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莉
中國的飲食,在世界上是享有盛譽的,華僑和華裔外籍人在海外謀取生,經營最為普遍的產業就是餐飲業.有華人處應有中國餐館,中國的飲食可以說是“食”被天下.這一現象早在本世紀初時,就被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敏銳地觀察到了。孫中山先生在其《建國方略》一書中說:“我中國近代文明進化,事事皆落人之後,惟飲食一道之進步,至今尚為各國所不及。
”孫中山先生的這一論述十分正確,而事實上確如孫中山先生所言,中華文明到了近代,被西方文明衝擊得七零八落,有識之士莫不診脈問疾。然而中國餐館則大異其趣,居然能夠登陸歐美,遍佈全球,所向披靡,至今世界上幾乎每一個角落都有中餐館。這種強烈的反差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但是並沒有一個較有說服力的解釋。
我們認為,中國餐館能夠遍佈世界各地不是一個孤立和偶然的現象,其中的原因與中國飲食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因而**一下中國飲食文化的某些特徵,將有利於我們對於這一現象的解釋。
一談到中國飲食文化,許多人會對中國食譜以及中國菜的色、香、味、形讚不絕口。但是如果要從比較的角度來**飲食文化,可以操作的辦法是把握住中國飲食文化的精髓。沒有比較就沒有鑑別。
筆者在這裡認為,比較可行的辦法是在討論中國飲食文化時,從飲食生活方式的角度來著手。而實際上,中國飲食文化,實際上也是指中國人的飲食生活方式。而要談中國飲食文化就必須涉及到中國文化,兩者的關聯是極其密切的。
因而我們有必要先對中國文化的某些特徵作一闡述。
中國文化是一個什麼樣的文化呢?這必須瞭解一下早期中國文化的地理環境,因為越是在早期,文化受環境的制約越大。中國位於亞洲大陸的東南部,西北面是茫茫的沙漠、草原和戈壁,東南則是茫茫的大海。
中國文化的主要溫床黃河流域的土地十分雖然較肥沃,但是其它環境較惡劣,多風少雨,生存的條件親不好。文明產生以後,當時的文化就以比較強烈的現實主義的思潮表現出來,倫理道德的色彩十分濃厚。因為這個社會需要謙讓需要少欲,而一個社會需要什麼的時候,往往是她缺少什麼的時候。
中國文化從一開始就表現出早熟的特徵。馬克思就曾經認為,中國文明是一個早熟的嬰兒,她的發育過程中具有明顯的超前特徵。反觀西方文明,則大相徑庭。
西方文化的童年時代的希臘文明,以其獨有的浪溫氣息寫入文明史,馬克思曾經認為希臘文明是一個發育正常的嬰兒。中國文化的生存土壤,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漸乾旱,逐漸變得不得於農業的生產,由於土壤及其它因素等十分不利於農業生產,現實的苦難產生不了文化的浪漫,因而中國文明以其強烈的道德和禁慾特徵貫穿始終。先秦時期諸子百家相互詰難,殫精竭力卻殊途同歸,目的是建立一個沒有爭鬥的理想世界。
但這只是理想而已。戰國之際,列國紛爭,以實力相較,最終秦國因鼓勵軍功,獎勵耕戰而一統天下,這是人心所向。天下紛爭,百姓如何生活,這也是歷史的選擇。
只有一統,才不至於“天下幾人稱王,幾人稱帝。”(曹操語)
先秦時期,中國南方楚國也是曾流露出浪漫主義的思潮,但是很快被北方現實主義的思潮所籠罩和淹沒,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書同文,以後的歷史就是天子一統的歷史。中國的封建社會為了維護這一統的局面,允許君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但同時賦予他許多封建禮儀進行約束;中國有世界上最早的公平取官的文官制度——科舉制;中國歷史上呼喚清官,一旦出現便歌之頌之,併為之產生崇拜。所以中國儘管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宗教,但是其某些特徵與宗教的特徵有相似性,也有它自己的神;如果把這一現象也視為宗教的話,那麼中國式的宗教則是在現實意義上的極端的理想主義。
中國歷史上的極度理想主義也因之產生,它也有神,只不過其所造之神是以現實中的人為化身的,而現實中的人是不可能充當理想中的神的,所以中國歷史上造神運動層出不窮,直至今天。或者說中國人的宗教是一種多神崇拜,而不是一神崇拜,什麼財神、藥神、灶神、媽祖等,都被視為神而被崇拜。中國文化還具有另外的兩大特徵:
其一是絕對地追求適用,而杜絕一切的不實用的東西。從中國的科技史的歷程中可以看到,歷史上,所有的實用的技術十分發達,如農業科技和醫學十分發達,而有關的非實用的一些東西則無法發展。先秦時期墨家的有關光學和幾何學的知識,在漢代獨尊儒術以後,沒有能夠繼續發展下去。
中國沒有產生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基礎學科。當然煉丹術在皇帝追求長生不老的過程中也很發達,其中確實包含有化學方面的知識。中國的手工業十分發達,而近代機器大工業生產,如蒸汽機沒有在中國被髮明。
十五世紀以前,世界上絕大部分發明是在中國人手中產生的,但是近代以後需要通過一系列實驗手段才能產生的近代科學未能在中國產生:中國文化表現出特有的仁愛特徵。孔子的思想的核心是“仁者愛人”,因為仁慈,中國人實施多子繼承製度,這樣財產一方面得以析散,另一方面限制了遠距離的遷徙,中國人安土重遷與之關係重大。
這一繼承製度限制了商業的發展,從而便多子多福的思想得以產生,多子多福的思想使社會的人口增加,派生出更多的多子多福,社會人口壓力始終存在,只要社會的生產力能夠養活多少人口,就會有多少人口出現。
中國飲食文化的諸多特徵,體現在飲食文化之上,直接影響著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首先因為人口壓力以及其它多種原因的存在,所以中國人的飲食從先秦開始,就是以穀物為主,肉少糧多,輔以菜蔬,這就是典型的飯菜結構。其中飯是主食,而菜則是為了下飯,即助飯下嚥。
為什麼要助飯下嚥呢?那是因為主食並不可口,必須有一種物質來輔助它使人們能夠吃下去。當然菜的功能和鹽的功能有共同點,但是不等同於鹽。
這樣促使中國的烹飪的首要目的是裝點飲食,使不可口的食物變得精妙絕倫;其次,由於中國文化追求衫,中國手工業的發達,所以烹飪中的飲食加工技術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體現了中國文化的特徵。所有這些,使中國飲食文化有如下特徵:
其一,中國烹飪技術發達,許多西方人看來不可食的物品,經過中國廚師的勞作,變得使人一見而食慾頓開;
其二,中國人的食譜廣泛,舉凡能夠食者皆食,毫無禁忌;
其三,中國救荒的著述特別多,以備饑荒之年以野菜充飢之用;
其四,中國人將食的追求作為人生至樂來追求,吃飯成為第一要求。由於中國人在吃的方面不能夠隨心所欲,有詩為證:
紅日巡天過午遲,腹中虛實自家知。
人生一飽非難事,僅在風調雨順時。
因此長期以來吃穿不愁難以辦到,所以吃在中國人的生活中佔有特殊的位置,證據不勝列舉。
此外,我們可以對西方飲食文化的某些特徵加以分析,也許能夠加深對中國飲食文化的理解。西方的飲食,由於最初是主要以畜牧為主,肉食在飲食聽比例一直很高,到了近代,種植業比重增加,但是肉食在飲食中的比例仍然要比中國人的高。由於肉食的天然可口,所以西方人沒有必要對飲食進行裝點,內食的天然可口限制了烹飪的發展,歐洲人在顯示富裕的時候,多是飲食的工具來表現,如各種的器皿的多少和豪華成為講究的內容。
另外也不把吃這種人生易於滿足的事情作為人生的至樂來追求。西方人的人生追求,正好同一句中國的俗語語可以高度概括,即“飽曖思淫慾”。他們更多地追求情愛,西方文化體現出一種“情愛文化”,而中國文化則體現出一種“吃的文化”。
2樓:匿名使用者
3樓:親愛者
1、按飲食者型別可分為三種:宮廷、貴族飲食,市井、百姓飲食,民族、宗教飲食;
2、中國飲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開發與利用、食具的運用與創新、食品的生產與消費、餐飲的服務與接待、餐飲業與食品業的經營與管理;
3、中華飲食文化博大精深 、源遠流長,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請介紹一下我國少數民族的飲食文化?
4樓:萬曆首輔
蒙古族——除夕更歲時,一家人圍坐在包內火爐邊,在向長輩敬獻“辭歲酒”之後,飽餐烤羊腿和煮水餃。
高山族——臺灣高山族有吃“長年菜”的習俗。長年菜也叫作“芥菜”,吃這種菜是預示壽命長。有的人將長長的粉絲加入長年菜裡,象徵著長生不老。
滿族——年三十家宴十分豐盛而隆重。主食有糯米粉或成粉包制的餃子、火燒、豆包等;傳統年菜有鮮美的血腸、煮白肉及別具一格的酸菜氽白肉,而象徵吉慶有餘的魚菜更不可少。子時還要吃一頓送舊迎新的鮮肉水餃。
壯族——年三十晚上煮好初一全天的飯,以示來年要豐收。這種飯叫“粽粑”,有的長達尺餘,重五六斤。
拉祜族——每至除夕必做糯米粑,其中有一對做得特別大,據說象徵太陽和月亮,用以祈祝新的一年風調雨順、果實累累。
侗族——初一清早,從塘里弄幾條又大又鮮靈的鯉魚,煎、炸、燒、燉、擺上桌,再加一盤香氣四溢的醃魚,整桌菜以魚為主。侗家人說,春節吃魚,預兆新的一年吉慶有餘(魚)、五穀豐登、餘錢餘糧。
黎族——過春節,家家宰豬殺雞、備佳餚美酒,全家圍坐吃“年飯”,席間唱“賀年歌”。大年初一或初二,人們集體狩獵,獵物的來先分給第一個擊中獵物的射手,剩下的一半大家均分,懷孕婦女可以獲得兩份獵物。
景頗族——春節期間,各家各戶都釀水酒,向長輩敬酒。
達斡爾族——生活在黑龍江和嫩江兩岸。除夕年飯是黃米蒸糕,初一大清早,互相拜年的人們一進門就搶食年糕,藉以祈願生活年年提高。
佤族——新年第一次見面除相互道喜外,還贈以糯米粑團、甘蔗和芭蕉,以此祝願家庭生活和睦、甘甜、美好。
土家族——在全家的團圓飯餐桌上,一定要有坨坨肉和合菜。
維吾爾族——年節家宴食品有:用大米、羊肉、葡萄乾等做成的“普羅”,用麵粉、羊肉、洋蔥等做成的“匹提爾芒達”(包子),用帶骨羊肉煮制的“格西”(手抓羊肉),用麵糰抻成的“蘭曼”(抻面),以及與漢族餛飩相似的酸辣可口的“曲曲爾”等。此外還備有多種民族傳統糕點和小吃食,如“艾西姆桑扎”(圓盤饊子)、“亞依瑪扎”(花邊饊子)、“波呼薩克”(炸吉皮)、“沙木波薩”(炸合子)、“卡依克卡”(花色炸食)等。
介紹一下法國的飲食文化
5樓:阿沾
1、法國的飲食往往與藝術相關:法國人通常將美食和藝術結合起來,飲食和藝術相輔相成,互相滲透。國主廚一般都經過專業的訓練,他們不僅具備一般廚師的技術,也具有藝術家的天賦。
例如在顏色上追求美感,要求百汁百色,給人以藝術美的享受,在滿足人們味覺的同時,也給人心靈的觸動,使客**連忘返。
2、法國的飲食追求浪漫情調:法國人天性具有浪漫的情懷。法國人特別講求用餐時的環境,比如幽幽的燭光、精美的餐具、典雅的環境等等。
無論是高檔的,還是低檔的餐廳,都是經過精心準備的,大都能滿足用餐者的心理需求。餐廳本身也講究空間的效果,服務非常到位。
3、飲食的烹調方式:法國有其獨特的烹調方法,以其美味可口出名,且菜餚種類繁多。義大利對法國烹飪發展所做的歷史貢獻是不可替代的,義大利元素對法國具有強大而持久的影響。
4、法國飲食文化的特點:每一道菜和飲料,與“藝術”是分不開的。晚餐前的開胃酒是不可缺少的。
在吃飯時候,酒的型別,甚至顏色都非常講究。點肉類食品時候用紅酒。吃魚和海鮮喝白葡萄酒,飯後喝一點白蘭地酒。
不同的酒用的酒杯也是不同的。
5、講究調料:法國菜十分講究調料,常用的香料有:百里香、迷迭香、月桂(香葉)、歐芹、龍蒿、肉豆蔻、藏紅花、丁香花蕾等十多種。
法國菜中胡椒最為常見,幾乎每菜必用,但不用味精,極少用芫荽。
調味汁多達百種以上,既講究味道的細微差別,還考慮色澤的不同,百汁百味百色,使食用者回味無窮,並給人以美的享受。法國菜具有選料廣泛、用料新鮮、裝盤美觀、品種繁多的特點。菜餚一般較生,還有吃生菜的習慣。
法國料理,即法國菜,是西餐中最知名的菜系,講究憑藉其對材料的認知及靈活運用,創造出許多膾炙人口的佳餚美食,這就是法國菜引以自豪的地方。
法國菜精益求精,將以往的古典菜餚推向新菜烹調法,並相互借鑑運用,調製的方式講究風味、天然性、技巧性、裝飾和顏色的配合。
法國料理的精神在於突出食物的原味,所以當法國師傅在做料理時,他所加進的任何調味料、配菜,甚至於搭配的酒,都只有一個目的:把主要食材的原味給襯托出來。
法國是世界上盛產葡萄酒、香檳和白蘭地的國家之一,法國人對於酒在餐飲上的搭配使用非常講究。如在飯前應飲用較淡的開胃酒。
食用沙拉、湯及海鮮時,飲用白葡萄酒;食用肉類時飲用紅酒;而在飯後飲用少許白蘭地或甜酒等。據說法國人動脈硬化和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在歐洲國家中最低,就歸功於葡萄酒。
法國菜源自於義大利菜,而義大利文化傳承於古羅馬帝國,因此義大利人對於食的文化與烹調技藝,是累積了數千年的經驗,才居於主流的地位,而文藝復興時期,烹調技藝更達到了尖峰期。
而法國的烹調技術會如此的精進,甚至取代義大利菜的主流地位,那是因為法國有了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還有一張好吃的嘴、一個挑剔的胃、一雙精巧的手、一個聰明的頭腦,才能從義大利菜的精隨中創造出自己的風格,享譽國際。
簡單介紹一下法國,介紹一下法國的飲食文化
我很喜歡 特別是在法國 在法國 中國人其實很容易賺錢的 因為法國人很懶的 在法國有上百種味道的乳酪 雖然有些味道差別不大 可是就是那微小的 就會讓一個好吃 一個不好吃 還有他的香水 一千畝的花 只可以釀造100千克的香水 還有服裝 化妝品 還有法國崇尚浪漫.真的是很不錯.介紹一下法國的飲食文化 1 ...
壽司的飲食文化,日本飲食文化的介紹!
說到飲食,不僅是以大米為主食 蔬菜 魚與肉為副食的日本式餐點,而且西歐中國餐點一般也很普及,在日本可以品嚐到豐富多樣的餐食。日本是一個優質水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衛生設施也很完善,所以自來水在日本的任何地方都可以飲用。現代的日本文化更是多彩多姿。女孩子們在學習自古以來的日本傳統文化,如茶道 花道的同時...
我國少數民族的飲食文化各具特色,我國少數民族的飲食文化各具特色有哪些
一 一一一i星星二人世星還左轉右轉囀 醫兩 我國少數民族的飲食文化各具特色有哪些?1 滿族滿族古稱 女真族 長期居住在我國東北地區的白山黑水之間,曾兩次在歷史上建立王朝。清代滿族菜影響全國,後經滿漢交流,有些已被漢菜吸收,現只是在東北 西北等一些地區,滿族萊仍保留原來的風味。主要食物有高粱 小米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