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夢幻中遊戲人間
我們要了解什麼是佛教,那我們不妨從「佛教」這二個字來看。佛教,什麼是佛教呢?我們說佛教就是 佛陀的教導。那麼 佛陀又是誰呢?
一般人所知道的 佛陀,其實可能都僅止於把他視為是跟世間的聖賢,或者是一個偉大的神明,或者把他比擬為是像**教、天主教的上帝一樣。可是我們深知了佛教的這些菩薩**們,往往我們所知道的 佛陀的偉大,是遠超過眾生所能夠想像的。比方說,我們所感受到的 佛陀,第一個是:
佛陀是大智跟大能。比方說,佛陀在成佛的時候,發起的各式各樣的智慧,像比方說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那這一些的智慧,使得 佛陀因著這個智慧,也具有了無比的能力。所以,佛陀對於每一個眾生,他的宿命如何,他的業報是什麼,他的因緣是怎麼樣,他的根器是如何,往往都是完全的掌握的;也因此,佛陀對於每一個眾生的教化,都是會採取因材施教的方式,為這個眾生作最好的安排;甚至由於完全平等的關係,佛陀也不會對哪一個眾生有特別的排斥,反而是每一個眾生都一視同仁的,一樣都會幫助他,希望他能夠在學佛的道路上能夠走得很順。
所以,這一些的智慧跟能力,我們在這裡沒有辦法短時間內說得盡的。
不過,佛陀即使有大智慧跟大能力,但 佛陀跟我們說的一神教的上帝有一些根本上的不一樣。比方說,佛陀不能夠賜給哪一個眾生解脫,這個跟一神教裡面所有人將來所受的一切都是上帝的賜與,有根本性的差異。在這一點上面,佛陀更像是眾生的導師,像是眾生偉大的導師;因為 佛陀他的地位就是要牽引眾生、教導眾生,讓眾生能夠自己學習著解脫,並且終有一天自己邁向成佛;所以,佛陀不能夠直接賜給我們解脫。
同樣的,因為對眾生一律平等的關係,所以 佛陀也不會選擇判定,誰應該上天堂,誰應該下地獄;在真實的佛教的世界觀裡面,會上天堂或者下地獄,完完全全都是我們自作自受。那 佛陀所作的,往往都是在悲愍眾生不知道未來會如何走的狀況之下,儘量想辦法,按照我們所能理解的方式教導我們,讓我們能夠避免下到三惡道,比方說是避免下地獄。當然,如果我們因為福德很大上了天堂,佛陀也替我們高興;但是 佛陀也會告訴我們,天堂畢竟不是久居之地。
這一些的狀況,是跟一神教的上帝有很大很大的差別。所以,如果要光是就這些來講的話,我們說 佛陀的偉大跟獨特,可以說在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一切的神明,或者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一切救世主、上帝等等,都完全的不一樣。
並且,佛陀也不像是現在有一些人講的,有一些人認為 佛陀只不過是歷史上的一個偉人,他在兩千五百年之前誕生,後來出來弘法之後,然後八十幾年之後就入於涅槃了,就圓寂了;但實際上,佛也不像這些人所想的,只是一個平凡的世間的聖賢而已。實際上,佛陀的報身現在還常住色究竟天,繼續的利樂十方的地上菩薩;佛陀的報身也是常常會在諸界現身,來利益十方的有情眾生,所以這個也是跟一般人所看的不太一樣。
再過來,我們也順便要提醒大家,按照 佛陀的開示的話,下一尊成佛的即將就是 彌勒佛。所以,從我們知道現在我們的 釋迦牟尼佛之外,下一尊佛就只會是 彌勒佛;從 釋迦牟尼佛到 彌勒佛之間,按照正確的佛經解釋,中間是沒有任何——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是沒有任何一尊佛會出現的。所以各位觀眾,如果您在外面經常聽到有許多人號稱他已經「成佛」的話,建議您要回頭來比對佛經,去看看說這個是不是一個妄語的狀況。
講完 佛陀之後,我們再來看看 佛陀的教導。我們剛才說到,佛陀就是眾生的導師,所以 佛陀的教法就是所謂的佛法。那麼這個教導的內容是什麼呢?
我們可以說基礎來講——佛陀教給大家的基礎,比方說,什麼是正確的因果觀,我們應該怎麼樣看待這些因果關係;或者我們應該怎麼做,怎麼做才能保得住人身;或者我們要怎麼做才能夠有很大的福報,這個是關於五戒十善的一些事情,這是基礎。另外,佛陀也教給我們怎麼解脫。那當然解脫呢,我們首先要認識什麼是煩惱,知道真正煩惱的**跟它的關鍵之後,我們才能夠進一步的,談如何減輕煩惱,如何消除煩惱。
這個是關於讓眾生可以自己修行,自己來解脫的部分。那麼再上一層的話,佛陀還教給大家怎麼樣叫作菩提。菩提兩個字,給大家一個最直接最直接的解釋就是:
菩提就是我們在《心經》裡面所看到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每一個人本來就具有的清淨本心。佛陀在這一方面也教導大家,怎麼樣才能夠找到清淨的本心,又怎麼樣才能夠真正的見到佛性,明心見性之後才能夠讓我們真正的於諸法得自在。所以 佛陀的教導,大致上我們可以說,就是包含了以上的這些內容。
但是這一些以上的內容,我們是不是很容易在外面,聽到外面的說法,就很容易去判斷它到底是不是佛教呢?比方說在佛教裡面,我們經常聽到一些名詞,比方說「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或者我們也常常聽到一些人會引用《心經》上面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當我們聽到這些名詞的時候,沒有錯,這一些都是佛教裡面的名詞;但是這些名詞,是不是真的代表它是佛教呢,恐怕還是需要進一步的深思。
因為名詞就僅僅是名詞而已,我們要知道它是不是代表佛教,還要進去看看,它裡面的道理到底是什麼。
那為了要幫大家更進一步的釐清什麼是佛教呢,我們不妨以 佛在當年,佛在最後要入涅槃的時候,給**們的訓示,我們從這裡切入。佛陀給**們的訓示有兩句話:一個是以戒為師;一個是以法為師。
一個是戒,一個是法。
從以戒為師來看,我們就提醒大家,因為佛戒——不管是聲聞戒或是菩薩戒,佛所制定的戒法本身就是完全清淨的戒法;所以,以戒為師這句話,實際上我們就可以瞭解到,佛陀一定不希望我們接近任何的怪力亂神的事情;因為,即便是在 佛陀在世的時候,也是嚴禁**在不當的場合任意展現神通。所以,各位觀眾,如果您碰到了有任何怪力亂神的現象,或者您知道有哪些道場有怪力亂神的這些事件的時候,建議您應該要儘速遠離,因為那多半不是佛教。
另外一點,以戒為師所衍生出來就是:絕對不會有任何地方,違揹我們的道德倫常。所以這個部分請大家也要特別注意,因為我們在許多的社會新聞上面,都看到有許多個這些事件是假借宗教的名義,然後去侵害了婦女們;這些狀況它之所以會存在,就是因為大家認為宗教的力量,可以凌駕於道德倫常。
這個部分我們如果從以戒為師的立場來看的話,可以看得很清楚,只要是佛教,絕對不會有任何地方違背道德倫常。
第三個,我們要跟大家說的是行善。行善這件事情,是因為大家都覺得,行善好像所有的宗教都是一樣的。沒有錯,行善是我們本來應該做的,佛教徒也是如此,但行善絕對不是代表佛教。
為什麼呢?簡單的我們來看看,佛在世的時候說法了四十九年,那這些說法,請大家回去看看佛教的經典,有哪些部分在教人行善呢?有的,可是在教人行善的經典,只佔了全部經典的一部分而已;所以,佛陀整個的說法,絕對不是全部都教人行善。
這就表示著,我們光是行善並不代表他真正傳承了 佛陀所教的教義。另外,從菩薩六度來看,菩薩六度裡面的話,佈施也只不過是六度裡面的其中一度而已,其他還有五個專案需要好好的去修學。所以,從此就可以看到,行善本來就是我們所該做的,但行善是不足以完全代表佛教的教義。
接下來,以法為師。我們就要跟各位提到是,我們希望大家以智慧為先,以智慧為先,依法不依人。也就是,今天不管您所親近的**,不管他的名聲有多大,或者您對他有多麼尊敬,但是您對他的說法,仍然是要回歸佛經來判斷:
他說的法,有沒有**違背了《金剛經》,有沒有**違背了《心經》,或者甚至有**跟《阿含經》不符合的。這個是我們提出,希望大家要依法不依人。至於說我們剛剛提到的經典的部分呢,的確,因為經典是從佛世以來到今天,這麼長久的時光裡面,我們可以依循的部分;但是不可避免的就是說,經典裡面隨著時間傳承的久遠,也不能避免的會混入一些,它的義理可能不太正確的部分。
所以,我們給大家的建議就是說,大家所熟知的阿含部的經典、般若的經典或是唯識的經典,包含《法華經》、《華嚴經》這型別的經典,都是所謂的正信的經典。但是,這裡我們沒有時間跟大家詳細說明,但是希望大家先遠離密教部的經典;那密教部的經典,如果各位要修習要閱讀的話,只有一部《楞嚴經》可以看,密教部的經典只有一部《楞嚴經》可以看!我們如果說能夠依 佛的經典,來作為判斷的依止的話,那麼不管上師有多大的名氣,或者我們跟上師有多深的情分,其實我們如果為自己的法身慧命著想的話,還是要回歸 佛說的經典,要對上師所說的法要一一來檢視。
最後要跟大家講,佛陀的全部的佛法,可以劃歸為解脫道跟佛菩提道。簡單跟大家說,解脫道就是教大家如何對治煩惱,佛菩提道就是教大家如何開悟——明心見性,然後於諸法能夠真正得到自在。
最後跟大家分享,前人梁啟超曾經在《學問之趣味》一文說,他說在寒冬裡面晒太陽的滋味非常的舒服,但是「太陽雖好,總要諸君親自去晒,旁人卻替你晒不來」;這就是所謂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們學佛過來的人,我們都知道,學佛對我們的人生真的幫助太大了;甚至不只是對這一世的人生,對於我們往後都會幫助很大,我們有深深的體會。也在這裡希望,能夠透過簡短的錄影內容,把佛法的美好介紹給大家,希望大家一同來學佛。
以上是摘錄於三乘菩提學佛釋疑第一集 何謂佛教? 正緯老師主講的部分內容
如何正確理解佛教/如何正確理解佛教
2樓:墉璺烈元魔
一句話說就是bai諸惡莫作du,眾善奉行,自淨其意zhi,是諸佛dao教
分開來說又有四內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涅容槃實相,般若波羅蜜多,並且又分別蘊含在不同的佛經和教理中,因為佛法博大精深,這樣寬泛而不深刻的解釋恐難讓人理解佛法的全貌,還是要自己在生活中加深體會。
如何正確理解 尊嚴 ,如何正確理解 尊嚴 二字
對我們窮人來說,尊嚴就是對自己不想做也不能做的事兒說 不 尊嚴是一個人自尊 自強 自立的精神。尊嚴,就是拒絕乞討。尊嚴,就是以自尊贏得別人的尊敬。人必自敬,然後人敬之。尊嚴二字不是你們所說的就能感覺到的,那只是說明一個人心理或者是感光上的,或許是 貧賤不能移 的其中一方面人格。與身份地位無關的人格....
如何正確理解債權信託,如何正確理解和執行稅法
債權信託是以金bai融企業及其他具有大 du金額債權zhi的企業作為委託人,dao以委託人難回以或無暇收回答 的大金額債權作為信託標的的一種信託業務。它通過受託人的專業管理和運作,實現信託資產的盤活和變現,力爭信託資產最大限度地保值增值。如何正確理解和執行稅法 稅法就是國家權力機關及其授權的行政機關...
如何正確理解全面戰略佈局,如何正確理解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四個全面 戰略佈局,即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國 全面從嚴治黨 四個全面 戰略佈局是目標與舉措的辯證統一,全域性與重點的有機結合,四個全面 之間具有內在邏輯關係。發展是時代的主題和世界的共同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發展目標。全面深化是進一步推動我國社會前進的根本動力,全面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