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碧血一心
一退六二五 原是珠算斤兩法口訣。比喻推卸乾淨。
委罪於人 委:推委。把罪責推卸給別人。
避重就輕 指回避重的責任,只揀輕的來承擔。也指回避要點,只談無關緊要的事情。
敷衍塞責 塞責:搪塞責任。指工作不認真負責,表面應付了事。
互相推諉 諉:也作“委”,推辭;推諉:把責任推給別人。彼此之間互相推託,誰也不願承擔責任。
問諸水濱 濱:水邊。比喻不承擔責任或兩者不相干。
避重逐輕 指避開較重的責任,揀輕的承擔。
指李推張 指相互推委,逃避責任。
形容人推卸責任的成語
2樓:我是一個麻瓜啊
一退六二五 原是珠算斤兩法口訣。比喻推卸乾淨。
委罪於人 委:推委。把罪責推卸給別人。
避重就輕 指回避重的責任,只揀輕的來承擔。也指回避要點,只談無關緊要的事情。
敷衍塞責 塞責:搪塞責任。指工作不認真負責,表面應付了事。
互相推諉 諉:也作“委”,推辭;推諉:把責任推給別人。彼此之間互相推託,誰也不願承擔責任。
問諸水濱 濱:水邊。比喻不承擔責任或兩者不相干。
避重逐輕 指避開較重的責任,揀輕的承擔。
指李推張 指相互推委,逃避責任。
意思是推卸責任的一個成語叫“--其咎”
3樓:u盾
不咎既往 咎:責怪。對以往的錯誤或罪責不再追究。
動輒得咎 輒:即;咎:過失,罪責。動不動就受到指摘或責難。
既往不咎 原指已經做完或做過的事,就不必再責怪了。現指對以往的過錯不再責備。
咎由自取 災禍或罪過是自己招來的。指自作自受。
咎有應得 罪過和災禍完全是應得的。
無咎無譽 咎:過失;譽:稱揚、讚美。既沒有錯誤,也沒有功績。比喻工作表現一般。
引咎自責 咎:罪責。主動承擔錯誤的責任並作自我批評。
自取其咎 自己造成災禍或自己找罪受。
進退惟咎 指進退兩難而動輒得咎。
引咎責躬 主動承擔錯誤的責任並作自我批評。同“引咎自責”。
盈滿之咎 財富過於充足會招致禍患。
自取咎戾 指自招罪過。同“自取罪戾”。
4樓:華泰盛世園林
難辭其咎好不好 既往不咎是以前的責任可以不追究
形容一個人為了推卸責任 ,而找了許多爛理由而來掩飾自己過錯。成語有哪些 。
5樓:匿名使用者
有:指李推張、問諸水濱、敷衍塞責、避重就輕、委罪於人。
1、指李推張
讀音:zhǐ lǐ tuī zhāng
釋義:指相互推委,逃避責任。
出處:清·黃六鴻《福惠全書·錢穀·比較》:“臨期聽比,無指李推張之弊。”
譯文:快到期的時候再來比較,就沒有相互推委,逃避責任的弊端了。
2、問諸水濱
讀音:wèn zhū shuǐ bīn
釋義:比喻不承擔責任或兩者不相干。
出處:春秋末年魯國左丘明《左傳·僖公四年》:“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
譯文:如果楚國沒有朝貢,那是楚國的罪責,楚國敢不朝貢嗎?昭王南巡溺於漢,你們這是不承擔責任。
3、敷衍塞責
讀音:fū yǎn sè zé
釋義:指工作不認真負責,表面應付了事,出事時,推卸責任。
出處:清·李漁《芙蕖》:“僅鑿斗大一池,植數莖以塞責。”
譯文:僅僅鑿了斗大的一個池子,隨便種了幾株荷莖來敷衍了事,還常常以水池向地下滲水為苦。
4、避重就輕
讀音:bì zhòng jiù qīng
釋義:指回避重的責任,只揀輕的來承擔;也指回避主要的問題,只談無關重要的方面。
出處:宋·劉摯《侍御史黃君墓誌銘》:“民始不以多男為患,父子始不以避重就輕相去。”
譯文:民眾最初不認為多子嗣是禍患,父子最初不認為避重就輕有距離。
5、委罪於人
讀音:wěi zuì yú rén
釋義:把罪責推卸給別人
出處:唐代房玄齡《晉書·王裒傳》:“帝怒曰:‘司馬欲委罪於孤耶?’遂引出斬之。”
譯文:皇帝憤怒道:“司馬還想推卸罪責給我嗎?”於是將其拉出去斬首了。
6樓:匿名使用者
委罪於人、指鹿為馬、混淆黑白、顛三倒
四、是非混淆
一、委罪於人 [ wěi zuì yú rén ]
【解釋】:委:推委。把罪責推卸給別人。
【出處】:《晉書·王裒傳》:“帝怒曰:‘司馬欲委罪於孤耶?’遂引出斬之。
【譯文】:皇帝大怒,說:“司馬想歸罪於我嗎??’就拉出去殺了他。
二、指鹿為馬 [ zhǐ lù wéi mǎ ]
【解釋】: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自】:西漢 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
‘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
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譯文】:趙高想作亂,怕群臣不聽,於是先進行試驗,拿只鹿獻給秦二世,說:‘馬啊。
’二世笑著說:‘你錯了吧?對鹿為馬。
’問身邊的人,左右有人沉默,有人說馬以迎合趙高。”
三、混淆黑白 [ hùn xiáo hēi bái ]
【解釋】:混淆:使界限模糊。故意把黑的說成白的,白的說成黑的,製造混亂。指故意製造混亂,使人辨別不清。
【出自】:南朝 范曄《後漢書·楊震傳》:“白黑溷淆,清濁同源。”
【譯文】:黑白界限模糊,清與濁都混在了一起
四、顛三倒四 [ diān sān dǎo sì ]
【解釋】:
三、四:表示雜亂。形容說話做事錯雜紊亂。
【出自】: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四十四回:“連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顛三倒四,坐臥不安。”
五、是非混淆 [ shì fēi hùn xiáo ]
【解釋】:混淆:使界限不清。故意把正確的說成錯誤的,把錯誤的說成正確的。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八回:“紹是非混淆,公法度嚴明,此文勝也。”
【譯文】:袁紹是非混淆,公法度嚴明,這篇文章勝利了。
7樓:我是龍的傳人
1、敷衍塞責
【拼音】: fū yǎn sè zé
【解釋】: 敷衍:馬虎,不認真,表面上應付;塞責:搪塞責任。指工作不認真負責,表面應付了事。
【出處】: 清·張集馨《道鹹宦海見聞錄》:“委員共知其事體之難,始克竣事,半屬敷衍塞責。”
【舉例造句】: 官僚主義的表現,一種是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責的怠工現象。
2、敷衍了事
【拼音】: fū yǎn liǎo shì
【解釋】: 敷衍:做事不認真;了:完。指辦事馬馬虎虎,只求應付過去就算完事。
【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也有先作揖,後磕頭的,也有磕起頭來,再作一個揖的。禮生見他們參差不齊,也只好由他們敷衍了事。”
【舉例造句】: 我們辦事要認真負責,不應採取敷衍了事的態度。
8樓:匿名使用者
先強詞奪理,後顛倒黑白
9樓:徹西吟
李代桃僵 ...責無旁貸 ...互相推諉 ...明哲保身 ...
10樓:棋子望麥田
自私自利。隔岸觀火。強詞奪理。
11樓:布朗趙小乖
敷衍塞責
敷衍了事
敷衍塞責
讀音:【fū yǎn sè zé】
解釋:敷衍:馬虎,不認真,表面上應付;塞責:搪塞責任。指工作不認真負責,表面應付了事。
出處:清·張集馨《道鹹宦海見聞錄》:“委員共知其事體之難,始克竣事,半屬敷衍塞責。”
敷衍了事
讀音:【fū yǎn liǎo shì】
釋義:敷衍:做事不認真;了:完。指辦事馬馬虎虎,只求應付過去就算完事。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也有先作揖,後磕頭的,也有磕起頭來,再作一個揖的。禮生見他們參差不齊,也只好由他們敷衍了事。”
形容為了推卸責任找了許多理由來掩飾自己的過錯地成語有哪些?
12樓:穆子澈想我
1、顛倒黑白
【解釋】:把黑的說成白的,白的說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實,混淆是非。
【出自】:戰國·楚·屈原《九章·懷沙》:“變白以為黑兮,倒上以為下。”譯:把白的當成黑的,把上面當成下面。
【示例】:終日終夜,只是躺在煙鋪上,公事大小,一概不問,任著幕賓胥使,~。 ◎清·彭養鷗《黑籍冤魂》第七回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指故意的
【近義詞】混淆視聽、詈夷為跖、以白為黑
【反義詞】明辨是非、循名責實、順理成章
2、指鹿為馬
【解釋】: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
‘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
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譯:趙高想要叛亂(篡奪秦朝的政權),恐怕各位大臣不聽從他,就先設下圈套設法試探。於是帶來一隻鹿獻給二世,說:
“這是一匹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吧?
您把鹿說成是馬。”
問身邊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趙高說是馬,有的說是鹿,趙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傷(或陷害)那些說是鹿的人。以後,大臣們都畏懼趙高。
【示例】:東床已招佳婿,何似以羊易牛;西鄰縱有責言,終難指鹿為馬。
【語法】:兼語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混淆黑白、以白為黑
【反義詞】循名責實、是非分明
3、賊喊捉賊
【解釋】:做賊的人喊捉賊。比喻壞人為了自己逃脫,故意製造混亂,轉移目標,把別人說成是壞人。
【示例】:這個狡滑的小偷,偷了人家的錢後,還賊喊捉賊,嫁禍於人。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分句;含貶義
【近義詞】倒打一耙、顛倒黑白
4、倒打一耙
【解釋】:《西遊記》故事:豬八戒以釘耙為**,常用回身倒打一耙的絕技戰勝對手。自己做錯了,不僅拒絕別人的指摘,反而指摘對方。
【示例】:看來,他們上上下下都串通好了,而且要倒打一耙。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含貶義
【近義詞】恩將仇報、賊喊捉賊
【反義詞】以德報怨、是非分明
5、以白為黑
【解釋】:指顛倒是非。
【出自】:《呂氏春秋·應同》:“故君雖尊,以白為黑,臣不能聽。”
譯:雖然皇上十分尊貴,但是皇上如果顛倒是非,臣不能聽從皇上。
【示例】:王鳳擅權,谷永比之申伯;王商忠議,張匡謂之左道:此皆以白為黑,欺天罔君者也。
【近義詞】以黑為白、指鹿為馬、顛倒黑白
【反義詞】涇渭分明
13樓:布朗趙小乖
敷衍塞責
敷衍了事
敷衍塞責
讀音:【fū yǎn sè zé】
解釋:敷衍:馬虎,不認真,表面上應付;塞責:搪塞責任。指工作不認真負責,表面應付了事。
出處:清·張集馨《道鹹宦海見聞錄》:“委員共知其事體之難,始克竣事,半屬敷衍塞責。”
敷衍了事
讀音:【fū yǎn liǎo shì】
釋義:敷衍:做事不認真;了:完。指辦事馬馬虎虎,只求應付過去就算完事。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也有先作揖,後磕頭的,也有磕起頭來,再作一個揖的。禮生見他們參差不齊,也只好由他們敷衍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