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貝多芬和海頓是師生關係。2023年,貝多芬開始向海頓學習作曲;同年,創作《降e大調第99號交響曲》。2023年3月27日,為慶祝海頓的76歲生日,維也納大學禮堂上演了《創世紀》,到場嘉賓包括時年38歲的貝多芬。
莫扎特是貝多芬的長輩,2023年春天,貝多芬第一次訪問維也納,見到31歲的莫扎特,其彈奏技術受到莫扎特的讚賞。2023年,貝多芬經莫扎特介紹,向莫扎特摯友,作曲家與教師j·b·申克學習對位法及**理論。
莫扎特和海頓是朋友關係。2023年,海頓與莫扎特結識。2023年1月,去維也納參加莫扎特獻給他的四重奏演出。
莫扎特創作最後十年維也納時期,是他最重要的創作時期,這個時期中影響莫扎特的最重要的人是海頓。
2樓:周道兒的
從**史的角度而言,能同海頓相提並論的並不多。他確立了古典奏鳴曲式的結構,交響曲的規範,新時期的清唱劇,室內樂形式……將羅可可時期的審美情趣和作曲方式更明確地典範化進而開創了古典主義的巔峰時代。他最偉大貢獻是把交響樂固定為四個樂章的形式,並在配器上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交響樂隊編制,為現代交響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為此海頓有「交響樂之父」的美稱,為後經莫扎特、貝多芬等人開花結果的古曲樂派,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規矩的和聲和轉調,自然音階的旋律寫作,分散和絃基礎上的動機與主題,均勻對稱的樂句和平衡的曲式,這些是大部分海頓作品的特徵,也是古典時期中庸限制的審美典範。
莫扎特的**細膩、華貴、含蓄、典雅,風格明朗,旋律優美,結構嚴謹,具有強烈的古典色彩和超然物外的特點。
莫扎特短暫的一生共創作了四十一部交響曲,為交響曲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六十年代的交響曲明顯地受到j.s.
**的影響,都是些稚氣幼嫩的作品。七十年代他在訪問維也納、米蘭、慕尼黑、曼海姆、巴黎時,接觸了當時歐洲最著名的交響樂團,從而使他進一步地瞭解和掌握了交響樂的特點。八十年代在維也納是他交響樂創作的成熟時期。
這些作品同海頓的四樂章套曲形式的古典正規化一致,但第一樂章奏鳴曲式兩主題的對比被大大加強,有時甚至同一主題的內部也有對比性的樂思,從而使主題的發揮更具戲劇性;另外,他還在整部曲子風格統一的前景下,突出了各樂章之間的對比,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從而達到了更高的藝術境界。莫扎特的交響曲首先吸收了他歌劇富有表情的、如歌的曲調和其戲劇對比的因素;其次在以主調和聲的基礎上,廣泛採用了復調手法;第三是旋律靈活,但不失巨集大的氣魄;第四是肌體透明,純淨而富有表情。
貝多芬一生只有九部交響樂。但要論及貝多芬的作品風格,就一定得看看他的交響樂。交響樂是他的最高的創作成就。
他的九部交響曲的風格發展恰好體現了他走向成熟的成長過程,是他革命精神的完美體現。貝多芬的交響曲以表現革命鬥爭的英雄為中心,這在當時最能激動人心。他的創作的構思之寬廣,形象之巨集偉,感情之深邃,對比之鮮明,都使他偏重於採用並擴充奏鳴曲形式;同時,他創作的形象豐富多樣,運用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的奏鳴曲形式又各有其特點。
他對奏鳴曲形式的處理,在音調和形象上都達到了內在的統一——他不僅在一個樂章的範圍內使各個主題形成相互間的統一,而且在整個套曲的不同樂章中也是這樣。例如,《第三交響曲》第一樂章第一主題的英雄性號角式的音調,也在其他樂章**現,《第五交響曲》第一樂章的第一主題甚至起了主導動機的作用。。他還把歌劇創作的戲劇性手法應用到他的交響樂創作中去,使交響曲成為一種深具戲劇性的器樂體裁;他把交響曲中原來的小步舞曲樂章改為詼諧曲,擴大了表現力的範圍。
小結:莫扎特和貝多芬在交響樂領域風格比較表現為:
1. 曲式上:兩者都採用奏鳴曲式,但貝多芬使之大大擴充發展,並且賦予了深刻的內涵。
2. 結構上:莫扎特採用的是海頓的古典式的三樂章或四樂章結構,小巧玲瓏,規範精緻。
貝多芬保留了古典四樂章形式,但把第三樂章的「小步舞曲式」改為悲壯深刻的「詼諧曲」(名稱上如此稱呼而已,其實並不幽默詼諧);首度創作了五樂章的《田園交響曲》,並賦予每個樂章一個小標題;**史上第一次在交響樂中引入人聲(《合唱交響曲》)。
3. 配器上:莫扎特使用了十八世紀後半葉的交響樂隊一般採用的雙管編制,即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大管、法國號和小號各兩隻(有時他連這樣的樂隊編制都沒全部採用),這樣的編制特點使**的音響格外純淨,透明而富有表情,如同使樂器發出人的聲音一般。
貝多芬的交響曲使用的樂隊以完整的雙管編制為基礎。木管方面,本來在海頓和莫扎特的交響曲中還難得看到的單簧管已經確立了他的牢固地位,銅管樂器聲部不用長號,由兩個法國號和兩個小號組成。他只是在個別交響曲中,才新增了短笛、低音大管和長號,在《第九(合唱)交響曲》中甚至用到四個長號。
他很重視木管樂器,讓它演奏十分重要的聲部,他的《第一交響曲》已經明顯表露出這個特點。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配器上的不同處理,他的《第一交響曲》和《第七交響曲》雖然都是雙管編制,但其音響效果卻迥然不同。
4. 精神內涵上:由於莫扎特的交響樂創作時間跨度較長,所以很難找出其中同一的精神線索。
然而莫扎特的交響曲雖然有時具有一些悲劇性因素,但更多的是抒情歌唱,靈動活潑,調皮嬉戲。貝多芬則把英雄的主題放在他的交響曲中的首位,賦予他所表現的英雄以哲學家與戰士的品格和思想家的頭腦。他所塑造的英雄生活在人民中間,把為人民爭取自由作為生活的目的,他為實現正義的事業而奮鬥,他在同敵對勢力的鬥爭中甚至犧牲了自己,直至贏得了鬥爭的勝利。
貝多芬曾說過:「我們的時代需要精神健壯的人物。」因此,我們可以打這樣一個比方:
莫扎特是少年維特,貝多芬是埃格蒙特;莫扎特是調皮的蘇珊娜,貝多芬則是勇敢的列奧諾拉;莫扎特是機智的費加羅,而貝多芬則是革命鬥爭的英雄
3樓:
2023年貝多芬動身去**之都維也納,,當時貝多芬17歲而莫扎特已經名滿歐洲大地,因為貝多芬的長相不怎樣連莫扎特都看走了演,叫他在樂室中彈鋼琴,而自己跑到別的屋裡和人聊天,當聽到貝多芬彈奏的鋼琴曲時,莫扎特跑到樂室裡,大喊:「注意這個年輕人……有朝一日他會震驚世界」。4年後莫扎特死去,貝多芬於1792在維也納繼續深造拜海頓為師海頓說:
「貝多芬將來有一天會成為歐洲最偉大的作曲家。我將自己被他稱作老師而感動而感到自豪。我唯一的願望就是和他在一起多相聚一段時光」。
這就是三人的關係,莫扎特在於貝多芬相識後因為母親失去所以返回波恩。沒有向大師學習過
4樓:舞韻小草
貝多芬曾跟莫扎特學習,2023年因其母病危而中斷。又在2023年跟海頓學習,但是時間不長,而且兩人關係不太好,因為師生不合作。海頓在2023年至2023年的10年中,受莫扎特的影響較大,使他的**在表現力方面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在佈局與結構方面也獲得了和聲與對位因素的平衡。
5樓:匿名使用者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是海頓和莫扎特的晚輩,莫扎特做過貝多芬的老師。
6樓:黑心的巴豆
都是什麼人啊,亂說一氣!!!!
還是我來解答下
貝多芬曾師從於海頓和莫扎特
貝多芬離開莫扎特,是因為莫扎特應酬太多,無暇照顧貝多芬貝多芬離開海頓,是因為海頓想要竊取他的第一交響筆稿很簡略的幾句話,讓那些回答問題的說得亂七八糟
7樓:匿名使用者
貝多芬和海頓是師生關係。
8樓:高水法師
都屬於維也納古典樂派。
9樓:
貝多芬是莫扎特和海頓的徒弟!
10樓:神經症及囈語
貝多芬和莫扎特是師徒關係……海頓我不知道
海頓 莫扎特 貝多芬有啥關係~~
11樓:匿名使用者
交響樂之父海頓 **神童莫扎特 樂聖貝多芬,他們都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其中貝多芬上承古典主義時期,下啟浪漫主義時期!
12樓:匿名使用者
三人互相都認識 海頓是老師 其他兩人都跟他學過海頓曾對莫扎特的爸說: 你兒子是個天才 他已經掌握了作曲的全面技巧莫扎特聽貝多芬彈奏了他的作品後 曾宣稱:這個孩子將震驚世界海頓人生中最後一次到場**自己作品的演出 因為年老體衰過於激動而中途退場 貝多芬送別了他並俯身吻了海頓的手 海頓回家不久就去世了
13樓:球多
師徒 = =||||
3個人都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基本都是同時期的人
在西方,一般有師徒關係的才稱為樂派
14樓:
海頓看好莫扎特,莫扎特看好貝多芬
15樓:永遠的韓大師
三個人都是作曲家 **家
16樓:匿名使用者
師徒關係
在網上也應該有
貝多芬的作品在本質上與海頓、莫扎特有什麼不同?
17樓:漫閱科技
貝多芬的作品在本質上與前兩位大師不同,他既是古典**風格的集大成者,又是浪漫主義**風格的開創者。從他身上可以看出,在啟蒙主義和法國革命時代成長的德奧作曲家社會地位在改變,他們對自由藝術家的社會地位有了更自覺的認識。他的創作,帶有強烈的個人主義傾向,表現個人的體驗和思想。
貝多芬在技法上發展了古典主義的傳統,特別是對奏鳴交響套曲的貢獻方面尤為突出。而他模糊樂章之間或段落之間的界限,許多作品具有音畫或標題性**的觀念,在交響樂中使用人聲,以及對小型體裁加以修飾和提高等方面的做法,表明他已經採用了或者預示了浪漫主義**風格的某些特徵。
翡翠和玉石是什麼關係,翡翠和玉是什麼關係?
翡翠屬於玉石的一種,玉是一個很大的範圍,國內的玉石通常包括,硬玉與軟玉,硬玉內就是指翡翠,軟容 玉就是和田玉。所以翡翠和玉的區別就是,翡翠可以是玉,但玉不只是翡翠,玉有很多種。詳情的可去意綿綿珠寶看看翡翠和玉的區別。翡翠和玉是什麼關係?30 翡翠和玉是有關係的,玉是一個統稱,翡翠是玉中的一種,在玉里...
姐姐和弟弟是什麼關係,姐姐和弟弟是什麼關係
同父母或同父異母生的,姐姐和弟弟都是姐弟關係。若是你父母的兄弟姐妹生的,那就是表姐弟關係。這問題問得太過含糊哈。姐姐和弟弟應該是親人關係。姐姐跟弟弟是什麼關係 10 是親人 家人的關係 血濃於水 分不開 如果是認的 那就是很好的朋友關係了 天生的與生俱來的血緣關係。姐弟關係啊 不過不屬於直系親屬 有...
我爸和姨父是什麼關係,我和姨夫是什麼關係
連襟 連襟 一詞的由來 在我國民間,人們把姐妹們的丈夫俗稱為 一擔挑 而書面語言則雅稱為 連襟 這個稱謂最早見於唐代.大詩人杜甫晚年寓居川東,與一位當地的李姓老翁很合得來,經常相邀小聚,幾碟小菜,數杯濁酒,談天說地,煞有趣味.如果幾天未見面,還要互致書信,以慰思念之情.後來細一序論,兩家還是拐彎摸角...