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是由哪些國家組成的

2021-07-24 06:10:27 字數 4666 閱讀 9397

1樓:匿名使用者

在很多人心目中,國際空間站是一個非常神祕的地方,專供美俄等國家的宇航員們在這裡進行科研和試驗。但美國宇航局(nasa)**日前透露說,如果一切進展和預期的一樣,國際空間站將在2023年建成時迎來第一批太空實驗研究者,這將是國際空間站首次對外開放。國際空間站的設想是2023年由美國**里根首先提出的,即在國際合作的基礎上建造迄今為止最大的載人空間站。

經過近十餘年的探索和多次重新設計,直到蘇聯解體、俄羅斯加盟,國際空間站才於2023年完成設計,開始實施。 該空間站以美國、俄羅斯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歐空局(11個國家,正式成員國有比利時、丹麥、法國、德國、英國、義大利、荷蘭、西班牙、瑞典、瑞士和愛爾蘭)共16個國家參與研製。其設計壽命為10~15年,總質量約423噸、長108米、寬(含翼展)88米,執行軌道高度為397千米,載人艙內大氣壓與地表面相同,可載6人。

國際空間站結構複雜,規模大,由航天員居住艙、實驗艙、服務艙,對接過渡艙、桁架、太陽能電池等部分組成,建成後總質量將達438噸,長108米。 [編輯本段](1)計劃   國際空間站 站徽國際空間站計劃分三階段進行:

2023年至2023年為第一階段——準備階段。目前已順利完成第一階段的任務(主要進行了9次美國太空梭與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的交會對接,取得了寶貴的經驗)。

2023年11月20日,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元件——曙光號功能貨艙(美國出資,俄羅斯製造)發射成功,標誌著國際空間站正式進入第二階段——初期裝配階段。此後,國際空間站的第2個元件——美國團結號節點艙於2023年12月4日由奮進號太空梭送入軌道,並於12月7日與曙光號成功對接。第2階段的主要目標是建成1個具有載3人能力的初期空間站。

第三階段(2023年~2023年)為最終裝配和應用階段。國際空間站建成後,可載6人,工作壽命為15~20年。 [編輯本段](2)結構

其主要結構是:

(1)基礎桁架。它用來安裝各艙段、太陽能電池板、移動服務系統及站外暴露試驗設施等。

(2)居住艙。它主要用於航天員的生活居住,其中包括走廊、廁所、淋浴、睡站和醫療設施,由美國承擔研製和發射到太空。

(3)服務艙。它內含科學儀器裝置等服務設施,也含一部分居住功能,由俄羅斯研製併發射。

(4)功能貨艙。它內設有航天員生命保障設施和一部分居住功能(如廁所、衛生設施等),以及電源、燃料暫存地等,艙體外部設有多向對介面,由俄羅斯研製併發射。

(5)多個實驗艙。其中美國1個、歐空局1個、日本1個、俄羅斯3個。美國、日本和歐空局的3個實驗艙將提供總計為33個國際標準的有效載荷機櫃;俄羅斯的實驗艙中也有20個實驗機櫃。

另外,日本的實驗艙還連有站外暴露平臺,用於對空間環境直接接觸實驗。

(6)3個節點艙。它們由美國和歐空局研製,是連線各艙段的通道和航天員進行艙外活動的出口。此外,節點1號艙還可作為倉庫,用於儲存;節點2號艙內有電路調節機櫃,用於轉換電能,供國際合作者使用;節點3號艙為空間站的擴充套件留有餘地。

(7)能源系統和太陽能電池帆板。它們由美國和俄羅斯兩國提供。

(8)移動服務系統(具體是遙操縱機械臂)。它由加拿大研製。

谷歌地球中的國際空間站

[編輯本段](3)組裝

國際空間站在組裝階段,其主要設施由俄羅斯的質子號火箭、歐空局阿里安5號火箭以及美國的太空梭發射運送。組裝完成後的運輸工作由美國的太空梭、俄羅斯的聯盟-tm飛船及進步號貨運飛船完成。美國還計劃研製一種有升力的救生飛船參與工作。

到2023年7月為止,國際空間站已有3個艙送入太空,即俄羅斯提供的功能貨艙、服務艙和美國提供的節點1號艙。按計劃,此後還將陸續發射加拿大製造的遙控機械臂、美國的**桁架和節點2號艙、日本的實驗艙和站外暴露平臺、歐空局的實驗艙和美國的居住艙等。如果順利,預計在2023年將完成全站的組裝任務。

第一階段,從2023年至2023年,美、俄兩國完成太空梭與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的9次對接飛行。美國宇航員累計在「和平」號空間站上工作2年,取得了太空梭與空間站交會對接以及在空間站上長期進行生命科學、微重力科學實驗和對地觀測的經驗,可降低國際空間站裝配和執行中的技術風險。

第二階段,從2023年至2023年,國際空間站達到有3人在軌工作的能力。2023年11月20日,俄羅斯從哈薩克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用「質子」號火箭將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部件「曙光」號多功能貨艙(fgb)發射入軌,從而拉開了國際空間站在軌裝配的序幕。同年12月4日,美國「奮進」號太空梭將國際空間站的第二個部件「團結」號節點艙送入軌道,並於12月6日成功地與「曙光」號對接;2023年7月12日,國際空間站的核心元件、俄羅斯建造的「星辰」號服務艙發射入軌,同年11月2日,首批3名宇航員進駐空間站,國際空間站開始長期載人,11月30日,美國「奮進」號太空梭為國際空間站送去兩塊翼展達72米、最大發電量為65千瓦的大型太陽能電池帆板;2023年2月7日,美國的「命運」號實驗艙由「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送入軌道,4月23日,加拿大製造的遙操作機械臂與國際空間站順利對接,7月12日,美國「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又把供宇航員出艙活動的「氣閘艙」送入軌道。

至此,美國和俄羅斯等國經過太空梭、「質子」號火箭等運輸工具15次的飛行,完成了國際空間站第二階段的裝配工作。

第三階段,從2023年至2023年,國際空間站完成裝配,達到6~7人長期在軌工作的能力。此階段先組裝美國的桁架結構和俄羅斯的對接艙段,接著發射日本實驗艙和歐空局的哥倫布軌道設施等。

裝配完成後的國際空間站長110米,寬88米,大致相當於兩個足球場大小,總質量達400餘噸,將是有史以來規模最為龐大、設施最為先進的人造天宮,執行在傾角為51.6°、高度為397公里的軌道上,可供6~7名航天員在軌工作,之後國際空間站將開始一個為期10~15年的永久載人的執行期。 [編輯本段](4)功能

組裝成功後的國際空間站將作為科學研究和開發太空資源的手段,為人類提供一個長期在太空軌道上進行對地觀測和天文觀測的機會。

在對地觀測方面,國際空間站比遙感衛星要優越。首先它是有人蔘與到遙感任務之中,因而當地球上發生**、海嘯或火山噴發等事件時,在站上的航天員可以及時調整遙感器的各種引數,以獲得最佳觀測效果;當遙感器等儀器裝置發生故障時,又可隨時維修到正常工作狀態;它還可以通過太空梭或飛船更換遙感儀器裝置,使新技術及時得到應用而又節省經費。用它對地球大氣質量進行監測,可長期預報氣候變化。

在陸地資源開發,海洋資源利用等方面,也都會從中受益。國際空間站在天文觀測上要比其他航天器優越得多,是瞭解宇宙天體位置、分佈、運動結構、物理狀態、化學組成及其演變規律的重要手段。因為有人蔘於觀測,再加上空間站在太空的活動位置和多方向性,以及機動的觀察測定方法,因而可充分發揮儀器裝置的作用。

通過國際空間站,天文學家不僅能獲得宇宙射線,亞原子粒子等重要資訊,瞭解宇宙奧祕,而且還能對影響地球環境的天文事件(如太陽耀斑、暗條爆發等)作出快速反應,及時保護地球,保護在太空飛行的航天器及其成員。

國際空間站上的生命科學研究,可分為人體生命與重力生物學兩方面:人體生命科學的研究成果可直接促進航天醫學的發展,例如,通過多種引數來判斷重力對航天員身體的影響,可提高對人的大腦、神經和骨骼及肌肉等方面的研究水平。重力生物學和材料科學的研究與應用有廣闊的前景,而國際空間站的微重力條件要比和平號空間站和太空梭優越得多,特別是在材料發展上可能起到一次革命性的進展。

僅就太空微重力這一特殊因素來說,國際空間站就能給研究生命科學、生物技術、航天醫學、材料科學、流體物理、燃燒科學等提供比地球上好得多、甚至在地球無法提供的優越條件,直接促進這些科學的進步。同時,國際空間站的建成和應用,也是向著建造太空工廠、太空發電站,進行太空旅遊,建立永久性居住區(太空城堡),向太空其他星球移民等載人航天的遠期目標接近了一步。 [編輯本段](5)評價  有很多對nasa持批評觀點的人認為國際空間站計劃是在浪費時間和金錢,並且抑制了其他更有意義的計劃。

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列舉,花費在國際空間站計劃上的上千億美元和近乎一代人的時間,可以用來實施無數的無人太空任務,或者將這些時間和金錢花在地球上的研究中,也要比國際空間站更有意義。

空間站的支持者認為對於空間站的批評是目光短淺而且帶有欺騙性的,支持者認為花費在載人空間探索上的鉅額經費同樣會給地球上的每個人帶來切實的好處。有評估指出,國際空間站計劃所開發的載人航天相關技術的商業應用,會間接帶動全球經濟,其所帶來的收益是最初投資的七倍,也有一些相對保守的估計則認為此種收益只是最初投資的三倍。還有一些堅定的支持者認為,即便國際空間站在科學方面的意義為零,僅其發揮的推動國際合作的作用,也足以令這個計劃彪炳史冊。

[編輯本段](6)國際空間站業餘無線電通訊計劃  amateur radio on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ariss),國際空間站業餘無線電通訊計劃,由美國業餘無線電聯盟、國際業餘衛星公司、美國國家宇航局等共同組織和發起的一項活動,和太空微重力實驗計劃一樣,是美國國家宇航局面向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專案之一。這個計劃給學生們提供一個利用業餘無線電和國際空間站宇航員直接交流的興奮體驗。教師、家長和社會將看到業餘無線電將如何激發青少年對科學、技術和知識的追求。

和國際空間站宇航員對話是一種獨特的教育體驗,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支援國際空間站業餘無線電通訊計劃。藉助業餘無線技術的幫助,美國國家宇航局希望給世界範圍內的青少年提供機會。國際業餘衛星公司的志願者提供技術上操作,指導學校通訊計劃。

美國業餘無線電聯盟提供空間站業餘無線電的資訊,美國業餘無線電聯盟和美國國家航天局總部編制和分配國際空間站業餘電臺的課程計劃並向老師們提供資源,成百的業餘無線電操作者,包括在約翰遜太空中心、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和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的美國航天中心的業餘無線電俱樂部的幕後工作,提供技術和知識的保障,使這項教育體驗成為可能。

該計劃要求學生用英語提出關於太空、太空飛行、宇航員的太空生活等關的問題,宇航員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因此要求學生有較好的英語口語和聽力水平,同時對太空知識有一定的瞭解。

該活動可以使學生體驗前沿高科技,學校也將被公佈在美國國家宇航局、美國業餘無線電聯盟以及其他一些國際**,在世界範圍內享有一定的榮譽知名度。

如何建造國際空間站,國際空間站是怎麼建成的

國際空間站是如何建造的?只比搭樂高難那麼一點,它還能用多久?國際空間站是怎麼建成的 國際空間站是當代規模最大的航天工程,也是涉及國家最多的大型國際航天合作專案。它的建設工作一直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但是由於耗資巨大 用途有限,國際空間站屢遭反對,美國航空航天局局長格里芬表示,建造國際空間站是戰略性決策...

電影講地球沒有人了,就只剩在國際空間站的,角色名字叫邁克

機械師1 5.3分 加入收藏 主演 傑森 斯坦森本 福斯特託尼 戈德溫唐納德 薩瑟蘭導演 西蒙 韋斯特 型別 劇情動作驚悚 時長 91分鐘 年代 2012 地區 美國簡介 有一部電影的情節是一個叫邁克米勒的男人被困國際空間站用無線電然後 最後一個男人 美劇 你說的人物第一季最後一集最後鏡頭出場 龍兄...

「空間實驗室」空間站是怎樣的,空間站的人是如何生存的

空間站是一種在近地軌道長時間執行,可供多名航天員在其中生活工作和巡訪的載人航天器。小型的空間站可一次發射完成,較大型的可分批發射元件,在太空中組裝成為整體。在空間站中要有人能夠生活的一切設施,不再返回地球。國際空間站結構複雜,規模大,由航天員居住艙 實驗艙 服務艙,對接過渡艙 桁架 太陽電池等部分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