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政治改革措施

2021-05-04 04:59:20 字數 5182 閱讀 5285

1樓:彭文帝

首先是廢除行省制。2023年,朱元璋宣佈廢除行中書省,設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別擔負行中書省的職責,三者分立又互相牽制,防止了地方權力過重。

在軍事上,朱元璋廢除了管理全**事的大都督府,將其分為中、左、前、後、右五軍都督府,並和兵部互相牽制。兵部有權頒發命令,但是不直接統帥軍隊,都督府掌管軍隊的管理和訓練,但是沒有調遣軍隊的權力。這樣,軍權便集於皇帝之手。

在**機構改革的重點是廢除丞相制。明初中書省負責處理天下政務,地位最高。其長官為左、右丞相,位高權重,丞相極易與皇帝發生矛盾,明朝時以胡惟庸任相後最甚。

2樓:養順

為了鞏固明王朝的統治,朱元璋在明王朝建立後,從政治、經濟、軍事等許多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整頓和改革,進一步強化了**集權制度。

2023年,朱元璋廢除了元代行省制度,在全國設定了13個承宣布政使司,設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提刑按審使司分管行政、軍事和司法。這三個部門合稱「三司」,統屬**省轄。

2023年,朱元璋又借胡惟庸謀反案,對**機構進一步改革,廢除了中書省和丞相一職,由六部分理政務,聽命於皇帝,在政治上增強**集權。軍事上,朱元璋改大都督府為五軍都督府,在全國設立衛所制度,將軍權也集中於上。在司法上,設立大理寺,都審院,刑部合稱三法司主管刑獄之事。

通過這些改革,朱元璋集大權於一身,有利於明初政治的統一和政權的鞏固。

在經濟上,朱元璋鑑於元末農民大起義的歷史教訓,制定了休養生息的政策,積極推行恢復和發展生產的有利措施。他多次減免各地的賦稅,大力推行墾荒、屯田的政策,並規定3年免徵賦稅。這些都大大推進了經濟恢復的步伐。

據統計,明初的15年中,新墾田數共達1.8億多萬畝,佔當時全國可耕地的一半。

此外,朱元璋還十分注重水利工程的整治和興修。明初共修陂渠,堤岸5000多處;疏浚河道4100多條;開掘堰塘4.09萬多處。

在朱元璋統治時期,明政權吏治也較為清明,這與朱元璋大力打擊**汙吏、土誼劣紳是分不開的。朱元璋對於膽敢**的官吏,經常剝皮示眾,並制**皮囊懸於官府,懲戒官吏,一時間政清人和,據洪武二十六年的統計數字,明初全國戶數增長近10倍,耕地面積擴大4倍,農業、工業、手工業都有較快發展。

朱元璋一生勤於政事,事必躬親,是我國封建社會中不多見的傑出君主。他建立了明王朝,為我國民族統一大家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但他這個地方階級政治家同歷史上的許多皇帝一樣,為了鞏固其統治,濫殺無辜,屢興大獄,先後誅殺數萬人。

許多功臣勳將,文人墨客都慘死在他的屠刀下,又體現了他作為封建帝王的殘暴。

特別要指出的是,朱元璋首倡以領先股文取士,使明代無數知識分子搖頭擺尾,死攻八股,至死不悟,范進中舉就是最鮮明的寫照。以八股取士的制度極大地束縛了人們的頭腦,扼殺了無數人的才華。這一制度後被清朝統治者繼承下來,成為束縛人民思想的桎梏。

3樓:匿名使用者

1 設立行中書省掌握地方民事聽政和刑法

2 設立宰相,直接對皇上負責。

3 以監查玉吏代皇上行事各地。談和官吏,監查民情

4 設立東廠西廠特務機構監視官吏

他首先從地方機構改革著手。洪武九年(2023年),朱元璋下令撤銷行中書省,設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揮使司,分掌行政,司法,軍事權力,三者地位平等,互不統攝,向**負責。

而他更關心**改革。洪武十三年(2023年),他藉口胡惟庸謀反,趁機宣佈撤銷中書省,不設丞相,提高六部職權,分掌天下事務,直接向皇帝彙報。同時將掌管全國全**事的大都督府一分為五,改為前,後,左,中,右五軍都督府,分領所屬都司衛所部隊,但無權調兵。

洪武十五年(2023年),朱元璋為了加強監視,特別設立了特務機構錦衣衛,成為他實行特務政治的重要手段,也形成了歷史上有名的明代特務政治。錦衣衛隸屬於皇帝的親軍體系,長官為指揮使,下領官校。官為千戶,百戶,校為校尉力士,因穿橘紅色服裝,騎馬,故又稱「緹騎」。

錦衣衛下設鎮撫司,有監獄和法庭,成為「詔獄」直屬皇帝,權力很大。

另外,他改革科舉制度,大殺功臣等也極大加強了皇帝的權力,鞏固了他的統治。

4樓:有褶子的栗子

朱元璋從元朝至正四年由於家鄉遭到了連綿不斷的天災,離開了家鄉,到皇覺寺出家開始,一直到元朝至正十一年為止,是他做和尚的時期;然後從元朝至正十二年,一直到元朝至正二十七年為止,是他軍旅生涯時期,最後在元朝至正二十八年正月,朱元璋在金陵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定國號為「大明」,年號為「洪武」。然而,朱元璋在擔任大明王朝的皇帝之後,便馬上實行了一系列的政治體系改革。

第一,元朝滅亡的歷史教訓。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以後,便很快地總結了元朝滅亡的歷史教訓。他認為,元朝滅亡的主要原因除了由於元朝的殘暴統治以外,而且在權力上皇帝的權力沒有大臣的權力高,從而會使得君主不能在第一時間瞭解到所有的事情,也不可能看靠第一手材料,所以造成了皇帝完全聽從宰相的指揮,發出一些不利於國家良好生存的政令。

所以朱元璋決定要將這個流傳上千年的政治體制給改革一下。

第二,明朝以前的政治體制。明朝以前的政治體制大都是沿用秦始皇時期的政治體系,大體上是這樣的:在**設立宰相,用來負責**的所有事物。

同時,在**又分別設立了三府、中書省、六部、大都督府和御史臺這幾項行政體制。然後針對地方行政,也設立了行中書省和平章政事這兩個行政體制。但是,以上的政治體制在行政方面不僅是在環節上麻煩,而且會使宰相的權力大於皇帝的權力。

因此,就造成了主荒臣專的局面,使皇帝不能直接瞭解到全國各地的所有事物。

第三,朱元璋的政治體制。朱元璋的政治體制改革大體上分為兩個步驟:

其一,改革地方政治體制。朱元璋在明朝洪武九年,取消了行中書省制度。設立了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揮使司,分別掌管地方的行政、司法和軍事權力,並且地位平等,互不傾軋,可以直接向**負責。

同時,朱元璋又在浙江、江西、北平、廣西、四川、山東、廣東、河南、陝西、湖廣、山西這十一個省市設立了十二個布政使司,同樣負責地方的行政、司法、軍事等事物。最後,朱元璋又在明朝洪武十五年設立了雲南布政使司。

其二,**行政體制的改革。明朝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決定正式取消中書省和宰相制度。並且,提高了六部的地位,可以直接向皇帝負責。

朱元璋對以上的政治體制進行改革,不僅加強了皇帝的權威,使得明朝時期的君主**制度達到了頂峰,而且還提高了各個行政部門的辦事效率,從而使得許多緊急的事情會在很快的時間內得到處理。可是明朝君主**的加強對於明朝中後期的統治者來說,卻是一個最為嚴重的錯誤制度。那麼,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原因就是,明朝中後期所有的皇帝都是由於這一條制度,才出現了長達二十多年不上朝的明神宗萬曆皇帝、庸頑的天啟皇帝和喜好猜忌的明思宗崇禎皇帝。所以,使得大明王朝逐漸走向了滅亡的道路。由此,我們可以說朱元璋的君主**加強既播下了永樂盛世的種子,也埋下了明朝滅亡的基因。

朱元璋除了對行政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外,而且還對監察制度作了一個比較周密的安排。

第四,設立監督體制。雖說朱元璋是一位非常開明的皇帝,但他也是一個喜好猜疑的人。尤其是他晚年的時候,由於早年跟著他打江山的那些人此時早已成為朝中有權有勢的大臣了,而且還都是握有重要兵權的人,因此朱元璋就逐漸開始對這些大臣產生懷疑。

於是,朱元璋就想,怎麼辦才可以使他們這些人非常忠於我,以及忠於整個大明王朝呢?後來朱元璋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在朝廷裡面祕密地設立一個特務機構,由自己的親兵衛隊來擔任,用來監視這些大臣每天的日常工作,以及家庭生活。以防大臣們會蓄意謀反,推翻他的政權。

明朝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設立了錦衣衛。在錦衣衛中首先設定了長官是由指揮使來擔任,下面統領官校。然後設定了鎮府司,鎮府司下面有法庭和監獄。

主要管理的事物有侍衛、緝拿和刑獄這三個方面。

由於朱元璋所建立的這個監督機構在當時很見起效,從中發現了許多不法的**,因此明朝以後的統治者就紛紛效仿:首先明成祖在永樂十八年,設立了第二個特務機構,叫做東廠;然後明朝的成化皇帝在成化十五年,設立了第三個特務機構,叫做西廠。最後在正德初年,由於太監劉瑾的建議,在明朝建立了第四個特務機構,叫做內行場。

同時,太監劉瑾親自統領內行廠。後來在明朝正德五年,正德皇帝在處理完大太監劉瑾以後,當即取消了西廠和內行廠這兩個特務機構。至於先前的錦衣衛和東廠這兩個特務機構,,依然保留著,一直到明朝滅亡為止。

雖說朱元璋所建立的這個監督體制在當時對於查處不法**起到了不少的作用,但是它也為明朝末年的黨爭四起、宦官專權奠定了基礎,從而使得明朝的滅亡速度逐漸加快。

朱元璋在建立了大明王朝以後,相繼制定了地方行政體制、**行政體制和對**的監督體制,但是此時的朱元璋依然為了一件事所困擾,那麼這件事就是明朝的定都問題。

第五,明朝初期的定都問題。對於明朝的定都問題,朱元璋非常煩惱。起初,朱元璋想要把自己的根據地定在他剛剛起事的那個地方,後來經過反覆的捉摸,覺得不好。

在元朝至正十六年,朱元璋的軍隊一舉拿下了金陵。經過謀士對朱元璋的分析,朱元璋當即決定將金陵改名為應天府。從此,金陵這個地方就成了朱元璋的根據地。

後來,朱元璋在明朝洪武元年正月,建立了明王朝,當即定都金陵。

按道理來說,朱元璋已經將自己的都城定在了金陵,就不應該再為定都問題而頭疼了。但是在明朝洪武元年三月明朝軍隊在攻下了汴梁以後,就想要將明朝的都城定在汴梁。後來在四月份,朱元璋親自到汴梁實地考察了一下,回來以後覺得汴梁的地理位置還不如南京,處於四面受敵的境況。

可是朱元璋還發現了一個有利於明朝的地方,就是汴梁這個地方可以作為明朝的糧庫,以便於在打仗的時候,糧餉得到了充足的**。於是在明朝洪武元年的八月,朱元璋當即下達詔書,明確規定了將金陵改名為南京,將汴梁改名為北京。因此,明朝就出現了兩京制度。

然而,在明朝洪武二年八月明朝的軍隊平定了陝西以後,朱元璋想到了自己的家鄉濠州鍾離,同時為他出生入死的將軍大多都是與朱元璋是同鄉,所以朱元璋就在這年的九月在南京開始討論遷都濠州鍾離的問題。並且在這次討論中,朱元璋將濠州鍾離改名為安徽鳳陽。然後在明朝洪武七年,朱元璋下達了一個詔書,明確宣佈了修繕鳳陽,在鳳陽建立中都。

可是在明朝洪武八年四月,朱元璋突然間就將修繕鳳陽,建立中都的決定給取消了。那麼,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其實這裡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朱元璋發現這些在戰場上為他出生入死的大臣居然由於自己擁有了軍功,而開始對朱元璋有點不夠尊敬了,於是朱元璋一氣之下,將遷都事宜給取消了。

同時,朱元璋在洪武十一年,決定將明朝的京師定在南京。

雖說在洪武八年朱元璋已經取消了建立中都的決定,但是明朝的定都問題卻還在困擾著朱元璋。於是朱元璋在明朝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想要在關中地區建立明朝的都城,而且讓皇太子朱標到實地區考察一下。朱標回來以後,向朱元璋介紹關中地區的繁盛和發達等一些情況。

朱元璋聽到了皇太子的奏報以後,覺得把明朝的都城遷往關中地區是最好的選擇,當即宣佈要遷都的事情。可是,由於皇太子因病去世,使得朱元璋大為傷心,因此朱元璋這才算將遷都的問題放了下來。從而,使得朱元璋一直到去世也沒有將明朝的都城遷到關中地區,最後還是由他的兒子———明成祖朱棣才將明朝的都城正式遷往北平。

雖然說朱元璋在明朝初年實行了一系列有利於大明王朝向前發展的幾項措施,但是他在洪武中後期卻開始了他的一系列的錯誤的政策。

關於戊戌變法的政治改革意義的分析

立意主要看你想些什麼,比如說戊戌變法對中國的歷史推動 開頭可以有歷史變遷和歷史事件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引出戊戌變法 戊戌變法的政治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是一次愛國救亡運動。它要求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和擴大資產階級政治權力,符合近代中國發展的歷史趨勢,因此也是一次進步的政治改良運動。它傳播...

宋朝改革選官制度的措施,宋朝改革和發展科舉制的措施有哪些?(七年級上)

1 增加科舉取士名額 2 提高進士地位 3 進士不僅授官從優,而且升遷迅速。宋代的科舉,大體同唐代一樣,有常科 制科和武舉。宋代 重文輕武 所以也很重視科舉考試,但後期導致選官過冗過濫。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為減少,其中進士科仍然最受重視,進士一等多數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進士科為宰相科。...

請列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的措施和作用

說漢語,穿漢服,與漢族人通婚,改漢姓,改籍貫,鮮卑族人死後只能葬在洛陽,不能夠葬在平城。作用 促進民族融合。促進經濟發展,為隋朝的統一和唐朝的繁榮打下基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措施和意義 原因 民族匯聚逐漸成為時代的主流,社會矛盾加劇,生產力低下內容 於494年遷都洛陽。實施漢化政策 1 該穿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