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遠巨集
1、春節
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新春的習俗。
2、婚姻:
漢族通行一夫一妻制婚姻(見一夫一妻制家庭),家庭婚姻以牢固穩定著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廢除封建家長制,婦女地位提高,與男子享有平等權利。以注重禮儀,尊長愛幼為美德。
擴充套件資料:
漢族的宗族傳統觀念:
在漢人社會中,宗族觀念根深蒂固,同姓同宗仍然是漢人觀念中一個強有力的紐帶。事實上,自漢、魏以來,漢人的數千個姓氏中,有的源於古代氏族,有的源於先秦,或源於祖先的居住地、官位和姓名,還有相當一部分是由少數民族新增的姓氏。
即使他們同姓,也會有由於姓氏的授予或其他少數民族的融合而採用漢姓的情況,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是同源的。在宗法制度下,漢族的親屬關係是以父權為基礎的。父系的延續被認為是必不可少的。
祭祖、不停地吃血和放煙花被認為是每個家庭的頭等大事,沒有後代被認為是最大的不孝。
這一思想極大地影響了古代漢人的人口觀。俗話說:“孩子多,福氣多”。
2樓:
1、漢族人本來不做椅子,五胡十六國時期,胡凳、胡床傳入,成為漢族的生活必需品。
2、胡椒、核桃等物產也是自西北少數民族區域(西域)傳出的。
3、胡服,漢族人原本是穿裙子而不穿褲子的,戰國時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推廣了褲子。
4、少數民族的**和舞蹈,還有食物,比如唐代的胡人酒肆。
5、麵食最早是由少數民族先食用。
3樓:間歇性精神錯亂
**椅,也就是馬紮,最初是由北方的胡床演變而來。
麵食最早是由少數民族先食用的
4樓:會說話的妖精
1.從經濟的角度看:改革開放以來,少數民族的經濟發展迅速,當地的旅遊文化和特色農業的發展促進漢族與少數民族的互助平等的關係,如:新疆天山的水果農業。
2.從政治的角度看,少數民族的一些制度還保留到今日,而且與漢族的制度結合在一起,並且得到全國人民的認可和實施。
3.從文化和思想的角度看,現代文明的發展不斷推動少數民族的現代化進步,少數民族的稀有文化遺產豐富了漢族的文化生活,為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建設增添活力。
4.從生活的角度看,衣,食,住,行,幾方面相互影響著。
5.各個雜七雜八的因素,如:通婚等。
借鑑的別人的
瞭解漢族人的生活中哪些受到少數民族的影響,又有哪些影響了少數民族
5樓:
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開始,漢人開始穿褲子和騎馬;
吃的方面,帶胡字的都不是原來中原地帶的。還有面粉製品,漢人在唐朝之前,是不吃麵粉製品的,吃煮的豆,或者煮的小麥,唐朝胡餅流行,麵粉製品開始流行。
傢俱,胡床(就是凳子)。騎馬,胡服之後才騎馬,如上。
少數民族被影響的多了,更確切的來說是同化,直接把少數民族同化成漢族,從各個方面
拿服飾來說,漢服的交領右衽影響了大部分少數民族,導致很多少數民族在清朝剃髮易服之前都保持了交領右衽的特色…而少數民族對漢族的影響,像漢服裡面的半臂,就是受到了胡服元素的影響。還有琵琶之類的樂器。
漢族的一個習俗過火盆就傳給了滿族人。用桌子椅子,不睡榻榻米不跪坐,就是受少數民族影響·····
6樓:青雲端
漢族吃飯用的凳子就是少數民族的,要不現在我們吃飯什麼都還都跪著呢,其他的很多。少數民族受漢族影響,語言啊鐵器的使用,等等很多。
漢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7樓:天問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後裔,炎黃子孫。“漢”原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雲:“維天有漢,監亦有光。
”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或“諸夏”。
無論是在政治、軍事、哲學、文學、史學、藝術等諸多方面,還是在自然科學領域中,漢族都創造了許多輝煌的業績。
漢族自古對各種宗教信仰採取相容幷蓄的態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漢族宗教的主要傳統觀念。幾千年來,提倡以仁為中心,重視倫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體系形成的儒家學說對漢族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漢族歷來以勤勞、富於創造精神著稱。漢族歷史上的經濟是以農業為主,兼營家庭副業,是一種典型的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漢族的農業生產在歷史上素來發達,尤其以水利灌溉和精耕細作著稱於世,漢族的手工業也有相當高的發展水平。
而隨著中國歷史的變遷,以及外族入侵和躲避戰亂等因素,漢族也發生了大規模遷移,一直在從中原地區向南遷移。客家人繼承了當時中原漢人的文化傳統,比如說古語,風俗習慣也有歷史痕跡。
漢族還是一個歷史從未中斷過的、歷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截止2023年,漢族人口約為13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9%,分佈於世界各地。在中國大陸,漢族佔總人口的92%;在臺灣,漢族佔總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門,漢族分別佔總人口的95%和97%。
除中國兩岸三地外,漢族在東南亞、北美洲和西歐也有較多分佈。
漢族的風俗習慣:
婚姻習俗
漢族傳統婚禮是華夏文化的重要部份。古人認為黃昏是吉時,所以會在黃昏行娶妻之禮;基於此原因,夫妻結合的禮儀稱為“昏禮”。昏禮在五禮之中屬嘉禮,是繼男子的冠禮或女子的笄禮之後的人生第二個里程碑。
傳統中式婚服中國的婚禮可分為三個階段禮,即“訂婚”正婚禮,即“結婚”或“成婚”的禮儀,就是夫妻結合的意思婚後禮,是“成妻”、“成婦”或“成婿”之禮,這表示了男女結婚後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國傳統的結婚習俗裡,婚前禮和正婚禮是主要程式,這些程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禮。
稱呼習俗
在中國,漢族傳統的輩分觀念長期存在,以本身為中心,上有四代長輩,下有四代晚輩,形成了“高祖、曾祖、祖、父、本人、子、孫、曾孫、玄孫”的“九族”血親關係,這就是九個層次。如果把旁系的血親關係和姻親關係聯絡起來,便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親屬系統。
親屬稱謂是以輩分劃分的,不受年齡限制。親屬稱呼也用於社會上鄰里之間或素不相識的人之間,以表示親切和尊敬。一般地說,注意層次,掌握角度,在稱謂的運用中十分重要,年齡層次不同,稱謂也不同,特別是信封上的稱謂。
生活中,為了表示對人的尊敬,也有不注意層次的特殊現象。如:某家有一位受尊敬的長者,家裡晚輩稱之為爺爺、奶奶、老爺、姥姥等,街坊鄰里不分男女老幼,可能都稱其為爺爺、奶奶、老爺、姥姥,不過稱謂前常常冠以姓名。
如“紅樓夢”裡的劉姥姥,“駱駝祥子”中的劉四爺。有時在稱謂前加上“他(她)”字,如:他大伯、她二嬸、他姥姥、她李二哥等。
類似的稱呼,在今天還廣泛使用。
喪俗習俗
漢族喪葬舊的傳統是講究重殮厚葬,並且夾雜著許多迷信的習俗。漢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禮隆重,分殮、殯、葬三個階段進行。古有以人殉葬的習俗,後逐漸以陶俑代之,到近代則以紙紮人像伴葬。
葬禮以後,有做
七、斷七、百日、週年等追悼儀式,並將牌位送歸祠堂,這已從葬禮時對人的儀禮轉為對“鬼靈”、“祖靈”的儀禮。另外,漢族還有“歸葬”的習俗,就是將死於他鄉的遺體歸葬原籍。
喪事期間,死者親屬要穿孝服,在靈堂守靈。中國古代禮制,把孝服按與死者血緣關係的親疏分為五等,在現代漢語裡還有“五服”這個詞,表示血緣關係的遠近。孝服用白布做成,這與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禮服的習俗大不相同。
清朝時有一英國人第一次到中國來,遇到出殯的隊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卻痛苦悲哀,覺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殯時有人唱輓歌。後世的輓聯、挽幛就是從古代的輓歌演變而來的。
喪葬儀式規模大小與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關,在封建社會對不同地位身份的人喪儀都有嚴格的規定。王公貴族、富豪之家常以規模巨集大的喪儀來炫耀自己的權勢。
尊長死後,子孫要在家守二十七個月,其間停止交際和娛樂,做官的也必須離職回家守孝,以表示對尊親的哀悼,稱“守制”。
飲食習慣
漢族主要從事農業,主食以小麥、玉米、稻米等為主,輔以蔬菜、豆製品和雞、魚、豬、牛、羊肉等副食,茶和酒是傳統飲料。以大米為主食的,習慣將大米做成米飯、粥或米粉、米糕、湯圓、粽子、年糕等各種不同的食品;以小麥為主食的,習慣將麥面做成饅頭、麵條、花捲、包子、餃子、餛飩、油條、春捲、炸糕、煎餅等。講究並善於烹任,是漢族的一大飲食特點。
不同地區的漢族人民以炒、燒、煎煮、蒸、烤和涼拌等烹飪方式,經過長期的實踐,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味。漢族的粵、閩、徽、魯、川、湘、浙、蘇等八大菜系,聞名於海內外。
傳統節日
漢族的節日很多,主要是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元宵節、中秋節等等。過“春節”又稱為過年,是漢族人千百年來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過年時,除夕要守夜,初一要拜年。
漢族傳統節日,主要有臘祭、祭灶、春節、元宵節、社日、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在諸節日中,以春節最隆重。
漢族有哪些風俗習慣?
8樓:燕
(1) 漢族多在正月初
一、二、三日忌生,即年節食物多於舊曆年前煮熟,過節三天只需回鍋。以為熟則順,生則逆。
(2)過節三天間有不動刀剪之說。
(3)河南某些地區以正月初三為穀子生日,這天忌食米飯,否則會導致穀子減產。
(4)過去在婦女生育期間的各種飲食禁忌較多,比如不可以洗澡洗頭,不可以出門等。
(5)漢族不少地區婦女懷孕期間忌食兔肉,認為吃了兔肉生的孩子會生兔脣。
(6)還有的地方禁食鮮姜,因為鮮姜外形多指,唯恐孩子手腳長出六指。
(7)過去漢族未生育的婦女,多忌食狗肉,認為狗肉不潔,而且食後容易招致難產等。
9樓:芳村李九妹
(1)農曆新年派利是
(2)清明節掃墓
(3)端午節扒龍船、吃粽
(4)中秋節吃月餅
(5)重陽節登高
少數民族有哪些風俗習慣?
10樓:zhou天山來客
廣西山區的瑤、侗等族愛吃用油炒後泡開的茶葉加鹽煮成濃湯,然後沖泡炒大米花和炒黃豆的“大油茶”;新疆少數民族將麵粉、玉米或高梁面烘烤成饢(波斯語“麵包”之意)作為日常主食;他們還特別喜歡吃“帕羅”,這是一種用羊油、羊肉、蔥頭、胡蘿蔔、葡萄乾等做的甜米飯,用於捏團抓食,通常被人們稱為“抓飯”
維吾爾族bai:男子多穿長袍,稱袷袢;男女老du少都愛戴四楞小花帽,稱zhi朵帕;
節日:肉孜節、古爾dao邦節、那吾魯孜節
壯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有嚼檳榔和用檳榔招待客人的傳統習慣;
節日:中元節、牛魂節、三月歌、吃立
土家族:崇拜土王,哭嫁
節日:趕年,四月
八、六月
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
漢族有哪些民俗活動,漢族有哪些風俗習慣
1 清明節 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 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 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2 元宵節 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
漢族民風民俗有哪些,有關漢族的民風民俗
漢族民風民俗 1 婚姻習俗 傳統中式婚服中國的婚禮可分為三個階段禮,即 訂婚 正婚禮,即 結婚 或 成婚 的禮儀,就是夫妻結合的意思婚後禮,是 成妻 成婦 或 成婿 之禮,這表示了男女結婚後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國傳統的結婚習俗裡,婚前禮和正婚禮是主要程式,這些程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禮。2 喪葬 中國傳統葬...
民俗怎麼形成,民族風俗習慣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民俗,即民間風俗,指一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民眾所創造 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於人類社會群體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 時代和地域中不斷形成 擴大和演變,為民眾的日常生活服務。民俗就是這樣一種來自於人民,傳承於人民,規範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為 語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民俗是人民傳承文化中最貼切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