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特點及其原因,中國古代農業的特點有那哪些

2021-08-22 20:12:31 字數 7160 閱讀 8318

1樓:初香天蘭萊

耕作方式發展:1刀耕火種,2石器鋤耕,3鐵犁牛耕。

土地制度演變:1原始社會的土地所有制,2商周時期的井田制,3戰國封建土地所有制(包括三國屯田制,北魏均田制)

我國古代農業特點: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男耕女織,精耕細作。

2樓:城妙婧張榮

sorry,我還沒說完,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原因與農業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農業是基礎,是古代中國的

支柱產業,所以其他工業要發展必須建立在高度發展的農業的基礎上。

手工業經濟重心的南移是由於戰亂導致人口大量南遷,帶去了先進的技術和充足的勞動力!

商人地位低下是由於古代重農抑商的思想。

3樓:丘晗玥折柏

1精耕細作的古代農業

1.中國古代農業的耕作方式是如何發展變化的?

1.遠古社會由「刀耕火種」發展到「石器鋤耕」;春秋戰國時期開始,鐵犁牛耕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耕作方式。

2.中國古代的土地制是怎樣演變的?

2.原始社會實行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度;夏商周時期,實行土地國有制——井田制;春秋時期,井田制瓦解;戰國時期,井田制被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確立,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曹魏時期曾經實行屯田制;北魏到唐朝中期,實行均田制。

3.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是什麼?

3.小農經濟是長期以來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結合,生產的主要目的是滿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納賦稅,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始終在封建經濟中占主導地位。

中國古代農業的特點有那哪些

4樓:★哆啦a夢

1、以種植業為主,家庭飼養業為輔,為生產生活的基本單位。

2、精耕細作的生產方式。

3、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

總起來看,中國古代農業經濟是封建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商品經濟不發達,農業生產目的是為了自己滿足自身需求而不是用於交換,除了繳納地租、繳納賦稅,和把少部分農產品、手工產品用來交換生活需要的商品外,大部分用於自身的生存所需。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嚴重阻礙了中國向市場經濟過度,造成了中國的長期落後,工業、科技都收到了極大限制。

5樓:皮皮蝦

去去死去死,去死,去死。去死這都不會。

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特點及其原因

6樓:匿名使用者

1 精耕細作的古代農業

1.中國古代農業的耕作方式是如何發展變化的?

1.遠古社會由「刀耕火種」發展到「石器鋤耕」;春秋戰國時期開始,鐵犁牛耕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耕作方式。

2.中國古代的土地制是怎樣演變的?

2.原始社會實行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度;夏商周時期,實行土地國有制——井田制;春秋時期,井田制瓦解;戰國時期,井田制被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確立,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曹魏時期曾經實行屯田制;北魏到唐朝中期,實行均田制。

3.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是什麼?

3.小農經濟是長期以來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結合,生產的主要目的是滿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納賦稅,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始終在封建經濟中占主導地位。

7樓:枕頭好痕

耕作方式發展:1刀耕火種,2石器鋤耕,3鐵犁牛耕。

土地制度演變:1原始社會的土地所有制,2商周時期的井田制,3戰國封建土地所有制(包括三國屯田制,北魏均田制)

我國古代農業特點: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男耕女織,精耕細作。

8樓:匿名使用者

額,自然而然之形成!

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9樓:___耐撕

因時因地制宜,精耕細作,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為中心,採取良種、精耕、細管、多肥等一系列技術措施。其形成與封建地主經濟制度下小農經營方式和人口多、耕地少的格局的逐步形成有關。在農藝和產量上,中國傳統農業曾達到古代世界的最高水平。

以種植糧食為中心,多種經營,是中國傳統農業生產結構的主導形式。在這樣的農區之外,又有遊牧經濟占主導地位的牧區,兩者互相依存,在不同時期,又互有消長。

10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農業

發展的主要特徵有:

1.重農抑商是中國古代統治者採取的基本農業經濟政策。

2.農業是古代中國最基本的經濟形式。農業耕作工具的發明和改進,比較成熟的農業技術和相對完備的農業管理是中國古代經濟突出的特徵之一。

3.以小農戶 個體經營為基本形式的自然經濟是中國經濟的基本形態。

4.歷代統治者都制定土地制度和賦稅制度,並通過調整使生產關係得到改善,為農業經濟發展創造條件。

5.歷代統治者都重視水利的興修。

6.經濟重心由北方逐漸南移到江南,是我國農業的地域分佈特點

11樓:瑩婉你心

應該是 以手工業為主 自給自足的小農生產模式

然後是重農抑商

額,樓主偶是一個未畢業的文科生哈,這是比較簡潔的回答

12樓:公春嵐歐霈

1、政策上重農抑商。2、比較成熟的農業技術和相對完備的農業管理。3、基本形態以個體經營為基本形式的自然經濟。4、都制定土地制度和賦稅制度改善生產關係。5、都重視水利興修。

13樓:委白梅恭瑜

(1)重農抑商是中國古代統治者採取的基本農業經濟政策。

(2)比較成熟的農業技術和相對完備的農業管理是中國古代經濟突出的特徵之一。

(3)以個體經營為基本形式的自然經濟是中國經濟的基本形態。

(4)歷代統治者都制定土地制度和賦稅制度,並通過調整使生產關係得到改善,為農業經濟發展創造條件。

(5)歷代統治者都重視水利的興修。

14樓:唐蓉蓉孛莘

你好。小農經濟是長期以來中

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結合,生產的主要目的是滿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納賦稅,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始終在封建經濟中占主導地位。

15樓:隱卉利珹

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具有封閉性、脆弱性、分散性、落後性、穩定性。

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特點及其原因

16樓:仲孫金生羊婷

1精耕細作的古代農業

1.中國古代農業的耕作方式是如何發展變化的?

1.遠古社會由「刀耕火種」發展到「石器鋤耕」;春秋戰國時期開始,鐵犁牛耕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耕作方式。

2.中國古代的土地制是怎樣演變的?

2.原始社會實行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度;夏商周時期,實行土地國有制——井田制;春秋時期,井田制瓦解;戰國時期,井田制被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確立,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曹魏時期曾經實行屯田制;北魏到唐朝中期,實行均田制。

3.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是什麼?

3.小農經濟是長期以來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結合,生產的主要目的是滿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納賦稅,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始終在封建經濟中占主導地位。

17樓:運振英納歌

sorry,我還沒說完,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原因與農業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農業是基礎,是古代中國的

支柱產業,所以其他工業要發展必須建立在高度發展的農業的基礎上。

手工業經濟重心的南移是由於戰亂導致人口大量南遷,帶去了先進的技術和充足的勞動力!

商人地位低下是由於古代重農抑商的思想。

18樓:慈寄竹敬癸

耕作方式發展:1刀耕火種,2石器鋤耕,3鐵犁牛耕。

土地制度演變:1原始社會的土地所有制,2商周時期的井田制,3戰國封建土地所有制(包括三國屯田制,北魏均田制)

我國古代農業特點: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男耕女織,精耕細作。

中國古代農業.商業.手工業發展特點及其原因

19樓:韶永逸舜霓

sorry,我還沒bai說完,手工業和商du業的發展zhi原因與農業的發展有著dao密切的關係!農業是基礎,是古版代中國的

支柱產權業,所以其他工業要發展必須建立在高度發展的農業的基礎上。

手工業經濟重心的南移是由於戰亂導致人口大量南遷,帶去了先進的技術和充足的勞動力!

商人地位低下是由於古代重農抑商的思想。

20樓:鹿安珊尤揚

一)農業方面的表現是:①產於江南的水稻逐漸成為人們的主要糧食作物,並開始向淮河和黃版河流域推廣,權還從越南引入了優良品種占城稻;②棉花在兩宋時期逐漸成為重要的經濟作物。北宋時,棉花在兩廣和福建普遍種植,到南宋後期擴充套件到長江流域。

(二)手工業方面的表現:①南方的絲織業勝過北方,江浙一帶和四川絲織業生產發達;②棉紡織業於南宋後期迅速興起,浙江出土一條南宋時棉毯,細密厚軟,工藝水平相當高。③制瓷業:

定窯、鈞窯、歌窯等久負盛名。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出產的瓷器質地細膩,色澤瑩潤,後來發展為著名的瓷都,直到現在我們還喜歡用景德鎮的瓷器。④宋朝時我國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進的國家。

這一時期,我國的造船業多集中在東南沿海,規模巨集大,廣州、泉州、明州等地都有發達的造船業。

古代中國農業經濟基本特點是什麼

21樓:女寢門後賣香蕉

(1)經濟構成:中抄國古bai代農業經濟具有以種植業為主du、以家庭zhi飼養業為輔的特點dao。

(2)生產技術:借用牛耕和不斷改良的生產工具、生產技術,使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的特點之一。

(3)生產方式:以家庭為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這種「男耕女織」式的小農經濟是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的又一特點。

在小農經濟下,農民擁有一定的生產資料、具有一定的生產積極性;經營規模小為精耕細作作出重要貢獻。

22樓:霜冷蒹葭

中國古代農業的基本特點: (1)以種植業為主,家畜飼養業為輔。 (2)借用牛耕和不斷改良生產工具,生產技術,使精耕細作農業生產模式日益完善。 (3)「男耕女織式」的經營方式

23樓:匿名使用者

特1,精耕細作的耕作方式

特2,以種植業為主, 家畜飼養業為輔[五穀六畜]

特3,男耕女織

24樓:匿名使用者

小農經濟,自給自足。

所以一碰到問題就**了,後來經濟越來越加強,再**就不可能了。

25樓:紫竹木木

分散性、封閉性、落後性、脆弱性(最準的)

26樓:小橘子

以小農經濟為中心,生產主要是為了滿足基本生活需要與繳納賦稅,男耕女織精耕細作。

27樓:匿名使用者

以種植業為主,畜牧業為輔

精耕細作

以家庭為單位,男耕女織 自給自足

28樓:辭穹無際

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濟,緩慢的發展著,在明、清時期的江浙地帶出現了緩慢的資本主義萌芽,但是被扼殺在搖籃裡。

29樓:武漢市君發快運

精耕細作和小農經濟,自給自足封建經濟體系

30樓:匿名使用者

封閉性 落後性 脆弱性 以家庭為單位 男耕女織

古代農業的基本特徵

31樓:angela韓雪倩

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主要特徵有: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6303162

1.重農抑商是中國古代統治者採取的基本農業經濟政策。

2.農業是古代中國最基本的經濟形式。農業耕作工具的發明和改進,比較成熟的農業技術和相對完備的農業管理是中國古代經濟突出的特徵之一。

3.以小農戶 個體經營為基本形式的自然經濟是中國經濟的基本形態。

4.歷代統治者都制定土地制度和賦稅制度,並通過調整使生產關係得到改善,為農業經濟發展創造條件。

5.歷代統治者都重視水利的興修。

6.經濟重心由北方逐漸南移到江南,是我國農業的地域分佈特點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農業發生於新石器時代、中國的黃河、長江流域是世界業起源地之一。精耕細作程業是對中國傳統農業精華的一種概括,指的是傳統農業的一個綜合技術體系。

萌芽於夏商周時期,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是技術成形期,隋唐宋遼金元是精耕細作的擴充套件期,明清是深入發展期、為了提高土地生產率,人們通過提高耕作技術來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充分發揮土地潛力,在北方形成耕耙耱枝術在南方形成耕耙耖技術。

它作為一個重要的學術課題進行探索,在江淮河漢諸流域及廣大地域內進行調查、發掘,發現了一批遺址,如廣西桂林甑皮巖、江西萬年仙人洞、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鄭裴李崗、河北徐水南莊頭、湖南澧縣彭頭山等地點。

前兩處遺址的年代距今約

八、九千年。武安磁山遺址和新鄭裴李崗遺址的年代,也比中原地區的仰韶文化年代要早,距今已有七八千年之久。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2023年在河北省徐水縣發現的南莊頭遺址。

在發掘的60餘平方米的範圍內,發現了一條小灰溝和草木灰層,出土了獸骨、禽骨、鹿角、蚌、螺殼、木炭、石料,以及石器、骨角器、木板、木棒、夾沙紅陶片等與居民生活有關的遺物。

特別是作為穀物加工工具的石磨盤和石磨棒在遺址中出土,說明當時已有農作物栽培業出現。據碳14測定,它的年代為距今10510±u65297x10—9690±u65305x5年(未作校正)。

它比磁山文化還早,甚至比江西萬年仙人洞、廣西桂林甑皮巖遺址還早千年之久。它是中國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年代最早的一處,因此,它把中國農業起源的時間上推至萬年以前。

根據生產力的性質和狀況,農業可分為原始農業、古代農業、近代農業和現代農業。近代農業指手工工具和畜力農具向機械化農具轉變、由勞動者直接經驗向近代科學技術轉變、由自給自足的生產向商品化生產轉變的農業。

現代農業指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工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和現代生產管理方法的社會化農業。

農業的根本特點是經濟再生產與自然再生產交織在一起,受生物的生長繁育規律和自然條件的制約,具有強烈的季節性和地域性;生產時間與勞動時間不一致;生產週期長,資金週轉慢;產品大多具有鮮活性,不便運輸和儲藏,單位產品的價值較低。

中國古代報紙發展的主要原因,中國古代報紙誕生髮展的歷史軌跡

為了讓民眾知道宮廷裡的一些重大事件,但這種東西的內容價值不是很高,不想前方什麼戰事的急件來的好。中國古代報紙誕生髮展的歷史軌跡 中國古代報業 新聞出版業認為 邸報 是我國最早的報紙。邸 本來是指古代朝覲京師的 在京的住所,早在戰國時就出現了,也有人說始於西漢。顏師古說 郡國朝宿之舍,在京師者率名邸。...

中國古代散文發展概述,中國古代散文發展史

散文的古今概況 1.古代散文 我國古代,為區別於韻文 駢文,凡不押韻 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 傳 史書在內,一律稱之為散文。我國古代散文的發展歷程 1 先秦散文 包括諸子散文和歷史散文。諸子散文以論說為主,如 論語 孟子 莊子 歷史散文是以歷史題材為主的散文,凡記述歷史事件 歷史人物的文章和書籍...

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歷程,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歷程是什麼?

唐代是中國詩歌史上的 時代,詩體完備,流派各異,名家輩出,成就卓著。初唐四傑 王勃 楊炯 盧照鄰 駱賓王 和稍後的陳子昂,上承漢魏風骨,力掃齊樑宮體頹靡詩風,發出清新健康的歌唱,為唐詩的發展鋪平了道路。宋詩總體成就不如唐詩,但別開天地,自有特色。對比而言,唐詩主情韻,開朗俊健,以境取勝 宋詩主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