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在佛學傳入我國之前,傳統文化以儒、道、墨三家為主,之後,又以儒、釋、道三家為核心。
經學是相對緯學而主言的,是“不易”之學。本身是沒有“門戶”之見的,是周乎萬物的。
玄學應該是偏向道家的學說。儒學中其實也有。如《中庸》中“莫顯乎微,莫見乎隱”。佛學中也是一樣。
佛學雖然是印度傳過來的,但在傳入之初就得到與儒、道文化的非常好的結合,佛經翻釋的參與者中很多都是當時傳統文化中的高人,很多重要名詞也延用了傳統經典中的用語。而且文字之優美,完全可以與傳統經典相當。真是中國文化之奇寶。
理學是明未清初儒學的一個分支,以王陽明為代表人物,是中國文化的一次中興之學,後傳入日本,後又反過來影響我國。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知行合一”就是王陽明提出的。
各家之學,雖皆源於自然之道,而多有分別之見地。何況,各家之學人不達者多如牛毛,以誤傳誤在所難免,後學之人更是多歧難辨。融合貫通豈是可為之事,豈是可能之事?
2樓:蘇尚青
玄學中國魏晉時期出現的一種崇尚老莊的思潮,一般特指魏晉玄學。“玄”這一概念,最早見於《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王弼《老子指略》說:“玄,謂之深者也”。玄學即是研究幽深玄遠問題的學說。
玄學是對《老子》、《莊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說。產生於魏晉。是魏晉時期的主要哲學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現的一種哲學、文化思潮。
其主要的思想基礎和學術要旨是對道家的表達 。可以說玄學是道家的一種分支或改進。
-理學 宋元明清時期的哲學思潮。又稱道學。它產生於北宋,盛行於南宋與元、明時代,清中期以後逐漸衰落,但其影響一直延續到近代。
廣義的理學,泛指以討論天道性命問題為中心的整個哲學思潮,包括各種不同學派;狹義的理學,專指程顥、程頤、朱熹為代表的、以理為最高範疇的學說 ,即程朱理學。理學是北宋以後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的理論表現,是中國古代哲學長期發展的結果,特別是批判佛、道哲學的直接產物。理學在中國哲學史上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它持續時間很長,社會影響很大,討論的問題也十分廣泛。
-經學是指中國古代,研究儒家經典,解釋其字面意義、闡明其蘊含義理的學問。經學是中國古代學術的主體,僅《四庫全書》經部就收錄了經學著作一千七百七十三部、二萬零四百二十七卷。經學中蘊藏了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儲存了大量珍貴的史料,是儒家學說的核心組成部分。
漢朝是經學最為昌盛的時代。(經學原本是泛指各家學說要義的學問,但在中國漢代獨尊儒術後為特指研究儒家經典,解釋其字面意義、闡明其蘊含義理的學問。)
漢朝漢武帝時期起,儒學成為中國社會的正統思想。
玄學是對《老子》、《莊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說。產生於魏晉。是魏晉時期的主要哲學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現的一種哲學、文化思潮。
理學是宋元明清時期的哲學思潮,又稱道學,它產生於北宋,盛行於南宋與元、明時代。
佛學的強盛在唐朝,是唐朝的國信。、“理學”在“宋學”中的大宗地位
什麼是中華傳統文化教育
3樓:匿名使用者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即開展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家國情懷教育;開展以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為重點的社會關愛教育;開展以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為重點的人格修養教育。
關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各學段“教什麼、怎麼教”,綱要力求根據各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教育要點,使之相互銜接、層層深入,螺旋上升,形成一體。
在小學低年級,以培育親切感為重點,開展啟蒙教育,培養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情。在小學高年級,以提高感受力為重點,開展認知教育,引導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在初中階段,以增強理解力為重點,提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度,引導學生認識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文化傳統和基本國情。
在高中階段,以增強理性認識為重點,引導學生感悟精神內涵,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心。在大學階段,以提高自主學習和**能力為重點,培養文化創新意識,增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同時,在各學段的教學要點和教學任務中,力求做到三個“全覆蓋”:一是學科課程全覆蓋,將教育內容體現到德育、語文、歷史、體育、藝術等主要課程中去。二是教學環節全覆蓋,包括課堂教學、課堂外教學、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
三是教育人群全覆蓋,從小學一直到大學,整體貫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指出,當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還不盡如人意,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有些學校以應試教育為導向,偏重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灌輸,單純地讓學生記憶一定的傳統文化知識,相對缺少對傳統文化蘊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養的深入挖掘和宣講。這是當前最為核心的問題之一。
對傳統文化蘊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養的深入挖掘和宣講讓我認識到,“國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一個啟蒙老師。我們得向啟蒙老師致敬,向精神不死“國學之教父”南懷瑾老師致敬。南懷瑾老師的國學精神,像明燈一樣依然點亮我們的“中國心”。
所以我們希望國學經典真正的進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不僅僅是嘴上的國學,而是行動中的“中國心”。
作為一位小學的語文老師,就是在孩子的心田裡播下熱愛經典國學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從這個暑假破土發芽,生生不息的成長。
暑假每天要通過父母和孩子的自覺行動,讓每個孩子都有誦讀的時間,讓朗朗的誦讀聲,蔚然成風。暑假不僅是讓孩子《**規》、《三字經》等國學經典再熟讀成誦。更主要的是在孩子說話和行動有沒有展現,特別是與孝教父母、勤於學業和出門禮儀等中華優秀美德的展現方面。
孩子們的一點點的努力,通過融入到經典誦讀而書香彌家。
《**規》、《三字經》等國學經典每個孩子要啟蒙、要學習、要背誦,最重要的要踐行,而且不會隨暑熱過去而消散。老師要和每個孩子的父母溝通,讓《**規》、《三字經》等國學經典中華優秀美德的展現和教育對孩子來說,就像每天的穿衣、吃飯用度一樣。希望國學的經典真正的進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不僅僅是嘴上的國學,而是行動中的中國心。
它的目的是對於弘揚中華文化,弘揚中國的價值觀找到一個源頭。孩子對這種國學的關注,它是跟時代的需要相結合的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它對於當代中國人的價值觀的養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4樓:謇玉英熊羅
中華文化,為人處事立國立業之本
儒學命運,和國家時代的命運相連
原始儒家,由仁學進而推及到仁政
九流十家,從百家爭鳴到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實際融合多種思想體系
四教匯通,建立儒家文化新里程碑
多元融合,儒學文化研究走向世界
儒學對話,溝通東西方文化間交流
挖掘儒學,
找到與現代接軌之精華
走出國門,儒家文化得到世界公認
天人合一,三綱六紀融合中國文化
治國治家,儒家文化前途燦爛光明
本土文化,是學習西方文化的根基
中國文化,在和平永恆上引導世界
儒家思想,到底給中國人留下什麼
傳統文化,能否重回中國人生活中
誠信為本,體現儒家文化現實價值
手中之筆,連線起五千年燦爛文化
榮耀無比,我看到積累厚重的泥土
融合貫通,如何接納融合中西文化
文化交流,人類社會發展基本動力
包融精神,使儒家文化更具生命力
言在不言,茶文化與心靈息息相關
和睦治之,治人治於人不絕對而言
超越物質,找到文化意義上的歸屬
人性管理,在中庸和嚴明中找平衡
儒學啟蒙,為弘揚中華文化打基礎
走向未來,平和極需明確企業文化
思維差異,體現兩種文化根基區別
文化成功,成就平和並感恩於四海
5樓:明因妙音
把四書五經落實在《**規》,修仙成道從《太上感應篇》開始,學佛作佛從十善業道做起。做到五常八德,守好五戒十善,儒釋道三教都在其中。
《大學》言: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本立則道生,枝葉花果盡在其中。此為學儒、學道、學佛。否則,搞儒學、道學、佛學,於己於人皆無實益。
五常:仁義禮智信;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十善: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
6樓:洗玉樓
三個字“儒釋道”。儒為求仁,釋為入世,道為無為。
中國傳統文化概述**3000字
經學、儒學、玄學、理學、佛學分別是哪個朝代的標誌性學術成就?
7樓:匿名使用者
漢朝是經學最為昌盛的時代。(經學原本是泛指各家學說要義的學問,但在中國漢代獨尊儒術後為特指研究儒家經典,解釋其字面意義、闡明其蘊含義理的學問。)
漢朝漢武帝時期起,儒學成為中國社會的正統思想。
玄學是對《老子》、《莊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說。產生於魏晉。是魏晉時期的主要哲學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現的一種哲學、文化思潮。
理學是宋元明清時期的哲學思潮,又稱道學,它產生於北宋,盛行於南宋與元、明時代。
佛學的強盛在唐朝,是唐朝的國信。
8樓:取名太難是個問題
玄學和經學應該隸屬道家,道家講究無為而治,這個在西漢初期算是標誌性學術成就,因為這是它第一次運用在現實政治中。儒學,在漢朝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觀點,奠定了儒學在封建社會的主導地位。理學是在北宋吸收了佛儒道三家發展出來的,所以應該算北宋的。
而唐代是中國佛教臻於鼎盛時期。唐朝帝王雖然自稱是道教教祖老子的後裔,尊崇道教,但實際上是採取道佛並行的政策。
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的文化特徵分別是什麼) 20
9樓:月似當時
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分為四大階段: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孕育期
原始社會時期:從最早的原始文化算起,中國文化已有200萬年的歷史。大約在距今2023年前,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農業、製陶、石器的磨製與鑽孔,是新石器時代三大文明成就。
二、中國傳統文化的雛形期
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的總特徵: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浪潮。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文化的“軸心時代”,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格局。孔子、孟子、老子、莊子、韓非子、墨子、荀子是最傑出的思想家。
三、中國傳統文化的定型期
總特徵:制度化、模式化、程式化。元明時期至清朝中期,中國傳統文化走向衰落,暮氣沉沉,又孕育新生。
明末清初,西學東漸。以義大利傳教士利馬竇為代表,西方人帶來了近代的世界觀念與自然科技成就。但到雍正年間,傳教士被逐出國門,西學東漸幾近中斷。
四、中國傳統文化的轉型期
從2023年鴉片戰爭爆發到2023年中華**建立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轉型期。這一時期文化發展的總特點是新舊雜陳,外來的西方近代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既衝突又交融,兩種文化較量,“死的要拖住活的,新的要突破舊的”,但傳統文化向近代文化轉變是不可阻擋的潮流。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傳統文化特點: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其顯著特點是:儒、佛、道三家民族文化,共同支撐,又相互融合。
3、歷史悠久。如中國傳統文化的儒家文化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求中國傳統文化,求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的傳統文化在現在已經幾乎喪失殆盡了,精神文化沒人信仰與傳承,物質文明在歲月的流逝與文革的破壞中也損失殆盡,連中醫現在都被叫為偽科學了。無語中,琴棋書畫曲藝等傳統技藝在民間也因沒有共鳴而漸漸凋零,在普遍大眾的思想意識已經完全被西方思潮給 的大背景下,你是個奇葩,也是個有慧智遠見的人 除了找作業需要...
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
剪紙 國畫 戲劇 餃子 粽子 端午節 元宵節 冬至 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部分 儒釋道醫!中華傳統文化是指 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 各種文化思想 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 古文 古詩 詞語 樂曲 賦 民族 民族戲劇 曲藝 國畫 書法 對聯 燈謎...
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
中國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包括思想 文字 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 禮 樂 射 御 書 數,再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 武術 曲藝 棋類 節日 民俗等。傳統文化是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融入我們生活的,我們享受它而不自知的東西。中國傳統文化應包括 古文 古詩 詞語 樂曲 賦 民族 民族戲劇 曲藝 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