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生活與佛學的矛盾

2021-07-07 09:08:14 字數 4074 閱讀 3245

1樓:

這裡你要區分開這樣個東西,就是大乘與小乘的區別,大乘作為引導他人向善,度化無盡世人而啟發菩提心,積極入世.小乘是注重自身戒律修養,達到自身修成證果.雖然兩者都是出自佛教的經典,但是各自的延續經過多年的發展,也可以說是自成一系,各有所長了.

提到你所說的競爭,我覺得你大可不必去考量無所謂的四大皆空.所謂的解脫,只是在你失敗的時候告訴你,你所追求的都是虛幻的東西,不必太過在意.

全然地陷入到無爭的局面,那就落入了小乘的極端.如果一味強調入世,發出如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勢不成佛"這樣不可能的目標與決心,就落入了大乘的極端.

所以競爭大可任意,不需在意些什麼,重要的在於剋制自己的慾念,知之而不為其欲所動,正如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一般,因為不存在要吃酒肉的慾望,享受美食的想法,所以食酒肉就變得無所謂了。同樣的競爭是為了什麼樣的慾望去實現?為了好勝以及物慾的情況自然是不好,但是如果是為了生存,或者更為崇高的為貢獻社會,為了救助他人,自然就不再落如俗套之中了。

2樓:匿名使用者

呵呵~世人信仰的佛教竟然出了問題!

3樓:匿名使用者

境界不同,看事情的深度就不同

4樓:匿名使用者

不要陷入怪圈,學佛是需要一個悟的過程,而且學佛也可以在家學,也並沒有要求學佛的人人都出家,我個人認為,入世修行也是一種境界...學佛也應該是循序漸進的,逐漸領悟逐漸參透乃至勇猛精進,個人感覺,自己初學佛之後,多了些無畏心,自信心,這也是學習佛法的殊勝利益,學佛是不能急功近利的,但我們畢竟是俗人,總還是有許多凡人的理想的....可能我們的境界還達不到吧....但是如果你誠心修行,佛和菩薩是有感應的,會顯現不可思議之大威神力加持保護庇佑的....

這是事實.....

5樓:眼鏡禾

佛本簡單,佛本存在,

矛盾如此,亦為境界.

6樓:

尊敬***,

我也曾有你一樣的想法,矛盾。

後來想通了。。。

世尊(佛陀)在世時也不是要過和凡人一樣的生活嗎?吃飯,洗衣,睡覺。而且那時是新教(佛教)剛成立,世尊一樣面對外道(其他宗教)的競爭,毀謗,破壞,還有些外道人士要殺害世尊。

同時還要管理僧團的自序,課程的內容(需適合時代性,文化等等)。

想想,世尊比我們面對的是千萬倍啊。。。

重點是,以凡人的身體,保留一顆出世的心,過入世的生活。

這樣的去理解,慢慢的就會回過精力來了。祝福你!

北風清揚 留

7樓:慧敏

請問,你們這樣比較這些東西就不是空了嗎?空地意思是什麼呢?佛所說地空地道理不是沒有而是不斷變化,沒有固定不變地樣子.

如果這些不是空地,那您才不用爭取呢,反正它是固定不動地.正因為是空地一時不努力就會失去,所有您才會孜孜以求,不斷努力.

問題是這樣不斷地努力,您就不會厭倦疲憊煩惱嗎?佛要解決地是您是否幸福,真正幸福地問題.佛不要我們因為一味追求這些東西,而遺失了真正地幸福.

所有佛才要時時提醒我們不要這麼執著,不要計較在你我地利益得失之中不能自拔.

另外,一切眾生追求自己地幸福是佛都尊重地.您看觀世音菩薩,不就是我們有所求,就給予我們嗎?比如求財,求因緣,求長壽,求智慧等,一切我們眾生地所有祈求都滿足,而不是說財,姻緣,長壽都是空地,不要來求了.

佛既然為了我們幸福,所有佛讓我們在追求各自認為地幸福地同時不要做這樣一些事情,因為這些事情直接就會引起我們地痛苦.首先是殺生,2是偷盜,3邪淫,4妄語,5飲酒.前面4個,我們只要想想別人對我們做這些事情我們是否樂意就知道為什麼佛要我們不要去做了.

最後飲酒是因為我們喝酒後容易亂性,酒後殺人等種種痛苦地事都容易作出來.所有佛也說不要這樣做.這些規勸我們不要做地,就是戒.

所有說世俗生活想過得更幸福,那就和佛的教導沒有矛盾了.如果想活得痛苦,那就不必學佛了.

樓主想幸福嗎?其實一切眾生都是想幸福得,就是自虐得,也是覺得這樣做才快樂,所有好好學佛吧.

8樓:

佛學是教你用平常心應對所有事情,不是要你不做事情,不懂佛學的人請不要玷汙聖潔!

9樓:匿名使用者

大路朝天,各走一邊。相信自己,前途無邊。

10樓:匿名使用者

色既是空``空既是色````大家都空空吧~`

11樓:給個名字我

看來你正在被哲學中的唯心和唯物所困饒

鄙人在大學裡參加馬克思哲學研究會 對於你的問題不是一句良句能說清楚的 你既可以看唯心方面的書 也可以看唯物方面的書 其實你這種問題 一個有思想的人都會遇到 生命的理解過程在於一個悟字 樓上說的很多都不錯 參考參考吧 最後送你一句 悟 能一葦度江

12樓:小螞蟻有點壞

你畢竟的俗人,又何必去理佛呢?

你走自己的路去,苦難的人們自然有西天的大乘去渡他們,自然有觀世音菩薩去為他們大駕慈行的!

13樓:渠珹

本人愚見:

佛教講的四大皆空,是說雖然四大都是實實在在的存在於世上,但四大卻不是永恆不變的,隨著時間的變化,四大也會產生變化。這就是四大皆空的意思。

雖然你擁有金錢,財富和名譽,但這些金錢,財富和名譽卻不是永遠不會變的。你現在擁有,不代表你永遠擁有。佛教說四大皆空,就是要告訴你不要執著於這些。

佛教認為人生存於社會上,固然會有金錢,財富和名譽,你可以去追求,但不要用不正當的手法去追求,也不要太執著於這些。因為你太執著於這些,萬一有一天你失去了這些,你的心和人生會是如何的。如果你明白四大皆空,當你失去這些的時候,你就唔會迷網和痛苦。

不是叫你不去追求這些,只是要你以平常心對待。如果你以正當手法得到金錢,財富和名譽,佛教也會支援你。但是如果你得不到,佛教就會告訴你不得則不失,是想安慰你,令你從另一方面去想,不要鑽牛角尖。

佛教不理是出世,或是入世,其實都是積極的。

佛教告訴世人,當生活的時候要好好去生活和工作。要在工作和生活中以善意,正當的手法去追求一切。

14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世界本身就是由各個矛盾組成。如果你想不需要競爭的生活也可以了,如果你滿足於生活,你就不會去與人競爭,例如每天種地然後自己來吃,能夠維持自己的生存。如果你想在都市裡生存的更好一些,那麼你就難免的要去與人比與人競爭。

但是這種比較要有選擇,競爭的方法要恰當。心態嘛,如果你做事是為了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的話,你就會覺得原來自己一直在努力,即使某些地方不如別人,也不會有所遺憾,本身世界上就沒有完美的人。

15樓:匿名使用者

不跟人比,踏踏實實做人,老老實實辦事,辦好本份的事情。以佛法做人做事,先落實好《**規》,你就知道什麼叫“不爭而莫能與之爭”的實事了。你跟別人比業績,如果別人都不好好工作,你就也懈怠了,這不是真學佛人,真學佛人,會努力工作,不管別人侍候好好工作,自己都會盡己所能。

所以你不用跟別人爭,你也不會下崗,因為任何公司都喜歡也都需要這樣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人

16樓:以何為心

要知道:世間上的萬事萬物,沒有不是“對待”的。如:

“因果”、“人我”、“男女”、“陰陽”、生死”、“治亂”到“染淨”、“盛衰”、“苦樂”等等,沒有一事可以出“對待”之外的。正因為有“對待”,所以極容易生起“分別”和“計較”;由於我們的“俗眼”既認為一切“對待”的事物是“實在”的,那末,“分別”和“計較”就成為“牢不可破”,這便是所以會發生“貪”、“嗔”的根由。若能在“對待”中,看出其中“消長盈虛”的道理,將所得的“訊息”而“通變”之,並用來治理一切世事,那就不能不服他是一位“世間聖人”了。

但是,他雖能利用“對待”的法則,但終究不能跳出“對待”的圈兒之外。

佛法則不然。既然看到一切世間事物,莫不都是“對待”,便能在這中間,看破它們彼此莫不都是相“形”而“有”,既然都是相“形”而“有”,則一切都是“虛幻不實”,“有”即“非有”了;但是又不無“虛幻顯現”,所以也就“非有”而“有”了。因而他既能“超”乎其“表”而不被“虛幻顯現”的假象所“拘住”,又仍能在“虛幻顯現”中隨順一切而不捨棄他度生的事。

“超乎其表”是為了“不著”。不這樣,就不能證“絕對”的“性體”,這是“大智”。

“隨順其中”是為了“不壞”。不這樣,就不能救度輪迴的眾生,這是“大悲”。

佛法不壞世間法,佛法重因果,所以說言放下,絕不是放棄之意,因為因果不虛,望樓主領會。

以生活中的矛盾為題的例文,以生活中的矛盾為話題的作文怎樣寫

你肯定是個中學生,不愛動腦筋。生活中的矛盾有很多哇,比如你和老師之間 同學之間,還有你的父母親戚之間的生活中矛盾等等都可以寫寫,仔細動動腦,會想起來的。以 生活中的矛盾 為話題的作文怎樣寫 自古以來,矛盾 就成為了生活中問題的代名詞.世上是否存在無所不克的矛,又是否存在無所不抵的盾.這個問題就已經使...

生活中,與父母發生矛盾時,你會怎樣處理

人生就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爭吵,當人與人之間發生矛盾,並不是說有多大的仇恨,可能是觀點不同,可能是想法不一樣,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誰都有自己的想法,當然了,我們也會和自己的父母發生矛盾,一生那麼長,和父母吵架很正常,當我們面臨吵架的時候,和父母發生矛盾,我們要怎麼處理和父母之間的矛盾,怎...

形容嚮往自由生活,不被世俗困擾的詩句有哪些

1 江上吟 唐代 李白 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美酒樽中置千斛,載妓隨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洲。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譯文在木蘭為槳沙棠為舟的船上,簫管之樂在船的兩頭吹奏著。船中載著千斛美酒和美豔的歌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