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素煉和塑煉是不同時代的叫法。素煉是上世紀50年代對生膠不加配合劑進行加工使其降低彈性獲得塑性的的加工工藝過程稱為素煉。以區別加入配合劑的混煉膠的生產加工過程。
塑煉是現代對過去素煉一詞的替代,其更能體現對生膠不加配合劑進行加工使其降低彈性獲得塑性的的加工工藝這一過程的實質。
2樓:橡塑技術李秀權
生膠的塑煉混煉工藝
§11.1 生膠的塑煉原理
一.塑煉的定義
通過機械應力、熱、氧或加入某些化學試劑等方式,使橡膠由強韌的高彈性狀態轉變為柔軟的塑性狀態的過程。
塑性(可塑性):橡膠在發生變形後,不能恢復其原來狀態,或者說保持其變形狀態的性質。
二.塑煉的目的和要求
1.塑煉的目的
減小彈性,提高可塑性;降低粘度;改善流動性;提高膠料溶解性和成型粘著性。
2.塑煉膠的質量要求
(1)可塑度要適當
應滿足加工工藝要求,在此基礎上應具有最小的可塑性。過度塑煉會降低硫化膠的強度、彈性、耐磨性等,而且會增加動力消耗。
塑煉程度:根據混煉膠工藝效能和製品效能的要求來確定。
如:供膠、浸膠、刮膠、擦膠和製造海綿等用途的膠料,要求的可塑度較大,生膠的塑煉程度要高些。供模壓用的膠料,則要求可塑性宜小。
一般:膠管外層膠可塑度:0.3~0.35;
膠管內層膠: 0.25~0.3;
胎面膠: 0.22~0.24;
胎側膠 0.35左右;
海綿膠 0.5~0.6
(2)塑煉均勻
三.生膠的增塑方法和原理
(一)增塑方法
(二)塑煉原理
生膠的分子量與可塑性有著密切的關係。分子量越小,可塑性就越大。生膠經過機械塑煉後,分子量降低,粘度下降,可塑性增大。
由此可見,生膠在塑煉過程中,可塑性的提高是通過分子量的降低來實現的。
η0—聚合物熔體的最大粘度;a—特性常數;mw—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
1.機械塑煉過程機理
在低溫下:在機械力作用下首先切斷橡膠大分子鏈生成大分子自由基。
(機械力引發橡膠大分子的斷鏈,氧作為自由基接受體,起著阻斷自由基的作用。)
在高溫下:機械力切斷橡膠大分子生成自由基的機率減少。橡膠大分子在機械力的活化作用下,氧引發橡膠大分子的斷鏈。
(機械力起到應力活化作用,氧作為自由基引發體,引發橡膠大分子的斷鏈。)
鏈終止:橡膠氫過氧化物不穩定,分解生成較小的大分子,連鎖反應終止。
2.影響塑煉的因素:
(1)機械力的作用
根據理論分析,機械力對橡膠分子的斷鏈作用,可表示為:
式中 ρ—分子鏈斷鏈的機率;k1、k2—常數;e—分子鏈的化學鍵能;f0—作用於分子鏈上的力;δ—分子鏈斷鏈時伸長長度;f0 δ—分子鏈斷鏈時消耗的機械功;
低溫塑煉要求儘可能地降低輥溫和膠溫。
(2)氧的作用
實驗證明,生膠結合0.03%的氧就能使分子量減少50%;結合0.5%的氧,分子量由10萬降到5000。
生膠塑煉時,隨著塑煉時間的延長,橡膠質量和丙酮抽出物(其中含有氧化合物)的含量不斷增加,可見氧在塑煉過程中與橡膠分子起了某種加成作用,參與了橡膠的化學反應。
(3)溫度的作用
存在雙重影響:低溫區(<110℃),隨著溫度升高,塑煉效果下降。——機械力作用
高溫區(>110℃),隨著溫度升高,塑煉效果提高。——氧的氧化作用
(4)靜電作用
塑煉過程中,膠料受到強烈的摩擦作用產生靜電。靜電積累產生放電現象,使空氣中的氧活化變為原子態氧和臭氧,加速橡膠分子的氧化斷鏈作用。
(5)化學塑解劑
a.接受型塑解劑(低溫塑解劑):苯硫酚、五氯硫酚等。
b.引發型塑解劑(高溫塑解劑):過氧化苯甲醯(bpo)、偶氮二異丁腈(aibn)等。
c.混合型塑解劑(鏈轉移型塑解劑):促進劑m、dm和2,2’-二苯甲醯胺二苯基二硫化物等。
請問天然橡膠的高溫塑煉的目的及其原理是什麼?謝謝!
3樓:匿名使用者
天然橡膠彈性高、可塑性低,而橡膠加工工藝對生膠可塑性有一定要求,如果不首先降低生膠彈性,增加可塑性,將會使生膠加工無法順利進行。
2023年英國科學家hancock發現橡膠通過兩個相對轉動的輥筒間隙時,彈性下降,可塑性增加,流動性提高的特殊現象。這一現象使得橡膠變得易於加工,從而提出了橡膠塑煉的加工方法。
生膠塑煉的目的,就是就是降低生膠的彈性,使生膠獲得一定的可塑性和流動性,使之適合於各種工藝操作。同時,還要使生膠的塑形均勻一致,以便製得質量均一的膠料。
秦時明月之萬里長城 白鳳到底喜不喜歡赤煉啊 還是說他喜歡的是紅蓮 那位童鞋幫忙分析一下哈
樓主,秦時明月裡所有東西都是從無到有的 秦時明月1裡面聶大叔抓住了端木蓉的手,也沒啥大事.結果第二部就成了官配。少羽盯著石蘭看.結果.赤煉在第三部諸子百家時,只不過衛莊受了傷,她驚叫一聲 啊!第二聲 第四部她就和衛莊有一腿了 白鳳那幾句話太令人深思了。白鳳 機會少了一半,但並非沒有。個別臺詞記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