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譯文】 湘夫人降落在啊北邊水中小塊陸地之上,舉目遠望(的樣子)啊使我發愁。輕輕吹拂(的樣子)啊秋天起風,洞庭翻起波浪(波:這裡用做動詞)啊樹葉飄零。
站在長滿白薠的岸上啊縱目遠眺,跟佳人相約啊在黃昏的帳幕之中。鳥兒為什麼聚集啊在(浮在水上的)水草中,漁網為什麼啊掛結在樹梢上(按,這兩句用鳥應在木卻集於薠、網當置水反掛於樹的反常情況,比喻期待殷切卻事與願違)? 沅水(水名)有白芷(香草名)啊澧水有澤蘭(香草名)(按,芷和蘭古人都用作佩飾),思念湘夫人啊卻不敢講。
恍惚(心神不定的樣子)啊瞭望遠方,只見江水啊緩緩流淌。 麋鹿為什麼覓食在庭院中?蛟龍(傳說中無角的龍)為什麼在水的邊際(按,這兩句意為,麋鹿本應處山野,為什麼到庭院裡來吃東西?
蛟龍本應居深淵,為什麼游到水邊?這都是湘君在心情紛亂之中的慨嘆)?清晨驅馳我的馬啊到水邊高地,傍晚渡河啊西岸邊(澨:
楚地方言,岸邊)。聽說湘夫人召喚著我,我將駕車飛馳與她一起前往。建造房屋在水**,覆蓋屋頂用荷葉。
牆用蓀草裝飾,庭以紫貝砌成,用散佈芬香的花椒泥塗壁。用桂木做屋樑,用木蘭作椽子,用辛夷作門楣,用白芷飾臥房。編結薜荔(植物名,桑科)做成帷幔,分開蕙草做室內的隔扇啊設定。
用白玉壓住坐席,用石蘭在室內散佈香氣。白芷修葺啊用荷葉作帷幄,纏繞啊杜衡(香草名)。彙集各種花草啊使庭院充實,陳設芬芳馥郁啊迴廊。
九嶷(山名)繽紛啊一起來迎,神靈的到來啊如雲(形容眾多)。 拋棄我的衣袖啊在江中,丟掉我的單衣啊在澧水邊。拔取水邊或水中高地的杜若(香草名),將把它贈送給我心中所思念的遠方佳人(即湘夫人)。
既然時機不能經常得到,那就姑且悠閒一番吧(容與:雙聲兩面詞,遲徊不進的樣子)! [編輯本段]【簡析】 傳說堯的女兒,舜的妃子娥皇,女英投湘江而死,死後成為湘水之人,稱湘夫人.
本篇是祭湘水女神的詩歌,和《湘君》是姊妹篇。全篇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語調去寫,描繪出那種馳神遙望,祈之不來,盼而不見的惆悵心情。 中學課本中多文與此相關。
《湘夫人》選自《楚辭·九歌》。「九歌」本是古樂章名,在《楚辭》中則是一組詩歌的總稱,共包括《國殤》、《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詩。「九」是個虛數,表示很多的意思。
王逸《楚辭章句》認為:「昔楚國南郢之邑,沅湘之間,起俗信鬼而好祠,起祠必作歌樂鼓舞以樂諸神。屈原放逐,竄伏其間,懷憂苦毒,愁思沸鬱,出見俗人祭祀之禮,歌舞之樂,其辭鄙陋,因作《九歌》之曲,上陳事神之敬,下見己之冤結,託之一風諫。
」大致言之成理。但將《九歌》完全定為屈原的自作心創,似有不妥。現在一般認為,《九歌》是屈原依據當地民間祭歌加工改寫而成,無論從內容還是從形式上看,此說均可信。
《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都是祭祀湘水神的樂歌。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對戀人神,或謂夫妻神。《湘君》是以巫師扮演得的湘夫人的口吻,抒寫追懷湘君的情景,《湘夫人》是以巫師扮演的湘君的口吻,抒寫追懷湘夫人的情景。
至於湘君和湘夫人作為湘水神的來歷,則多有爭論。當地流傳最廣的說法是: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時死於蒼梧,葬在九嶷山。
舜的妻子是堯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們追隨丈夫到沅湘,夫死而哭,淚水落在柱子上,使竹竿結滿了斑點,「斑竹」之名即由此而來(見《述異記》)。後世所湘妃、湘夫人、湘妃竹諸說,均源於此。但傳說就是傳說,無所謂真假之辨。
現在我們應當知道的是:這兩首詩作中,有著豐厚的上古神話時代的歷史文化積澱,並由此給它增添了濃郁的神祕浪漫色彩。 《湘夫人》是湘水男神和女神互相表達思慕之詞。
古代楚國沅、湘一帶,有祭祀男女水神之俗;後以舜為湘君,以舜二妃(娥皇、女英)為湘夫人。屈原以他獨有的藝術情思對原有的傳說、民俗、歌詞去粗取精,整理潤飾,創作為樂歌。在迎神賽會上,有扮演二神的男女巫師對唱,又有眾巫伴唱配舞。
[編輯本段]【評點】 《九歌》實為祭歌,是屈原在當時楚國祭歌基礎上加工而成的一套歌舞辭。祭祀娛神時,由巫者扮演,或獨歌獨舞,或對歌對舞,或合唱合舞。讀《湘夫人》,我們可以想象出這樣的情景:
湘君迎候湘夫人於洞庭始波,木葉飄零之時,但可望而不可及。他築芳香宮室於水中,以待湘夫人之來臨,然而始終未能相見,只能飲恨終生。《詩經》有: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蒹葭》)寫懷人不得之情,悽迷哀慕之感,令人嗟嘆惆悵難已。《湘夫人》中寫湘君待湘夫人而不至之懷戀怨慕之情,同樣悽豔哀惻,令人感慨。
愛而不見,怎一個「愁」字了得。築室水中,容與江濱,湘君之期望和失望,正與《湘君》中湘夫人之深情相互映襯。寸心難表,兩情不通,會合無緣,生離死別,自是古來恨事,又豈止兒女旖旎之情!
「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寫景如畫,彷彿一幅秋風圖。千古以下,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見之水波、木葉,寫出不可見之嫋嫋秋風,寫風而有畫意。以水畫風之理,李善注《文選》「物色」類時雲:
「有物有文曰色,風雖無正色,然亦有聲。《詩·注》雲『風行水上曰漪』。《易》曰:
『風行水上曰渙。』渙然,即有文章也。」蘇洵《仲兄郎中字序》:
「蕩乎其無形,飄乎其遠來,既往而不知其跡之所存者,是風也,而水實形之」;朱翌更雲:「風本無形不可畫,遇水方能顯其質。畫工畫水不畫風,水外見風稱妙筆。
」(《謝人惠淺灘一字水圖》)。以樹形風,更是古詩慣技:「柳枝西出葉向東,此非畫柳實畫風。
」(江湜《彥衝畫柳燕》);「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午條盡向西」(劉方平《代春怨》)。此賦中寫風之名,水木皆及,而又顯得蕭散清空,實高於後人,謝莊《月賦》本之,直接用為:「洞庭始波,木葉微脫。
」極好地烘托了月夜之境。《湘夫人》此二名之妙,還在以景寫情。劉熙載雲:
「敘物以方情謂之賦,餘謂《楚辭·九歌》最得訣。如『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是寫出『目眇眇兮愁予』來;『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湲』,正是寫出『思公子兮未敢言』來,俱有『目擊道存,不可容聲』之意。「(《藝概·賦概》) 鳥萃萍中,罾在木上,與麋食庭中,蛟在水裔,這種以反常之事為喻之法,在《楚辭》中很常見。
如《湘君》中言:「採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卜居》則雲:「世混濁而不清,暗翼為重,千鈞為輕。
」而情詩以反常不可能之事為喻,在中外詩歌中都是常法,所謂「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漢樂府《上邪》)之類,均是其例。 其它相關述評 一、神戀生活中期約難遇的悲劇情景 這首詩的題目雖然是「湘夫人」,但詩中的抒情主人公卻是湘君。
詩中擷取湘君與湘人愛情生活中的一個期約難遇的片段,著重抒寫湘君的一系列追尋行為和心理活動,表現出湘君對湘夫人的真摯愛情和對幸福美滿生活的追求。全詩大致可分四段,由於寫的是神的愛情,意境朦朧難解,須潛心體悟。 首四句是第一段,總提湘夫人期約難遇、湘君哀愁頓生的情景。
從後文中「聞佳人召予,將騰駕兮偕逝」兩句看,湘君與湘夫人似乎有過預約,湘君就是為赴約而匆匆趕來的。但來到期約地點一看,情況卻發生了變化:「帝子降兮北渚」,湘夫人是來了,但卻降臨在北面那個小島上,兩個人只能隔水相望。
這情景,就像《詩經?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一樣,可望而難即。「目眇眇兮愁予」,寫他只能在渺渺茫茫、似有實無中遙望、追尋,於是一股失落的愁情就在心中升騰起來。
而秋風嫋嫋、水波盪漾、落葉飄零,則是通過寫景來渲染這愁情。 第二段十四句,都是寫湘君在期約難遇後的追尋行為和心理活動。「登白?
兮騁望,與佳期兮夕張」,寫登高遠望,日夜等待。「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是說在沅江、澧水相夫人往常出沒的那些地方,本來應當有相遇表白的機會,但錯過了,想來實在令人追悔、懊惱。「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湲」,是說湘君放眼追尋,到處都是浩渺煙波、潺湲流水,沒有相夫人的半點蹤影,於是他的精神陷入了恍惚之中。
「朝馳餘馬兮江皋,兮濟兮西澨」,寫湘君在恍惚中仍日夜馳馬沅、湘之間,頗是《蒹葭》中「溯洄」、「溯游」反覆「從之」的情景。「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與其說是真有這樣的召約,不如說是湘君的內心想望:在神志恍惚的追尋中,他耳邊彷彿時時有相夫人的聲音在呼喚自己一同飛向那幸福的愛情港灣。
於是,詩意也就自然地過渡到第三段的幻境。在這第三段的行文中還穿插描述了「鳥何」、「罾何」、「覓何」、「蛟何」四種反常景象,那是對湘君期約難遇尷尬處境和懊惱心情的比況和烘染。 第三段十六句,鋪敘湘君在水中裝修新房以迎娶相夫人的情景。
這是在失望與希望的交織中,從恍惚神志中生發出來的虛幻空間。先寫築室建房、美飾洞房,再寫彩飾門廊、迎接賓客,極盡排場,百般美化,物色華麗,情調歡快,充分顯現出湘君對理想愛情生活的執著追求。 最後六句是第四段,寫湘君離開期約地點時的行為和心境。
相夫人最終沒能出現,湘君的心境也由夢幻回到無可奈何的現實。於是,他將自身的衣物拋入江中,遺贈信物以及寄託真情相思。採一枝芳香杜若留待以後送給「遠者」,則意味著希望猶存,思念和追求還將繼續。
「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是勸自己把眼光放遠,在曠達自解中見出對幸福愛情生活永不放棄的韌性。 二、屈原的感情寄託和讀者的連類出發 《湘夫人》的意境內涵是多層面的,上面的分析只是了其中神的愛情生活層面。另外還有三個層面也值得注意,那就是水神的祭祀儀式、屈原的情感寄託和讀者的連類生髮。
關於水神的祭祀儀式,放到藝術特色中去談,下面談談
二、三兩個層面。 《湘夫人》是屈原根據祭祀水神的樂歌加工而成的。加工祭祀樂歌必須適應祭祀儀式的需要,但同時也是一個自我感情宣洩和精神補償的過程。
當時屈原正被楚王流放在荒蠻的沅、湘一帶,處境艱難,心情憂傷,但仍然時時掛念國事,執著理想,期盼楚王能回心轉意。這一切,都會在樂歌的加工過程中,自覺不自覺地與湘君的處境、心情、追求發生同構共鳴和同頻共振。從湘君期約難遇、可望難即的悲劇情景,我們是否可以聯想到屈原一再被楚王疏遠、流放的遭遇?
湘君在沅江、澧水兩岸徘徊、追尋的身影,是否有時會疊印著屈原「行吟江畔」的「上下求索」形象?湘君對真摯愛情、美滿生活的執著追求,是否寄託著屈原對政治理想、復興事業的至死不渝?湘君在無可奈何情況下的「逍遙容與」,是否融進了屈原在人生偃蹇路途中的寬解**?
文學作品中的作者情感滲透,一般不能說這裡一定有什麼,那裡肯定是什麼,但它確實處處有,時時在,須由讀者在潛心體味中感悟得之。 《湘夫人》寫的是神界的愛情生活,但處處流溢著人間的現實情味,因此,我們又完全可以把它作為當時楚地民間的愛情詩來讀。但這還不夠,因為詩的水神祭祀底蘊不是愛情,屈原的情感寄託也不是愛情。
而且讀者的自由閱讀,也總是要衝破題材的侷限而進行更廣泛的異質同構連類發生。這是必然的規律。當我們由湘君期約難遇的處境,聯想到「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情景時,當我們由湘君在沅、湘兩岸到處追尋相夫人時,聯想到「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帝子降兮北渚」,不就是「宛在水**」嗎?)的情景時,《湘夫人》的意境空間一下子就擴大得難以窮盡了:社會人生中,一切執著追求而始終虛幻難得的種種現實境況,一切由雖執著追求卻始終虛幻難得所引發的憂愁、懊惱、惆悵、失望,似乎都可以在這裡得到同構感應和精神寄託。
這就是《湘夫人》」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的意境空間,也是詩之所以為詩的真正魅力所在。
寫湘夫人的讀後感,寫一篇湘夫人的讀後感
英雄難遂風雲志 烈士空懷報國心 陸游 書憤 七律鑑賞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 1186 亦即陸游第二次罷官退居故鄉山陰 今浙江紹興 的第五年春天,因撫今追昔,感壯志難酬,一腔悲憤激盪胸中,發而為詩,遂成千古絕唱的 書憤 律詩的結構佈局,一般在四聯的分配上為起 承 轉 合,即首聯起頭髮端,頷聯承接申說,頸聯...
怎麼寫讀後感,讀後感怎麼寫
教你讀後感怎麼寫,如何寫好讀後感 如何寫讀後感?一 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 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 讀後感 也可以用 讀 有感 二 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
怎麼寫讀後感,怎麼寫讀後感
好好看下面的參考資料.十分詳細的參考資料 後感,就是讀了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或讀了一段話,或讀了幾句名言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 感 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書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