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弗洛伊德提出的死本能和生本能,在他的哪本書中有詳細的闡述

2021-05-02 15:40:00 字數 3147 閱讀 2720

1樓:活寶

本能理論是佛洛依德在在2023年的《超越唯樂原則》一書中提出。

著名的奧地利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力比多的基礎上和後期的研究中提出了生死驅力,即生本能和死本能。

生本能,可以理解為每個生命都有生存的本能;包括吃飯、喝水、睡覺、性等,這些都是維持自身存在和種族存在的必要的能力和行為。我們每天做的事幾乎都是以這些本能為根本目的,簡單地說就是為了更好的活下去,生育出更好的後代。

死亡本能可以簡單理解為好多人都想長生不老永遠年輕,這也是一種本能。

人類的死亡大體可以分為兩種:生老病死,這是自然規律;不可抗力造成的死亡。不可抗力造成的死亡又分為內在的和外在的;內在的最常見的就是心理衝突造成的自殺,外在的有各種自然災害、交通事故、戰爭等等。

但這都不是本能,而是自身沒有無法改變的。

弗洛伊德對死亡本能的解釋是,生本能是為了獲得在時間和空間中的存在感,而死本能正好相反是為了在時間和空間中徹底的泯滅。

2樓:今晚看啥

參考:弗洛伊德在2023年的《超越唯樂原則》一書中提出了「生本能」和「死本能」這一組相對的概念。「生本能」包括人的自衛本能和性本能。

「死本能」指的是每個人都有一種趨向毀滅和侵略的衝動。

「新聞報道中那個想從樓上往下跳的年輕人的案例只是死本能導致的死亡衝動中的一種。」向程告訴記者,像人在極度開心時會哭出來、極度幸福時刻會希望死去,極度絕望時會煥發出強有力的生的力量,這就是生本能和死本能的轉換。「死本能表現為攻擊、破壞和毀滅。

死本能向外表現,就體現為傷害他人,而以人類戰爭的最高形式達到頂峰;死本能向內發展就表現為對自我生命的否定、自毀和自殺。而生本能和死本能的轉換構成了人的生命過程的全部內容。」

「人有很多本能,死亡本能是從一出生開始就有的。和人生存的本能一樣,死的本能也是存在於人的潛意識之中的。」郭蓄芳主任在回龍觀醫院心理病房工作多年,對於生和死這一人生永恆的話題有著更深入的認識,「有些人可能不承認或者意識不到自己的死亡本能。

只要一個人想到過死,這就是死本能的表現」。

人的死亡本能是人放棄和逃避的防禦心理。很多人常說,錢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當人們這麼說的時候可能僅僅會感到內心的一股悲涼,但實際上這正是死本能的表現。

3樓:匿名使用者

見弗洛伊德的《本能論》。根據弗洛伊德的思想,人作為一個生物有機體,首先要維持自身的存在,才能在維持其種族的存在中發揮作用。因此他們必然滿足種種需要,如食物需要、環境適宜、配偶合適等。

這些需要在人的心理過程中,首先是一些無意識的慾望和衝動,它們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弗洛伊德把這些無意識因素背後的使它們處於緊張狀態的那種力量叫做本能。他說:

「我們假設存在於『本我』的需要所導致的緊張背後的那種力量,就叫做『本能』。」(1) 在弗洛伊德後期的研究中,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親眼目睹和感受到戰爭中出現的挑釁、**、**、破壞和毀滅現象,意識到原先的自我本能和性本能已難以說明這些現象了,於是重新考慮提出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理論。 生的本能與死的本能是一組對立的本能。

生的本能包括性本能或愛本能,是原先自我本能和性本能的綜合。它不僅表現為一切與生殖有關的現象,還表現為愛雙親、愛子女、對整個人類的愛以及對其他具體物件和抽象觀念的愛。弗洛伊德認為,這些本能行為的作用在於把個人結合到一個較大的統一體中去,以抵制死亡。

他說:愛的本能目的在於複雜的生命,同時也在於保護這個複雜的生命,甚至人類那種不斷趨向完善的本能,也被弗洛伊德認為是生的本能。 死的本能是指某種侵略本能或自我毀滅的本能,追求生命的終結,把有機體的生命帶回到無生命的狀態。

它有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一種是向內的,指人的自我譴責、自我懲罰、自我毀滅、自殺傾向等;另一種是向外的,指在有可能向外發洩的情況下,企圖毀壞他物,表現為破壞、侵略、離間、鬥毆、戰爭等方式。所以弗洛伊德說,死的本能是一種破壞外部世界和其他機體的本能。凡死的本能以外的一切本能,都可以歸結為生的本能。

在弗洛伊德的本能模型中,人類行為的最終目標是達到一種無緊張的狀態,但不論是生的本能還是死的本能,只要被啟用都會導致心理的緊張狀態。

4樓:匿名使用者

弗洛伊德在《超越快樂原則》一書中稱,狹義的本能就是指性本能,而廣義的本能包括生本能和死本能。

弗洛伊德的性本能是哪本書中提到的?

5樓:哦房子

弗洛伊德關於性本能在很多書中都提到過你可以到書店當中去找一找

6樓:max嘟嘟狼

佛羅伊德的《性學三論》中有,因為性本能和之相關的論調是佛羅伊德主要思想,所以基本上在他的著作中都會有相關的闡述,比如《夢的解析》中也是有的

弗洛伊德認為人生來具有那兩種本能

7樓:絮月流年

一是生的本能,弗洛伊德稱之為「利比多」,它代表著愛和建設的力量,指向於生命的生長和增進。

二是死的本能,弗洛伊德稱之為「達那多斯」,它代表恨和破壞的力量,表現為求死的慾望。死的本能有內向與外向之分。當衝動指向內部的時候,人們就會限制自己的力量,懲罰折磨自己,變成受虐狂,並在極端的時候毀滅自己;當衝動指向外部的時候,人們就會表現出破壞、損害、征服和侵犯他人的行為。

關於弗洛伊德的精神層次理論、人格結構理論、性本能理論等五大理論的詳細資料。

8樓:匿名使用者

你還可以參考這本書《精神分析法引論》: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慾望、衝動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樂原則行事,它不理會社會道德、外在的行為規範,它唯一的要求是獲得快樂,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標乃是求得個體的舒適,生存及繁殖,它是無意識的,不被個體所覺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識到的執行思考、感覺、判斷或記憶的部分,自我的機能是尋求「本我」衝動得以滿足,而同時保護整個機體不受傷害,它遵循的是「現實原則」,為本我服務。

超我,是人格結構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個體在成長過程中通過內化道德規範,內化社會及文化環境的價值觀念而形成,其機能主要在監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為,超我的特點是追求完美,所以它與本我一樣是非現實的,超我大部分也是無意識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會可接受的方式去滿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則」。

9樓:匿名使用者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結構分為3個層次: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是原始慾望 而超我抑制本我表現出來的就是自我

10樓:匿名使用者

詳情可見 精神分析聖經

弗洛伊德的理論指的是什麼,弗洛伊德的理論是什麼?

精神分析派是把弗洛抄伊德精襲神分析學理論應用於文學作品分析的現代批判流派。所謂精神分析,就是通過分析心理現象來揭示隱匿在內心深處的精神原因。弗洛伊德認為,這些原因大多是藏在潛意識領域,而且大多與性慾有關,這是這一理論的前提。並認為有三個因素決定精神過程 本我 自我 超我 文學批評中的精神分析派在作品...

弗洛伊德是什麼意思,弗洛伊德和的柏拉圖式愛情,是什麼意思??

它是人類心理學之父,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同時他對 和性學的研究做了劃時代意義的貢獻。現在明白別人說弗洛伊德是什麼意思了吧?弗洛伊德和的柏拉圖式愛情,是什麼意思?柏拉圖其中關於愛情的思想,後來被簡稱為 柏拉圖式的愛情 對後世影響巨大,那麼這樣的愛情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柏拉圖式愛情,是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

如何看待弗洛伊德性夢的分析,弗洛伊德對於夢有怎樣的理解?

解夢這東西說科學談不上,說迷信也是一樣談不上 聽聽而已,不可當真。弗洛伊德對於夢有怎樣的理解?弗洛伊德說,每個夢都是願望的實現,即以偽裝形式表達 滿足 某種無意識慾望。正是夢的這一個特性使它成為通向無意識的捷徑。如果我們能夠解釋夢,找出它的隱義,我們就能夠恢復一部分無意識心理生活,並能夠將它們置於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