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社會儒家思想的發展歷程特點及影響

2021-08-11 09:03:45 字數 4877 閱讀 5571

1樓:輕候念雲

儒家思想是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之一,它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其思想主要特點是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儒家學派為歷代儒客尊崇,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1儒家思想的形成

儒家學派之前,古代社會貴族和士通過「師」與「儒」接受傳統的六德(智、信、聖、仁、義、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的社會化教育。從施教的內容看,中國古代的社會教育完全是基於華夏民族在特定生活環境中長期形成的價值觀、習慣、慣例、行為規範和準則等文化要素之上而進行的。儒家學派吸收這些文化要素並上升到系統的理論高度。

2儒家思想的影響

1.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所傳授的不外《四書》《五經》。傳統的責任感思想、節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統治結合的結果,因此,儒家思想是連同我們當代在內的主流思想。

2.儒學在中國存在幾千年,對於中國的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潛在影響。

3.現代企業管理中也注入了不少儒家思想。

2樓:匿名使用者

演變特點:

1、從儒學的發展條件來看,它具有適應小農經濟文明需要的特點。

2、從儒學的核心內容來看,它具有哲理化與神學化雙重趨向的特點。儒學主要是一種「人學」或曰「人本哲學」,十分自然,人的問題特別是人性、心性問題,必然成為儒學**的核心內容。

3、從儒學的社會功能來看,它具有既維護又制約封建**制度的特點。儒學從本質上講是封建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因而維護封建**制度是其根本使命。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之一。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立,最初指的是司儀,後來逐步發展為以尊卑等級的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儒學」、「儒家」、「儒教」這些概念要分清。儒學作為一種學說,儒家作為一個階層,儒教作為一種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區分開來

3樓:稀樹草原狼

傳統社會主要學思想的發展經歷歷程,經過了這特點及影響,主要是營養中國的傳統教育和諧的

4樓:馬依昂

傳統的儒家思想應該是從孔子開始發展,從常住理學開始達到巔峰吧!

5樓:雙魚座愛美之歌

一孔孟之道在我國影響深遠,孔老夫子有72個地址,每個地址都還不起,在酷狗方面都有建樹,主要特點就是語文夫人。

6樓:介延

中國傳統社會儒學思想的發展歷程,特點及影響這個你可以搜尋一下呀

7樓:

**傳統儒家文化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摘要:儒家文化以儒家思想為指導的文化流派。儒家學說為春秋時期孔丘所創,倡導血親人倫、現世事功、修身存養、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弟、忠、信、禮、義、廉、恥,其核心是「仁」。

儒家學說經歷代統治者的推崇,以及孔子後學的發展和傳承,使其對中國文化的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在中國文化的深層觀念中,無不打著儒家思想的烙印。儒家文化不僅是一門哲學,還是一種文化的產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和不同的時期,它呈現鮮明的特色。儒家文化的基因早已紮根在每一箇中國人的行為、思維和價值觀之中,它的思想理念對我國當今社會仍有很重要影響。

關鍵字:健康美食;儒家文化;人與自然;關係;人生

引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是,經濟的發展卻與社會的進步不相符合,在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不能只顧物質文明的建設而忽視精神文明的發展。

因此,我想通過撰寫這篇文章,喚起更多的人去發掘我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成分,以此來指導我們的實踐活動,只有這樣,我想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在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的環境下,我們才有資本去拼搏,才能有能力去迎接明天的挑戰。

一、歷代變遷

漢朝以後,歷朝歷代四書五經被無數次修訂,孔子原作已面目全非。儒學在魏晉時期演變成玄學。唐代政權基本上以儒家思想為主導,但是也滲透了道教和佛教。

宋代時發展為理學,尊周敦頤、程顥、程頤為始祖,朱熹為集大成者。後取得官方地位。現在所說的儒家思想,絕大部分來自宋朝(960 ad-1279 ad)的文獻。

元明清時期,科舉考試都以朱熹的理學內容為考試題目,對思想產生了很大的束縛。直到五四運動才取消了儒學的統治地位。

(一)、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義的性質:主張「禮」,維護周禮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後來發展成為中國古代正統文化。

(二)、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張施行仁政,並提出「民貴君輕」思想;主張「政在得民」,反對苛政;主張給農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農民勞動時間,寬刑薄稅。

(三)、西漢的董仲舒以儒學為基礎,以陰陽五行為框架,兼採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學。其核心是「天人感應」,「君權神授」。他的思想集中於《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四)、魏晉之際出現的玄學用老莊思想解釋儒家的易經,這是為士族辯護的一種消極思想。《周易》、《老子》、《莊子》稱之為「三玄」。玄學主張君主無為、門閥**,主要活動在洛陽。

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賢。

(五)、唐朝中期的儒學大師韓愈,從維護封建統治出發,用儒家的天命論和封建綱常來反對佛道的觀點。

(六)、理學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學,是宋代主要的哲學思想。朱熹是理學發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繼承了北宋哲學家程顥、程頤的思想,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了客觀唯心主義的理學體系,後人稱之為程朱理學。其核心內容為:

「理」是宇宙萬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氣」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慾」對立起來,認為人慾是一切罪惡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滅人慾」。這實際上是為封建等級秩序辯護。

(七)、元朝的鄧牧:自稱「三教外人」,著書大膽否定封建君主**統治,其非君思想,對明清進步思想家有一定影響

(八)、明中葉的王陽明反對朱熹把心與理視為兩種事物的觀點,創立與朱熹相對立的主觀唯心主義理論——心學。理學由客觀唯心主義向主觀唯心主義演變,說明它已經走到極端。

(九)、明朝:李贄是明後期「異端」進步思想家,他指責儒家經典並非「萬世之至論」,揭露道學的虛偽,反對歧視婦女和壓抑商人。他是我國反封建的思想先驅,他的思想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要求,帶有民主性色彩。

(十)、明末清初:

1、黃宗羲:在明亡後,隱居著述,對封建君主**制度進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對「人治」,反對重農抑商,他的思想震動了當時的學術界,對晚清民主思潮的興起也有一定的影響。

2、顧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強調「經世致用」的實際學問。主張把學術研究與解決社會問題結合起來,力圖扭轉明末不切實際的學風。

著《天下郡國利病書》,他提倡「實學」的目的在於批判理學,反對君主**政治,顧炎武的學風對清代學者影響很大。

3、王夫之是一位傑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他認為「氣」是物質實體,「理」是客觀規律;提出「氣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主義觀點,對朱熹的理學和王陽明的心學給予批判,他還提出「靜即含動,動不捨靜」,否定理學家主靜的形而上學思想。他用發展觀點來看待歷史,認為歷史發展是有規律的,他提出在政治上要「趨時更新」。王夫之的思想閃爍著革新的光芒。

二、對當代中國社會的影響

(一)、中國傳統儒家文化對我國市場營銷的影響

儒家文化的特性分析。儒家學派及其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的孔子及其眾多**,作為—個延續數千年、不斷髮展壯大的文化傳統,儒家文化對於中國的歷史、文化、制度和行為影響都是廣泛且深遠的。儒家文化提倡的仁、義、禮、智、信等價值觀對中國人當今的文化意識、行為準則等方面的深刻影響是普遍認同的。

而這些價值觀背後的思想核心」仁愛」,更是構成了國人情感、思維的文化核心,儒家文化的精神特性可以概括為道德理想主義、普遍和諧、自律和內在超越三個方面。普遍和諧是指自然界與人、人與人、人自身的身與心等多重方面的和諧,從而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而這種和諧思想也間接促成了中國文化中的注重家庭和社會整體,強調集體利益傳統思想的形成。

(二)、中國傳統儒家文化對廣告有著巨大的影響

1、「和而不同」—儒家文化的和諧統一論

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這一理念的最初要求,是在有道德的君子之間建立一種彼此尊重個性和意見的健康關係,後來便擴大運用於各種事物的相互關係中,成為一個普遍性的原理。

「和而不同」的理念包含著平等精神、寬容精神和多樣性原則,倡導文化、理念和生物多樣性的和諧統一。「天人合一」 思想亦認為人與自然不是相對的,而是具有不可割裂的關係,即肯定人與自然的統一。所謂合一指對立的統一,即兩方面的相互依存的關係。

人與自然既有區別又有統一的關係,人可以認識自然並加以改變調整,但不應破壞自然。近來,各企業或產品紛紛打出綠色、健康、環保的主題便是對「天人合一」 與「和而不同」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思想的體現。現實生活中,許多廣告看似不以為然,卻體現了人、自然與社會的和諧統一。

我心飛翔以及大紅鷹集團的企業形象廣告也深化了「天人合一」的主題思想。

2、「仁愛萬物」—儒家生命價值觀

子思想體系的核心就是「仁」,孔子思想的各個組成部分都是圍繞著仁而形成一個整體的。「仁」的最初含義是指人與人之間的親善關係。從先秦古籍記載中看「仁」,它還是統治者或者君子們專有的美德,只有君子才能講「仁」行「仁」。

有時「仁」還包含著愛親、愛人與愛國的意義。而孔子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把仁的含義進行了創新的解釋,認為 「仁」具有兩重含義: 一是以協調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相互關係為旨歸;二是重視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強調人的內心修養。

必須實行忠恕之道即:一方面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這便是忠;另一方面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便是恕。

忠恕之道就是主張幫助人、關心人、尊重人和體諒人。

3、「人無信不立」—儒家交際觀

子曰:「人而無信,不可知其可也。大車無鞔,小車無瓠,其何以行之哉」。

這是對人的品性提出了」誠信」的要求,表示講信用是一個人的基本品質,又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並說:「言忠信,行篤敬」,認為只有有了責任感,才能最終取得別人的信任而自立於社會之林。隨著社會的發展,人的信譽在商品經濟日漸發達的人際交往中,非但沒見削弱其絲毫作用,反而愈益進發其固有的作用和力量。

但是應當看到,還是有很多廣告主為了一時的利益而置誠信於不顧,

儒家思想的歷史演變與發展,儒家思想發展歷程

這個題目太大了,可以關注三個階段 初期 孔子 孟子 荀子等 中期 董仲舒 後期 宋朝理學家 儒家思想發展歷程 儒家思想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1 春秋時期孔子創立儒家思想 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在總結 概括和繼承了夏 商 週三代尊尊親親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 2 戰國時期孟子的...

儒家思想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儒家思想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有什麼

儒學在中國存在幾千年,對於中國的政治 經濟等各個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潛在影響,這種影響在短期內不會消除。不過由於中國大陸官方意識形態等種種原因,許多人仍無法糾正對儒家的偏見,以至儒教無法在中國大陸得到應有的尊重和重視。不少人仍然認為 儒家思想 是 四舊思想 而需要破除,這和韓國對儒教致力儲存過去文化的...

總結儒家思想發展歷程

儒家思想的發展歷程,脈絡十分清晰 1 春秋戰國時期 儒家思想的產生與初步發展。由孔子的 仁 禮 忠恕 中庸 進而發展為孟子的 仁政 民本 和 性善論 思想 荀子在孔孟的基礎上,提出了 仁義 禮治 性本惡 主張。2 西漢 儒家思想成為封建正統。董仲舒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確立了儒家的正統地位,他設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