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主要道德觀是什麼,孔子的道德觀念對當今社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2021-05-02 14:19:29 字數 4063 閱讀 1448

1樓:匿名使用者

仁,是孔子道德觀的核心。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為「仁」即「愛人」。

歷史背景:

面對春秋時期諸侯爭戰不休、人民困苦不堪的現實,孔子不是像宗教家那樣創造出一個外在的超越的全知全能的救世主——通過天啟和神諭來規範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孔子重視民生疾苦,呼喚仁政,希望統治者以仁義之心待民,他說「苛政猛於虎」,他還強調無論什麼法令法規,統治者都要首先以身作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在人際交往中,孔子強調的是忠和恕。

而是回首歷史,到上古「聖王」那裡去尋找智慧。孔子自謂 「述而不作」,實際是以「述」為「作」,通過對歷史傳統作當代詮釋,來實現價值的疊加和轉換。他正直、樂觀向上、積極進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會。

他的成功與失敗,無不與他的品格相關。他品格中的優點與缺點,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人,特別是影響著中國的知識份子。

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2樓:呆比賊

三綱五常(仁義禮智信),以「禮」為重,禮即規範,儒家的「禮治」主義的根本含義為「異」,即使貴賤、尊卑、長幼各有其特殊的行為規範。只有貴賤、尊卑、長幼、親疏各有其禮,才能達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的理想社會。國家的治亂,取決於等級秩序的穩定與否。

儒家的「禮」也是一種法的形式。它是以維護宗法等級製為核心,如違反了「禮」的規範,就要受到「刑」的懲罰。

歷史背景:

孔子所處的春秋時代,由於社會內部不可調合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機搖撼了傳統文化的權威性,對傳統文化的懷疑與批判精神與日俱增,就連「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的孔子也不能不把當時所處的時代精神注入到自己的思想體系中,並對傳統文化加以適當的改造,以便在社會實踐中建立一種新的和諧秩序和心理平衡,這種情況到了大變革的戰國時代顯得尤為突出,因為人們在崩塌的舊世界廢墟上已經依稀看到了衝破舊尊卑等級束縛的新時代的曙光。

孔子的道德觀念對當今社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3樓:胡寬巨集

孔子道德思想以「仁」為核心,以「仁人君子」為最高理想人格.為了實現「仁」,造就「仁人君子」的理想人格,孔子不顧成敗,不計得失,矢志不渝地奮鬥了一生.結合個人道德實踐經驗,孔子提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道德修養理論,它不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華民族的道德實踐方式,而且在今天對於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對於「四有」新人的培養,仍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一、孔子道德修養論的特點

道德修養作為理想人格的實現方式,在孔子的各種實踐活動中處於首要位置.「修己」是第一位的,以此為本,在道德上首先完善自我,然後推而廣之,擴充套件為齊家、治國、平天下.可以說,孔子的全部道德倫理觀都是以道德修養為根本立足點,圍繞它來的.

那如何進行道德修養呢?為此,孔子提出了「為仁由己」的道德修養方法.

孔子說:「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君子求諸己, 小人求諸人.

」一個人能否成為有仁德的人,不是取決於他人, 而是完全取決於自己,關鍵就在於個人能否自覺地進行道德修養.只要個人努力追求,堅持不懈,就能達到理想目標,獲得最**值——仁.孔子把「為仁由己」作為道德修養的基本前提和立足點,這就充分肯定了道德修養中人的主觀能動性和主體性地位,併為個人提供了「人皆可以為堯舜」的內在支援力量,從而使其道德修養論得以奠立在現實的穩固的基礎之上.

具體說,孔子「為仁由己」的道德修養論特點表現如下:

(一)通過確立道德認識的基礎地位,突出道德修養的自覺性

(二)通過揭示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能動作用,強調了道德修養的主動性、能動性

二、孔子道德修養論的借鑑意義

孔子的道德修養論是其倫理思想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遺產,值得我們大力發掘、弘揚.回顧我國幾十年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反思改革開放以來道德建設的經驗教訓,更感孔子道德修養論現實意義之重大,它所帶給我們的啟示,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道德修養必須立足於內在心理機制和外在現實條件,把情感與理智、理論與現實真正統一起來

「道德的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道德活動是人的自由意志、主體能動性充分展現的過程,而道德修養在最大程度上體現了這一過程,它把社會道德要求轉化為個人內心信念,並將這種內心信念轉化為實際的道德行為,在改造外部世界的同時也改變自己的內心世界,使人性向善.這一顯示人的積極性,主動性的道德修養過程,當然離不開現實的具體的社會條件,與教育方式、道德要求正確與否,現實人的接受能力等各種因素密切相關,同時更要依賴於使道德修養得以啟動,持久的內在心理機制,注重知、情、意各種力量的有機協調.

忽視任何一點,都會影響道德修養的順利進行,妨礙理想人格的完善.

希望對你有幫助.

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4樓:雅默幽寒

孔子是儒家創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禮」.

「仁」的

主張是「仁者愛人」,這一主張是要求統治階級體察民情,反對苛政.「禮」的主張是「克己復禮」,就是說要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禮」要求.

1、孔子主張禮治,反對法治.禮的意義在古代甚為廣泛,指國際間交際的禮節儀式,貴族的冠、婚、喪、祭、餮等典禮,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規範等.孔子說:

「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後繼周者,雖百代可知也.」(《論語·學而》)似乎周禮是千秋不變的規範.晉國鑄了刑鼎,他尖銳地反對,說:

「晉其亡乎,失其度矣.」

2、在經濟方面,他反對封建的田賦制度而極力維護西周以來的田賦制度.《左傳·哀公十一年》:「季氏欲以田賦,使冉有訪諸仲尼……仲尼……私於冉有日:

『君子之行也,度於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如是則以丘亦足矣.

若不度於禮,而貪冒無厭,則雖以田賦,將又不足.且子季孫若欲行爾法,則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妨焉』.」

3、孔子主張維護等級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種合乎「禮」的等級制度.孔子說: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跏不中**無所措手足.」(《論語·子路》)

4、孔子主張克己復禮.《論語·顏淵》記載:「顏淵問仁.

子日:『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顏淵又問「克己復禮」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5、在倫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張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據周禮調整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勞動者.

孔子說:「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論語·憲問》)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義,是比較接近原意的.

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6、在哲學上,孔子主張天命觀.孔子主張天命,一次,他受到匡人的圍困,他說:「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論語·陽貨》)在孔子看來,「天」是宇宙萬物無言的主宰者.孔子認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說話做事的.孔子說: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他把恢復周禮看做是自己的歷史使命,說:「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論語·子罕》)

7、在教育上,孔子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

8、在品德方面,他主張「寬、恥、信、敏、惠、溫、良、恭、儉、讓」等.

孔子的道德觀念對當今社會又有何影響

5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對人類的貢獻至少有三點:一是整理華夏經典,儲存中華文化。孔子整理了六經,並且以六經教授學生。

使中華文化得以代代相傳。孔子是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的貢獻之二是創立儒家學說。

孔子所闡發的仁,忠,恕,孝等道德觀念。成為傳統中國最重要的道德法則。指導著中國社會的人際關係。

為後人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孔子的貢獻之三是在東亞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使文明由社會的上層普及到各個階層。

為社會培養了大批人才。

6樓:藍拓愛女

孔子的道德理念,是儲存中國人人本思想的基礎。

7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影響蠻大的,甚至可以說塑造了國人的精神。

8樓:董迅劫空

「喜歡」的定義是什麼?只要不突破普世價值,隨便你怎麼喜歡;「傳統」中有糟粕需要剔除;「道德觀念」和社會發展程序相關,不可泛泛而談。

孔子儒家的道德是什麼道德

儒家認為信為本。儒家思想的核心 仁 義 禮 智 信 恕 忠 孝 悌 仁 仁 愛人。孔子思想體系的理論核心。它是孔子社會政治 倫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標準,也反映他的哲學觀點,對後世影響亦甚深遠。仁以處人,有序和諧 是孔子思想的原發點,是儒家思想核心之核心。陳志歲 載敬堂集 仁體現在教育思想和實踐上是 有...

孔子的主要政治思想和主張是什麼,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張?

論語 是我國先秦時期的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載孔子及其 言行,全書二十篇,共四百九十二章,比較集中的反映了孔子的思想。請問 在 簡介 中,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正確答案 a 仁 義 禮 智 信 答案解析 原文 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 仁義禮智信 君權神授 用來束縛古代人的思想。仁愛,禮 重...

孔子有什麼貢獻,孔子的主要貢獻有哪些

孔子的名言最有名,三人行必有吾師 教人們如何學人求進步。吾日三省吾身 教人嚴於律己。小不忍則亂大謀 教人忍晢時顧長遠。聽其言觀其行 教人識人。孔子的名言最實用。孔子倡仁愛,人人相愛互幫互助,人間太平和諧,人人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人人同其美好便是世界大同,孔子構建的世界大同的理想是最崇高最現實人類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