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被當做弱智君王,罵了幾千年,為何現在有人說他是最聰明的

2021-07-02 14:11:31 字數 4983 閱讀 4342

1樓:李昆看歷史

蜀國的滅亡是因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劉禪已無力迴天,才有了扶不起的阿斗之說。首先劉禪繼位,諸葛孔明沒有放權。東征西伐是諸葛亮的決策,也是劉備三顧茅廬之後定的奪取天下的方針策略。

隨著環境大勢的變化,劉禪沒有自主權,諸葛亮也沒有隨大勢而變化,也就是說戰略上沒有變化,沒有隨大勢而改變戰略,造成了自己鞠躬盡瘁,壯志未酬身先死,最後一個爛攤子落在劉禪的手裡,國力已經衰弱,蜀國能人輩出也無力迴天了。至此劉禪揹著扶不起的阿斗樂不思蜀了。

像我們上中學那會兒收錄課文裡的那篇陳情表的作者李密,不願出仕晉朝做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覺得劉禪是個明君,像劉禪的漢朝九十萬人口,除去一般婦女,剩四五十萬,再除去老人和孩子,就這樣供養十幾萬軍隊,三四萬官吏,而且對外戰爭還要種地,生產鋼鐵,兵器,餵馬等等,諸葛亮一出去進攻就帶走全部兵勇,估計家裡都沒人種地了,就這樣興兵北伐了五次,歷時六年,整個國家忙於備戰,連人口生息繁育的事都不做了,而且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出動十三萬精兵,外加十幾萬農夫,每天消耗糧食就四萬石,一個月就一百二十萬,兩個月就得花二百四十萬,如果諸葛亮不能攻城略地,以戰養戰,將巨大的戰爭壓力轉嫁到魏國,他們後漢的國力總會難以維持。

但劉禪心急歸心急,心裡也明白,北伐中原,匡扶漢業一直是諸葛亮的夙願,如果這個願望都滿足不了,他的相父很可能會立即垮了。所以也一直不惜代價,毫無異議的支援他。諸葛亮把舉國力量都投進去了,如果不能成功,它的反噬之力很可能會翻轉過來壓垮整個後漢。

我個人感覺劉禪這個皇帝比跟他同時代的曹睿,孫權都好一點,雖然一方面也可能是諸葛亮的教導,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卑以自牧,還搞宮中府中俱為一體,從劉禪開始,年紀輕輕就青菜豆腐白米飯過日子,這樣也才能讓臣民心服,每天糧食定量,多餘的都運到前線。比起曹睿大修宮殿房子,又是尋珍覓寶,雖然也跟家境有關吧,但劉禪卑其宮室,儉其衣食,不以百姓的役力而奉己一人,比曹睿強多了,而且劉禪心地寬厚善良,雖然孱弱,也比孫權還有他子孫要好。

2樓:魁哥說歷史

劉禪並不是昏君,而是三國時期最聰明的,原因如下。

其一,劉禪在位40年,沒有大的叛亂。

和曹魏249年發生的高平陵之變,東吳孫峻、諸葛恪專權相比,蜀漢在這40年中,幾乎沒有宮廷政變。劉備死後,“相父”諸葛亮掌權,“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把蜀漢內外治理得國泰民安,不需要劉禪多動腦筋。劉禪只需要逢年過節主持祭祀儀式即可。

在諸葛亮之後,是蔣琬、費禕、姜維先後掌權,他們都能在劉禪的領導下安安分分地辦事情,沒有想過叛亂,奪權之類的事情。這40年中,劉禪始終牢牢抓著蜀漢朝政大權,沒有旁落。而同時期的曹魏、東吳,都因為皇權更迭,大權旁落,還因此發生了兵變,血流成河。

其二,劉禪識時務,知進退,為保全成都老百姓,開城投降。

公元263年,鄧艾偷渡陰平小路,消滅諸葛瞻七萬御林軍,進入蜀漢腹地,包圍成都。此時的劉禪面臨兩個抉擇,即血戰到底,還是開城投降。這是一個艱難的二選一,劉禪思索良久,不能決斷。

這時的蜀漢,還有不少遠在邊關的精銳軍隊,如劍閣的大將軍姜維、南中都督霍弋、巴東太守羅憲,這些都掌握重兵。如果劉禪在成都組織御林軍抵抗鄧艾的進攻,與城共存亡,再發出勤王令,讓這些邊關軍隊回援,應該有八成的把握吃掉鄧艾軍隊,轉危為安。

可是,他在投降派譙周的勸說下,為了保全成都的老百姓,選擇了開城投降。其實早在劉備包圍成都時,益州牧劉璋就為了益州的老百姓免受戰爭之苦,開城投降過。現在,劉禪也是同樣的選擇,他們都是為了保全老百姓,不計較個人得失的好君主。

其三,劉禪發揮出“影帝”水平,成功騙過司馬昭,安度晚年。

劉禪投降後,雖然經過鍾會、姜維之亂,也沒改變投降的事實。他於公元264年進入洛陽,受到晉公司馬昭的隆重接待,被封為安樂公。在宴會上,演奏蜀中樂曲和歌舞,這讓蜀漢舊臣們想起亡國之痛,一個個低頭流淚,沉默不語,而劉禪喜滋滋地欣賞樂曲。

這時,司馬昭問劉禪:“安樂公是否思念蜀?”劉禪回道:

“此間樂,不思蜀也。”

這一句“此間樂,不思蜀也。”也就是後世所說的“樂不思蜀”。劉禪知道自己的處境,知道這是司馬昭對自己的考驗,如果自己一個回答不好,可能招來殺身之禍。

自己一個人身死是小,如果連累了蜀漢舊臣及老百姓,罪就大了。因此,他效仿父親劉備當年“驚雷失筷子”的手法,來了個“樂不思蜀”,安全過關,得享晚年。《漢晉春秋》中記載如下:

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總結:如果說劉禪是一個“千古一帝”那明顯是誇大了,也不符合歷史事實。如果說劉禪昏庸無道,殘暴不仁,也有失偏頗。他卻是三國時期最聰明的。

3樓:木槿讀書

“樂不思蜀”作為一個成語廣為流傳,就是起源於劉禪的,蜀國始於劉備,終於劉禪。

蜀國被魏所滅,劉禪投降,魏帝封他為安樂公。在一次宴會上,故意安排蜀國的節目,劉禪歡樂嬉笑,無動於衷。而這個成語的意思也是說劉禪甘於被虜,不思復國,劉禪也作為弱智君王被罵了幾千年。

其實我們看,劉禪在諸葛亮病逝之後,仍然能夠保守江山三十年,雖然沒有什麼建樹,但是也沒有什麼大亂。

劉備在臨終時,曾經把劉禪託付給諸葛亮,對劉禪也做了交代,對諸葛亮要”事之如父“。劉禪嚴格遵守劉備的遺言,一切活動都交給諸葛亮,從來不去幹涉”按照丞相說的做“。

也就是說他知道諸葛亮的品性,交給諸葛亮放心,而諸葛亮鞠躬盡瘁,確實也是非常可靠。

但是諸葛亮去世之後,他廢除了丞相制度,將大權交給了蔣琬和費禕,顯然他們沒有諸葛亮可靠。但是劉禪讓他們分管軍政,能夠互相制約平衡,可以很好的扼制他們的野心。

而且劉禪當政期間,很少出現**大臣的情況,也可以說是一個仁慈的君王。

其實在三國鼎力的階段,蜀國的國力一直就不強大,歷史上朝代更迭是車輪滾滾,一直上演,就算再有能力,也充當不好這個接盤俠。就算被後人詬病的樂不思蜀,對於劉禪來說,何嘗不是一種選擇呢,他通過這種方式,保全了自己。

劉禪雖然不是英明神武,但是也不是弱智,之所以被人如此看待,還是在演義中,突出了諸葛亮,他做了陪襯。

4樓:亭殿閣

事實上,劉禪並不是沒有治國之才,他在位期間,發展經濟,與民生息,回顧劉禪的一生讓人想起一句話,我不要天上的星星,我只要塵世的幸福。

有一個人,如果說他是素絲無常,唯所染之,大多數人猜不到他的名字,而如果換個說法,說他是扶不起的阿斗,幾乎所有人都會恍然大悟,哦,就是那個開城門投降,後又樂不思蜀的劉禪啊!

事實上,劉禪並不是沒有治國之才,他在位期間,發展經濟,與民生息,諸葛亮死後,還能在群雄割據的三國時期支撐數十年,能力並不平庸。而這樣的劉禪,之所以被後世詬病,一是因為蜀漢滅亡,二是因為亡國之後,他又語不驚人死不休道:“此間樂,不思蜀”。

由於歷史有時候並不是人們看到的那麼簡單,劉禪的樂不思蜀,根據目前學者的研究,大致可以推斷出兩點,往小了說,是為了自保,往大了說,是為了天下統一。從劉禪的為君之道,以及後來蜀漢舊部和劉禪本人的結局來看,這兩點是符合史實的。不過,這些都是從政治角度推測,以理性角度分析的,那麼如果沒有這些政治因素,這句話,會不會也包含了劉禪真實的想法呢?

他或許,其實並不想做皇帝,他不想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只想擁有平凡的幸福?

根據史書記載,劉禪登基為帝時,年僅十七歲,還只是一個少年,而這個少年,在此之前,他經歷了失去至親的痛苦,也被迫和摯愛分離。

劉備摔孩子一事,古往今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幾乎所有人都記住了趙雲長阪坡救主的英勇,以及劉備的惜才之心,帝王之術。可沒有人記得,在那一年的長阪坡,劉禪的生母,為了不拖累趙雲帶走自己的孩子,也為了不讓自己成為曹操威脅丈夫的人質,那個柔弱的女子,投井自盡了。對於劉備而言,那只是他的妻妾中一個人而已,對於歷史而言,這也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女人,可是對於劉禪而言,那是他的母親,唯一的母親,在他尚在襁褓之時就離開了他,等劉禪長大以後,他一定有為她的母親而傷感過,為了自己父親實現天下一統的偉大抱負,為了自己能夠順利脫險她犧牲了,可是,她的犧牲並沒有換來父親多麼深情的懷念。

他也一定不能懂,為什麼男人心裡想的都是王權霸業,他們胸懷天下,卻又連自己的妻兒都可以拋棄。他不願意做這樣的人,可是最終,他的摯愛,他也沒有保護得了。

劉禪在幼年時,是曾經被拐賣過的,具體時間,具體是哪一次戰亂,自古以來,爭論不一,但是的確有這樣一件事存在。劉禪被拐賣入的是一戶普通農家,雖然不是親生兒子,但是善良的農戶兩口子,都視如己出,隨著劉禪慢慢長大,還給他物色了一個媳婦,小兩口在亂世之中過得很幸福。結髮之妻,在他一無所有的時候一心一意跟隨著他,按照常理而言,在劉備找回了失散多年的劉禪,也將他立為太子後,她應該被封為太子妃,等到劉禪登基,她可以為後,可是,在所有的歷史裡,劉禪的這位結髮之妻,連姓名都沒有留下,彷彿消失的乾乾淨淨。

她去了**?答案很簡單,消香玉損。

劉禪的兩位皇后,都是張飛之女,而張飛在蜀漢的地位,不用多說。這很明顯是一場政治婚姻,在這場婚姻裡,劉禪的結髮之妻是必須要多餘的,因為雖然她地位卑微,但是在劉禪心裡,他是深深愛著她的,這就意味著,張飛的女兒嫁給他以後,很有可能受冷落,就算不受冷落,也肯定不親密,地位岌岌可危,所以,她必須犧牲,而劉禪,他無法阻止這一起的發生。他或許採取過保護措施,但是,沒有用。

在漢朝歷史上,這樣的事情不是沒有先例的。當年,劉病已登基,封結髮之妻許平君為後,由於劉病已獨寵皇后,冷落了霍光之女霍成君,為了霍成君能登上後位,霍母買通產婆使得許皇后難產而亡。即使故劍情深又如何,後來也還是沒能保護自己心愛的女子。

劉禪的結髮之妻,大概也和許皇后一樣,甚至,她還沒有許皇后那麼幸運,她消失的默默無聞。

白帝城託孤時,劉備對諸葛亮說可以對劉禪取而代之,或許那時候,劉禪他心裡是渴望著有一天,諸葛亮真的把他取而代之的,人各有志,父輩的雄心壯志著實不應該強加於下一代,這並不是一個人的責任心問題,而僅僅是生而為人,我們每個人都選擇自己生活方式,夢想追求的權力。可惜的是,劉禪這點小心思諸葛亮並不知道,他被劉備的託孤之詞感動的稀里嘩啦,只想著肝腦塗地報效先皇。

蜀漢滅亡並不是劉禪一個人的問題,這背後的原因錯綜複雜,就算諸葛亮真的還活著,也不一定能逆天改命。在這樣的情況下,劉禪還苦苦支撐了這麼多年,尤其是,他本無心帝位,卻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做了這麼多年,而且,他還沒有破罐子破摔,索性沉溺酒色之類,放縱自我,著實不易。他投降了,因為實在支撐不下了,也盡心盡力了,他能為蜀漢做的最後一件事,就是使百姓免於戰亂。

回顧劉禪的一生讓人想起一句話,我不要天上的星星,我只要塵世的幸福。劉禪的樂不思蜀,其實也是他自己的心聲,只是這心聲,旁人很難懂,因為他的樂並不是縱情酒色,也不是性命無憂的樂,他的樂是他終於可以解脫,雖然,這解脫來的太晚,這之前,他犧牲了太多,但至少,在一生中,他還能擁有這樣的時光,已經很好很好了。

中國到底有幾千年的歷史,中國有幾千年歷史

考證 的方法有兩種 1,靠出土文物進行碳十四測定。但非常遺憾,這種方式非常不準,而且有各種因素限制,例如,出土文物中必須包含植物製品。2,靠文字記錄。但也很遺憾,因為除了中國以及受中國影響的東方國家外,世界其他地方根本沒有可靠的文字記錄。所以,西方國家大多靠考古來挖掘他們的歷史。因此,他們挖著什麼,...

為何佛教能傳承幾千年,為什麼中國幾千年來都信奉佛教

一個掩蓋了幾千年的驚天祕密!為什麼我們燒香拜佛傳承了幾千年?舉頭三尺有神明!如果你不相信這句話,請不要往下看。1為什麼我們燒香拜佛傳承了幾千年?是因為拜佛不靈驗!因為拜佛不靈驗,一代一代執迷不悟的繼續拜下去,這一拜就拜了幾千年 唐 宋 元 明 清,多少年來,到寺廟裡燒香拜佛,相沿成習,逢年過節更是蜂...

幾千年的美食與歷史,到底哪個更重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世界各國之間的溝通加強,在文化 藝術等其他領域也相互衝擊 借鑑 融合。中國人向來是 民以食為天 的,自然對飲食文化情有獨鍾。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相當深厚,飲食文化也含蓋在中。而每個地域的文化大背景都是由千百年來點滴匯聚而成的,所以千差萬別 中華美食有多少年的歷史,中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