先生集》、《昌黎先生集》傳世。

4、以官位稱

王維曾官居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杜甫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柳永因官至屯田員外郎,故又稱柳屯田。

5、以諡號稱

諡號是一個人死後,皇帝根據他生前功勞而封的榮譽稱號。如歐陽修諡號文忠,後人稱之為歐陽文忠公,有《歐陽文忠集》,范仲淹諡文正,後人稱之為范文正公。

6、以書齋稱

蒲松齡因其書房名為聊齋,世稱聊齋先生,有短篇**集《聊齋志異》聞名。

7、以代表作稱

宋詞人張先語言工巧,曾以三處善用「影」字,人稱張三影。

8、以居所稱

清才子袁枚因居隨園,稱為隨園主人。

3樓:胡說大本營

對皇上:微臣,臣下,奴才;

對上級:卑職、職部、標下、屬下、末將、小將;

對下級:下官、本閣、本帥、本職、本官、學生;

對朋友:愚兄、小弟;

對生人:在下、不才、末進、末學、鄙人、晚輩;

對官府:小民、草民;

對師長:**、徒兒;

對主人:小人,奴才、老奴;

老頭兒:老朽、老夫、虛度;

老婆兒:老寡婦、老嫗、老身;

還有許多謙稱。

4樓:匿名使用者

不才,晚輩,晚學,在下,微兄,微才,微賤,小妹,小兄,兄弟,愚下,鄙人,鄙老,老朽

5樓:

敝人:古人對自己的謙稱

古人如何稱呼自己

6樓:麥芽

先說一下,那些並不是貶低自己,而是謙稱,中國自古就很謙虛的~~~~呵呵呵

下面是我找到的資料,希望能有幫助。我感覺挺齊全的。

古人因身份、地位的不同而自稱不同.

古代謙辭

(1)表示謙遜的態度,用於自稱。

【愚】謙稱自己不聰明,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輕的人稱自己;愚見,稱自己的見解。也可單獨用「愚」謙稱自己。

【鄙】謙稱自己學識淺薄,如鄙人,謙稱自己;鄙意,謙稱自己的意見;鄙見,謙稱自己的見解。

【敝】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謙稱自己;敝姓,謙稱自己的姓;敝處,謙稱自己的房屋、處所;敝校:謙稱自己所在的學校。

【卑】謙稱自己身份低微。

【竊】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義在內。

【臣】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

【僕】謙稱自己是對方的僕人,使用它含有為對方效勞之意。

【敢】表示冒昧地請求別人。如敢問,用於問對方問題;敢請,用於請求對方做某事;敢煩,用於麻煩對方做某事。

【拙】用於對別人趁自己的東西。如拙筆,謙稱自己的文字或書畫;拙著、拙作,謙稱自己的文章;拙見,謙稱自己的見解;拙荊、賤內、內人:稱自己的妻子。

【小】謙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間的謙稱自己;小兒:謙稱自己的兒子;小女:

謙稱自己的女兒;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稱;小子:子弟晚輩對父兄尊長的自稱;小可(多見於早期白話):

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謙,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掛齒;小店:謙稱自己的商店。讀書人的自謙詞有小生、晚生、晚學等,表示自己是新學後輩;如果自謙為不才、不佞(沒有才智的)、不肖(沒有出息的),則表示自己沒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家】古人稱自己一方的親屬朋友常用謙詞。「家」是對別人稱自己的輩份高或年紀大的親屬時用的謙詞,如家父、家尊、家嚴、家君:稱父親;家母、家慈:

稱母親;家兄:稱兄長;家姐:稱姐姐;家叔:

稱叔叔,等等。

【舍】 用以謙稱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親屬,前者如寒舍、敝舍,後者如舍弟:稱弟弟;舍妹:稱妹妹;舍侄:稱侄子;舍親:稱親戚。

【老】 老人自謙時用老朽、老夫、老漢、老拙等,用於謙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事物。如老粗:謙稱自己沒有文化;老臉:

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婦女謙稱自己;老和尚自稱老衲;老**自稱老臣。

(2) 其他自謙詞有:古代帝王的自謙詞有朕(我,我的,從秦始皇開始專座皇帝自稱)、孤(小國之君)、寡(少德之人)、不穀(不善)。古代官吏的自謙詞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因為古人坐席時尊長者在上,所以晚輩或地位低的人謙稱在下;女子自稱妾;對別國稱自己的國君為寡君。犬子、犬女:稱自己的兒女;笨鳥先飛:

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後,比別人先行一步;拋磚引玉:謙稱用自己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等等。

7樓:一度歷史觀

古人有哪10種謙稱?哪10種敬稱?他們為什麼不自稱「我」?

8樓:我問問問問問問

吾 予 鄙人 在下

9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人品德很好的話,就教子。

10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在下,這個不是貶低自己,而是中國傳統的謙虛。

11樓:匿名使用者

你可以多看古龍的**,應該有幫助吧

古代的自我稱呼有哪些啊。。

12樓:愛單單愛

古代的自我稱呼有很多,其中可以直譯為「我」的有:吾、餘、予、其、之、某、竊、區區、不才、在下、小可、鄙人。

其中,需要注意以代詞「之」、「其」來反稱自己的情況,例如:柳宗元《捕蛇者說》中「君將哀而生之乎?」的「之」字,以及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中「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的「其」字。

此外,根據社會地位、職位、職務、身份等,還有其他常見的自我稱呼,例如:

帝王自稱:朕、孤、孤王、寡人、不穀;

臣子自稱:臣、微臣、下臣、老臣、末將、下官、奴才、小的;

老人自稱:老朽(男子)、老身(女子);

和尚自稱:貧僧(男子)、貧尼(女子);

女子自稱:妾、賤妾、妾身、奴婢、婢子、民女、小女子。

13樓:匿名使用者

1.鄙人:謙辭,對人稱自己。語出《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唐謝曰:『鄙人不知忌諱。』」

2.吾:「五」與「口」聯合起來表示「位置居中的」、「中立的」、「介於兩者之間的」。在你、我、他三種單數人稱中介於「你」和「他」之間的人,即「我」。

3.在下:舊時用作自稱的謙辭。在下多用於戲曲中,不是太書面的稱呼,通常是江湖人士的自稱。

4.寡人:即為寡德之人,意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諸侯王對自己的謙稱。

5.妾:作為代詞,是舊時女子自稱的謙詞。一般用於已婚的女子,或者大戶人家的小老婆之類的。

14樓:匿名使用者

朕,鄙人,老朽,老夫,

15樓:匿名使用者

朕,臣妾,微臣,奴婢,哀家,。。。。

古代各種稱呼

16樓:愛單單愛

古代的自我稱呼有很多,其中可以直譯為「我」的有:

吾、餘、予、其、之、某、竊、區區、不才、在下、小可、鄙人。

其中,需要注意以代詞「之」、「其」來反稱自己的情況,例如:柳宗元《捕蛇者說》中「君將哀而生之乎?」的「之」字,以及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中「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的「其」字。

此外,根據社會地位、職位、職務、身份等,還有其他常見的自我稱呼,例如:

帝王自稱:朕、孤、孤王、寡人、不穀;

臣子自稱:臣、微臣、下臣、老臣、末將、下官、奴才、小的;

老人自稱:老朽(男子)、老身(女子);

和尚自稱:貧僧(男子)、貧尼(女子);

女子自稱:妾、賤妾、妾身、奴婢、婢子、民女、小女子。

17樓:匿名使用者

1.鄙人:謙辭,對人稱自己。語出《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唐謝曰:『鄙人不知忌諱。』」

2.吾:「五」與「口」聯合起來表示「位置居中的」、「中立的」、「介於兩者之間的」。在你、我、他三種單數人稱中介於「你」和「他」之間的人,即「我」。

3.在下:舊時用作自稱的謙辭。在下多用於戲曲中,不是太書面的稱呼,通常是江湖人士的自稱。

4.寡人:即為寡德之人,意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諸侯王對自己的謙稱。

5.妾:作為代詞,是舊時女子自稱的謙詞。一般用於已婚的女子,或者大戶人家的小老婆之類的。

18樓:老逍遙散人

古代男子對外稱呼自己已故妻子為:」亡妻「;

古代婦人對子輩稱呼自己的丈夫為:」老爺「或」汝父「古代子輩對母輩稱呼自己的兄弟姊妹:」兒等「(複數),」某兄「,」某弟「,」某姊「,」某妹「

古代男子對子輩稱呼自己的正室為:」夫人「或」汝母「,稱呼妾侍為:「姨娘」

19樓:黃

稱妻子:賤內 拙荊 內人 娘子 婆姨等 稱丈夫:外人 相公 老爺 郎君 官人 稱兄弟姐妹:長姊 姊姊 小妹 弟弟 兄長 稱正室及妾室:夫人 母親 姨媽 婆 娘娘

20樓:禹希榮易辰

1,先秦以前,男性以國為氏,女性以姓為冠之,比如姜子牙,歷史上是姜(或曰羌)部落的首領,真名卻是呂尚,為什麼呢?因為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秦始皇,歷史上成為秦王政或始皇帝,幾乎不會直呼其名的。

《羋月傳》看過吧,裡面有個孟嬴,其實真實的名字叫贏孟,名字冠以姓,春秋是鄭穆公的女兒叫夏姬,其實現實中應該稱呼姬夏。

2,正妻所生的孩子是嫡出,其他的叫庶出,嫡出叫大宗,庶出叫小宗,所以大宗裡不斷繁衍出大宗和小宗,庶出裡同樣也不斷繁衍出大宗和小宗,這就是天子的嫡出兒子是天子,庶出兒子是諸侯,諸侯嫡出是諸侯,庶出是士大夫,士大夫嫡出是士大夫,庶出是士直到庶人,不斷的衍生導致過了幾代後同宗有遠親,這個時候就要規定近枝還是宗姓,遠枝的就要換姓,比如孔子,祖上是殷商貴族,但是姓孔不姓子。換姓的方法很多,有根據自己的諸侯國而改姓的,有根據自己的封地而改姓的,比如屈原,應該叫羋原,為什麼叫屈原呢?因為他的封地叫屈。

商鞅,原本是衛國人所以叫衛鞅,但是商於給了他,他就叫做商鞅了。

3,結合這些,先秦前同姓一定同宗!有了封地或者因為遠枝或某些事情就要改姓,不是隻有嫡長子當上國君才能繼承姓氏,其他人不少太子也可能和太子同姓同氏。

4,太子只有一個,少爺卻有很多,只要是老爺生的都叫少爺,只不過大,二,三,四排序而已,同樣的道理大,二,三,四小姐而已。古代的妾室生出的孩子統統歸大夫人撫養,叫大夫人孃親,妾室只稱呼姨娘,兒子當然都是少爺,女兒當然都是小姐啦。

從0歲到100歲,古人對年齡的稱謂為什麼那麼美

古人的言語向來以字簡凝練為主,常常是短短三兩字就能詮釋出至美的含義。我最近就沉迷在了古人的稱呼上,從零至一百歲,不同的階段往往稱呼大不相同,卻各有各的意境,讓人不禁想更深入地瞭解。初度 生日之時。皇攬揆餘初度兮,肇賜餘以嘉名。中此詞首次出現,簡簡單單的 初 就顯露出生命初始時的美好。湯餅之期 嬰兒出...

請問 古人是怎麼讀書的,古人刻苦讀書的故事有哪些?

我國的古籍,一般是沒有標點符號的,這給閱讀帶來極大的不便。其實遠在漢代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已創造了句號和逗號。東漢許慎的 說文解字 就有記載。丶部 丶,有所絕止,而識之也。這便是後代的逗號。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

古代人是怎麼稱呼自己的古人怎麼稱呼自己

古人因身份 地位的不同而自稱不同.1 表示謙遜的態度,用於自稱。愚 謙稱自己不聰明,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輕的人稱自己 愚見,稱自己的見解。也可單獨用 愚 謙稱自己。鄙 謙稱自己學識淺薄,如鄙人,謙稱自己 鄙意,謙稱自己的意見 鄙見,謙稱自己的見解。敝 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謙稱自己 敝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