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西南端,是雲南省下轄的一個自治州。西雙版納,古代傣語為「勐巴拉那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樂土」,這裡以神奇的熱帶雨林自然景觀和少數民族風情而聞名於世,是中國的熱點旅遊城市之一。每年的潑水節於4月中旬舉行,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的遊客參與
族的重大節日是傣歷新年——潑水節、入夏安居節(關門節)、出夏安居節(開門節)。
潑水節「潑水節」是傣族人民送舊迎新的傳統節日,時間在公曆四月中旬。節日期間的主要活動是祭祀拜祖先、堆沙、潑水、丟沙包、賽龍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歡等節目。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這一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
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現在,因潑水活動是傣歷新年節慶活動的主要內容,這一活動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
關門節「關門節」傣語叫「進窪」,意為佛祖入寺。雲南傣族傳統宗教節日,每年傣歷9月15日(農曆7月中旬)開始舉行,歷時3個月。 相傳,每年傣歷9月,佛到西天去與其母講經,3個月才能重返人間。
有一次,正當佛到西天講經期內,佛徒數千人到鄉下去傳教,踏壞了百姓的莊稼,耽誤他們的生產,百姓怨聲載道,對佛徒十分不滿。佛得知此事後,內心感到不安。從此以後,每遇佛到西天講經時,便把佛徒都集中起來,規定在這3個月內不許到任何地方去,只能懺悔,以贖前罪。
故人們稱之為「關門節」。
開門節「開門節」,亦稱「出窪」,傣語為「豪瓦薩」,我國信奉小乘佛教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的傳統節日。流行於雲南地區,源於古代佛教雨季安居的習慣,類似於中原佛教的解復。時間在傣歷十二月十五日(約在農曆九月中)。
開門節,象徵著三個月以來的雨季已經結束,表示解除「關門節」以來男女間的婚忌,即日起,男女青年可以開始自由戀愛或舉行婚禮。節日這天,男女青年身著盛裝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鮮花、臘條、錢幣敬 獻。祭把完畢,舉行盛大的文娛集會,慶祝從關門節以來的安居齋戒結束。
主要內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點孔明燈、唱歌跳舞。青年們還將舞著各種鳥、獸、魚、蟲等形狀的燈籠環遊村寨。這時,正逢稻穀收割完畢,故也是慶祝豐收的節日。
編輯本段民族禁忌
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蓬亂著頭髮進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把鞋脫在門外,而且在屋內走路要輕;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過火塘,不能進入主人內室,不能坐門檻;不能移動火塘上的三腳架,也不能用腳踏火;忌諱在家裡吹口哨、剪指甲;不準用衣服當枕頭或坐枕頭;晒衣服時,上衣要晒在高處,褲子和裙子要晒在低處;進佛寺要脫鞋,忌諱摸小和尚的頭、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聖物。不能隨便大聲喧譁。
編輯本段民族飲食
日常食俗
傣族大多有日食兩餐的習慣,以大米和糯米為主食。德巨集的傣族主食粳米,西雙版納的傣族則主食糯米。通常是現舂[chōng] 現吃,民間認為:
粳米和糯米只有現吃現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澤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習慣用手捏飯吃。 外出勞動者常在野外用餐,用芭蕉葉或眾飯合盛一團糯米飯,隨帶鹽巴、辣子、酸肉、燒雞、喃咪(傣語,意為醬)、青苔鬆即可進食。所有佐餐菜餚及小吃均以酸味為主,如酸筍、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歡吃幹酸菜,其製法是把青菜晒乾,再用水煮,加入木瓜汁,使味變酸,然後晒乾儲藏。
吃時放少許煮菜或放在湯內。這種酸菜有地方的傣族幾乎每天都吃。據說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餚,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品有助於消化。
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風味菜餚。傣族食用的青苔是選春季江水裡岩石上的苔蘚,以深綠色為佳,撈取後撕成薄片,晒乾,用竹篾穿起來待用。做菜時,厚的用油煎,薄的用火烤,酥脆後揉碎入碗,再將滾油倒上,然後加鹽攪拌,用糯米糰或臘肉蘸食,其味美無比。
烹魚,多做成酸魚或烤成香茅草魚,此外還做成魚剁糝(即用魚烤後捶成泥,與大芫荽等調料央而成)、魚凍、火燒魚、白汁黃鱔等。 吃螃蟹時,一般都將螃蟹連殼帶肉剁成蟹醬沾飯吃,傣族稱這種螃蟹醬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產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
除苦瓜外,西雙版納還有一種苦筍,因此傣族風味中還有一種苦的風味,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餚是用牛膽汁等配料烹製的牛撒皮冷盤拼盤。
蟲類特產
傣族地區潮溼炎熱,昆蟲種類繁多,用昆蟲為原料製作各種風味菜餚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構成的一個重要部分。經常食用的昆蟲有蟬、竹蟲、大蜘蛛、田鱉、螞蟻蛋等。 捕蟬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蟬群落在草叢中時,蟬翼被露水浸溼,不能飛起,婦女們就趕快把蟬揀入竹籮裡,回後後入鍋焙乾制醬。
蟬醬有清熱解毒,去痛化腫的醫療作用。 傣族人普遍喜食螞蟻蛋,經常食用的是一種築巢於樹上的黃螞蟻,取螞蟻蛋時,先將螞蟻驅走,然後取蛋,螞蟻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綠豆,有的小如米粒,潔白晶亮,洗淨晒乾,與雞蛋一起炒食,其味鮮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時制醬,熟食時用雞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筍、沖天椒,輔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香茅草,風味十足。
特色飲品
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數不高,是自家釀製的,味香甜。茶是當地特產,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葉茶。喝時只在火上略炒至焦,沖泡而飲略帶糊味。
嚼食檳榔,拌以菸草、石灰,終日不斷。由於長期嚼食脣齒皆黑,口液如血,人以為美。燒陶業較發達,大部分飲餐用具多由婦女燒製。
禮儀食俗
宗教食俗 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潑水節期間,除酒、菜要豐盛外,各種傣族風味小吃也很多。
還有把糯米飯泥炸後做成的麻脆等。較重要的節日還有關門節(傣歷7月15日)、開門節(傣歷12月15日),均為南傳上座部佛教節日。新平、元江、景谷、金平等地傣族過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內容與活動大體與當地漢族一樣,較典型的食品有狗肉湯鍋、豬肉乾巴、醃蛋、幹黃鱔等。
節慶食俗 在西雙版納傣族中,一家蓋房,全寨都要來幫助,新房落成要賀新房,先上樓的是小夥子,抬著牛頭,唱祝福歌,壯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婦女抱被褥,姑娘們端著飯菜依次而上,然後在火塘上支好三腳架,擺上眾桌,置酒備菜,唱賀新房歌,鄉親們還要給主人送一些象徵吉祥的禮物。 婚禮之日雙方家裡都要舉行婚禮,大都先在女家進行。婚宴時,席桌上要鋪上綠色的芭蕉葉,菜餚有象徵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
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線儀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線繞過雙方的肩,又用兩白線分別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徵純潔,然後由高齡老人將糯米飯捏成三角形蘸上鹽,置於火塘上的三腳架的頂點上,任其火燒後自然脫落,象徵愛情像鐵一樣堅實。元江大平鄉新娘過門後要與新郎端坐在長凳上,吃四個雞蛋拌的糯米飯,並喝兩杯酒;元江江邊的傣族新娘過門,由男方分給每個送親者肉4片、排骨4根、丸子4個、酥肉4塊,然後方可吃正餐。 祭祀食俗 傣族還供奉自己村寨的社神,傣族稱「去拉曼」,也稱「披曼」,是保護神,每年要祭祀兩次,栽秧前為祈求豐收,秋收後為謝恩,要集體殺牛或豬一頭,各家備貢品送入供奉社神的房內,待唸完祭詞後,大家共食。
新加入社的成員,要用雞、酒和臘肉條供奉社神。 在勐海等地屠宰祭牲仍保留著剽牛和魚食牛皮的風俗。西雙版一次部落神,祭品有的須是黑牛、白豬。
元江、新平等地的傣族、普遍崇拜龍樹、龍神,元江江邊傣族每年農曆三月祭龍樹時,全村要殺紅牛,殺前在紅牛身上用白灰畫成花紋,還要在牛身上披紅綠布。同月還要殺豬祭「天公地母」以求保佑牲畜平安。 在傣族民間,特別是在一些邊遠地區,在炊事上仍然有一些禁忌,如:
燒柴要先從根部燒起;不得從火塘上跨過;不能隨便移動火塘上的三腳架等等。 典型食品 傣族風味涼、熱醃菜都有典型菜餚和小吃。如:
椰子砂鍋雞、油炸麻酥、牛撒皮、酸肉、火燒魚、醃牛頭等。
編輯本段民族服飾
女性服飾
傳統 傣族民族服飾
傣族婦女的穿著打扮,五彩繽紛,美不勝收。傣族婦女一般都長得身材苗條,面目清純嬌美,看上去婷婷玉立,儀態萬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稱。她們不僅長得美,而且還善於打扮,一個個用獨具特色的服飾把自己裝扮得如花似玉。
傣族婦女一般喜歡穿窄袖短衣和筒裙,把她們那修長苗條的身材充分展示出來。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緋色內衣,外面是緊身短上衣,圓領窄袖,有大襟,也有對襟,有水紅、淡黃、淺綠、雪白、天藍等多種色彩。現在多是用喬其紗、絲綢、的確良等料子縫製。
窄袖短衫緊緊地套著胳膊,幾乎沒有一點空隙,有不少人還喜歡用肉色衣料縫製,若不仔細看,還看不出袖管,前後衣襟剛好齊腰,緊緊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銀腰帶繫著短袖衫和統裙口,下著長至腳踝的統裙,腰身纖巧細小,下襬寬大。傣族婦女的這種裝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圍」之美,加上所採用的布料經柔,色彩鮮豔明快,無論走路或做事,都給人一種婀娜多姿、瀟灑飄逸的感覺。 現代 婦女服裝既保持了傣族的傳統特色,又吸收了漢族風格。
傣族傳統的短衫和筒裙仍為女性所青睞。她們所穿上衣袖管細長,僅容一支胳膊穿過。衫身緊窄,長僅及腰,剛好在筒裙的銀腰帶上,以淺色居多。
天冷時,外套各種彩色的毛衣、西裝。 老年婦女以白毛巾纏頭。中年婦女留長髮,盤發於頂,用各色紗巾包頭,幼女也用紗巾裹頭。
少女、青年婦女則梳髮辮,髮式和內地相同。只有在節日時,少女們才綰髻於頂略向左傾,飾以插簪,鮮花等。青年女子盤發時,頭髮不夠長,就把一**套於發上,以增加頭髮的長度,盤成髮髻。
婦女們喜歡帶手鐲、戒指、耳墜、項鍊等,這些物飾金質、銀質、玉石均可,仿製品也行。女嬰生下來幾天,就由家長用消過毒的針為娃娃扎耳,為帶耳環作準備。對女性而言,銀腰帶更是不可缺少之物,腰帶上飾以孔雀、蓮花等各種花型。
女人們認為銀腰帶越寬就越美。 「筒帕」仍很流行,但多是中年婦女使用,很多姑娘已改背皮包。
男性服飾
傣族男子一般都穿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長管褲,用白布、青布或緋布包頭,有的戴呢禮帽,顯得瀟灑大方。 傣族無論男女,出門總喜歡在肩上挎一個用織綿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調鮮豔,風格淳樸,具有濃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
圖案有珍禽異獸,樹木花卉或幾何圖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種圖案都含有具體的內容,如:紅、綠色是為了紀念祖先;孔雀圖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圖案象徵著五穀豐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現了傣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男女老幼均喜歡赤腳穿拖鞋。
西雙版納的傣族普通建築是什麼,西雙版納傣族的特色民居建築是哪一種
現在城市裡的大部分傣族都住樓房 但是鄉鎮上的大多都是2層的竹樓 或者瓦房 傣族在古時自稱擺胰族 普遍居住竹樓 那是傣族的特色民居 因為那裡氣候溼熱 屬於 帶雨林地區 常年雨量充沛 氣候熱 溼度大 居住竹樓 通風好 西雙版納傣族的特色民居建築是哪一種 傣族的居室是一種 幹欄 式建築。這種建築,就是名聲...
表示大自然風光的成語描寫自然風光的成語
綠水青山 拼音 l shu q ng sh n 解釋 泛稱美好山河。出處 宋 釋普濟 五燈會元 問 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 青山綠水。曰 見後如何?師曰 綠水青山。示例 九重天,二十年,龍樓鳳閣都曾見,任自然。元 馬致遠 撥不斷 近義詞 山清水秀 反義詞 不毛之地 語法 作賓語 泛稱美好的山河 山...
描寫自然風光的詩句,描寫自然風光的詩句有那些?
1 楓橋夜泊 唐代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譯文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裡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2 望天門山 唐代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