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裡的東吳將領,三國裡的東吳將領

2021-05-04 13:51:54 字數 6083 閱讀 8485

1樓:

周瑜 大都督

程普 老都督

呂蒙 曾任都督

陸遜 曾任都督

黃蓋 水軍主要將領

甘寧 水軍主要將領

太史慈 馬上第一大將

周瑜左右護衛 徐盛 丁奉

一般將領 韓當 周泰 淩統 董襲 潘璋 朱然 陳武 蔣欽

2樓:原野三山

程普、黃蓋、甘新霸、周瑜、呂蒙、陸遜、魯肅等

3樓:傾聽

孫堅字文臺

孫策字伯符 孫堅的兒子,孫權的哥哥

周瑜字公瑾 魯肅字子敬 呂蒙字子明 陸遜字伯言 東吳前四任大都督程普 周泰 韓當 祖茂(這四位是跟孫堅打天下的老將) 甘寧字興霸太史慈 陸抗 蔣欽 凌操 淩統 徐盛

丁奉(雪中奮短兵)

文臣就不說了

4樓:匿名使用者

甘寧——百騎闖曹營,孫權說:「曹有張遼,吾有甘興霸」

太史慈——與小霸王孫策大戰n百合不分勝負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東吳四大軍事統帥程普&黃蓋&韓當——三朝老臣

周泰——一身都是傷疤的猛將

陸抗——陸遜之子,三國晚期東吳第一人

5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東吳名將

(一)六大元老

1.張昭(156年 - 236年),字子布,出生於彭城,是三國時期孫吳的一個重要的大臣。在《三國志》中張昭排列在吳國所有大臣之首。

《三國志》對張昭的評價是「昭容貌矜嚴,有威風……舉邦憚之。」。

2.程普(生卒年不詳),字德謀,右北平土垠人。三國時期東吳重要將領,孫家三代元勳。

《三國志》評曰:「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權能忘過記功,其保據東南,宜哉!陳表將家支庶,而與胄子名人比翼齊衡,拔萃出類,不亦美乎! 」

3.黃蓋(生卒年不詳),字公覆,荊州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北)人。三國時期東吳重要將領,孫家三代元勳。

三國志評曰:「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權能忘過記功,其保據東南,宜哉!陳表將家支庶,而與胄子名人比翼齊衡,拔萃出類,不亦美乎! 」

4.韓當(?? - 227年),字義公,遼西令支人。三國時期東吳重要將領,孫家三代元勳。

三國志評曰:「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權能忘過記功,其保據東南,宜哉!陳表將家支庶,而與胄子名人比翼齊衡,拔萃出類,不亦美乎!

5.朱治(155年—224年),字君理,丹楊故鄣人,三國時代東吳重要將領,孫家三代元勳。

三國志評曰:「朱治、呂範以舊臣任用,朱然、朱桓以勇烈著聞,呂據、朱異、施績鹹有將領之才,克紹堂構。若範、桓之越隘,得以吉終,至於據、異無此之尤而反罹殃者,所遇之時殊也。」

6.呂範

(二)五大丞相

1.孫邵(163年 - 225年),山東昌樂西人。東漢未年,他在北海太守孔融手下任功曹,後來,孔融投曹操,孫邵便隨振武將軍劉繇南下江南,後孫權封他為盧江太守。

222年,孫權封為吳王,孫邵為宰相。

2.顧雍

3.陸遜(183年—245年),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是三國時代吳國的大臣和主力軍師。自孫權賦予大都督以來,曾是多次率領吳**隊抵禦北方的魏國及西方的蜀國的核心人物。

後任吳國的丞相 (244年至245年)。

陸遜最著名的戰役則是防禦劉備來襲的「夷陵之戰 」(222年)。在這場戰爭中,劉備的軍隊於密林扎連營三百里,陸遜趁機以火攻大破之,大敗劉備於夷陵,使劉備不得不退回白帝城,不久更死在那裡,也以致於蜀國後期一蹶不振。

顧雍死後,陸遜被委任為丞相,但不久因支援孫權的太子孫和而被孫權多次譴責。陸遜於245年去世,享年62歲。據《三國志》記載,陸遜是被孫權反覆的責備氣死的。

4.步騭

5.濮陽興

(三)超級大將

1.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今安徽省廬江縣東南)人,東漢末年群雄孫策、孫權的重要將領。

三國志評曰:「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群桀,新蕩荊城,仗威東夏,於時議者莫不疑貳。周瑜、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2.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中國三國時代人物。孫權手下一謀士,為人寬厚,甚得孫權重用。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人。東吳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

3.呂蒙(178年—219年),字子明,汝南富坡(今安徽阜南市東南)人,三國時期孫吳重要將領。

三國志評曰:「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群桀,新蕩荊城,仗威東夏,於時議者莫不疑貳。周瑜、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呂蒙勇而有謀斷,識軍計,譎郝普,禽關羽,最其妙者。初雖輕果妄殺,終於克己,有國士之量,豈徒武將而已乎!孫權之論,優劣允當,故載錄焉。

」(四)十二名士

1.張紘

2.諸葛謹(174年 - 241年),字子瑜。東漢末年及三國時代人物。蜀漢丞相諸葛亮的胞兄,供職與孫吳政權,也是孫吳太傅權臣諸葛恪的父親。

3.虞翻

4.嚴畯是三國時期東吳的重要文臣之一。據《三國志•吳書•張嚴程闞薛傳》中所載「嚴畯字曼才,彭城(現江蘇徐州)人也。

少耽學,善詩、書、三禮,又好說文」,與諸葛瑾、步騭是好朋友,被張昭推薦給孫權作騎都尉、從事中郎。

5.闞澤(170年~243年),字德潤,會稽山陰人,三國時期的學者,性謙恭篤慎,孫權稱尊號後為尚書,嘉禾時為中書令、侍中,赤烏時為太子太傅,去世後孫權曾因痛惜感悼而食不進者數日。《三國演義》描寫闞澤是第一個識破周瑜打黃蓋的苦肉計,後自告奮勇向曹操獻詐降書,曹操識破後人面不改色,哈哈打笑,妙言讓曹操相信了詐降書,是苦肉計中的關鍵人物。

6.程秉

7.薛綜

8.陸績,字公紀,吳郡吳人,東漢末年孫權麾下官吏,官至鬱林太守、偏將軍,為《二十四孝》中懷桔遺親的主角。

三國志評曰:「虞翻古之狂直,固難免乎末世,然權不能容,非曠宇也。陸績之於揚玄,是仲尼之左丘明,老聃之嚴周矣;以瑚璉之器,而作守南越,不亦賊夫人歟!

張溫才藻俊茂,而智防未備,用致艱患。駱統抗明大義,辭切理至,值權方閉不開。陸瑁篤義規諫,君子有稱焉。

吾粲、朱據遭罹屯蹇,以正喪身,悲夫!」

《二十四孝》詩曰:「孝順皆天性,人間六歲兒。袖中懷綠桔,遺母事堪奇。」

9.駱統

10.張溫

11.陸瑁

12.吾粲

六)中期四大要臣

賀齊、呂岱、潘浚、陸凱

(七)孫權的兩個女婿

全琮、朱據

(八)名門之後

張休(張昭子)

顧譚(顧雍孫)

韓綜(韓當子)

陳表(陳武子)

太史享(太史慈子)

周循(周瑜子)

陸抗(陸遜子)

諸葛恪(諸葛謹子)

呂據(呂範子)

薛瑩(薛綜子)

朱異(朱恆子)

五)十二戰將

1.太史慈(166年 - 206年),字子義,東萊黃縣人,東漢末年群雄孔融、劉繇將領,後投靠孫策。

三國志評曰:「劉繇藻厲名行,好尚臧否,至於擾攘之時,據萬里之土,非其長也。太史慈信義篤烈,有古人之分。

士燮作守南越,優遊終世,至子不慎,自貽凶咎,蓋庸才玩富貴而恃阻險,使之然也。」

2.朱然(181年—249年),字義封,本名施然,三國時期東吳重要將領。

三國志評曰:「朱治、呂範以舊臣任用,朱然、朱桓以勇烈著聞,呂據、朱異、施績鹹有將領之才,克紹堂構。若範、桓之越隘,得以吉終,至於據、異無此之尤而反罹殃者,所遇之時殊也。」

3.蔣欽

4.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中國東漢末至三國時代吳國的武將。

5.陳武(?? - 215年),字子烈,廬江鬆滋人,東漢未年群雄孫權麾下將領。曾任別部司馬,最後官至偏將軍。

6.董襲(?? - 215年),字元代,會稽餘姚人,東漢未年群雄孫權麾下將領。歷任別部司馬、揚武都尉、威越校尉,最後官至偏將軍。

7.甘寧,字興霸,巴郡臨江人,三國時期的人物,通曉諸子,少有氣力,好遊俠。少年時是混幫派的不良少年。後來成為黃祖部下將領。經周瑜、呂蒙推薦後,在孫權帳下為將,立下數功。

據《三國志》記載,「寧雖粗猛好殺,然開爽有計略,輕財敬士,能厚養健兒,健兒亦樂為用命」。

8.淩統(189年 - 237年,一說為217年),字公績,吳郡餘杭人,三國時期東吳重要將領。

三國志評曰:「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權能忘過記功,其保據東南,宜哉!陳表將家支庶,而與胄子名人比翼齊衡,拔萃出類,不亦美乎!」

9.徐盛

10.潘璋(—234年),字文圭,東郡發乾人,三國時期東吳重要將領 。

三國志評曰:「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權能忘過記功,其保據東南,宜哉!陳表將家支庶,而與胄子名人比翼齊衡,拔萃出類,不亦美乎!」

11.丁奉(—271年),字承淵,廬江安豐人,三國時期東吳重要將領。

三國志評曰:「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權能忘過記功,其保據東南,宜哉!陳表將家支庶,而與胄子名人比翼齊衡,拔萃出類,不亦美乎!」

12.朱恆

6樓:臭道士愛萍

好多,周瑜不錯,陸績也還好

7樓:

程普、黃蓋、韓當、蔣欽

8樓:嶽小小宇

黃蓋、魯肅、周瑜、呂蒙等級

三國東吳名將

9樓:你好嘛

1、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合肥市舒縣)人。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身體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追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

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2、甘寧

甘寧遊俠,糾集人馬,持弓弩,在地方上為非作歹,組成渠師搶奪船隻財物,崇尚奢華,人稱錦帆賊。青年時停止搶劫,熟讀諸子。曾任蜀郡丞,後歷仕於劉表和黃祖麾下,未受重用。

建安十三年(208年),甘寧率部投奔孫權,開始建功立業。

曾經力勸孫權攻破黃祖佔據楚關,隨周瑜攻曹仁奪取夷陵,隨魯肅鎮益陽對峙關羽,隨孫權攻皖城擒獲朱光。率百餘人夜襲曹營,斬得數十首級而回。在逍遙津之戰,他保護孫權蹴馬趨津,死裡逃生。

孫權曾說:「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相敵也」。呂蒙曾說:

「天下未定,鬥將如寧難得,宜容忍之。」

3、太史慈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義,東萊黃縣(今山東龍口東黃城集)人。東漢末年名將,官至建昌都尉。弓馬熟練,箭法精良。

曾為救孔融而單騎突圍向劉備求援。原為劉繇[yáo]部下,後被孫策收降,自此太史慈為孫氏大將,助其掃蕩江東。孫權統事後,因太史慈能制劉磐[pán],便將管理南方的要務委託給他。

4、陸遜

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建安八年(203年)入孫權幕府,歷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

因受孫權賞識得以發揮卓越的軍事才能,地位漸至隆崇。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蜀章武二年(222年),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擊敗劉備。吳黃武七年(228年),陸遜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后,以陸遜為上大將軍、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

赤烏七年(244年)拜為丞相、荊州牧、右都護、總領三公事務,領武昌事。孫和、孫霸二宮之爭時捲入孫權父子相爭中,次年去世,終年六十三歲,追諡「昭」。

5、黃蓋

黃蓋(生卒年不詳),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人。東漢末年名將,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早年為郡吏,後追隨孫堅走南闖北。

孫權即位,諸山越不賓,黃蓋活躍在鎮撫山越的一線,前後九縣,所在悉平,遷丹楊都尉。

黃蓋為人嚴肅,善於訓練士卒,每每征討,他的部隊皆勇猛善戰。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時,黃蓋前往曹營詐降,並趁機以火攻大破曹操的軍隊,是赤壁之戰主要功臣之一,以功拜武鋒中郎將,他也因為此事蹟而被後人廣為傳頌。

**《三國演義》在刻畫黃蓋這一人物時描寫了「苦肉計」的故事。不久武陵蠻夷反,攻打城邑,黃蓋以五百人,放其半入,攔腰截擊,大破諸賊。春去夏來,寇亂盡平。

後又平討長沙益陽縣山賊,加偏將軍。官至偏將軍、武陵太守。有一子黃柄。

三國時期的建業現在的哪座城市,三國時期東吳的都城建業是現在哪座城市?

建業是南京的古稱,歷史上是三國之一的吳國建立都城的地方。建安十六年 公元211年 孫權將治所從京口遷往秣陵。建安十七年 公元212年 改秣陵為建業,同時修築石頭城。黃龍元年 公元229年 孫權在武昌稱帝,9月即遷都於此,稱作建業,為南京建都之始。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業。南京於是成為和曹魏的...

三國演義中東吳首領是誰,《三國演義》中的首領是誰?

吳是孫權,魏原來是曹操,後來是曹爽,蜀是劉備 從三國演義開篇,也就是公元184年黃巾之亂開始算起,東吳勢力起步時期的第一任首領是長沙太守孫堅,孫堅被劉表截殺之後,其長子孫策繼任,由於沒有根據地,因而投靠袁術,以玉璽為質借兵獨立之後,盤踞江夏 廬江一代,東吳勢力初步成型,公元200年,孫策被會稽太守許...

三國將領問題

1 五子三宗 五子 張遼 樂進 于禁 徐晃 張頜。三宗 夏侯淵 夏侯惇 曹仁。2 虎賁雙雄 典韋 許褚。3 西蜀五虎 關羽 張飛 趙雲 馬超 黃忠。4 東吳四督 周瑜 魯肅 呂蒙 陸遜。5 龍鳳郭賈 諸葛亮 龐統 郭嘉 賈詡。6 懿昱宮正 司馬懿 程昱 陳宮 法正。7 四傑四柱 四傑 周瑜 魯肅 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