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是虛構的嗎?在宋朝時,水泊梁山真的存在嗎

2021-08-07 14:44:12 字數 3511 閱讀 9195

1樓:大路五點一刻

梁山泊又稱梁山濼,最早見於《資治通鑑》。後周顯德六年(959),“復汴水,浚五丈渠,東過曹、濟、梁山泊,以通青、鄆之漕”。可見,那時的梁山泊不過是連通青、鄆漕運的一片水域,並不以汪洋浩瀚著稱。

大約在後晉開運和北宋天禧、熙寧年間,黃河先後三次大決口,滔滔的河水傾瀉到汴、曹、單、濮、鄆、澶、齊、徐等州,淹沒的田野與零散的湖泊連成一片,形成了一個以梁山為中心、水域達八百里的大湖,統稱為梁山泊。

當時,梁山泊的生態環境十分和諧,岸邊有垂楊綠柳,湖上有鷗鷺翔集,荷花滿望,漁歌唱和。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轍途經此地,恍然有置身江南之感,禁不住在《梁山泊見荷花憶吳興》(之一)中寫道: 花開南北一般紅,路過江淮萬里通。

飛蓋靚妝迎客笑,鮮魚白酒醉船中。

不過,梁山泊的廣闊開始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邵博《聞見後錄》載:“王荊公好言利。

有小人諂曰:‘決梁山泊八百里水以為田,其利大矣。’荊公喜甚,徐曰:

‘策固善,決水何地可容?’劉貢公在坐中,曰:‘自其旁別鑿八百里泊,則可容矣。

’荊公笑而後止。” 別以為這是反變法派編造的政治笑話,蘇轍在另一首《梁山泊》詩中自注:“時議者將幹此泊以種菽麥。

”可見,北宋的改革家們確實在怎樣利用梁山泊的問題上做過文章。 徽宗政和年間,朝廷成立了一個掌管公田的機構,名曰“西城括田所”。括田所以清理公田為名,把民間地契不全的、地契與實地方位或面積有異的,以及當權者想要的良田美地,一律指為公田。

然後抑勒百姓承佃,強徵公田錢。“由是破產者比屋,有朝為豪姓而暮乞丐於市者”。前後所括,共得田三萬四千三百餘頃。

當然,梁山泊也在劫難逃。

《宋史·楊戩傳》載:“梁山濼(泊)綿亙數百里,濟、鄆數州,賴其蒲魚之利。”楊戩宣佈將整個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為“公有”,“立租算船納直,犯者盜執之”。

根據規定,百姓凡入湖捕魚、採藕、割蒲,都要依船隻大小課以重稅,若有違規犯禁者,則以盜賊論處。自此之後,水泊梁山開始不得安寧。

2樓:

《水滸傳》的成書,取材於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故事。據《東都事略•侯蒙傳》:“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無敢抗者。

”又據《宋史•徽宗本紀》:“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宋史•張叔夜傳》:

“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覘所向,賊徑趨海瀕,劫鉅舟十餘,載擄獲。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

”此外,李□的《十朝綱要》,宋代陳均《九朝編年備要》和徐夢莘的《三朝北盟會編》,也都有類似的記載。還有的記載說宋江投降後曾參加過徵方臘之役。從這些記載裡,可以知道這支起義軍,人數不多(但也決不止36人),戰鬥力很強,在群眾中甚有影響,曾經給宋王朝造成一定的威脅。

宋江等起義的年代大約在宣和元年(1119)至宣和三年(1121),前後三年多。

宋代說書伎藝興盛,民間流傳的宋江等36人故事,很快就被說書人採來作為創作話本的素材,南宋羅燁《醉翁談錄》記有**篇目《青面獸》、《花和尚》和《武行者》,這當是說的楊志、魯智深、武松的故事,此外,《石頭孫立》一篇可能也是水滸故事。這是有關《水滸傳》話本的最早記載。南宋末有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並序》,序裡說:

“宋江事見於街談巷語。”並說在龔開之前有畫院待詔李嵩,曾畫過宋江等人像。但龔開的贊並未說故事內容。

現在看到的最早寫水滸故事的作品,是《大宋宣和遺事》(見《宣和遺事》),它或出於元人,或為宋人舊本而元時又有增益。有的研究者認為它是說書藝人的底本。它所記水滸故事梗概,從楊志賣刀殺人起,經智取生辰綱、宋江殺惜、九天玄女授天書,直到受招安平方臘止,順序和現在的《水滸傳》基本一致。

3樓:李氏資訊

真的存在過,不過在當時就是一路土匪,沒什麼特別的。作者借用了一下名字,對了,宋江也有,他就是頭目。

4樓:黑騎鬼劍

水滸是虛構的,但是水滸裡面有一些人物也真實存在過,水泊梁山也是虛構的

5樓:

水泊梁山真的存在,宋江是水泊梁山的大首領

6樓:旁湘君

宋江等36人數千人起義被打敗投降了!

7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上有真正的宋江起義,即在水泊梁山。

8樓:匿名使用者

梁山肯定有啊,現在山東

水滸裡面的人物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嗎

9樓:米格戰鬥機

只有三十六個人物是歷史上曾經有過的,其餘七十二個,大都是創作出來的,純屬子虛烏有。

從《宋史·侯蒙傳》《宣和遺事》等的記載看,只有三十六人。據郎瑛《七修類稿》載,這三十六人為:宋江、晁蓋、吳用、盧俊義、關勝、史進、柴進、阮小

二、阮小

五、阮小

七、劉唐、張青、燕青、孫立、張順、張橫、呼延綽。

李俊、花榮、秦明、李逵、雷橫、戴宗、索超、楊志、楊雄、董平、解珍、解寶、朱仝、穆橫、石秀、徐寧、李英、花和尚、武松。

10樓:21世紀第一聖人

《水滸傳》是假借一些歷史人物結合故事傳說而演繹出來的**,包括一號主角宋江以及反面角色高俅、楊戩、蔡京、童貫等都是北宋的歷史人物。但是,**中的人物與其對應的歷史人物是完全不同的,**中的宋江不是歷史上的宋江,**中的高俅也不是歷史上的高俅。

11樓:匿名使用者

水滸傳》的故事最初起源於北宋宣和年間,從南宋開始就成為了民間口頭文學的主要題材。目前流傳下來的根據說書人編成的話本中就有“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等。到了元朝初年,出現了話本《大宋宣和遺事》,描述了晁蓋、吳加亮(吳用)等36人的故事,初步具有了《水滸傳》的故事梗概。

在元朝,元雜劇中還出現了一些水滸故事劇本。

《水滸傳》是到了明朝初年,根據《大宋宣和遺事》和《東都事略》等史籍中有關宋朝宋江等三十六人起義造反的記載的基礎上,再進行創作的。故事描寫了梁山一百零八將各自不同的故事,從他們一個個被逼上梁山、逐漸壯大、起義造反到最後接受招安的全過程。水滸中的一百單八將傳說是三十六個天罡星和七十二個地煞星轉世,他們講究忠和義,愛打抱不平、劫富濟貧,不滿**汙吏,最後集結梁山,與腐化的朝廷抗爭。

**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林沖、李逵、魯智深、武松等人物的鮮明形象,也向讀者展示了宋代的政治與社會狀況。

“水滸”字面的意思是水邊,指故事發生的地點在山東梁山泊。另外詩經中有“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的句子,記載了周太王率領部族遷徙的事情。有人認為用水滸做書名,是將宋江等的聚義和周朝的興起作類比,證明原作者肯定起義英雄們反抗統治的精神。

水滸義軍領袖宋江原是低階官吏,後被逼上梁山,與其他梁山好漢一起反抗**,“替天行道”,逐漸發展壯大。《水滸傳》故事豪放、粗曠,全書通過人物的言語、行為來表現其矛盾的內心世界,人物性格刻畫也各有特色,而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各自的成長經歷也不盡相同。情節曲折、語言生動,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12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上只有宋江是有記載的 ,其他的就沒有了,是作家虛構出來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水滸傳》中有三個歷史真實人物,答案就在他們的結局裡

《水滸傳》扈三娘在梁山是怎樣度過的

她的經歷應該和其他的英雄差不多,畢竟梁山的好漢都是非常講究義氣的,只要有本領就受尊敬,不會太歧視女性。水滸傳中一丈青扈三娘最後是怎麼死的 水滸傳裡,一丈青扈三孃的結局是 徵方臘時,攻打睦州,與王英一道,攔截清溪援軍,與鄭彪交手,被鍍金銅磚打落馬下。可憐能戰佳人,到此一場春夢。情節在一百二十回本的第一...

從禪宗看極樂世界真的是虛構的嗎

從禪宗看極樂世界不是虛構的。極樂世界的真實不虛,即 生者決定生 是必定的。但是淨土的存在,是就現象界 人類意識的物質世界 而言的。而現象界對一般人的認識,總是實實在在。就此角度而言,西方極樂世界的存在,是毫無疑問的。如是,淨土的真實性可以確定下來。因為,大家對這個世界的觀念,是二元相待。於是,對於娑...

水滸傳中的武松打虎是真的嗎,電視劇《水滸傳》武松打虎那一段,裡面的老虎是使用的現實中的真老虎還是人類扮演的老虎?

歷史中有宋江,勇猛豪俠 沒有武松,武松是民間傳說中的人物,即民間創造的人物。既然沒有武松此人,武松打虎即不是真的。其場面是 水滸傳 作者所描寫,但是因為忠實於現實,顯得非常逼真。這個問題有爭議,就是有人說是真的 有人說是假的 也有人說不是他打死的,他卻說是他打死的 甚至有人說是他用那半截棍子把老虎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