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焉白秋
中華文化中"三軍"的說法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而且與現代陸、海、空三軍實質意義也相去甚遠。 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上軍、下軍;楚國稱中軍、左軍、右軍;齊國、魯國和吳國都稱上、中、下三軍。三軍各設將、佐等軍銜,而中軍將則是三軍統帥。
隨著時代演進,上、下、中軍漸漸被前軍、中軍、後軍所代替。到了唐、宋代以後,這樣的編制已成為軍隊的固定建制。這時三軍的主要標誌是擔任不同作戰任務的各種部隊。
前軍是先鋒部隊;中軍是主將統率的部隊,也是主力;後軍主要擔任掩護和警戒任務。 在中國古代的軍隊中,最大的編制單位就是軍。軍的編制,歷代沿襲,但人數多少不一樣。
漢代實行5人一伍,2伍為火,5火為隊,2 隊為官,2官為曲,2曲為部,2部為校,2校為裨,2 裨為軍的編制。今天,前軍、中軍、後軍編制已完全消亡,而被現代的陸、海、空三軍所替代。
2樓:阿歡的名單
提起「三軍」,現代的概念是指陸、海、空三軍。而在中華文化中,古代的「三軍」指的是什麼?
古代三軍指的是哪三軍?
3樓:阿歡的名單
提起「三軍」,現代的概念是指陸、海、空三軍。而在中華文化中,古代的「三軍」指的是什麼?
4樓:尉原阮心諾
最早提出三軍這個概念的是春秋時期期國的大政治家管仲,為了對齊國的軍隊進行有效的管理,管仲將當時齊國的軍隊三萬人分成三軍,每軍就是一萬人;其中齊國的國君指揮一軍,丞相指揮一軍,士大夫指揮一軍,合起來就是古代所謂的「三軍」!
按照周朝規定,各諸侯國依照分封時的定例,可以擁有1個軍或2個軍,那個時候1個軍大概是22500人(不包括戰車兵),每軍轄3師,每師7500人,師下轄3旅,每旅500人,旅下轄10隊,每隊50人;
後來晉文公,也就是流亡19年的公子重耳,在歸國坐上國君後,為了對外用兵,首先打破祖制,將軍隊擴充到3個軍,從那以後,在提到軍隊時,就會說「三軍將士」;
另外,那個時候並不叫三軍總司令,先前的太尉、司空、兵部尚書等雖然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但是並沒有軍隊的指揮和調動權,只是行政管理,就和現在我國的國防部長一樣,能調動軍隊的職務,在魏晉以前叫做大將軍,南北朝時改稱大元帥,明清時又改叫做大將軍。
5樓:紫金骷髏
三軍:步、車、騎三種兵種
周代天子六軍,諸侯大國三軍,一軍為一萬二千五百人
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上軍、下軍;楚國稱中軍、左軍、右軍;齊國、魯國和吳國都稱上、中、下三軍。三軍各設將、佐等軍銜,而中軍將則是三軍統帥。隨著時代演進,上、下、中軍漸漸被前軍、中軍、後軍所代替。
到了唐、宋代以後,這樣的編制已成為軍隊的固定建制。這時三軍的主要標誌是擔任不同作戰任務的各種部隊。前軍是先鋒部隊;中軍是主將統率的部隊,也是主力;後軍主要擔任掩護和警戒任務。
在中國古代的軍隊中,最大的編制單位就是軍。軍的編制,歷代沿襲,但人數多少不一樣。漢代實行5人一伍,2伍為火,5火為隊,2 隊為官,2官為曲,2曲為部,2部為校,2校為裨,2 裨為軍的編制。
6樓:匿名使用者
提起"三軍",現代人普遍的概念是指陸、海、空三軍。實際上在中華文化中"三軍"的說法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而且與現代陸、海、空三軍實質意義也相去甚遠。
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上軍、下軍;楚國稱中軍、左軍、右軍;齊國、魯國和吳國都稱上、中、下三軍。三軍各設將、佐等軍銜,而中軍將則是三軍統帥。隨著時代演進,上、下、中軍漸漸被前軍、中軍、後軍所代替。
到了唐、宋代以後,這樣的編制已成為軍隊的固定建制。這時三軍的主要標誌是擔任不同作戰任務的各種部隊。前軍是先鋒部隊;中軍是主將統率的部隊,也是主力;後軍主要擔任掩護和警戒任務。
在中國古代的軍隊中,最大的編制單位就是軍。軍的編制,歷代沿襲,但人數多少不一樣。漢代實行5人一伍,2伍為火,5火為隊,2 隊為官,2官為曲,2曲為部,2部為校,2校為裨,2 裨為軍的編制。
今天,前軍、中軍、後軍編制已完全消亡,而被現代的陸、海、空三軍所替代。
7樓:檢義大雅暢
樓上幾位說的都是古代軍事編制,跟樓主問的三軍是兩個概念,古代的三軍主要指水軍、步軍、騎軍這三個常規軍種。
8樓:逯化胡景曜
實際上在中華文化中"三軍"的說法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上軍、下軍;楚國稱中軍、左軍、右軍;齊國、魯國和吳國都稱上、中、下三軍。魏國稱前軍、中軍、後軍..
三軍各設將、佐等軍銜,而中軍將則是三軍統帥。隨著時代演進,上、下、中軍漸漸被前軍、中軍、後軍所代替。到了唐、宋代以後,這樣的編制已成為軍隊的固定建制。
9樓:匿名使用者
有多種意思,常指的是步、騎、水軍(全軍)
10樓:匿名使用者
指的是前中後3軍,你可以看一下孫子兵法,裡面有解釋過~~
11樓:匿名使用者
周朝軍制,天子建六軍、諸侯大國設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每軍為一萬二千五百人。各諸侯要嚴格遵守,不得違制僭越。
三軍一般是上軍、中軍、下軍,也有的國家稱作左軍、中軍、右軍。
晉國曾經自作聰明,建立了「三行」,「上行、中行、下行」三行與「上軍、中軍、下軍」三軍和在一起也是六軍,但很快就自己解散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前中後,或者是左中右。
13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指步、車、騎三軍。
古代三軍指的是哪三軍
14樓:合夥人金林
【三軍】1. 周 制,諸侯大國三軍。中軍最尊,上軍次之,下軍又次之。
一軍一萬二千五百人,三軍合三萬七千五百人。《周禮·夏官·司馬》:「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
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2.軍隊的通稱。
《論語·子罕》:「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漢書·灌夫傳》:
「 魏其 言 灌夫 父死事,身荷戟馳不測之 吳 軍,身被數十創,名冠三軍。」 唐 章孝標 《淮南李相公紳席上賦春雪》詩:「朱門到曉難盈尺,盡是三軍喜氣消。
」《說唐》第一回:「〔 晉王 〕將宮內之物,給賞三軍,班師回朝。」 *** 《長征》詩:
「更喜 岷山 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3.古代指步、車、騎三軍。
《六韜·戰車》:「步貴知變動,車貴知地形,騎貴知別徑、奇道,三軍同名而異用。」今亦稱海、陸、空軍為三軍。
4.三圍。《管子·參患》:
「故凡用兵之計,三驚當一至,三至當一軍,三軍當一戰。」 陶鴻慶 《讀諸子札記·管子二》:「『軍』之本義為『圍』,後世遂為師旅之通名……『三軍當一戰』者,言三圍當一戰也。
」提起"三軍",現代人普遍的概念是指陸、海、空三軍。實際上在中華文化中"三軍"的說法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而且與現代陸、海、空三軍實質意義也相去甚遠。
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上軍、下軍;楚國稱中軍、左軍、右軍;齊國、魯國和吳國都稱上、中、下三軍。三軍各設將、佐等軍銜,而中軍將則是三軍統帥。隨著時代演進,上、下、中軍漸漸被前軍、中軍、後軍所代替。
到了唐、宋代以後,這樣的編制已成為軍隊的固定建制。這時三軍的主要標誌是擔任不同作戰任務的各種部隊。前軍是先鋒部隊;中軍是主將統率的部隊,也是主力;後軍主要擔任掩護和警戒任務。
在中國古代的軍隊中,最大的編制單位就是軍。軍的編制,歷代沿襲,但人數多少不一樣。漢代實行5人一伍,2伍為火,5火為隊,2 隊為官,2官為曲,2曲為部,2部為校,2校為裨,2 裨為軍的編制。
今天,前軍、中軍、後軍編制已完全消亡,而被現代的陸、海、空三軍所替代。
15樓:時狂卍
中華文化中"三軍"的說法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而且與現代陸、海、空三軍實質意義也相去甚遠。
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上軍、下軍;楚國稱中軍、左軍、右軍;齊國、魯國和吳國都稱上、中、下三軍。三軍各設將、佐等軍銜,而中軍將則是三軍統帥。隨著時代演進,上、下、中軍漸漸被前軍、中軍、後軍所代替。
到了唐、宋代以後,這樣的編制已成為軍隊的固定建制。這時三軍的主要標誌是擔任不同作戰任務的各種部隊。前軍是先鋒部隊;中軍是主將統率的部隊,也是主力;後軍主要擔任掩護和警戒任務。
在中國古代的軍隊中,最大的編制單位就是軍。軍的編制,歷代沿襲,但人數多少不一樣。漢代實行5人一伍,2伍為火,5火為隊,2 隊為官,2官為曲,2曲為部,2部為校,2校為裨,2 裨為軍的編制。
今天,前軍、中軍、後軍編制已完全消亡,而被現代的陸、海、空三軍所替代。不用謝哥,哥複製的
16樓:匿名使用者
三軍 提起"三軍",現代人普遍的概念是指陸、海、空三軍。實際上在中華文化中"三軍"的說法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而且與現代陸、海、空三軍實質意義也相去甚遠。
三軍:步、車、騎三種兵種
周代天子六軍,諸侯大國三軍,一軍為一萬二千五百人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上軍、下軍;楚國稱中軍、左軍、右軍;齊國、魯國和吳國都稱上、中、下三軍。三軍各設將、佐等軍銜,而中軍將則是三軍統帥。隨著時代演進,上、下、中軍漸漸被前軍、中軍、後軍所代替。
到了唐、宋代以後,這樣的編制已成為軍隊的固定建制。這時三軍的主要標誌是擔任不同作戰任務的各種部隊。前軍是先鋒部隊;中軍是主將統率的部隊,也是主力;後軍主要擔任掩護和警戒任務。
在中國古代的軍隊中,最大的編制單位就是軍。軍的編制,歷代沿襲,但人數多少不一樣。漢代實行5人一伍,2伍為火,5火為隊,2 隊為官,2官為曲,2曲為部,2部為校,2校為裨,2 裨為軍的編制。
今天,前軍、中軍、後軍編制已完全消亡,而被現代的陸、海、空三軍所替代。
17樓:阿歡的名單
提起「三軍」,現代的概念是指陸、海、空三軍。而在中華文化中,古代的「三軍」指的是什麼?
18樓:慕桖訪曼
步兵、馬兵、水兵。戰車兵很久就不見了---據說趙武靈王時期就已經不行了。
19樓:匿名使用者
三九之數,乃是代稱,如,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如真是僅如一年麼?顯然不是,所以在下認為,這裡三軍,指的是所有的軍隊,
古人說的三軍是指哪三軍
20樓:天上飛
古人說的三軍是指:前軍,中軍,後軍。
前軍是先鋒部隊,中軍是主帥所在的部隊,也是主力,後軍則主要擔任掩護和警戒任務。也有種說法,說古人一般都喜歡虛數,按照當時的理解「三」 和「百」以及 「萬」一樣,就是有很多的意思,三軍實際上指的就是所有的軍隊。
「三軍」在中國最早起源於周代,在春秋時期,「軍」是軍隊中最大的編制單位,人數通常為一萬兩千五百人。周朝天子軍隊可保有六軍,而諸侯國最多隻能保有三軍。
大諸侯國雖然都有三軍,但名字卻不盡相同,如晉國三軍稱中軍、上軍、下軍,而楚國三軍稱中軍、左軍、右軍。不過不管怎樣,後來三軍的稱呼就都用來統稱整個軍隊了。
勇冠三軍是什麼意思,勇冠三軍是指什麼意思
嗯!勇冠三軍的中文解釋 冠 位居第一 三軍 軍隊的統稱。指勇敢或勇猛是全軍第一。勇冠三軍是什麼意思?勇冠三軍 發 音 y ng gu n s n j n 釋 義 冠 位居第一 三軍 軍隊的統稱。指勇敢或勇猛是全軍第一。出 處 漢 李陵 答蘇武書 陵先將軍功略蓋天地,義勇冠三軍.冠,就是帽子,引申為蓋...
長征中的 三軍 是指哪三大主力軍?他們在什麼地方會師
紅一方面軍 紅二方面軍 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裡。...
子行三軍是成語嗎
不是成語,是子路問孔子的一句話。子路曰 子行三軍,則誰與?原文 子謂顏淵曰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 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 暴虎馮河,死而不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直譯 孔子對顏淵說,受到重用就踐行抱負,不得就藏德於懷,只有你和我能如此了。子路問,先生若率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