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節為唐代的大節日之一 ,這一天 ,或閤家團聚,或上墳掃墓,或郊遊踏青,活動多樣。但是杜牧在池州所過的清明節卻不見陽光,只是「天街小雨潤如酥」,細雨紛紛。
2樓:種樹防塵
是的,描繪了清明節這一天的天氣狀況和見到的路上這些人的精神狀態。
3樓:阿鳳
這兩句詩描寫的是清明節這天,天上飄著雨,而人們祭奠親人,悲傷的心情讓人傷心的情景
4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不是描繪了清明掃墓時的所見所感,理解這句話要結合上下文來解讀。這首詩是杜牧任池州刺史時,經過金陵杏花村飲酒,所作。這幅詩歌描繪了一幅「雨中問路圖」。
由於短短詩歌展現了一幅動態場景,耐人尋味,在問路過程中,詩人獲得了別人的幫助,因此心中也有陣陣暖意,於是用詩歌記之。
《清明》賞析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時這天,細雨紛紛飄灑著,路上的行人一個個像丟了魂魄一樣向前趕路。請問當地之人,**才能買到酒喝呢?牧童遠遠的指著前面的那個杏花村。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兩句是說,清明時候,陰雨連綿,飄飄灑灑下個不停;如此天氣,如此節日,路上行人情緒低落,神魂散亂。
清明佳節詩人杜牧在行路中間,可巧遇上了雨。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可也是氣候容易發生變化的期間,常常趕上「鬧天氣」。遠在樑代,就有人記載過:
在清明前兩天的寒食節,往往有「疾風甚雨」。若是正趕在清明這天下雨,還有個專名叫作「潑火雨」。詩人杜牧遇上的,正是這樣一個日子。
詩人用「紛紛」兩個字來形容那天的「潑火雨」,真是好極了。「紛紛」,若是形容下雪,那該是大雪,所謂「紛紛揚揚,降下好一場大雪來」。但是臨到雨,情況卻正相反,那種叫人感到「紛紛」的,絕不是大雨,而是細雨。
這細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細雨紛紛,是那種「天街小雨潤如酥」樣的雨,它不同於夏天的如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種淅淅瀝瀝的秋雨絕不是一個味道。這「雨紛紛」,正抓住了清明「潑火雨」的精神,傳達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悽迷而又美麗的境界。
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慾斷魂」。「行人」,是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於「遊人」,不是那些遊春逛景的人。
「魂」不是「三魂七魄」的靈魂。在詩歌裡,「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緒方面的事情。「斷魂」,是極力形容那一種十分強烈、可是又並非明白表現在外面的很深隱的感情,比方相愛相思、惆悵失意、暗愁深恨等等。
當詩人有這類情緒的時候,就常常愛用「斷魂」這一詞語來表達他的心境。
清明這個節日,在古人感覺起來,和今天對它的觀念不是完全一樣的。在當時,清明節是個色彩情調都很濃郁的大節日,本該是家人團聚,或遊玩觀賞,或上墳掃墓,是主要的禮節風俗。除了那些貪花戀酒的公子王孫等人之外,有些頭腦的,特別是感情豐富的詩人,他們心頭的滋味是相當複雜的。
倘若再趕上孤身行路,觸景傷懷,那就更容易惹動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春衫盡溼,這給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層愁緒。這樣來體會,才能理解為什麼詩人在這當口兒要寫「斷魂」兩個字;否則,下了一點小雨,就值得「斷魂」,那太沒來由了。
再回到「紛紛」二字上來。本來,佳節行路之人,已經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悽迷紛亂了。所以說,紛紛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緒;甚至不妨說,形容春雨,也就是為了形容情緒。
這正是中國古典詩歌裡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一種絕藝,一種勝境。
5樓:珈藍利珠
是的,描寫了清明時節人們紀念祖先的掃墓活動
6樓:匿名使用者
就說明在清明節時候下雨,路上行人不斷魂,這就是給死去的人掃墓的時候
7樓:匿名使用者
是在路上的所見所聞,不是掃墓的時候。
8樓:長渺
這一句詩確實是表現清明時節,人們為了紀念祖先而寫了一首詩。是一種傷心的感覺。
9樓:羈旅驛路
是的,這首詩歌的題目就是清明
10樓:清歡
一年時間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講的清明節的時節。
11樓:
這句話就是寫清明掃墓時的情景。
12樓:
這句話就是描繪自己清明掃墓時的所見所感
13樓:小豬發財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是描寫了清明時節,掃墓時的景觀還有人們的思想感情。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當時什麼樣的心情
14樓:虎說體育
首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起筆破題,交代時令與天氣,以節令與環境來渲染淒冷的氣氛。清明時節,細雨淅瀝,春寒料峭,這既是自然背景的描述,又是全篇感情基調的鋪墊,暗示了詩人淒冷的物理感受和複雜的心理情緒。
這與宋代李清照《聲聲慢》開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意境有異曲同工之妙。次句「路上行人慾斷魂」,緊承首句意脈,點明詩中主人公的「行人」身份和正在趕路的狀態,「欲斷魂」三字是此篇的「詩眼」和理解的關鍵,特別突出了極為沉痛悲傷的心境。
作者以「欲斷魂」極寫心情沉痛的程度之深,昭示全詩情感基調。清明節深厚的文化底蘊飽含著「以人為本」的哲學理念和深切的人文關懷,杜牧《清明》十分典型。
15樓:遺忘ご文仔
清明 (唐)杜 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欲斷魂」是說行人被雨打得「狼狽不堪」,欲=「想要...」,不是「想」或「想念」;
斷魂 = 現在的口語「魂兒都要掉了」。就古漢語而言, 斷魂不等於「死去的人」。
作者也被雨澆了。清明啊,還很冷,故想喝杯酒暖暖身子。就有了下句的「借問酒家...」
這首詩在漢語世界裡流傳極廣,從詩詞的藝術高度來說,它無特殊高明的地方,但它來得
自然,可以說是渾然天成,無雕琢痕,這才是作詩最難的地方。當然,我並不是說推敲出
來的「一字千金」不好,如: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字,前面曾用了很多其它
的字,如:「過」「掠」等字,最後,還是推敲出個「綠」,果然此綠字成了詩眼,全詩
皆活。但是,推敲是人力可為的,可詩出自然只能偶爾碰到,不是人力所能追求的。
16樓:寒葉知秋
這一天正是清明佳節。詩人阿杜,在行路中間,可巧遇上了雨。 這「紛紛」在此自然毫無疑問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還有一層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實際上還在形容著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路上行人慾斷魂」。「行人」,是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在古代風俗中,清明節是個色彩情調都很濃郁的大節日,本該是家人團聚,或遊玩觀賞,或上墳掃墓;而今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是複雜的。
本來,佳節行路之人,已經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悽迷紛亂了。
接著寫行人這時湧上心頭的一個想法:往**找個小酒店泡泡妞才好?事情很明白:
尋到一個小酒店,一來歇歇腳,避避雨,二來小飲三杯,找個青樓女子慰問一下,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溼的衣服,最要緊的是,藉此也就能散散心頭的愁緒。於是,向人問路了。
而牧童在此暗寓皮條客,杏花村相傳是唐朝青樓最多美妓最多的地方。
17樓:武將裡頭我最大
作者當時心想——————【哎呀,人必須有先見之明,瞧,若我今天不帶傘,豈不是也如這群人一樣瘋跑,跟掉了魂兒似的?】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知杏花村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什麼樣的情景
小先生說 這首小詩,運用白描的手法,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我們勾畫出一幅真切的春景圖。首句用 清明 點出時令,用 雨 寫出環境和氣氛。紛紛 二字既描繪了春雨的意境,又寫出了雨中行人的煩鬱心情。雨紛紛 境界迷茫,令人惆悵。詩人在這裡運用了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第二句的 欲斷魂 傳神地描繪出此時此刻...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是那個詩人寫的?表達怎樣的感情
是唐代的杜牧寫的。這首詩描述清明時節主人公雨中趕路的愁苦心境和問詢牧童的瞬間情形,抒發異鄉思親的沉痛心情。清明 詩的作者杜牧正是運用這種歷史文化積澱,交代了詩中主人公不同於一般 行人 的特定身份,將自己肩負公務而不能與家人團聚的內心矛盾用詩歌的形式深刻生動地表達出來。杜牧 清明 詩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是什麼意思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意思是 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出處 出自唐代文學家杜牧的詩作 清明 原詩全文 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創作背景 此詩首見於南宋初年 錦繡萬花谷 註明出唐詩,後依次見於 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