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大臣上朝的時候手裡為什麼要拿個朝笏(就是手板,用象牙或

2021-08-10 18:35:13 字數 5713 閱讀 5194

1樓:匿名使用者

那是為啦上朝時提出自己觀點所準備的小抄紙。上面有自己要說的觀點、怕太多記不主(主要是緊張)。

2樓:匿名使用者

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的工具。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禮記》中記載「笏長2尺6寸,中寬3寸」,由於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於今天的2尺6寸。

唐代武德四年以後,...

3樓:匿名使用者

笏,又稱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的工具。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

《禮記》中記載「笏長2尺6寸,中寬3寸」,由於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於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後,五品官以上執象牙笏,六品以下**執竹木做的笏。明代規定五品以上的**執象牙笏,五品以下不執笏;從清朝開始,笏板就廢棄不用了。

古代**上朝的時候手裡拿著那根棒是什麼?

4樓:好這一口

笏拼音:hù 古代大臣上朝拿著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製成,上面可以記事:版朝(chá權o)~。

「京兆尹鄭叔則,怫然曳~卻立」。[1]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禮記》中記載「笏長2尺6寸,中寬3寸」,由於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於今天的2尺6寸。

大唐武德四年以後,五品官以上執象牙笏,六品以下**執竹木做的笏。大明規定五品以上的**執象牙笏,五品以下不執笏;從清朝開始,因為禮節和習俗的不同,笏板廢棄不用了。清朝這個馬背民族的傳統服飾裡有種馬蹄袖服飾,見到皇帝動不動就得打馬蹄袖下跪,「啪嗒」兩聲,乾脆利落地爬在地上聽候皇帝指令。

在中國道教中,朝板也是一種重要的法器。

5樓:我和**

那叫bai

朝笏。是古代上朝的時候du,那些大臣zhi要上奏事情給皇帝,dao如果事情比較多就需

內要把提容綱寫在笏板的後面,作為備忘之用。笏板最初是簡牘樣的木板,可以藏在袖子裡,後來就變成了長條的拿在手上的禮器。質地也從木竹變成象牙,白玉等名貴材料。

也是**品級的標誌,紅樓夢裡說---「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笏滿床」是個典故,說郭子儀子孫皆是朱紫滿身之輩,來給郭子儀賀壽的時候,笏板堆滿了床鋪。笏板也是文臣的攻擊性**,「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說的就是名臣段秀實用笏板把篡帝稱號的朱泚打得頭破血流的故事。類似現在用膝上型電腦敲別人的頭,實在是開現代議會互毆的先河。

6樓:匿名使用者

笏板笏板,又稱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的工具。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

古代**上朝的時候拿的那一根長條的玉板是什麼?

7樓:可愛的康康哥

笏板(念hù),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時拿在手中的器具。

笏板,又稱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的工具。《禮記·玉藻》裡說得很清楚:

「凡有指畫於君前,用笏;造受命於君前,則書於笏。」又說:「將適公所宿,齊戒居外寢,沐浴,史進象笏,書思對命。

」意思是笏板有兩個用處:面見國君時,國君有什麼指示,立刻記在笏板上;將要入朝面見國君,談點國事什麼的,最好把提綱寫在笏板上,以免忘記了,非常尷尬。

笏板(hù bǎn)笏板的長度大約2尺6寸,中寬3寸,此物件雖然不大,但卻很貴重, 這是由它的質地決定的。笏分別用玉、象牙或竹製成。最早出現的年代應在春秋以前,史學家認為在商朝就可能開始使用了,是古代中國**使用時間最長的一種辦公用品。

唐代武德四年以後,五品官以上執象牙笏,六品以下**執竹木做的笏。明代規定五品以上的**執象牙笏,五品以下不執笏;從清朝開始,笏板就廢棄不用了。

8樓:21世紀第一聖人

古代**上朝的時候拿的那一根長條的玉板正式名稱叫「朝笏」,是大臣上朝時記事備忘之用,功能同現在的記事簿差不多。

朝笏簡稱「笏」,又稱「手板」一般用玉、象牙或者竹片製成。《古代漢語詞典》的註釋中說明,周代從天子到士人上朝時都可以執笏,漢代以後只有一定品級的**才有資格在上朝時執笏。

由於清朝廢除了**上朝執笏的形式,因而朝笏的實物也很少見,只是在古代墓葬出土的文物中偶有發現。至於,朝笏的**就更少了,即使能夠查到的**,多數也不是使用真品拍攝的。所以,如果有朝笏或者其**出現,需要經過鑑定才能確定真偽。

9樓:匿名使用者

笏板。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見時手中所拿的狹長板子,按品第分別用玉、象牙或竹製成,,以為指畫及記事之用。

10樓:靜靜公主

「笏」,一般意義是**上朝時手持的奏板

用來記錄上朝時要上奏的事

11樓:咖啡般的心情

笏板(念hù)上面記錄著大臣要進諫的奏議和用來回的皇帝的答案,用來提醒朝臣。在場堂上回答不出皇帝的問題是一種失儀的表現,會得到懲罰。高階的大臣用象牙板和玉板,低階的臣子用竹板或木板

12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在宋朝時使用,叫「笏」,是**上朝時手持的奏板

13樓:國家鍊金術

「笏」,一般意義是**上朝時手持的奏板

14樓:鼕鼕幻想

叫笏 一般是用象牙做的 就相當於今天的記事本 上朝時記東西用的

15樓:匿名使用者

叫什麼名字記不清了,是用來擋住大臣的臉,表示不敢正視皇帝

16樓:匿名使用者

笏板,古代臣子向皇上上諫時用的,將諫言寫在上面,上朝時照著念。

17樓:百度使用者

叫「笏」,功能就是記事用的。

18樓:學海無涯勤做舟

「笏」 ,是用來記上朝時的議事的內容,做為提醒用的。

19樓:匿名使用者

笏板 還有表示**等級的用途

古代大臣上朝時手上拿著的板子,最初的用途是什麼?

20樓:凮起雲湧

古代大臣上朝時手來上拿著的

自板子,最初的用途是用來

記錄天子的命令或旨意,也可用來書寫向天子上奏的章疏內容。

古代時期大臣們上朝的時候手裡面所拿的板子叫做笏板,笏板最主要的用途,是古代大臣朝見天子時,用來記錄天子的命令或旨意,也可用來書寫向天子上奏的章疏內容,為備忘提示用。

笏板的長度大約2尺6寸,中寬3寸,此物件雖然不大,但卻很貴重, 這是由它的質地決定的。笏分別用玉、象牙或竹製成。

21樓:犭良

上朝時 要報告的事怕忘記了 就寫在上面了 不就這一個用麼 一直就是這麼用的啊?

22樓:匿名使用者

將要表奏的事情刻寫在上面,用於呈上給皇上御覽,一般用象牙或玉石製造

23樓:涅希

古代來大臣上朝時手上自拿著的板子叫笏板

,最初bai的用途是古代du臣下上殿zhi面君時的工具。dao笏板,又稱手板、玉板或朝板。《禮記》中記載「笏長2尺6寸,中寬3寸」,由於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於今天的2尺6寸。

唐代武德四年以後,五品官以上執象牙笏,六品以下**執竹木做的笏。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明代規定五品以上的**執象牙笏,五品以下不執笏。

《禮記》中已有記載,玉笏板出現的年代應該早於春秋時期,估計在在商周時期已有使用。從清朝開始,笏板就廢棄不用了。

24樓:手機使用者

笏,音「戶」。

笏,又稱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的工具。古時候文武大專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屬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

《禮記》中記載「笏長2尺6寸,中寬3寸」,由於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於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後,五品官以上執象牙笏,六品以下**執竹木做的笏。明代規定五品以上的**執象牙笏,五品以下不執笏;從清朝開始,笏板就廢棄不用了。

古代大臣上朝的時候手裡拿的是什麼,做什麼用的?

25樓:匿名使用者

笏(hu)板,竹木或者象牙製成,古代**上朝時拿在手裡的板狀物品,上面可以寫字,把要說的話寫上去,記不住的時候看下笏板。同時也可以用來記錄君主說的話,防止遺忘。

26樓:匿名使用者

笏(hu)

古代大臣上朝拿著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製成,上面可以記事。

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

又稱手板、玉板、朝笏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的工具。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

唐代武德四年以後,五品以上執象牙笏,六品以下臣子執竹木做的笏。明代規定五品以上的臣子執象牙笏,五品以下不執笏;從清朝開始,笏板就廢棄不用了。

27樓:芒果望世界

在我國古代,封建皇朝統治時期,朝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會議,我這個朝會就是我們在很多古裝電視劇當中,看到的上朝

28樓:小蟲草

古代大臣上朝時拿在手中的器具是笏板。笏板,又稱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的工具。

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禮記》中記載「笏長2尺6寸,中寬3寸」,由於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於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後,五品官以上執象牙笏,六品以下**執竹木做的笏。

明代規定五品以上的**執象牙笏,五品以下不執笏;從清朝開始,笏板就廢棄不用了。

古代大臣上朝為什麼都拿一個木板?

29樓:匿名使用者

笏 hu 第四聲

笏,又稱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的工具。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

《禮記》中記載「笏長2尺6寸,中寬3寸」,由於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於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後,五品官以上執象牙笏,六品以下**執竹木做的笏。明代規定五品以上的**執象牙笏,五品以下不執笏;從清朝開始,笏板就廢棄不用了。

徽州有民諺曰:「槐塘賣朝笏,不知來和歷」。「朝笏」又名「手版」(「版」,也寫作「板」),古代臣子朝見皇帝時手中所執的狹長板子,作為指畫及記事之用。

朝笏在秦漢之前就已出現,當時要以玉作為製作材料,稱之為「圭」。秦漢之後又經改變形式,依官階大小,分別用玉、象牙或竹片製成。朝笏的用途首先是作為禮儀之用。

眾臣在朝中手執朝笏以示對皇帝的尊敬;第二是作為記載大事時使用。現在,有事時可以用記事本記錄,但古代並沒有記事本,遇到朝政大事或對皇帝稟報國事時,便把重要事件寫在朝笏上,以作備忘之用。朝笏興於周廢於清,用玉、象牙或竹木製成,依官階區分,為官階地位的象徵。

30樓:匿名使用者

那個不是木板。其材料有玉、象牙等。主要用於記錄君主的命令。

31樓:匿名使用者

笏板 用於簡略記錄帝王指示和彙報提綱

32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用來記事,就相當於現在拿了一個筆記本一樣。

古人手中拿帶彎東西是什麼,古代大臣上朝時手裡拿的是什麼東西?

你描述的不是很清抄楚,我知道古人身上都帶bai有一件工具,叫小觿du,又名解結錐。zhi漢龍首觿 蒙古解錐 禮記 內dao則 左佩紛帨 刀 礪 小觿 金燧 右佩玦捍 管 遰 大觿 木燧。鄭玄 注 小觿,解小結也。觿貌如錐,以象骨為之 唐 陸德明 釋文 觿 解結錐。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 蓮香 贈繡履一...

古代大臣會住在皇宮嗎古代皇宮大臣們議事的地方叫什麼?

皇帝住皇宮 大臣們是天不亮就要從各自的住所趕到朝堂上朝。只有每個月值班的大臣能在朝房的偏房住宿,隨時聽候內侍傳達皇帝的旨意。皇親也不能住皇宮,都是住各自的親王府啊什麼的。皇子和公主只有幼年和少年時候能住。皇子一般是14歲,有的朝代是16歲就必須要搬出皇宮,和皇親一樣住各種稱號的王府。公主住公主府。皇...

中國歷史上皇帝什麼時候讓大臣上朝時站起來

大臣行完禮就站起來。大臣上朝並不是總是跪著,而是隨著太監的口令向皇帝行三跪九叩的大禮,皇帝令大家 平身 大家隨即站立起來,按品級各自站立在相應的位置,然後開始商討國家大事。宋代,這個是趙匡胤乾的事!中國在哪個朝代開始大臣上朝必須站著 宋太祖,趙匡胤bai宋太祖又採取靈活du方式,zhi降低宰相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