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還有沒有類似說法的

2021-05-04 01:40:07 字數 5119 閱讀 5375

1樓:匿名使用者

1,唐宋八大家:唐代韓愈、柳宗元,宋代歐陽修、曾鞏、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

2,五代十國:五代十國存在於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間。五代有時也稱為五代十國,一般認為從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間,中原相繼出現了樑、唐、晉、漢、週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同時,在這五朝之外,還相繼出現了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即荊南)和北漢十個割據政權,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五代十國」。

3,南北朝:歷史上把宋、齊、樑、陳這南方四朝稱之為南朝,把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這北方五朝稱之為北朝。南北政權對立的時期,歷史上叫做南北朝。

4,竹林七賢: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和王戎。

5,春秋五霸:「春秋五霸」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說「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 秦穆公和楚莊王;另一說「五霸」是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6,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

7,十六國: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西秦、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成漢。

8,五胡:匈奴、鮮卑、羯、氐、羌。

五胡十六國

9,大曆十才子:盧綸、吉中孚、韓栩、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耿諱、夏侯審、李端,是中唐大曆時期的十位詩人

10,三蘇:蘇洵,蘇軾,蘇轍,

11,初唐四傑:王勃,盧照鄰、駱賓王、楊炯。

12,竹溪六逸:唐李白,其先為蜀之彰明人。父為任城(今濟寧市)尉,遂家焉。因與孔巢父、陶沔、韓準、裴政、張叔明訂交,居徂徠山,號「竹溪六逸」。

13,蘇門六君子: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陳師道和李鷹,都出於蘇軾門下,當時有文名,推崇他們的人稱之為「蘇門六君子」。

14,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

15,戊戌變法六君子:譚嗣同、林旭、楊銳、楊深秀、劉光第、康廣仁

16,三曹:曹操,曹植,曹丕。

17, 八王之亂:中國西晉時統治集團內部歷時16年(291~306)之久的戰亂。戰亂參與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

2樓:逍遙自在半仙劉

公安三袁 指明朝時袁宗道

(1560-1600) 明代文學家。字伯修,號石浦。湖廣公安(今屬湖北)人。

萬曆十四年(1586)會試第一。授編修。官至右庶子。

他極力反對前後七子的擬古主義,與弟弟巨集道、中道志同道合,人"公安三袁"。他反對貴古賤今、模擬古人,強調作家要有思想修養,文章要有思想內容,而絕不是在形式上模秦仿漢。他說"心中本無可喜之事而欲強笑,亦無可哀之事而欲強哭,氣勢不得不假借模擬耳"(《**》),就是說,文章要有真情實感。

他的詩文創作實踐了他的理論,率真自然,不事模擬。遊記散文如《戒壇山一》、《上方山一》、《小西天一》等,簡牘散文如《答同社二》、《寄三弟之二》等,真切感人。他的散文缺點是社會意義不大。

詩歌創作上,少有佳作。著有《白蘇齋類集》。萬曆十七年(1589)歸裡,鑽研學術,以禪宗思想研究儒學,著《海蠡篇》(今佚)。

九年後復入京,官右庶子,任東宮講席。

袁宗道欽慕白居易、蘇軾,書齋取名為"白蘇齋"。明萬曆年間,王世貞、李攀龍為代表的擬古文風仍有較大影響,袁宗道極力反對,與其弟巨集道、中道志同道合,人稱公安派。他認為文章要旨在於辭達。

古文遺達,學古應學其達,"學其意,不必泥其字句"。而文章欲辭達,須先有"理"(思想學問),"從學生理,從理生文",如先秦及漢唐宋諸名家,"皆理充於腹而文隨之"。其次要有真情實感,"心中本無可喜事而欲強笑,亦無可哀事而欲強哭,其勢不得不假借模擬耳"(以上均見《**》)。

從這種觀點出發,他的詩文創作不事模擬,率真自然。遊記散文如《戒壇山一》、《上方山一》、《小西天一》等;簡牘散文如《答同社二》、《寄三弟之二》、《答友人》等,都情運筆端,真切感人。論說文如《讀大學》、《讀論語》中某些章節,淺顯通達,警闢有味。

但他的多數散文以士大夫的閒情逸興、說理談禪為主要內容,社會意義不大。詩歌創作又遜於散文,少有佳作。

袁中道1570-1623) 明代文學家。字小修,一作少修。湖北公安人。

萬曆進士,授徽州府教授、國子監博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少即能文,長愈豪邁。與其兄宗道、巨集道並有文名,時稱"三袁",同為公安派。

其績稍遜於巨集道。反對復古擬古,認為文學是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天下無百年不變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寫性靈。晚年針對多俚語纖巧的流弊,提出以性靈為中心兼重格調的主張。

創作以散文為佳,遊記、日記、尺牘各有特色。遊記文描摹入微、情景交融,日記寫得精粹,對後世日記體散文有一定影響。其詩偶有關心民生疾苦之作,也寫得較清新。

但詩文思想較平泛,酬作應答、感時傷懷,藝術上創新不夠。有《珂雪齋集》20卷,《遊居柿錄》(《袁小修日記》)20卷。

袁中道與其兄宗道、巨集道被稱為公安派。在"三袁"中,他的成績僅次於巨集道。其文學主張與巨集道基本相同,強調性靈,"以意役法,不以法役意,一洗應酬格套之習"(《中郎先生全集序》)。

他較兩兄晚歿,後來目睹模仿公安派的文人,已有"為俚語,為纖巧,為莽蕩"(同前)的流弊,所以晚年又形成以性靈為中心兼重格調的思想,提出"不效七子詩,亦不效袁氏少年未定詩,而宛然復傳盛唐詩之神則善矣"(《蔡不瑕詩序》)。這是他與兩兄稍異之處。

袁中道作品以散文為優,遊記文如《遊石首繡林山記》、《遊鳴鳳山記》、《金粟園記》、《玉泉澗遊記》等,情景交融,描摹入微;尺牘文如《寄蘊璞上人》、《答潘景升》、《與曾太史長石》等,直抒胸臆,文筆明暢;日記《遊居柿錄》,多有精粹文筆,對後世日記體散文有一定影響。詩歌亦疏朗清新,偶有關心民瘼之作。但他的詩文主要以山水寄情、酬酢應答、感時傷懷為內容,思想平泛,藝術上也創新不多,與其文學主張不能相稱

3樓:

3皇5帝

108將

桃谷六仙。。。。。

4樓:匿名使用者

四人幫,有史以來勢力最強的一組

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賢分別是哪七個人?

5樓:木木木子丶李

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1、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

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為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能詩善文,曹丕稱其文「揚(揚雄)、班(班固)儔也。」其散文鋒利簡潔,六言詩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現實。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張溥輯有《孔北海集》。

2、陳琳

字孔璋,廣陵射陽人 。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無確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較年長,約與孔融相當。

陳琳著作,據《隋書·經籍志》載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張溥輯有《陳記室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3、王粲

4、徐幹

字偉長,漢末文學家、哲學家、詩人。「建安七子」之一。以詩、辭賦、政論著稱。代表作:《中論》《答劉楨》《玄猿賦》。其著作《中論》,對歷代統治者和文學者影響深遠。

5、阮瑀

字元瑜,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市尉氏縣)人,漢魏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書記很出色,當時軍國書檄文字,多為阮瑀與陳琳所擬。名作有《為曹公作書與孫權》。

詩有《駕出北郭門行》,描寫孤兒受後母虐待的苦難遭遇,比較生動形象。年輕時曾受學於蔡邕,蔡邕稱他為「奇才」。

6、應瑒 [yáng]

字德璉,東漢汝南南頓(今河南省項城市南頓鎮)人。東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應瑒初被魏王曹操任命為丞相掾屬,後轉為平原侯庶子。

曹丕任五官中郎將時,應瑒為將軍府文學。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應瑒卒於疫疾。

7、劉楨

字公幹,東漢末年東平寧陽(今山東寧陽縣泗店鎮古城村)人,東漢名士。其祖父劉樑,官至尚書令,其人博學有才,警悟辯捷,以文學見貴。建安二十二年 (217),劉楨與陳琳、徐幹、應瑒等同染疾疫而亡。

《隋書·經籍志》著錄有集4卷,《毛詩義問》10卷,皆已佚。明代張溥輯有《劉公幹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竹林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

1、嵇(jī)康

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漢族,譙國銍縣(今安徽省濉溪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家、文學家。

他注重養生,曾著《養生論》。有《嵇康集》傳世。他的作品反映出時代思想,並且給後世思想界、文學界帶來許多啟發。

2、阮籍

三國時期魏國詩人。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

竹林七賢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則採取謹慎避禍的態度。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詠懷八十二首》、《大人先生傳》等,其著作收錄在《阮籍集》中。

3、山濤

字巨源。河內郡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 三國至西晉時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賢」之一。

曾多次以老病辭官,皆不準。太康三年(282年),升為司徒,以老病歸家。次年去世,年七十九,諡號「康」。

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輯本。袁巨集在《名士傳》中稱山濤等七人為「竹林名士」。

4、向秀

字子期,河內懷(今河南武陟)人。竹林七賢之一。向秀雅好讀書,與嵇康、呂安等人相善,隱居不仕。

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呂安被司馬昭害死後,向秀應本郡的郡上計到洛陽,受司馬昭接見,後官至黃門侍郎、散騎常侍。泰始八年(272年)去世。

5、劉伶

字伯倫,沛國(今安徽淮北)人,魏晉時期名士,與阮籍、嵇康、山濤、向秀、王戎和阮咸並稱為「竹林七賢」。劉伶現今存世的作品只有《酒德頌》 和《北芒客舍》。其作品生動的反映了魏晉名士崇尚玄虛、消極頹廢的心態,也表現出對「名教」禮法的蔑視及對自然的嚮往, 後世以劉伶為蔑視禮法、縱酒避世的典型。

6、王戎

字濬衝。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白沙埠鎮諸葛村)人。三國至西晉時期名士、**,「竹林七賢」之一。

王戎出身琅玡王氏。長於清談,以精闢的品評與識鑑而著稱。最初襲父爵貞陵亭侯,被司馬昭闢為掾屬。

累官豫州刺史、建威將軍。後參與晉滅吳之戰,吳國平定後,因功進封安豐縣侯。在荊州拉攏士人,頗有成效。

7、阮咸

字仲容,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南)人。 魏晉時期名士。阮籍之侄,與阮籍並稱為「大小阮」;又與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並稱為「竹林七賢」。

阮咸精通音律,善彈琵琶,時號「妙達八音」,有「神解」之譽 。存世的作品有《律議》、《與姑書》。「阮咸」這一樂器也是因其得名。

竹林七賢中,《廣陵散》的作者是誰?在竹林七賢中站什麼位置

稽康廣陵散簡介 廣陵散 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至少在漢代已經出觀。其內容向來說法不一,但一般的看法是將它與 聶政刺韓王 琴曲聯絡起來。聶政刺韓王 主要是描寫戰國時代鑄劍工匠之子聶政為報殺父之仇,刺死韓王,然後自殺的悲壯故事。關於此,蔡邕 琴操 記述得較為詳細。今存 廣陵散 曲譜,最早見於明代朱權編印...

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分別是誰,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是那幾位

嵇康 阮籍 山濤 向秀 劉伶 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當時的山陽縣 今河南輝縣 修武一帶 竹林之下,喝酒 縱歌,肆意酣暢,世謂竹林七賢。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是那幾位?一 竹林七賢是指三國魏時七位名人嵇康 阮籍 山濤 向秀 劉伶 阮咸 王戎的合稱。竹林七賢 嵇康 阮籍 山濤 向秀 劉伶 王戎 阮咸。在我國魏...

魏晉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賢」,是什麼典故

其實,對於著名的竹林七賢來說,其中的七人也都是非常的有文采和抱負,對於文學來說,都有很深的貢獻,特別是在三國建安文學達到高潮的時候,他們也通過自己的詩歌和散文來進行自己內心情感的抒發。其實,竹林七賢主主要說的就是七個有文采的閒人,他們在竹林裡面盡情地喝酒吟詩,同時也不斷的表達自己的志向以及愛國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