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只因愛爾
鳴金收兵。
兩兵交戰,盔甲不同,不會認錯人。況且各個部隊都會有領隊的,士兵跟著領隊的人衝就對了。。。
晚上搞偷襲的,穿別人盔甲,一般被偷襲的人認不出來,但是偽裝的人都會在身上做記號,比如袖口綁個紅絲帶之類的,就不會認錯了。
那些陣法是用來使隊伍整齊劃一,不會亂,因為古時候傳遞資訊很不方便,訓練陣法,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在戰場上應該怎麼做,就不會一窩蜂的亂跑亂撞,毫無章法,也不會造成自己的**,而且陣法很有氣勢,在氣勢上就能壓倒敵人。。。還有陣法可以互補,把一些不同兵種組合起來,交替作戰,一方倒下,可以很快填補。。。。對作戰有利,很有優勢。。
2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打仗,最首要的,是資訊傳遞系統的問題。
打仗的時候,幾萬甚至幾十萬人馬。如果前面幾萬人後退,後面幾萬人往前擠,會造成怎樣的混亂和踐踏?最勇武的人也會給踩死。排程無序的話,不用等人來打,軍隊已經垮啦。
所以最重要的,是元帥的命令怎麼傳達的問題。
這個第一靠大旗,也就是帥旗、將旗來傳達命令。帥旗絕對不能倒,旗手必然是力大勇武的超級勇士,還要有相當一批戰士守衛。旗幟的舞動,則傳達資訊。
如果倒了,那說明主帥完蛋。沒人指揮,幾萬、十幾萬、甚至幾十萬人,就亂成一團,前後推搡踐踏。那就完蛋啦。
比如許褚,就曾經是掌帥旗的旗手。這位置,只有深受賞識信任,視死如歸,重傷不下陣的勇士才能擔任。
然後靠燈籠、火把、火箭、金、鼓、響箭、響炮來傳達進一步的資訊。特別是夜裡,伸手不見五指,高處的燈籠可以有效地指揮軍隊的排程,使幾萬人進退有序。一旦滅了,那就互相踐踏。
水滸傳中,祝家莊把宋江在夜裡引入莊內迷陣,就靠燈籠指揮。花榮識破之後,一箭射下,祝家莊的襲擊就歇菜了。
然後是陣法。陣法把部隊根據步兵、騎兵、刀、槍、箭等分門別類,組織有序地排列、移動。步兵壓陣,負責推進;騎兵一般繞在外面,負責衝擊側翼(這招很有用,步兵頂不住騎兵衝擊,一旦亂了,就很容易踐踏前面的隊伍,進一步造成大亂);刀隊一般用來近身防禦,幫助箭兵等遠端攻擊,不讓他們受到近身衝擊;槍林可以很好地向前擠壓推進(如果把對方擠壓得越慘,擠在一起,對方就越容易成為集中的箭靶子);步弓箭隊是藏在靠後的,開戰前射一通,爭取先射亂人,在進入射程以後,分隊輪流射擊,大量殺傷敵人。
陣法亂不亂,全靠資訊系統,還有平時的操練。如果將領排程不當,資訊系統被破壞,平時操練不夠,被攪亂了陣法。那基本就沒戲啦。
另外,針對您的問題:1.受過嚴格訓練的部隊不會亂衝殺的,會維持隊形;2.
盔甲要鮮明,這樣不會打錯人;3.夜裡喬裝襲擊,當然要有暗號,扎頭巾之類的,當然不能完全避免誤殺自己人,但是考慮到給對方帶來的心理衝擊和混亂,襲擊成了就很值;4.陣法的要祕就是兵種排布和配合。
全是我自己打的。我專門看過關於古代戰爭的書,絕不瞎講。希望你滿意。
3樓:
樓主的問題很好,我們雖然看了很多歷史**,但其實對古代的打仗、陣法等都是不太懂的,就算是**作者可能也只是一知半解而已。
我猜想,古代的正規部隊其實都是有經過嚴格訓練的,比如行軍的命令、陣法、應變措施都在平時演練得很好才對。而部隊的作戰能力強弱除了表現在士兵的身體素質上,更多的還是體現在帶隊的將帥的能力是否強大。好的將帥在平時就勤於監督訓練士兵,於士兵關係和睦,提高個人魅力和領導力,而在作戰時又能適時應變,臨危不亂,那麼通過工具和旗幟,什麼擂鼓衝刺、鳴金收兵等簡單命令就很容易實現了。
雖然不知道當時的擂鼓和鳴金是怎麼實現的,但我猜是通過本部隊的一個特定的擊打頻率來實施的,所以雙方對戰時不易產生混亂。至於偷襲,對於訓練有素的部隊來說,簡單的暗號或者衣服標示也許就足夠了。
而陣法這高深的知識我還真不懂,但陣法的運用應該起碼可以追溯到孫子的春秋戰國年代,那時的孫子就給吳王闔閭演示過戰法。戰法的大概意思可能就是說,將部隊分佈成幾大部分,各部分都有自己的職責,或進攻、或佯攻、或策應、或防守,當戰局發生變化時各部隊又要及時改變職責,作出變化。
有了戰法,士兵打仗就不會亂,將帥的命令也容易傳達和實施。
而這些都是軍士們在平時就反覆演練過的,所以效果也會因不同的將帥不同的士兵不同的對手不同的環境而產生差異。就是說,戰法就算每個將帥都懂,但戰時用起來或許就有很大差別。
以上都是我的猜想,並不代帶確實是這樣。大家對古代軍事有興趣都一起來討論一下吧。
4樓:童無忌
可以確定以下幾點:
1.可以肯定在三國時期基本沒有什麼武將單挑了,武將單挑基本上是春秋時代的事了,戰國時代都很少,更別說三國時代了。
2.在大規模的戰役上(比如官渡,赤壁,夷陵)打的是戰略。而在兩軍士兵正面對陣的時候打的就是戰術和佈陣,最關鍵的是佈陣。
3.一般像關羽張飛這樣的武將其實都是多少懂一點佈陣和戰術的,但是一般他們的身邊都會有重要的幕僚(謀士),比如關羽的幕僚就是馬良,馬良本身是很不錯的,三國志中記載諸葛亮對其有很高的評價。
4.關羽張飛本身的武力也不會差三國志中記載曹操的謀士程昱說關張為萬人敵,而作者陳壽也是評價關張萬人之敵,為世之虎臣。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孫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曆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
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所統治地區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至此三國鼎立格局正式形成。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
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
公元280年5月1日,孫吳亡於西晉,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中國歷史進入晉朝時期。
5樓:匿名使用者
那是軍隊,都是經過訓練的,有軍人的基本素養,鳴金收兵,當然能做到。
6樓:匿名使用者
古時戰爭是看陣法,就單人猛力,那是**和電視劇的虛化,一部36計,可以解答你的疑惑
古代怎麼打仗? 50
7樓:傑仔悠悠
戰國之前是軍陣,大兵團做戰。戰國之後不再有軍陣,打仗不再拘泥於形式,各專種手段都能上,各兵種相屬互配合,但到底都是冷兵器。後來火藥出現之後,熱兵器開始登上舞臺。
唐宋元明清,每個朝代都有火器營,後來也有了神機大炮,攻城掠地變得簡單,遠了槍炮,近了刀劍,騎兵衝鋒,步兵補刀。
8樓:吃運休心
按軍種來說,只有步兵騎兵水水軍。死搬教條的是兩軍對陣互相對衝
9樓:匿名使用者
冷兵器,還會有騎兵。
搞不懂,古代打仗到底是怎麼打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就複雜了,我們挑簡單
點說吧,以求快速。
國與國之間。
徵兵、從各家挑選一到兩個出征,每人每月應能分到一到二兩碎銀,死的話分到十幾兩。
出戰、出戰就多了,各種騎兵、步兵、鐵甲兵、長槍兵、藤甲兵等,還有石車、衝車、火炬車,反正是對應各種問題,攻城、對陣、敵襲、夜襲、潛入、挑唆、罵戰等等等等。
說了一堆名詞,你可以看看《三國演義》這是個很好的,能瞭解古代打仗的電視劇,書的話,也可以看看
古代打仗時將軍衝鋒為什麼不容易死?
11樓:手機使用者
一將功成萬骨枯,死去的將領們都在這萬骨裡面了。
從三國演義來說,三英戰呂布前死去的潘鳳、穆順等人也是將軍,只是你不認識而已。
睡覺古時候怎麼說,古代睡覺怎麼說
睡眠 的類動詞在古代主要有 睡 覺 瞑 眠 寢 臥 寤 寐 醒等以及他們之間的組合形式。在古漢語裡,睡 與 覺 分別是兩個詞。睡,坐寐也。說文 睡 的原始義是坐著打瞌睡。例如 讀書欲睡,引錐自剌其股。戰國策 秦策 孝公既見衛鞅,語事良久,孝公時時睡,弗聽。史記 商君列傳 這裡的 睡 都是打瞌睡,決非...
古時候說的三軍是指哪三軍,古代三軍指的是哪三軍
中華文化中 三軍 的說法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而且與現代陸 海 空三軍實質意義也相去甚遠。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 上軍 下軍 楚國稱中軍 左軍 右軍 齊國 魯國和吳國都稱上 中 下三軍。三軍各設將 佐等軍銜,而中軍將則是三軍統帥。隨著時代演進,上 下 中軍漸漸被前軍...
沒有為什麼古代時怎麼說,古時候沒有文字,那古人是怎麼說話的啊
您好!沒有 古代用 無 用 未 來表示事情尚未出現,相當於 不曾 未曾 為什麼 古代常用 何 胡 曷 奚 等疑問代詞來詢問原因。以上僅供參考!祝好!古時候沒有文字,那古人是怎麼說話的啊 會的,即使是動物,也有自己的 語言 這樣才能實現種群之間的交流。為什麼古代沒有說到美國 你所謂的古代指的具體時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