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在文言文句子中有那幾個意思, 服 在文言文中有哪幾種意思

2021-04-18 03:22:28 字數 3801 閱讀 8057

1樓:程樓主

①《名復>植物種子的外殼。《周易制?解?彖傳》:「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坼。」

②《名》動物護身的外殼。曹植《神龜賦》:「肌肉消盡,唯~存焉。」

③《名》戰甲,古代士兵穿的用皮革或金屬製的護身服。《赤壁之戰》:「何不按兵束~,北面而受之。」

④《名》甲士;披甲的士兵。《赤壁之戰》:「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萬人。」

⑤《名》指甲。張孜《雪》:「暖手調金絲,蘸~斟瓊液。」

⑥《名》天干的第一位。

⑦《形》第一流的;頭等的。《芋老人傳》:「書生因~第為相國。」

⑧《動》居第一位。《漢書?貨殖傳》:「秦楊以田農而~一州。」

"服 在文言文中有哪幾種意思 5

2樓:匿名使用者

1、 服從、服侍。(會意。

3樓:江淮一楠

1.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 (一)第三人稱代詞。

可代人、代事物,有在名詞之前,作領屬性定語,可譯為"他的","它的"(包括複數)。例如: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

(《廉頗藺相如列傳》) (二)第三人稱代詞。一般代人,用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前,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整個主謂短語,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修飾語)應譯為"他""它"不能加"的"。如:

秦王恐其破壁。(《廉頗藺相如列傳》"其破壁"作賓語。)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師說》"其聞道"作主語。)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蕖》"其可目"作賓語。

) (三)活用為第一人稱。可用作定語或小主語,視句意譯為"我的"或"我(自己)"。如:

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赤壁之戰》) 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遊褒禪山記》) (四)指示代詞,表遠指。

可譯為"那""那個""那些""那裡"。如: 則或咎其欲出者。

(《遊褒禪山記》) 今操得荊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戰》) (五)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後面多為數詞。如:

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鐘山記》) 2.用作副詞。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測度、反詰、婉商、期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助詞配合,視情況可譯為"大概""難道""還是""可要"等,或省去。例如: 其皆出於此乎?

(《師說》表測度。) 其孰能譏之乎?(《遊褒禪山記》表反詰。

) 汝其勿悲!(《與妻書》表婉商。)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伶官傳序》表期望。) 3.用作連詞。

作連詞用時,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設,可譯為"如果";或表選擇,可譯為"還是"。例如: 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故哉?

(《送東陽馬生序》表假設。)

「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4樓:文以立仁

"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1、動詞:

a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b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c認為。《鄒忌諷齊王納諫》:「皆以美於徐公。」

d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藉的工具、方法,可視情況譯為「拿」、「用」、「憑」、「把」等。《廉頗藺相如列傳》:「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2、介詞:

a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廉頗藺相如列傳》:「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b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於」等。《捕蛇者說》:「而吾以捕蛇獨存。」《廉頗藺相如列傳》:「且以強秦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c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可譯為「在」、「從」。《蘇武傳》:「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d表示動作、行為的物件,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戰國策·周策》:「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

」《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

3、連詞:

a表示並列或遞進關係,可譯為「而」、「又」、「並且」等,也可省去。《遊褒禪山記》:「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b表示承接關係,「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後一動作行為的手段和方式,可譯為「而」,也可省去。《遊褒禪山記》:「予與四人擁火以入。」

c表示因果關係,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由於」。《廉頗藺相如列傳》:「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d表修飾和被修飾關係。《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e表目的關係,可譯為「而」「來」「用來」等。《師說》:「作《師說》以貽之。」

f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或範圍,用法同現代漢語。《張衡傳》:「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g表示在敘述某件事時又轉到另一件事上,可譯為「至於」。《柳毅傳》:「然自約其心者,達君之冤,餘無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豈有意哉!」

4、副詞:

通「已」。已經。《陳涉世家》:「座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5樓:匿名使用者

以 [yǐ]:

用,拿,把,將:以一當十。以苦為樂。以身作則。以鄰為壑。以訛傳訛。以往鑑來。

依然,順,按照:以時啟閉。物以類聚。

因為:以人廢言。勿以善小而不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於(指時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目的在於:以待時機。以儆效尤。

文言連詞,與「而」用法相同:夢寐以求。

用在方位詞前,表明時間、方位、方向或數量的界限:以前。以內。

用在動詞後,類似詞的字尾:可以。得以。

古同「已」,已經。

太,甚:不以急乎?

及,連及:富以其鄰。

6樓:倚樓丶丶聽風雨

文言文中「以」作為介詞的用法是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你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好的,可以或者是連線詞或動詞之類。

8樓:本喵王下屬

以有「用」的意思,如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在文言文中"之"的所有意思```

文言文句中有「鼓」的句子有哪些?

「一」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哪些?

9樓:匿名使用者

「一」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如下幾種「 1 數之始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萬」 2 數詞 「一人,一桌,一扇,一撫尺而已」(林嗣環 《**》) 3 滿;全 「上下一白」(張岱《湖心亭看雪》) 4 統一 「六王畢,四海一」(杜牧《阿房宮賦》) 5 作語助,以加強語氣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 6 同一;一樣 「所行者異,所歸者一」(《淮南子 說山訓》 7 專一 「專心一意」(《論衡 感虛》) 8 用以指「道」 「聖人抱一為天下式」(《老子》 9 指從無形的道派生出來的混沌之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 10 指對立面的統一體 「不有兩則無一」(張載《正蒙 太和》) 11 一概 「一可以為法則」(《荀子 勸學》) 12 一下;才 「一學就會」 13 一旦;一經 「一聞人之過,終身不忘」(,莊子 徐無鬼》) 14 另一;又 「杜鵑,一名子規」 15 或 「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孫子 謀攻》) 16 乃;竟 「為法之弊,一至此哉」((《史記 商君列傳》) 17 工尺譜中的音名之一

凡在文言文中有哪幾種解釋,凡字在文言文中有哪幾種解釋?

1平庸,尋常.如 巨是凡人,偏在遠郡.2宗教 神話等指人世間.如 仙女下凡.3一切,凡是.如 凡永嘉山水,遊歷殆遍.4總共.如 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 琵琶行 5大概,要旨.如 請略舉凡,而客自覽其切焉.凡 字在文言文中有哪幾種解釋?基本釋義 1.平常的,不出奇的 平 庸。夫俗子。...

「斯」在文言文中有幾種意思,「斯」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古義 1 劈 砍。詩 陳風 墓門 墓門有棘,斧以斯之。2 扯裂。廣雅 斯,裂也。王念孫疏證 今俗語猶呼手裂為斯。3 分開。莊子 斯而析之,精至於無倫,大至於不可圍。4 距離 離開。列子 黃帝 華胥氏之國 不知斯齊國幾千萬裡。5 這,這個。爾雅 釋詁 斯,此也。6 則,就。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結論。淮南...

文言文中斯的解釋,「斯」在文言文中有幾種意思?

1,這,這個,這裡2,乃,就3,劈4,同 廝 卑賤。5,同 澌 盡。6,連詞,那麼 就 7,句中句末語氣詞 斯 在文言文中有幾種意思?動 1.會意。從斤,其聲。其所 斯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代詞 他 例如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助詞 無實際意義 斯s 代 斯 假借為 此 這,這個 斯,此也 爾雅 釋詁 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