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今年中國高校招生錄取率超過50%,大約有470多萬新生已經跨入大學校門。這個數字再創歷史新高。而同時,今年畢業的330多萬應屆高校畢業生中,到現在為止已經找到工作的,據說僅為70%,這就意味著另外30%也就是將近100萬年輕人(不包括頭兩年「積壓」的數量),在花掉爹孃的大筆儲蓄後還要守在家裡靠別人侍候衣食。
我有兩個親戚,家裡條件都不好,其中一個的孩子今年剛畢業,讀大學共花了近三萬元(注意,錢雖少,但這大部分可是借來的),原本指望畢業後找個好工作,讓家裡人過上好一點的日子,沒想到至今還呆在家裡,一家人愁得幾乎絕望。另一個的孩子剛上大二,孩子的爸媽看到這種情況,原來的理想也逐漸動搖,想勸孩子放棄大學去打工,但又擔心刺激孩子,一家人都暗暗為將來的日子發愁。
我不太清楚中國有多少這樣的家庭。有人說,大學生找不到工作是因為能力差,或者不願意差工作。對此,我要說的是,如果大學生普遍能力不夠,高校難道就沒有責任嗎?
大學生如果都去幹起點很低的工作,那還有必要上大學嗎?
另據海外**報道,中國的大學近年不斷擴大招生,大學畢業生一年比一年多,但提供大學生的職位卻稀少,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主要原因;而中國致力成為世界製造工廠,多年來全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但就業職位大多是勞動密集型,不那麼需要大學畢業生。
對於高校樂此不彼的擴招,我想說的是,如果社會的確不需要這麼多大學生,那麼,高校不斷擴招是為了什麼?
另一個問題是,如果今後每年都有上百萬甚至更多的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會不會造成社會動盪?
很多高校,為何大量擴建擴招?
大學擴招是怎麼一回事
2樓:步流愛英達
為了實現以下好處:
1.提高高中升學率,使更多學生圓了大學夢。以前,上大學等於拿到了鐵飯碗。大學急劇擴招,升學率持續上升,進入普通高校不是難事。
現在家長、學生和高中所關心的側重點不再是能否上大學,而是上什麼樣的大學。
2.提高國民素質,提升學歷,縮小與國外受教育水平差距。2023年,我國高等教育總規模達1600萬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高職在校生、研究生從數量上**。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僅為2%-3%,經過近幾年的擴充套件,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15%,初步進入到大眾化教育階段。
3.推遲初次就業時間,緩解就業壓力。當前階段,人口特別多,教育可以使更多的人呆在學校,減少當前的就業人數,降低就業壓力。龐大的群體一旦進入就業隊伍,勢必對就業造成巨大壓力。
發展高等教育是緩解就業壓力的有效辦法,也是按學齡期學生人數比例發展教育的必要措施。
4.發展經濟,拉動內需。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進入低谷,大幅度發展我國高等教育規模,藉此拉動內需,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並帶動經濟的增長。擴大和發展了教育產業,使教育成為一門熱門投資行業,增加了人們對教育的投資和消費,也增加了教育從業人員,帶動了教育相關行業的發展。
5.實現教育發展階段性飛躍。我國大規模擴招,提升教育發展階段,是使更多的適齡青年享受教育的一個措施。
3樓:猶悟由欣美
大學擴招的目的是提高全中國國民的文化素質,從這點來說沒有錯。但是從就業的這方面的來說,大學生擴招後導致現在的大學生就業難,也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但是大家是否有想到,既然大學生擴招了,那麼考大學容易了,那麼大學生也不再是天之驕子了,所以大學生如果可以轉化一個角度不要把自己放在一個太高的高度上,那麼總能夠找到自己適合的工作的,大學生就業也不會再是一個難題。
4樓:青澎納翠桃
人才疏導
延緩就業
提高層次分流人才
錯過人口時間查
促進投資消費
高校擴招為什么緩解就業壓力,高校擴招為什麼緩解就業壓力
先說現在的社會經濟狀況吧。現在世界社會經濟受美國金融風暴的影響,導致全球經濟緊縮,人們不願意花錢,各類工廠裡面所生產地產品賣不出去,就面臨著入不敷出的危險,所以世界各企業工廠都在裁員。然而,大量的高中畢業生一出來所面臨的問題就是找工作,到處裁員,何來工作崗位?高校的擴招,減少了進入社會裡面的高中畢業...
中國的大學為什麼熱衷於改名,高校為何熱衷更名 更名有何作用
提升知名度吧,個人認為這個辦法有點low 世界上最長的路就是中國大學改名的套路,為什麼中國大學熱愛改名?大學改名字是為了讓自己顯得更加高大上,讓別人覺得這是一個身份的象徵,這是一個智慧的載體,這是一個人文主義的家園,例如我們這裡有一個德州科技學院,你看到的第一眼是不是在中國的德州?難道你會以為是德克...
很多人存了很多錢卻不買房是為什麼
我覺得看情況吧,有些人是因為住了自己很滿意的房子了,也不需要其他的房子了,所以不會選擇用剩下的錢來買房了,可能會去選擇別的方式去花費這筆錢,如果死家庭已經很穩定了的情況,但是家裡有孩子還在上學的,後面的花銷還是蠻大的,首先還是需要為孩子考慮的。另一種情況就是年輕人的情況,現在依舊還是有很多在外打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